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三体合并宫颈蹼1例

18三体合并宫颈蹼1例

一、18-三体综合征合并颈蹼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发涛,汤雪薇,袁思敏,韩瑾,李焱[1](2021)在《QF-PCR分析双重非整倍体胎儿染色体不分离发生的亲源性及时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双重非整倍体胎儿染色体不分离发生的亲源性及时期。方法对一例B超检查提示为多发畸形胎儿,行介入性绒毛膜穿刺取绒毛样本,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确诊为mos46,X,+13[92]/47,XY,+13[8]。对比胎儿父母的外周血样本的QF-PCR检测结果,分析胎儿两种染色体不分离发生的亲源性和时期。结果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及QF-PCR检测确诊为1例mos46,X,+13[92]/47,XY,+13[8]双重染色体非整倍体嵌合胎儿;13号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卵细胞减数分裂Ⅰ期,性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合子后有丝分裂期。结论 QF-PCR技术可以检测及分析46,X,+13等罕见双重非整倍体的染色体不分离发生的亲源性及时期,为双重非整倍体的染色体不分离形成机制研究提供数据。

袁婷婷[2](2021)在《胎儿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的遗传学病因及妊娠结局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胎儿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的遗传学病因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超声诊断为先天性泌尿系统异常的1197例病例,对其超声类别进行分类;其中413例病例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进行检测,对所有遗传学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所有病例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1197例CAKUT胎儿的超声特征主要表现为肾积水、多囊性发育不良肾、肾发育不全和重复肾等。413例孕妇同意行介入产前诊断并进行遗传学检测,80例(19.37%,80/413)有显着的遗传学异常结果:其中25例为染色体数目异常,2例为染色体结构异常,380例行CMA检测显示40例有致病性/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变异(10.53%,40/380),染色体22q11.2微缺失综合征是CAKUT中最常见的致病性拷贝数变异;26例行WES检测显示13例有致病性/可疑致病/临床意义未明的变异(50.00%,13/26)。孤立性先天性泌尿系统异常的遗传学异常发生率为11.36%(36/317),合并其它系统异常的遗传学异常发生率为45.83%(44/96)(11.36%vs 45.83%,p<0.05)。对所有病例的妊娠结局进行追踪随访,活产755例,引产331例,宫内死亡10例,自然流产3例,失访98例。经产后超声诊断尿路异常的490例患者中,56例接受手术治疗,大部分因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引起的泌尿系梗阻,除1例肾积水术后无明显改善外,其余均恢复良好。在13例出生后不久死亡的胎儿中,只有3例是由于泌尿道梗阻导致的,2例为婴儿型多囊肾;余423例出生后生长发育均正常。患肾积水的胎儿出生后手术率为15.94%(40/251),术后恢复好。109例多囊性发育不良肾活产胎儿中3例(2.75%,3/109)出生后行患侧肾切除术。存在遗传学异常的泌尿系统畸形的患儿中,13例活产,其中4例出现生长发育迟缓,1例产后1年因心脏异常死亡。产前遗传结果正常的329例患儿中,243例活产,其中2例出生后不久死亡,70例人工终止妊娠,4例胎死宫内,12例失访。妊娠晚期的肾盂前后径被用来预测产后是否需要手术,当肾盂前后径截断值为17.5mm时,预测灵敏度为63.2%,特异性为94.7%。结论:CAKUT主要的遗传学病因是拷贝数异常和基因异常。CMA在CAKUT并且核型正常CAKUT胎儿中有重要的价值,可将检出率提高4%;WES能显着提高产前诊断中不明原因CAKUT胎儿的遗传学检出率。孤立的泌尿系统异常的胎儿出生后预后良好,存在肾积水比其它泌尿系统异常的患儿出生后手术的可能性大,但大多数预后良好;合并其它系统异常尤其是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的胎儿预后不佳。无基因异常的孤立性CAKUT患儿预后不良的概率为2.56%(6/234)。妊娠晚期肾盂前后径≥17.5mm可用于预测胎儿出生后是否需要手术。

吴家鑫[3](2021)在《小儿疑难危重症临床特点与基因学相关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儿童疾病谱及死因构成比也发生了变化,遗传性疾病的危害越显突出。大部分先天缺陷在生后或是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在生命的早期所受环境干扰小,混杂因素不明显,有利于遗传学研究的开展。本研究探讨疑难危重患儿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讨论高通量测序在疑难危重患儿诊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同时探讨有利于早期识别基因病的表型。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9月~2021年1月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考虑和遗传代谢及基因相关的疑难危重症患儿,对患儿进行详细病史资料采集和临床检查,进行panel测序,对提示有拷贝数变异者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或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检测。为确诊患者的致病基因表型建立表型库,比较入组患者实际表型与表型库的差异。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描述,两两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畸形数目与致畸基因突变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小于胎龄儿基因病的患病率高于非小于胎龄儿(P<0.05)。2.先天畸形患儿携带致畸基因频率高于非先天畸形患儿(P<0.01),先天畸形数目与致畸基因突变率呈正相关(rs=0.900,P<0.01)。3.头颈部畸形、先心病、心肌病、消化道畸形、肾脏畸形、皮肤及其附属器畸形、骨关节畸形等患儿携带对应致畸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1),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患儿携带对应致畸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4.非窒息性惊厥、嗜睡昏迷、肌无力/松软、呼吸异常、高血糖、高氨血症、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等患儿携带对应致病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能力进行性减退、顽固性代谢性酸中毒、黄疸(重症、退黄疗效差或伴结合胆红素升高)、肝脾肿大、非窒息性肌酸激酶升高、不明原因贫血等患儿携带致病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1)。5.18名发育迟缓患儿,8名确诊为基因突变致病;5名听力障碍患儿,1名确诊为基因突变致病;1名不明原因发热患儿,确诊为基因突变致病。6.本研究新发现35个与疾病相关的突变位点,国内外均未见报道。结论1.小于胎龄儿基因病发病率更高。2.先天畸形数目越多,致畸基因突变率越高。3.临床有头颈部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肛门闭锁、肾脏畸形、皮肤及其附属器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异常和骨关节畸形等先天畸形,以及非窒息性惊厥、嗜睡昏迷、肌无力、运动能力减退、呼吸功能异常、高血糖、顽固性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重症黄疸、高结合胆红素血症、肝脾肿大、非窒息性肌酸激酶升高和不明原因贫血等功能异常适用于基因病筛查。

高健,余小平,戎立敏,梅冰[4](2020)在《一例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单纯型18三体但智力正常女性的遗传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分析1例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单纯型18三体但智力正常女性的遗传学机制。方法 用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microarray,SNP-array)技术对患者的外周血和颊粘膜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患者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SNP-array以及FISH检测结果均提示为47,XX,+18;颊粘膜间期细胞FISH检测结果提示为45,X合并低比例的18三体和18单体。结论 胚层染色体嵌合的个体临床表现复杂,遗传学异常所造成的影响取决于相关胚层分化所形成的器官及功能。

李林飞,李娴,李东晓,毋盛楠,张耀东,赵鼎,梅世月,宋银森[5](2019)在《1185例先天异常婴儿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染色体异常婴儿的核型分布及特点,并探讨先天异常婴儿与细胞遗传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85例1岁以下先天异常婴儿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在1185例先天异常婴儿中,共发现染色体异常核型131例,占全部受检患儿的11.05%(131/1185),染色体多态性核型36例,占全部受检患儿的3.04%(36/1185),另报道一例新生儿49,XXXYY核型,较罕见。结论先天异常婴儿染色体异常及多态检出率较高,染色体畸变是导致婴儿先天异常的主要原因,细胞遗传学检查可明确其在临床上病因,临床工作中对于先天异常婴儿尤应注重染色体检查。

孙慧超,田杰[6](2019)在《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机制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也是目前引起婴幼儿死亡的首要原因,研究CHD的发病机制和预防CHD的发生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目前研究认为,CHD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现就CHD发生过程中的遗传机制进行概述。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7](2018)在《Turner综合征儿科诊疗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伟伟[8](2018)在《身材矮小的病因分析及遗传学诊断》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身材矮小患儿的病因分布,比较遗传性疾病与身材矮小常见病因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同时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基因检测在遗传性疾病中的诊断优势,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住院的86例身材矮小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病因分组,比较常见病因组与遗传性疾病组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多样本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多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并描述性分析各种遗传性疾病的临床特征。结果:1入组患者病因分类本试验纳入身材矮小患儿共86例,其病因有6种,按由多到少的顺序分别为特发性矮小症(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syndrome,ISS)(40.7%)、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29.0%)、遗传性疾病(包括染色体及基因异常引起的身材矮小,genetic diseases)(14.0%)、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9.3%)、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constitutional delay of growth and puberty,CDGP)(5.8%)及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1.2%)。2遗传性疾病组与ISS组、GHD组比较2.1三组患者就诊年龄、身高、出生身长与体重、父母身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遗传性疾病组与ISS组、GHD组相比,遗传性疾病组的患儿就诊时身高距同年龄同性别个体身高第三百分位数的差值(the difference value to the third percentile,ΔP3)、身高标准差评.分(height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HtSDS)明显低于其余两组,且与IS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HD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ΔP3和HtSDS用于筛查遗传性疾病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45cm和-2.74。2.3遗传性疾病组与ISS组、GHD组比较,生长激素峰值介于ISS组与GHD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遗传性疾病的患者临床表现存在异质性及表型重叠性。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6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5.8%),均为女性;基因检测发现6例基因异常(检出率为18.8%),男女比例1:5。结论:1.引起身材矮小的病因复杂,以ISS及GHD最为多见。2.遗传性疾病导致的身材矮小不容忽视,其矮小程度最严重。3.对存在骨骼畸形及特殊外貌的身材矮小患儿,尤其是ΔP3在-6.45cm以下及HtSDS在-2.74以下者,在除外生长激素缺乏后应行基因检测。4.女性患儿均应常规行染色体检查。

安晓霞,汪吉梅,庄晓磊,戴家乐,陆澄秋,李笑天,严英榴[9](2015)在《非免疫性胎儿水肿患儿的临床特点》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非免疫性胎儿水肿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共收治10例非免疫性胎儿水肿患儿,回顾性分析胎儿水肿的产前特点、新生儿期表现、预后及病因特点。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1例新生儿(孕母未规律产前检查)生后发现皮肤水肿、颈蹼和腹部膨隆,诊断胎儿水肿;另外9例均于产前得到诊断。10例非免疫性胎儿水肿新生儿中男6例,女4例;2例足月儿,8例早产儿;平均出生胎龄(33.6±2.4)周,平均出生体重(2 680±478)g。(2)孕母情况:10例胎儿水肿患儿孕母年龄平均(30.3±4.6)岁;2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1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1 0例孕母血型均为非O、Rh阳性,均未行微小病毒B19检测;5例行羊膜腔穿刺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正常。(3)胎儿表现:9例产前诊断者超声检查首次发现胎儿水肿的平均孕周为(31.3±2.4)周(25.137.0周)。产前超声提示水肿部位:胸腔积液7例次,腹腔积液6例次,羊水过多5例次和皮肤水肿4例次。(4)分娩及生后情况:产前胎心监护2例正常,8例异常(出生时均重度窒息,均行气管插管复苏)。皮肤水肿10例次,胸腔积液7例次,腹腔积液6例次,心包积液1例次。合并多发畸形1例,合并染色体异常1例。4例新生儿行胸腔穿刺,3例行腹腔穿刺。(5)预后:存活1例,死亡9例,其中6例因复苏效果不佳放弃抢救产房内死亡,2例放弃治疗后1 d死亡,1例生后半年救治无效死亡。(6)病因:贫血2例,先天性膈肌血管瘤、频发房性早搏、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肺淋巴管扩张症、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可疑遗传综合征及病因不明各1例。结论非免疫性胎儿水肿原因各异,病因不同,预后也不同。水肿胎儿出生时窒息发生率高,复苏困难,病死率高。

朱丽娜[10](2015)在《基于二代测序技术对智力障碍的发病机制及诊断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智力障碍(intellectual disability,ID),又称为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脑发育迟缓(Developmental delay,DD),以认知功能和社会适应功能的缺陷为主要临床特征,通常在18岁前发病。脑发育迟缓主要用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的诊断,指患儿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五个发育能区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发育能区较同龄儿明显落后(≥2个标准差)。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是评估认知功能的指标,IQ分数低于70被视为认知功能缺陷。智力障碍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群体发病率为1%-3%,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比例约为1.41.6:1。ID临床表现多样化,认知障碍可以是唯一的症状,也可伴随其他多系统异常,如先天畸形及神经系统异常症状。ID病因复杂,既有内在的遗传因素也有外在的环境因素,约有2/3的ID是由遗传因素导致,包括各类染色体异常、单基因或多基因突变及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等。目前对于智力障碍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与常规临床检验以及传统的遗传学检测技术,如染色体核型分析、PCR-Sanger测序、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但是,仍有半数以上的ID患者未能明确病因。近年来研究显示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s)与神经系统认知障碍类疾病密切相关,如智力障碍及自闭症谱系障碍;因此有研究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 CGH)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为基础的阵列技术(array-based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 array)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CNVs分析;但是该方法不能检测无CNVs改变的其他遗传变异,例如点突变。二代测序技术以高效、快速、特异、灵敏等众多优势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飞速发展,为遗传性疾病的病因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可以检测点突变、碱基的缺失或插入等;国外已有少量研究,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ID进行病因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单基因点突变是导致智力障碍的重要原因;国内目前仅有针对ID基因突变的个例报道,尚未见到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大样本ID患者进行多基因、系统性发病机制研究。本研究创新性的利用目标序列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对40例ID患者的384个ID相关基因进行全序列分析,并在拷贝数变异热点区域设计若干捕获探针,检测与智力障碍相关的CNVs。由于ID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为疾病诊断带来困难,而国内却缺乏规范细致的诊断流程,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切实有效的智力障碍诊断策略。目的:通过对160例智力障碍患者的病因分析,研究ID的发病机制,为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治疗与预后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病例的综合分析,建立一种切实有效的智力障碍诊断策略,为优化诊断流程并提高诊断率服务。方法:对160例智力障碍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常规检验、影像学检查及IQ值的测定,由外在环境因素导致的ID可初步诊断,非外在因素引起ID进行常规遗传学检查(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遗传代谢病筛查、脆性X综合征三核苷酸(CGG)重复序列分析、亚端粒拷贝数变异分析)后仍不能明确病因者,采用目标序列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对其中40例患者的384个已知智力障碍相关基因进行深度测序,并对数据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分析、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In Del)分析和外显子大片段缺失/重复分析,最终筛选出与疾病相关的候选SNPs、In Dels及外显子大片段缺失/重复;利用Sanger一代测序对所有的候选SNPs、In Dels进行验证,利用MLPA技术对大片段的缺失/重复进行验证;为了分析基因突变的来源及遗传机制,对部分家系进行了相关序列分析。结果:通过对160例智力障碍患者的病因分析及常规遗传学检测,发现160例患者中,由非环境因素导致的ID患者84例,其中21-三体综合征2例(2/84,2.38%),甲基丙二酸血症1例(1/84,1.19%),亚端粒拷贝数变异7例(7/84,8.33%)。采用目标序列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对40例经过常规遗传学检测仍未能明确诊断的ID患者进行了384个已知智力障碍相关基因的深度测序,发现2例患者(2/40,5%)存在大片段拷贝数缺失,包括7q11.23和22q11.21缺失;20例患者(20/40,50%)存在致病性单基因或多基因突变,包括22个错义突变,2个剪切突变,2个In Del,阳性检出率达55%;其中23个突变为国内外首次报道新发突变,经Mutation Taster软件预测突变具有致病性。根据ID患者的病因分析及遗传检测结果,总结出一套实用有效的智力障碍诊断策略,为临床快速的病因诊断服务。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影响编码区的单基因或多基因突变是智力障碍的常见病因;目标序列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特异的检测方法为智力障碍患者提供快速有效的病因诊断,为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疾病再发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二、18-三体综合征合并颈蹼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8-三体综合征合并颈蹼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QF-PCR分析双重非整倍体胎儿染色体不分离发生的亲源性及时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取材方式
    1.3 细胞遗传学检测
    1.4 QF-PCR检测
2 结果
    2.1 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2.2 绒毛组织QF-PCR检测电泳结果分析
3 讨论

(2)胎儿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的遗传学病因及妊娠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英中文索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3.1 1197例胎儿泌尿系统畸形产前超声结果
    3.2 遗传学检测结果
    3.3 妊娠结局
讨论
    1.CAKUT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2.CAKUT胎儿的CMA分析
    3.CAKUT胎儿中的WES分析
    4.CAKUT胎儿的预后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胎儿先天性泌尿系统异常的产前诊断及预后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小儿疑难危重症临床特点与基因学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1.总体情况
    2.一般资料
    3.先天畸形与致畸突变的关系
    4.先天畸形数目与致畸基因突变率
    5.功能异常与致病突变的关系
讨论
    1.小儿疑难及危重症基因病检出率
    2.一般资料的分析
    3.先天畸形与基因突变
    4.功能异常与基因突变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疑难危重症患儿的基因组测序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5)1185例先天异常婴儿的细胞遗传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2结果
3讨论

(8)身材矮小的病因分析及遗传学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特发性矮小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二代测序技术对智力障碍的发病机制及诊断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智力障碍病因分析流程的确立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二部分 应用常规遗传学技术进行智力障碍病因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三部分 应用目标序列捕获-二代测序技术进行智力障碍发病机制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四部分 典型病例分析
    一、Williams-Beuren综合征
    二、22q11.2 缺失综合征
    三、讨论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四、18-三体综合征合并颈蹼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QF-PCR分析双重非整倍体胎儿染色体不分离发生的亲源性及时期[J]. 李发涛,汤雪薇,袁思敏,韩瑾,李焱.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1(10)
  • [2]胎儿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的遗传学病因及妊娠结局分析[D]. 袁婷婷.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3]小儿疑难危重症临床特点与基因学相关分析[D]. 吴家鑫.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4]一例外周血染色体核型为单纯型18三体但智力正常女性的遗传学研究[J]. 高健,余小平,戎立敏,梅冰.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0(04)
  • [5]1185例先天异常婴儿的细胞遗传学分析[J]. 李林飞,李娴,李东晓,毋盛楠,张耀东,赵鼎,梅世月,宋银森.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11)
  • [6]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机制研究进展[J]. 孙慧超,田杰.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9(13)
  • [7]Turner综合征儿科诊疗共识[J].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儿科杂志, 2018(06)
  • [8]身材矮小的病因分析及遗传学诊断[D]. 陈伟伟. 河北医科大学, 2018(01)
  • [9]非免疫性胎儿水肿患儿的临床特点[J]. 安晓霞,汪吉梅,庄晓磊,戴家乐,陆澄秋,李笑天,严英榴.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5(12)
  • [10]基于二代测序技术对智力障碍的发病机制及诊断策略研究[D]. 朱丽娜. 第二军医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18三体合并宫颈蹼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