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小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小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一、糖尿病并发白内障小切口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论文文献综述)

王灯华[1](2021)在《分析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对比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两种不同方式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观察组(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血糖指标水平、并发症情况以及者裸眼视力。结果观察组患者HbA1c、FPG、2 hPG等血糖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角膜水肿、后囊破裂、前房炎性渗出、黄斑水肿以及低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提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能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术后视力,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相比更有其优势。

王佳[2](2021)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效果,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70例为实验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35例。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为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为观察组。比较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情况,记录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散光变化,比较手术前后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ntral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 y,CCD)、平均内皮细胞面积(averageendothelialcel larea,AVE)变化及夜间读物、精细操作、阅读书写、看电视得分,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角膜散光度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的CCD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AVE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夜间读物、精细操作、阅读书写、看电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可促进患者视力恢复,降低角膜散光度,减轻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提升患者视觉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鲁倩倩,奈蒙[3](2020)在《超声乳化与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超声乳化与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通许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按手术方案分为超声乳化组(43例)与小切口组(43例)。超声乳化组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组接受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两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术前、术后3 d房水蛋白水平。结果超声乳化组优良率[95.35%(41/43)]较小切口组[76.74%(33/43)]高(P<0.05);术后3 d,两组房水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提高,但超声乳化组房水蛋白水平较小切口组低(P<0.05);超声乳化组并发症发生率[4.65%(2/43)]与小切口组[9.30%(4/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相比,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应用于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中,可提高优良率,改善视力水平,减轻对房水蛋白水平的影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青[4](2020)在《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对眼表影响及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同轴微切口(1.8 mm,2.2 mm)和小切口(3.0 mm)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及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96例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96眼)。所有患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根据角膜切口大小不同,随机分为三组:3.0 mm切口组:30眼采用3.0 mm透明角膜切口;2.2 mm切口组:34眼采用2.2 mm透明角膜切口;1.8 mm切口组:32眼行1.8 mm透明角膜切口。检查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CC)、眼压(IOP)和并发症。检测时间点为术前和术后1d,1mo和3mo。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术后1d,1mo和3mo时,2.2 mm切口组和1.8 mm切口组的BCVA明显高于3.0 mm切口组(P<0.05)。在术后1d时,3.0 mm切口组的角膜散光明显高于2.2 mm切口组(P<0.05),2.2 mm切口组的角膜散光度明显高于1.8 mm切口组(P<0.05)。在术后3mo时,3.0 mm切口组的角膜散光度仍明显高于术前(P=0.003)。术后1mo,3mo时,2.2 mm切口组和1.8 mm切口组的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3.0 mm切口组(P<0.05)。术后1d时,2.2 mm切口组的CECC显着高于3.0 mm切口组(P=0.020),1.8 mm切口组的CECC显着高于2.2 mm切口组(P=0.034)。在术后1mo,3mo时,2.2 mm切口组和1.8 mm切口组的CECC均明显高3.0 mm切口组(P<0.05)。术后各组的眼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三组眼压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在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方面比传统的小切口联合手术更具有优势。在术后早期1.8 mm微切口比2.2 mm微切口有更好的疗效。目的:研究同轴1.8 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40人(45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4眼行1.8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1眼行3.0 mm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于术前、术后1w、术后1mo、术后3mo时测量眼表疾病指数评分(OSDI)、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 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 BUT)、泪河高度(TMH)、角膜荧光染色评分(CFS)等指标。结果:1.OSDI:术后1w时,两组的OSDI均较术前增加,对照组比观察组增加更明显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mo,3mo时,两组的OSDI逐渐降低,两组均未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1mo时,对照组仍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2.Nif BUT,Nia BUT:术后1w时,两组的Nif BUT和Nia BUT均显着下降,与术前比较均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1mo,3mo时,两组的Nif BUT,Nia BUT逐渐恢复,仍未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1mo时,对照组的Nif BUT,Nia BUT仍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3.TMH:术后1w时,两组的TMH均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MH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3mo时两组的TMH逐渐恢复,与术前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CFS:术后1w时,两组的CFS均增加,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3mo时,两组的CFS逐渐降低,两组均未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时,对照组仍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采用同轴1.8 mm微小切口的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较采用3.0 mm切口小。目的:探讨兔眼模型的微切口晶状体摘除术对泪膜及眼表炎性指标IL-6,TNF-α的影响。方法:31只新西兰兔(31眼),随机分为微切口组10只(10眼)、常规切口组9只(9眼)、正常对照组12只(12眼)。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微切口组和常规切口组做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摘除术模型。微切口组实施2.2 mm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摘除术,常规切口组实施3.2 mm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摘除术。在术前及术后1w,2w检测微切口组、常规切口组兔子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并在上述时间点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兔泪液中TNF-α,IL-6的含量。术后2w时将三组兔子处死,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组兔子角膜的TNF-α,IL-6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1w时,微切口组、常规切口组的BUT都明显减小,常规切口组减小更明显,与微切口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时,两组的BUT均有所恢复,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微切口组的BUT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2w时,微切口组和常规切口组泪液的TNF-α,IL-6都明显升高,常规切口组的数值升高更多,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时,常规切口组、微切口组的角膜组织中TNF-α、IL-6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微切口组与常规切口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切口行晶状体摘除术比采用常规切口对泪膜稳定性的破坏减少,而二者的眼表炎症反应程度无明显差异。

席群[5](2019)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析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病情的干预效果。方法取笔者所在医院眼科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180例为分析对象,根据制定治疗方案,均等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90例,分别对应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案干预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安全性。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完成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视力超过0.6的有83例(92.2%),显着高于对照组的61例(67.8%),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术后对患者进行平均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例数显着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视力,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同时保障整体治疗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刘延晶[6](2019)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分析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选取在我院自2017年01月至2017年12月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有80例(80眼)。根据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断裂的程度和范围选择三种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三组。即包含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三组。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三组患者的角膜、前房、晶状体等眼前节情况,采用Snellen视力表测定三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采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对患者进行眼压检测,通过超生生物显微镜对患者眼前段进行扫描,测量中央前房深度,检查虹膜睫状体与晶状体悬韧带的情况。参照超声生物显微镜数据内容以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小于1个象限为轻度组的标准,以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在12象限之间无玻璃体嵌顿者为中度组的标准,以悬韧带松弛或断裂范围在12象限之间合并玻璃体嵌顿者为重度组的标准。其中轻度组33例(33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中度组29例(29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重度组18例(18眼)给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进行联合治疗。统计三组80例患者术前与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变化情况、中央前房深度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年后,随访期间三组80例(80眼)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前提高,眼压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其中轻度组眼压为9.114.8mmHg,中度组为5.216.1mmHg,重度组为10.218.1mmHg。治疗前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其中轻度组前房深度为1.823.28mm,中度组前房深度为1.24.1mm,重度组前房深度为2.24.5mm。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治疗前,其中重度组患者眼压均在22mmHg以内,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最佳矫正视力恢复到0.31.2不等。重度组中18例(18眼)人工晶状体悬吊患者中,1例患者1眼出现人工晶体偏位,视力及眼压均未受到明显影响。轻度组以及重度组成功率均100.00%,中度组1例手术治疗后眼压未得到明显改善,药物治疗无效后利用青光眼引流阈植入术后患者眼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应用囊袋张力环、人工晶状体悬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较为优秀,安全性较高,根据临床患者的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断裂的程度和范围等具体病情选择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李裕婷[7](2019)在《两种不同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在两种不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和在患者角膜散光陡峭值位置做透明角膜切口)位置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术后1周、1月、3月患者裸眼视力、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及形态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与术前进行对比,分析在两种不同角膜切口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的影响有无差异。方法:前瞻性地分析2016年8月开始至2017年5月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2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手术。颞侧切口组患者100例,平均年龄66.4±4.6岁,其中男性45例45眼,女性55例55眼,本组患者均接受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定位切口组患者100例,平均年龄67.1±5.5岁,其中男性52例52眼,女性48例48眼,本组患者在角膜散光陡峭值(角膜最大屈光度子午线轴向)位置行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及术后3月的裸眼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角膜内皮细胞中六角形细胞比例级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与术后1周、术后1月及术后3月比较,术后明显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与术后1月、术后3月裸眼视力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与术后3月裸眼视力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各时期裸眼视力进行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术后1周、1月、3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减少,与术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术后1周与术后1月、术后3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与术后3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各时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进行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术后1周、1月、3月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较术前增大,与术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术后1周与术后1月、术后3月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与术后3月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各时期内皮细胞变异系数进行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术后1周、1月、3月角膜内皮细胞中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减少,与术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术后1周与术后1月、术后3月内六角形细胞比例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与术后3月六角形细胞比例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间各时期六角形细胞比例进行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两种不同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学方面影响无显着差异,手术时由于手术切口的位置造成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术者可以按个人习惯选择手术切口位置,或者可根据患者角膜情况设计个体化切口。2、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解决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无论手术切口位置如何变化,患者术后各时期裸眼视力均有提高,与术前相比均有显着差异,术后各时期裸眼视力变化无显着差异,两组间各时期裸眼视力变化无显着差异。

袁超峰[8](2019)在《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术中瞳孔缘环形切除法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粘连性小瞳孔的瞳孔缘环形剪除临床效果,为研究提供资料,对临床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三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中的粘连性小瞳孔瞳孔缘环形剪开的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50例(60眼)。病因为各种类型的葡萄膜炎(其中Behcet病12眼,VKH病20眼,特发性葡萄膜炎28眼),炎症控制后3个月以上。男性病人22例,女性病人28例,年龄23~62岁,平均42.8±9.5岁。患者虹膜大部分或全部后粘连,瞳孔直径小于4mm,使用散瞳药物无效。Ⅱ~Ⅳ级硬度晶状体核。无影响手术的全身性疾病,患者在术前进行完善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眼前后节检查、眼底、眼压、人工晶体度数测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眼部B超等。所有患者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并稳定炎症3个月以上。使用Stellaris白内障超声乳化设备(美国博士伦公司),剪除瞳孔缘均使用改进的囊膜剪,手术均由同一白内障手术医生完成。分别在术后1天、1周、1月和3月进行随访观察。检查以下内容:视力及矫正视力、角膜水肿情况、前房反应、瞳孔形态及活动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手术并发症。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处理。两组计数资料之间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而计量资料统计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两组之间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α=0.05水准上判断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1天、1周、1月和3月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1周、1月和3月眼压值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瞳孔直径可扩大至6-8mm;术后瞳孔直径在3-4mm之间,散瞳后可扩大至5-7mm之间,瞳孔对光反射部分存在。术中均未出现虹膜脱色素、后囊膜破裂和前房大量积血等并发症。术后未发现前房炎症加重、人工晶状体偏位等,瞳孔均较术前扩大,瞳孔均接近圆形,术后均恢复一定程度的瞳孔对光反射。结论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行瞳孔缘环形剪除对角膜内皮损伤小,剪除虹膜后边缘光滑,术后瞳孔近圆,保留了一定瞳孔对光反射功能;而且术后炎症反应轻,再次瞳孔后粘连的发生率低,术后瞳孔可药物扩大利用眼底的观察。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环形瞳孔缘剪除术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术中一种安全高效的扩大瞳孔的方法,可提高白内障手术成功率。

钟悦[9](2019)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白内障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小切口隧道式超声乳化与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法对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患有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A组47例52眼)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B组47例52眼)展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A组经治疗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8.08%,B组经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效果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党雅娥,王海燕[10](2018)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40例(279眼)白内障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20例(140眼)与对照组120例(139眼)。观察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散光、泪液分泌情况、CLVQO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的视力、散光、泪液分泌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7、14 d,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改善,且观察组术后7 d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14 d,两组患者散光、泪液分泌均显着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术后,两组读和精细动作、调节能力、远视力、移动和光感、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后囊破裂、瞳孔变形、前房渗出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更理想,角膜水肿发生率低,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二、糖尿病并发白内障小切口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并发白内障小切口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论文提纲范文)

(1)分析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血糖指标情况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0.5情况'>2.3 术后裸眼视力>0.5情况
3 讨论

(2)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比较
    2.2 两组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变化分析
    2.3 两组手术前后CCD、AVE变化比较
    2.4 两组术后3个月夜间读物、精细操作、阅读书写、看电视得分比较
    2.5 两组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3)超声乳化与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取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 超声乳化组
        1.3.2 小切口组
    1.4 评估标准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优良率
    2.2 房水蛋白水平
    2.3 并发症
3 讨论

(4)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对眼表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第一部分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白内障和青光眼的临床特征
        1.2 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治疗
        1.3 PACG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现状
    2 材料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设备
        2.3 术前检查
        2.4 手术方法
        2.5 术后处理及随访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患者术前基本资料
        3.2 最佳矫正视力
        3.3 角膜散光度
        3.4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3.5 眼压
        3.6 并发症
    4 讨论
        4.1 PACG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法种类
        4.2 微切口手术的定义及优势
        4.3 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的影响因素
        4.4 微切口对CECC的影响
        4.5 眼压的控制
    5 结论
第二部分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眼表疾病的发病机制
        1.2 干眼症的临床特点
        1.3 手术源性干眼的意义及特点
        1.4 传统的泪膜稳定性检测方法
        1.5 Keratograph5M眼表综合分析仪的特色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设备
        2.3 研究方法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
        3.2 OSDI
        3.3 NifBUT
        3.4 NiaBUT
        3.5 TMH
        3.6 CFS
    4 讨论
        4.1 研究背景及意义
        4.2 检查方法的先进性
        4.3 手术对泪膜的影响
    5 结论
第三部分 兔眼微切口晶状体摘除术术后眼表炎症指标的研究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干眼的发病机制及炎症因子的作用
        1.2 炎症因子对术后干眼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BUT
        3.2 泪液TNF-α
        3.3泪液IL-6
        3.4 角膜组织中TNF-α,IL-6 蛋白表达
    4 讨论
        4.1 炎症因子TNF-α、IL-6 对术后眼表的影响
        4.2 微切口对术后炎症的缓解作用
    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3 讨论

(6)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一般资料以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矫正视力对比
        2.2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眼压对比
        2.3 三组80 例患者术前、术后6 月、术后1 年前房深度对比
        2.4 三组80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3.1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优势
        3.2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囊袋张力环植入术的临床优势
        3.3 显微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晶状体悬吊术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治疗的临床优势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7)两种不同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因素分析
    综述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术中瞳孔缘环形切除法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乳化术中粘连性小瞳孔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9)糖尿病合并白内障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散光、泪液分泌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LVQOL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四、糖尿病并发白内障小切口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分析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J]. 王灯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21(06)
  • [2]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J]. 王佳.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1(02)
  • [3]超声乳化与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比较[J]. 鲁倩倩,奈蒙. 河南医学研究, 2020(27)
  • [4]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对眼表影响及机制的研究[D]. 王青.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5]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研究[J]. 席群.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62)
  • [6]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D]. 刘延晶. 青岛大学, 2019(03)
  • [7]两种不同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D]. 李裕婷. 海南医学院, 2019(01)
  • [8]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术中瞳孔缘环形切除法的应用[D]. 袁超峰. 郑州大学, 2019(02)
  • [9]糖尿病合并白内障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效果[J]. 钟悦. 中国医药指南, 2019(05)
  • [10]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J]. 党雅娥,王海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34)

标签:;  ;  ;  ;  ;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小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