巩膜隧道切开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分析

巩膜隧道切开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分析

一、巩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林开春[1](2020)在《侧切口辅助劈核技术在硬核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介绍侧切口辅助劈核技术,并应用于硬核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比较,为硬核性白内障手术的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 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根据Emery核硬度分级方法选取核硬度达Ⅳ、Ⅴ级患者共56例,60眼,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9例(3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27例(30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比较A、B两组手术后第1天,1周和1月的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t visual acuity,U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est corrected distant visual,BCDVA);手术后第1天、1周、1月、3月的术源性散光(surgically-induced astigmatism,SIA)大小;手术后1月、3月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其丢失率;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结 果]两组术前视力(UDVA、BCD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1周、1月的视力(UDVA、BCD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段的视力(UDVA、BCDVA),两组术后视力(UDVA、BCDVA)均较术前视力有提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段术源性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B组较A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各时段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月、3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B组均较A组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A组中出现2眼(6.67%)后囊破裂,B组中未出现后囊破裂;术后第一天A组角膜三级以上水肿7眼(23%),B组角膜三级以上水肿3眼(10%),角膜最终均恢复透明;A组出现虹膜损伤2眼(6.67%),B组出现虹膜损伤5眼(16.67%);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83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65min。[结 论]1.侧切口辅助劈核技术应用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使其可达到与超乳相接近的术后效果。2.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拥有更短手术时间、在保护角膜内皮、晶状体后囊等方面更具优势,以及较低的手术费用、对手术设备要求不高,使其在处理硬核性白内障和大批量集中的防盲手术更具优越性。

杨佳俊[2](2020)在《不同列线图指导下角膜缘松解切开术联合白内障手术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矢量分析方法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角膜缘松解切开术对角膜散光的矫正效果,并初步观察其改善裸眼视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角膜缘松解切开术的Donnenfeld列线图与Nichamin列线图的散光矫正的效率和准确性,以选出更适合国人的LRI列线图并加以完善,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干预性随机对照研究。连续收集病区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拟行白内障摘除手术且规则的角膜散光度数0.75D~3.0D的患者,根据角膜缘松解切开术术前设计所参考的列线图Donnenfeld列线图和Nichamin列线图,分为Donnenfeld组和Nichamin组。术前LRI弧形切口的深度和弧长分别根据这两个列线图来规划,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角膜缘松解切开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角膜地形图和视力检查,观察裸眼视力和角膜散光度数以及轴向的改变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利用Alpins矢量分析法将术前及术后散光的大小和轴位在直角坐标系上分解为x轴、Y轴上的分量,由此来计算这些矢量分析的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源性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SIA)、校正指数(correction index,CI)、成功指数(success index,SI)、矫平指数(flattening index,FI)、校准系数(coefficient of adjustment,CA)等。比较两组LRI的实验数据和矫正评价指标来评估对角膜散光的矫正效果和准确性。Donnenfeld组与Nichamin组两组术后同一时间节点的视力、散光度数以及矫正评价指标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和t检验,眼别、性别分布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视力以及散光度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曼-惠特尼U检验,两组有显着性差异时用P<0.05表示。结果:1.纳入统计共64例(64眼),年龄(72±12)岁。Donnenfeld组(D组)33眼,其中男性17眼和女性16眼;Nichamin组(N组)31眼,其中男性14眼和女性17眼。两组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眼别、术前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术前角膜散光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D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UCVA(log MAR)分别为0.63±0.25、0.16±0.11、0.11±0.86,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U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UCVA分别为0.64±0.21、0.19±0.11、0.12±0.96,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与3个月比较,U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组和N组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的U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和N组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3.Donnenfeld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散光度数为(1.62±0.45)D、(0.80±0.24)D、(0.67±0.26)D,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比较,散光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Nichamin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散光度数为(1.54±0.41)D、(0.79±0.25)D、(0.60±0.26)D,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比较,散光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D组和N组术前、术后第1月以及第3月的角膜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一月、三月与术前相比散光度数均显着下降,术后3月时两组角膜散光均趋于稳定。4.Donnenfeld组的顺规散光(WTR)由术前的4眼(12.1%)变化为术后3个月的10眼(30.3%),逆规散光(ATR)由术前的27眼(81.8%)变化为术后3个月的8眼(24.2%)。Nichamin组顺规散光由术前的5眼(16.1%)变化为术后3个月的13眼(41.9%),逆规散光由术前的24眼(77.4%)变化为术后3个月的6眼(19.4%)。D组和N组术前散光轴位分别为(55.91±68.65)°和(115.61±6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3个月的轴向偏移(AS)分别为(49.55±47.70)°和(68.68±53.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三月与术前相比,顺规散光例数均明显增加,斜向散光也有增加,而逆规散光例数均显着下降。5.Donnenfeld组术后第3月的角膜散光矢量分析:手术源性散光(SIA)为(1.52±0.59),校正指数(CI)为(0.87±0.23),成功指数(SI)为(0.38±0.12),矫平指数(FI)为(0.54±0.28),校准系数(CA)为(1.24±0.36)。Nichamin组术后第3月的角膜散光矢量分析:手术源性散光(SIA)为(1.36±0.58),校正指数(CI)为(0.95±0.28),成功指数(SI)为(0.41±0.12),矫平指数(FI)为(0.68±0.37),校准系数(CA)为(1.16±0.39)。Donnenfeld组和Nichamin组的SIA、CI、SI、FI、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入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角膜穿透、后囊膜破裂、前房出血、虹膜脱出等并发症,术后未出现切口渗漏、切口裂开或愈合不良、角膜感染、IOL脱位、黄斑囊样水肿、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1.Donnenfeld列线图和Nichamin列线图的角膜散光矫正效率和准确性相似,皆可有效改善角膜前表面散光。2.在白内障手术联合角膜缘松解切开术是矫正术前存在的角膜规则散光的一种简便有效、经济安全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改善术后裸眼视力,提高了患者的视觉质量。

赵丽,胡小凤,许邦丽[3](2019)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与传统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5例,采用小切口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的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并比较治疗后两组的视力水平、眼压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视力矫正情况与对照组相当,秩和检验显示,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83,P=0.702)。观察组出现眼压增高、角膜水肿、后囊破裂和悬韧带离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42)。两组患者术前眼压对比无差异(P>0.05),而术后对比眼压明显有升高的趋势,与术前对比存在明显差异,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24 h,眼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48 h两组患者均与术前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与术后散光情况的对比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党雅娥,王海燕[4](2018)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40例(279眼)白内障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20例(140眼)与对照组120例(139眼)。观察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散光、泪液分泌情况、CLVQO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的视力、散光、泪液分泌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7、14 d,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改善,且观察组术后7 d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14 d,两组患者散光、泪液分泌均显着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术后,两组读和精细动作、调节能力、远视力、移动和光感、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后囊破裂、瞳孔变形、前房渗出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更理想,角膜水肿发生率低,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张国全[5](2015)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和并发症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130例(178眼)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8例(76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72例(102眼),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视力、散光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较对照组快,矫正视力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显着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角膜水肿、纤维素样渗出、人工晶体表面色素沉着、巩膜粘连和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硬核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好,角膜散光程度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何锐,王秋玉[6](2015)在《90例防盲小切口白内障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角膜缘后2mm"一字形"巩膜隧道切口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在防盲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在开展防盲工作中90例(90眼)白内障手术,做"一字形"巩膜隧道小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或截囊,水分离,用圈套器脱出晶状体核,注吸皮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切口不予缝合。结果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3者52眼(57.8%),0.05-0.3者29眼(32.2%),≤0.05者9眼(10%)。术后一月裸眼视力≥0.3者74眼(82.2%),0.05-0.3者11眼(12.2%),≤0.05者5眼(5.6%)。术后三个月时裸眼视力≥0.3者83眼(92.2%),0.05-0.3者6眼(6.7%),≤0.05者1眼(1.1%)。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为(1.30±0.47)D,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为(0.82±0.52)D,与术前比较(0.8.±0.6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小切口自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设备简单,易于掌握,手术费用低,疗效可靠。适合基层医院全面开展,是一种可行手术方式。

王劲松[7](2014)在《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146例165只眼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的适宜性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1者4眼(2.42%),0.10.3者41眼(24.85%),0.40.8者114眼(69.09%),0.8以上者6眼(3.64%)。术后早期角膜雾状水肿6眼,35 d后水肿消失者5眼,2周后消失者1眼;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6眼,经处理后人工晶体植入睫状沟者4眼,缝线固定人工晶体者2眼。结论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丰富的手术经验和良好的技巧对术后视力提高、减少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叶宏权,钟守国[8](2014)在《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文中提出白内障手术切口大小及构型是影响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主要因素。白内障手术已进入小切口时代并向微小切口、超小切口方向发展,白内障手术切口的构筑亦呈多样化发展。本文综述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分类、构筑方式、构筑特点和发展方向。

姜小芬[9](2014)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反眉状巩膜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6例(266眼)白内障采用反眉状巩膜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0者99眼(37.22%),0.50.8者146眼(54.8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反眉状巩膜隧道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良好。

叶宏权[10](2014)在《1.8mm和2.8mm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形态学变化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并分析1.8mm和2.8mm透明角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2.8mm角巩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乳化术后切口和角膜形态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ⅠⅢ级核)患者86例(120只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行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1例(40只眼),B组行2.8mm传统同轴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8例(40只眼),C组行2.8mm角巩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7例(40只眼)。观察并记录术后1天和1周,1月,3月的裸眼视力;应用AS-OCT,Pentacam观察术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周,1月,3月,切口处角膜组织形态变化、角膜容积,观察术后24小时,1周,1月,3月,角膜曲率的变化并计算手术源性散光;应用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观察术后1月,3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计算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1.术后1天和1周,三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裸眼视力优于B组和C组(P<0.05),C组优于B组(P<0.05);术后1月、3月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天、1周、1月和3月,三组患者术后手术源性散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A组和B组、B组和C组间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源性散光最低,B组手术源性散光最高。3.三组患者角膜容积在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角膜容积小于A组和B组。术后1周、1月、3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术后6小时,A组和B组、B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48小时、72小时,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B组和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术前和术后3月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细胞丢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5.三组患者术后角膜切口内口哆开的发生率在术后1月内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切口内口哆开在术后6小时发生率最高,其中B组角膜切口内口哆开的发生率为85%,A组角膜切口内口哆开的发生率为58%。随着时间的推移,角膜切口内口哆开发生率逐渐降低,术后3月时角膜切口内口均愈合良好; A组和B组在术后48小时以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小时以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间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在术后6小时,48小时,72小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4小时和1周,1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三组患者术后角膜切口内口处后弹力层撕脱的发生率在1周内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切口内口后弹力层撕脱在术后6小时发生率最高,A组角膜切口内口后弹力层撕脱的发生率为68%,C组角膜切口内口后弹力层撕脱的发生率为33%,术后1月时角膜切口内口后弹力层撕脱均复位良好; A组和B组在术后6小时角膜切口内口后弹力层撕脱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间在术后6小时角膜切口内口后弹力层撕脱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以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在术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72小时和1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三组患者角膜切口厚度在术后3月前的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在术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周,角膜切口厚度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厚度最大,C组厚度最小;术后1月时,A组和B组、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厚度均高于A组和C组,而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三种手术方法都导致了角膜形态较小的改变,1.8mm透明角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引起的角膜形态改变最小,2.8mm透明角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引起的角膜形态改变最大,2.8mm角巩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乳化术引起的角膜形态改变则介于两者之间。2.三种手术方法均引起了轻度的没有临床意义的手术切口内口的哆开和后弹力层小范围的撕脱以及切口处角膜的水肿,超声乳化术所引起的手术切口形态的改变大于手法碎核乳化术。3.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更早恢复视力,2.8mm角巩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乳化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更低。软核的水乳化后高灌注冲吸术更为简洁。可视临床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二、巩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巩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侧切口辅助劈核技术在硬核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硬核性白内障中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比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不同列线图指导下角膜缘松解切开术联合白内障手术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主要仪器设备及药品
    2.3 研究方法
        2.3.1 术前检查
        2.3.2 手术方法
        2.3.3 术后处理和随访
    2.4 角膜散光矫正的矢量分析
    2.5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3.2 术后视力比较
    3.3 术后角膜前表面残余散光度数比较
    3.4 角膜散光轴向变化
    3.5 术后角膜散光变化的矢量分析
    3.6 并发症及随访情况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效果评价
    1.4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视力状况的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眼压变化的对比情况
    2.4 两组患者散光发生情况的对比
3 讨论

(4)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散光、泪液分泌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LVQOL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5)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和并发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2.1观察组
        1.2.2对照组
    1.3术后随访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情况比较
    2.2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程度比较
    2. 3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3讨论

(6)90例防盲小切口白内障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手术方法
    三、术后处理
    四、观察方法
结果
    一、术后视力
    二、手术前后角膜散光的变化
    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讨论

(7)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术前准备
    1.3 手术方法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
    2.2 散光
3 讨论

(8)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论文提纲范文)

1 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的分类
2 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的方式
    2.1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与人工晶状体
    2.2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与角膜散光
        2.2.1切口轴向与角膜散光
        2.2.2切口位置与角膜散光
3 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的特点
    3.1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切口构筑特点
    3.2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切口构筑特点
    3.3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乳化摘除术的切口构筑特点
4 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与手术源性散光的控制和利用
5 小结与展望

(10)1.8mm和2.8mm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形态学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四、巩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侧切口辅助劈核技术在硬核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D]. 林开春.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2]不同列线图指导下角膜缘松解切开术联合白内障手术的对比研究[D]. 杨佳俊.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3]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分析[J]. 赵丽,胡小凤,许邦丽.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9(01)
  • [4]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J]. 党雅娥,王海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34)
  • [5]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和并发症分析[J]. 张国全.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5(01)
  • [6]90例防盲小切口白内障体会[J]. 何锐,王秋玉. 实用防盲技术, 2015(01)
  • [7]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体会[J]. 王劲松. 中国临床研究, 2014(12)
  • [8]白内障手术现代切口构筑[J]. 叶宏权,钟守国.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03)
  • [9]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体会[J]. 姜小芬.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4(04)
  • [10]1.8mm和2.8mm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形态学变化的临床研究[D]. 叶宏权. 泸州医学院, 2014(03)

标签:;  ;  ;  ;  ;  

巩膜隧道切开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