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部化学的最新发展

湿部化学的最新发展

一、湿部化学的最新发展动态(论文文献综述)

孙衍宁,邢效功,石海强[1](2018)在《纸机湿部助留助滤剂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阐述了造纸湿部过程中助滤助留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其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根据生产中的应用情况,简要介绍了不同助留助滤系统的特点,讨论了利用淀粉、甲壳素等天然高分子经阳离子改性得到的新型生物基质助留助滤剂及其与合成或无机类助留助滤剂复配使用。提出兼具凝结型和絮凝型造纸助留助滤剂的高度支化聚合物、二次纤维造纸用助留助滤剂及生物质基助留助滤剂的研究方向。

罗清[2](2013)在《酶预处理对马尾松TMP性能和磨浆能耗的影响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TMP具有制浆得率高、制浆废水污染负荷低,长纤维组分含量较高,成纸松厚度大,不透明度高和光散射系数大等优点。但其缺点为磨浆能耗高,制浆成本大,磨浆前纤维软化不充分,纸浆纤维挺硬,表面细纤维化程度低,纤维间结合力差。而通过生物酶预处理,可以实现降低磨浆能耗,增加纤维细纤维化程度,改善纸浆质量,为扩大TMP的应用范围打下基础。本论文以马尾松为原料,研究了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预处理对马尾松TMP性能和磨浆能耗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生物酶预处理在不同磨浆过程对马尾松TMP性能和纤维质量的影响,并对生物酶处理后纸浆湿部化学特性进行研究,通过酶处理前后纤维的零距抗张强度和内结合强度测定、纤维素结晶度测定、接触角测定、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热失重分析等手段来研究生物酶作用于马尾松TMP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预处理马尾松TMP的适宜条件为:酶用量75IU/g,温度50℃,pH5.5,时间150min。纤维素酶预处理后,纸张强度性能、松厚度和中长纤维得率都有所增加。但用量不宜超过75IU/g,否则会导致成纸的撕裂指数降低。纤维素酶预处理后,马尾松TMP磨浆能耗降低。磨浆能耗下降率随着纤维素酶用量及预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用曲线拟合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磨浆能耗与纤维素酶用量及预处理时间的回归方程。木聚糖酶预处理适宜条件为:酶用量90IU/g,pH5.0,预处理时间150min,预处理温度50℃。木聚糖酶预处理后,纸张强度性能、松厚度和中长纤维得率都随着酶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用量不宜超过90IU/g,否则将引起撕裂指数的下降。木聚糖酶预处理后,马尾松TMP磨浆能耗降低。磨浆能耗下降率随着木聚糖酶用量及预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用曲线拟合分析的方法建立磨浆能耗与木聚糖酶用量及预处理时间的回归方程。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预处理均可降低马尾松TMP纤维束含量,且木聚糖酶对降低纸浆中纤维束含量的效果更好。木聚糖酶用量120IU/g时,酶预处理在一段磨浆前纸浆中纤维束含量较之空白样降低了1.76%;酶预处理在一段磨浆与二段磨浆之间,纸浆纤维束含量较之空白样降低2.39%。筛分结果显示,100目筛网所截留的纤维总得率都随着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200目的细小纤维量明显降低。采用一段磨浆前酶预处理的制浆工艺,50目筛网截留长纤维及200目筛网截留短小纤维含量明显较高,而100目筛网截留中间长度纤维及通过200目筛网的细小纤维含量含量较低。采用一段磨与二段磨之间进行酶预处理时中间长度组分及短小长度纤维较多。纤维质量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一段磨浆前酶预处理的制浆工艺能获得较长的纤维平均长度。适度的纤维素酶预处理能够增加纤维长度,减少细小纤维含量,卷曲及扭结指数增加。纤维素酶酶用量为75IU/g时重均纤维长度增加了0.22mm,细小纤维含量减少了1.01%。二段磨浆前预处理,在纤维素酶用量为50IU/g时,纤维数均长度、重均及双重均长度三者都较高,此时纤维受破坏程度较小。预处理木聚糖酶用量控制非常关键,酶用量过高对纤维长度破坏严重。一段磨浆前预处理适宜酶用量高于二段磨浆前预处理,酶预处理在一段磨浆前,适宜纤维素酶用量为75IU/g,适宜木聚糖酶用量为90IU/g;二段磨浆前预处理,适宜纤维素酶用量为50IU/g,适宜木聚糖酶用量为60IU/g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预处理后进行磨浆,纸浆游离度略有上升,白水阳离子需求量明显下降,且随纤维素酶用量增加,白水阳离子需求量降低更加显着,纸浆Zeta电位随着酶用量的增加有所降低。木聚糖酶预处理后纸浆的零距抗张强度增幅较大。木聚糖酶用量60IU/g时零距抗张强度为51.8N/cm,较之未处理的纸浆增加了15.0N/cm;纤维素酶用量75IU/g时零距抗张强度为45.1N/cm,较之未处理的纸浆增加了8.3N/cm。纤维素酶用量75IU/g时,内结合强度为0.031N/cm,较之未处理的纸浆增加了0.016N/cm。木聚糖酶用量90IU/g时,内结合强度为0.028N/cm,较之未处理的纸浆增加了0.012N/cm。通过X衍射分析和热重分析可知,纤维素酶预处理使得马尾松TMP纤维素的结晶度降低,说明纤维素的结晶区受到了明显的降解。木聚糖酶预处理使得马尾松TMP纤维素的结晶度增加,木聚糖酶预处理和纤维素酶预处理可提高纤维的热稳定性。纤维素酶预处理后纤维表面接触角减小,纤维润湿性能改善。在0.2s时,50IU/g的纤维素酶预处理后纤维表面接触角为33o,未经酶预处理纤维表面接触角为42o,降低了9o。木聚糖酶用量为30IU/g和60IU/g时的接触角比未经酶处理的接触角大,当酶用量为90IU/g时,纤维润湿性能改善,在0.2s时,接触角为38o,较之未经酶预处理纤维表面接触角降低了4o。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纤维素酶预处理后,纤维压溃及纵向撕裂现象明显,内部细纤维化增大,产生丝状细小纤维,同时也有较少的纤维碎片。木聚糖酶预处理后,纤维表面有明显的碎片状剥裂,呈现为纤维表面有较多的碎片状纤维,纤维细胞壁局部变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显示,纤维素酶预处理后TMP纤维表面粗糙度下降,木聚糖酶预处理后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大。

陶正毅[3](2012)在《木薯渣功能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助留助滤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缓解目前因木薯渣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带来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本研究旨在将其作为合成造纸化学品的原料,在丰富其综合利用方式、实现高附加值转化的同时,开发出新型造纸湿部化学助剂以补充现代造纸行业发展的需求。木薯渣富含粗纤维及淀粉,本文通过对木薯干渣进行适当物理和化学预处理使其适用于特定的化学改性,同时通过对合成工艺的优化制备具有助留助滤性能的造纸化学品,并将其应用于纸浆中评价其使用效果。SEM分析发现,木薯渣是由大小不等、密度不均的淀粉颗粒及粗纤维构成的非匀质混合物,其中纤维以粗长纤维束、纤维碎片及块状纤维组织三种形式存在,块状纤维组织又与淀粉相互包裹。通过纤维粉碎机粗磨及球磨微粉化处理后,纤维尺寸接近甚至小于淀粉颗粒,原料得到充分匀质化处理后,通过酸水解结合IC分析得到木薯渣中葡萄糖含量为81.21%、木糖3.66%、半乳糖1.91%、阿拉伯糖1.41%,证实其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在球磨预处理基础上,通过探头式超声波深度处理,精制原料相对结晶度由36.25%下降至30.08%,保水值进一步提高至414.5%。此时木薯渣精制原料PCD(Pretreated Cassava Dregs)的对改性反应的均匀性及试剂可及性明显得到改善,可用于功能衍生化改性。通过溶媒法使PCD在有机溶剂中分别与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TAC)及一氯乙酸反应合成阳离子改性产物CPCD及阴离子改性产物CMPCD,其中阳离子醚化反应优化工艺为:反应体系介质为70~80%异丙醇或乙醇(体积浓度),PCD浓度为10%,超声波辅助碱化过程功率为81W,处理时间为10min,mNaOH: mCHTAC=0.3:1,mCHTAC:mPCD较合理的范围为0.5~0.7:1,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3.5h;阴离子醚化改性优化条件为:80%乙醇浓度,PCD浓度15%,改性试剂物质的量比值NNaOH:N氯乙酸=2.2:1;N氯乙酸:NPCD=0.91:1;反应温度55℃,时间4.5h;在PCD醚化改性产物的基础上,通过KMnO4/H+引发体系合成了CPCD与丙烯酰胺的阳离子接枝聚合物CPCD-g-PAM及CMPCD与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两性二元单体接枝聚合物CMPCD-g-AD,并对影响接枝共聚反应的因素如引发剂浓度、单体比例及浓度、pH值、预氧化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醚化产物取代度、底物浓度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总结归纳了这些因素对接枝聚合反应及产物性质的作用规律。通过SEM、FT-IR、13C-NMR及TG等方法对木薯渣系列改性产物的化学结构及热稳定性质进行了表征,它们均证实了相应合成反应的发生。在水相中合成了阳离子醚化剂CHTAC,并成功将顶空气相色谱HS-GC技术应用在其合成过程中主要有机挥发性物质的测定,该方法利用称量式取样及大比例稀释的方法快速制备分析样品,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精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2.5%,样品回收率Recovery=101~105%)。此外,还通过化学衡算推导出基于GC信号与取样质量的主产物转化率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顶空气相色谱技术确定了水相中合成CHTAC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物浓度2mol/kg(以三甲胺盐酸盐TMAC计);物料比为NECH:NTMAC=1.1:1;初始pH值为7;催化剂为ZnO,用量2%;反应过程采取三段式升温,分别为:12~14℃反应3.5h;由14℃升温至40℃共反应40min;40℃反应至6.5h。在此条件下主产物产率可提高至95%,粗产物中有效物CHTAC理论含量为25.79%,DCP含量约为0.23%(2279.7mg/kg), ECH含量为0.04%(393.8mg/kg)。依次经过旋转蒸发、氯仿萃取及水蒸气抽提等精制工艺,粗产物中ECH及DCP含量分别降低至1.5mg/kg及25mg/kg,将其用于PCD的阳离子化改性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木薯渣系列改性产物对100%废纸浆具有较好的助留助滤性能,其中CMPCD-g-AD与CPCD助留助滤性能较为优异。单独添加0.4%的CMPCD-g-AD时,纸浆细小组分单程留着率FPR可由未添加时的78.69%提高至93.3%;CPCD在0.1%的用量时,FPR可提高至89.35%。若预先用0.6%PAC预先添加至废纸浆中,后仅加入0.14%的两性助剂CMPCD-g-AD,FPR可在PAC添加效果达到饱和的情况下(88.37%)大幅度提高至93.71%;0.1%的CPCD用量可在PAC添加后将FPR提高至92.56%,但继续添加会出现体系过阳离子化,FPR明显下降。木薯渣改性助剂在6.5~8.5的pH范围内,其助留助滤性能无较大变化,表现出季铵盐阳离子基团较好的pH适应性,同时两性助剂还表现出较好的抗剪切能力。手抄纸实验发现,添加少量CMPCD-g-AD可大幅增加纸张定量,用量为0.2%时,手抄纸定量较空白样(已添加0.5%PAC)增加10.36%,经换算,纸浆细小组分单程留着率由69.58%提高至90.09%;当用量为1.2%,其定量增加14.06%,FPR提高至97.41%,此时成纸的抗张指数、耐破指数及撕裂指数分别增加17.47%、25.56%、6.83%;高取代度CPCD按0.5%添加,可获得一定的增干强效果,但会造成体系过阳离子化,助留助滤效果下降明显。

吴海鹏[4](2011)在《AKD施胶机理及纤维抗水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造纸工业中广泛应用的施胶条件是中碱性施胶,以阳离子淀粉作为乳化剂的淀粉型烷基烯酮二聚体(AKD)乳液施胶剂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中碱性浆内施胶剂。阳离子淀粉是由含有氨基、亚氨基、铵、锍或膦等阳离子化试剂在碱性条件下与淀粉反应而制得。造纸工业中主要应用的是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MA)作为醚化剂。本论文主要通过用新型的制备工艺制备出具有高取代度低粘度的阳离子淀粉乳化剂,用模拟底物模拟植物纤维,对AKD在浆料中可能发生的反应进行了探讨,通过AKD与造纸工业中常用的聚糖类物质进行共混反应,从浆内施胶的角度对纤维抗水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醚化剂,用半干法制备出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考察了影响阳离子淀粉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主要因素,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阳离子醚化剂用量为绝干淀粉的45%,碱催化剂的用量为绝干淀粉质量的14%,体系含水量25%,体系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3.5h。得到阳离子淀粉的取代度为0.3550,反应效率高达91.43%。其次,用新型的微波加热方式,不改变反应原料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制备工艺,制备了取代度高达0.3906反应效率85.53%的高取代度低粘度阳离子淀粉。微波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阳离子醚化剂用量、碱用量、乙醇用量分别占绝干淀粉质量的的53%、14%和30%,体系含水率为18.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小时。与烘箱加热方法对影响阳离子淀粉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各因素进行对比,证明微波加热方式的生产效率较高,制备的淀粉乳化AKD后用于浆内施胶,探讨了不同取代度对施胶效果的影响,与市售AKD乳液的性能及浆内施胶效果进行了对比。然后,为了探索研究AKD在造纸过程中同植物纤维原料可能发生的反应,创新性的选用小分子的醇类化合物,作为模拟底物模拟纤维素大分子结构,利用均相反应易于控制反应条件的优势,对AKD在纤维上产生抗水性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研究了大分子聚糖类物质同AKD共混反应产物经浆内施胶后在纸页上产生的抗水性,同聚糖类大分子物质在造纸工业中的常规用法进行了比较,对大分子多羟基化合物在AKD施胶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探讨了AKD施胶机理。

林胜任[5](2010)在《基于植物胶粉的反相乳液接枝共聚的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本实验通过微波辐射对天然植物胶粉F691进行羧甲基化改性为CC-Na,以提高其水溶性,然后再反相乳液体系中与丙烯酰胺进行乳液聚合成CC-Na-g-PAM,最后将产品应用于废报纸脱墨浆中作增强剂。结果表明改性产品对ONP脱墨浆有较好的增强作用。通过微波辐射研究天然植物胶粉F691的羧甲基化改性,以提高其水溶性。考察了影响羧甲基化取代度(DS)的主要因素,如氯乙酸和氢氧化钠的用量、微波功率、反应时间等。红外光谱表明产物中接枝了羧甲基基团。在原料3g的条件下,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氯乙酸用量1.0g,氢氧化钠1.4 g,辐射功率500 W,微波辐射时间50 min,此时产物的阴离子浓度可以达到3.523 mmol/g。还发现碱化和醚化阶段均采用微波辐射技术有利于提高产物取代度,此时阴离子浓度可以达到3.817 mmol/g。在研究含有固相羧甲基化植物胶粉的反相乳液的稳定性中,乳液制备以span-80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液体石蜡为连续相,水溶性单体丙烯酰胺和羧甲基化植物胶粉为水相,考察乳化剂HLB值、乳化剂浓度、水相比、植物胶粉含量、pH值、温度等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相羧甲基化植物胶粉CC-Na的存在对反相乳液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很大,在胶粉用量不大的情况下,乳液体系温度和pH值影响较小,而最佳的稳定条件为:HLB为7.36,乳化剂浓度为0.045g/mL油相,水相比小于60%,温度低于60℃。聚合反应是以Ce4+-K2S2O8催化体系来引发CC-Na植物胶粉和AM的接枝共聚反应,制备高分子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时间、单体与胶粉质量比、单体用量、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用量等条件对接枝共聚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反应的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能分别达到97.7%、576.2%和98.2%。FTIR表征单体已经成功接枝到胶粉骨架,且对接枝共聚物的分子量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探讨,接枝率为452.0时,数均分子量达到最大值5.802×105;热重分析表明,接枝后的产物热稳定性下降。对植物胶粉接枝共聚物(CC-Na-g-PAM)在纸浆中的增强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了聚合物的接枝率、聚合物用量等对废报纸脱墨浆所抄造纸张的抗张指数、撕裂指数和耐破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C-Na-g-PAM对纸浆具有较好的增强效果,优于生产所用阳离子淀粉和阳离子瓜尔胶。对于废报脱墨纸浆的最佳增强条件为:聚合物接枝率为452.0%,聚合物用量1.0%,抗张指数、撕裂指数和耐破指数可以分别提高30.30%、16.69%和28.12%。

韩金升[6](2010)在《二次纤维造纸专用助留助滤剂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二次纤维纸浆抄纸的助留助滤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三种不同性质的阳离子聚合物,M1(中等分子质量、中等电荷密度的阳离子N7527)、M2(高等分子质量、低等电荷密度的液体阳离子N61067)和M3(高等分子质量、低等电荷密度的固体阳离子P182)以及阴离子超微粒子CP-3和高白度皂土,分别组成一元、二元和三元助留助滤系统。在碳酸钙加填量为20%条件下,对各助留助滤系统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比较研究。首先对三种不同阳离子助留助滤剂M1、M2、M3组成的一元助留助滤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助剂M3具有较好的提高浆料滤水性能和细小组分留着率的能力,能够显着提高二次纤维纸浆手抄片的灰分(提高6.4个百分点),并能使填料的留着率提高34.86个百分点,滤水时间减少了39.1%。其次进行了三种不同组合二元助留助滤系统的研究。其中,M1与超微粒子(CP-3)组成二元助留助滤系统N1;M3与超微粒子(CP-3)组成二元助留助滤系统N2;M1与M3组成双阳离子二元助留助滤系统N3。结果表明,二元助留助滤系统N2能够提高二次纤维纸浆手抄片的灰分(提高了7.5个百分点),填料的留着率提高43.2个百分点,滤水时间减少了41.4%。最后进行了三元助留助滤系统的研究。M1、M2、M3分别与超微粒子(CP-3)和高白度皂土组成三元助留助滤系统P1、P2、P3。研究表明,三元助留助滤系统P3能够提高二次纤维纸浆手抄片的灰分(提高了7.4个百分点),填料的留着率提高42.6个百分点,滤水时间减少了35.6%。在实验过程中,对浊度、白水阳电荷需求量等方面在三种系统助留助滤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浆料滤液的浊度值和白水的阳电荷需求量能在另一个方面表征浆料的助留助滤效果。研究了不同的剪切速率对浆料助留助滤效果的影响。多元助留助滤系统的抗剪切性能要好于单元系统;一元助留助滤系统应避免在过高剪切速率下或过低剪切速率下作用;二元助留助滤系统在不同剪切力下的添加顺序是十分重要的,其中阳离子型助剂在高搅拌速度下加入,而CP-3应在剪切速率较低时加入时,有较佳的助留助滤效果;在三元助留助滤体系中,高白度皂土、阳离子型助剂宜在高搅拌速度下加入,而CP-3应在剪切速率较低时加入。研究了三种助留助滤系统中pH值和反应时间对浆料助留助滤效果的影响情况。确定了助剂系统既适用于酸性抄纸,也适用于中碱性抄纸。三种助留助滤系统中浆料填料留着率均随着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在系统M3中,在反应时间为20--40s时,效果达到最佳;在系统N2和P3中,反应时间30--50s时,效果达到最佳。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助留助滤效果会出现下降的趋势。通过三种不同助留助滤系统的效果及生产成本比较发现,二元助留助滤系统N2能够显着提高二次纤维造纸手抄片的灰分,并能提高填料的留着率、细小纤维留着率;减少滤水时间,具有最佳的助留助滤效果,并能最大程度的维持成纸的物理强度。

祝叶,夏新兴[7](2010)在《造纸湿部化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文中研究指明论述了造纸湿部化学研究方法的进展,介绍了动态滤水实验、Zeta-电位的测定?胶体滴定检测技术,并对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做了展望。

林丽芳[8](2009)在《NVF-DADMAC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在造纸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开发新型多功能高分子造纸助剂,研究了N-乙烯基甲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PNVF-DA)的合成及其在再生浆造纸中的应用。本研究首先通过自由基水溶液聚合法合成PNVF-DA,用FTIR和DSC-TG对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采用重量法和胶体滴定法测定了聚合反应中DADMAC转化率和产率,详细探讨了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共聚反应中DADMAC转化率和聚合物产率、阳离子度与特性粘数的影响规律,掌握了控制PNVF-DA分子量和阳离子度的一些反应条件;采用激光光散射研究了阳离子度约20%的PNVF-DA在0.1 mol/LNaCl水溶液中的重均分子量、均方旋转半径及第二维利系数等结构参数,用激光光散射和凝胶渗透色谱联用技术测定了PNVF-DA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以及链构象,并将粘度法和光散射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最后研究了PNVF-DA对瓦楞纸再生浆的纸张增强和助滤助留效果。本文为开发新型多功能造纸助剂提供了合成理论和应用基础依据,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朱勇强[9](2008)在《中性造纸及其湿部化学助剂的发展趋势》文中认为1 中性造纸已经成为造纸工业的发展趋势由于中性施胶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降低能耗、减轻设备腐蚀、减少污染等方面的诸多益处, 世界造纸工业都在从酸性造纸转向中性造纸,而中性施胶是中性造纸的关键。此外,中性施胶还解决了重要档案文件的长期保存,因此,中性施胶剂的开发是20世纪造纸工艺的重大革新,中性造纸和酸性造纸的情况对比见表1。

房孝涛[10](2007)在《纸浆纤维表面电荷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各类造纸化学品的相继使用,使得造纸湿部的电荷变化日趋复杂,而湿部的电荷分析是应付纸机各种变化的一种有力工具,达到优化和稳定造纸湿部的目的。胶体滴定和Zeta电位是描述湿部电荷特性的有力工具。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两种技术的原理、特点、测试方法、研究进展、二者的区别及电荷分析的意义,并指出将两种技术结合起来使用更有利于优化和控制纸机湿部。本文论述了造纸配料中静电荷的来源和性质,纤维和细小纤维的湿部化学特性及在造纸湿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化学的、胶体的、表面的作用,并重点探讨了打浆度、pH值和铝盐对纤维素纤维动电特性的影响。讨论了利用胶体滴定技术进行造纸湿部化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Zeta电位是描述纸浆悬浮液湿部电荷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可以提供湿部化学有用的信息,并对湿部化学的优化与控制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影响Zeta电位的诸多因素,如:细小纤维含量、原料种类、制浆方法、pH值、打浆度、无机盐的存在等。详细论述了造纸湿部化学最重要的参数之一Zeta电位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在线Zeta电位测量的研究进展。对Zeta电位对微粒系统的影响也进行了讨论。电导率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学量。在电极电导率测量方法中,测量电极表现为一个复杂的电化学系统,影响电导率准确测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极化效应、电容效应和温度。本文提出了用替代网络—四电极—半桥技术测量纸浆溶液的电导率和电容率的方法和电路。由于流过测量电路中的电流近似为零,因此消除了电极极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在解决准确测量某温度下溶液电导率基础上,本文还对电导率的温度补偿作了总结和研究。

二、湿部化学的最新发展动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湿部化学的最新发展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1)纸机湿部助留助滤剂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助留助滤剂在纸机湿部的作用机理
    1.1 助留机理
        1.1.1 电荷中和
        1.1.2 高分子架桥作用
        1.1.3 补丁效应
    1.2 助滤机理
2 助留助滤剂在湿部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2.1 浆料性能对助留助滤剂作用效果的影响
    2.2 细小组分对助留助滤作用效果的影响
    2.3 溶解性和胶粘状物质(DCS)对助留助滤作用效果的影响
    2.4 用量对助留助滤作用效果的影响
    2.5 浆料浓度对助留助滤作用效果的影响
    2.6 接触时间对助留助滤作用效果的影响
    2.7 填料性质对助留助滤作用效果的影响
    2.8 白水浓度对助留助滤作用效果的影响
3 助留助滤剂的应用现状
    3.1 单组分助留助滤系统
    3.2 双组分助留助滤系统
    3.3 微粒助留助滤系统
    3.4 三阶段系统
    3.5 PEO助留助滤系统
4 新产品的开发和产品改性
    4.1 无机微粒子助留助滤剂
    4.2 天然高分子助留助滤剂
    4.3 合成高分子助留助滤剂
5 小结

(2)酶预处理对马尾松TMP性能和磨浆能耗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高得率制浆技术
        1.1.1 我国发展高得率制浆的必要性
        1.1.2 高得率制浆技术
    1.2 热磨机械浆(TMP)
        1.2.1 TMP 生产流程
        1.2.2 TMP 的磨浆机理
        1.2.3 TMP 的特性
        1.2.4 TMP 的应用
        1.2.5 TMP 的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1.3 生物技术在造纸工业应用
        1.3.1 纤维的酶法改性
        1.3.2 生物法制浆
        1.3.3 生物漂白
        1.3.4 酶法脱墨
        1.3.5 造纸废水的生物处理
    1.4 纤维素酶的组成及降解反应机理
        1.4.1 纤维素酶的组成
        1.4.2 纤维素的酶解机理
        1.4.3 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1.5 木聚糖酶的组成和应用
        1.5.1 木聚糖酶的组成
        1.5.2 木聚糖酶的降解机理
        1.5.3 木聚糖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1.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纤维素酶预处理对马尾松 TMP 性能和磨浆能耗的影响
    2.1 实验
        2.1.1 原料
        2.1.2 制浆工艺流程
        2.1.3 木片预处理
        2.1.4 挤压疏解
        2.1.5 纤维素酶溶液的配制
        2.1.6 纤维素酶预处理
        2.1.7 磨浆及能耗计算
        2.1.8 磨浆后处理
        2.1.9 抄片
        2.1.10 纸页物理性能检测
        2.1.11 纤维素酶酶活的测定
        2.1.12 中长纤维含量的计算
        2.1.13 磨浆能耗降低率的计算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纤维素酶用量对马尾松 TMP 性能的影响
        2.2.2 纤维素酶预处理温度对马尾松 TMP 性能的影响
        2.2.3 纤维素酶预处理 pH 对马尾松 TMP 性能的影响
        2.2.4 纤维素酶预处理时间对马尾松 TMP 性能的影响
        2.2.5 纤维素酶预处理对马尾松 TMP 磨浆能耗的影响
        2.2.6 纤维素酶用量与磨浆能耗降低率的曲线拟合分析
        2.2.7 纤维素酶预处理时间与磨浆能耗降低率的曲线拟合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木聚糖酶预处理对马尾松 TMP 性能和磨浆能耗的影响
    3.1 实验
        3.1.1 原料
        3.1.2 制浆工艺流程
        3.1.3 木片预处理
        3.1.4 挤压疏解
        3.1.5 木聚糖酶溶液的配制
        3.1.6 木聚糖酶预处理
        3.1.7 磨浆及能耗计算
        3.1.8 磨浆后处理
        3.1.9 抄片
        3.1.10 纸页物理性能检测
        3.1.11 木聚糖酶酶活测定
        3.1.12 中长纤维含量的计算
        3.1.13 磨浆能耗降低率的计算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木聚糖酶用量对马尾松 TMP 性能的影响
        3.2.2 木聚糖酶预处理温度对马尾松 TMP 性能的影响
        3.2.3 木聚糖酶预处理 pH 对马尾松 TMP 性能的影响
        3.2.4 木聚糖酶预处理时间对马尾松 TMP 性能的影响
        3.2.5 木聚糖酶预处理对马尾松 TMP 磨浆能耗的影响
        3.2.6 木聚糖酶用量与马尾松 TMP 磨浆能耗降低率的曲线拟合分析
        3.2.7 木聚糖酶预处理时间与磨浆能耗降低率的曲线拟合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生物酶预处理在不同磨浆过程对马尾松 TMP 性能和纤维质量的影响
    4.1 实验
        4.1.1 实验原料
        4.1.2 制浆工艺流程
        4.1.3 木片预处理
        4.1.4 挤压疏解
        4.1.5 一段磨浆
        4.1.6 二段磨浆
        4.1.7 游离度的测定
        4.1.8 纤维束含量分析
        4.1.9 纤维质量分析
        4.1.10 纤维筛分分析
        4.1.11 酶溶液的配制
        4.1.12 酶预处理
        4.1.13 抄片及纸张性能测定
    4.2 结果与讨论
        4.2.1 PFI 磨磨浆转数的确定
        4.2.2 生物酶预处理对马尾松 TMP 纤维束含量的影响
        4.2.3 生物酶预处理对马尾松 TMP 纤维筛分结果的影响
        4.2.4 生物酶预处理对马尾松 TMP 纤维形态分析结果的影响
        4.2.5 纤维素酶用量对纸浆强度的影响
        4.2.6 木聚糖酶用量对纸浆强度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生物酶预处理对马尾松 TMP 湿部化学性质的影响
    5.1 实验
        5.1.1 实验原料
        5.1.2 制浆工艺流程
        5.1.3 木片预处理
        5.1.4 挤压疏解
        5.1.5 一段磨浆
        5.1.6 二段磨浆
        5.1.7 酶预处理
        5.1.8 游离度的测定
        5.1.9 动态滤水性测定
        5.1.10 纸浆 Zeta 电位的测定
        5.1.11 阳离子需求量的测定
    5.2 结果与讨论
        5.2.1 生物预处理对马尾松 TMP 游离度的影响
        5.2.2 生物酶预处理对马尾松 TMP 阳离子需求量的影响
        5.2.3 生物酶预处理对马尾松 TMP 动态滤水时间的影响
        5.2.4 生物酶预处理对马尾松 TMPZeta 电位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生物酶预处理马尾松 TMP 的作用机理研究
    6.1 实验
        6.1.1 实验原料
        6.1.2 制浆工艺
        6.1.3 零距抗张强度测定
        6.1.4 内结合强度测定
        6.1.5 X 射线衍射分析
        6.1.6 接触角的测定
        6.1.7 热失重测定
        6.1.8 红外光谱分析
        6.1.9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6.1.10 扫描电镜分析
    6.2 结果与讨论
        6.2.1 生物酶预处理对马尾松 TMP 零距抗张强度的影响
        6.2.2 生物酶预处理对马尾松 TMP 内结合强度的影响
        6.2.3 生物酶预处理对马尾松 TMP 纤维素结晶度的影响
        6.2.4 生物酶预处理对马尾松 TMP 纤维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6.2.5 生物酶预处理对马尾松 TMP 接触角的影响
        6.2.6 马尾松 TMP 红外光谱分析
        6.2.7 纤维表面二维形貌分析
        6.2.8 纤维表面三维形貌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7.3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木薯渣功能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助留助滤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助留助滤剂在造纸中的应用进展
        1.1.2 造纸湿部化学环境
        1.1.3 助留助滤剂的作用机理
        1.1.3.1 细小组分的留着
        1.1.3.2 助滤机理
        1.1.3.3 影响助留助滤有效性的因素
        1.1.4 天然高分子助留助滤剂的种类
        1.1.4.1 淀粉类助留助滤剂
        1.1.4.2 壳聚糖类助留助滤剂
        1.1.4.3 瓜尔胶类助留助滤剂
        1.1.4.4 纤维素、半纤维素类助留助滤剂
    1.2 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的改性方法
        1.2.1 纤维素结构
        1.2.2 纤维素的反应性能
        1.2.3 纤维的化学改性
        1.2.4. 纤维素接枝共聚的方法
        1.2.4.1 传统自由基接枝聚合
        1.2.4.2 纤维素的活性自由基聚合
    1.3 木薯渣及其应用价值
        1.3.1 木薯渣的来源
        1.3.2 木薯渣研究及利用现状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1.4.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预处理方式对木薯渣物化特性的影响
    2.1 实验部分
        2.1.1 原料
        2.1.2 原料预处理
        2.1.2.1 备料
        2.1.2.2 数字式超细研磨机预处理
        2.1.2.3 球磨预处理
        2.1.2.4 脱脂处理
        2.1.2.5 超声波预处理
        2.1.2.6 湿磨预处理(探头式、KRK 盘磨)
        2.1.3 木薯渣物理性质分析
        2.1.3.1 原料的微观形貌分析
        2.1.3.2 木薯渣中纤维长度测定
        2.1.3.3 原料粒径分布
        2.1.4 木薯渣化学性质分析
        2.1.4.1 木薯渣化学成分测定
        2.1.4.2 木薯渣有机元素分析
        2.1.4.3 离子色谱测定木薯渣中单糖组分及含量
        2.1.4.5 木薯渣热解性质测定
        2.1.4.6 木薯渣精制原料红外光谱分析
        2.1.4.7 木薯渣全组分~(13)C-NMR 分析
        2.1.4.8 原料各处理阶段 XRD 分析
        2.1.4.9 原料各处理阶段保水值测定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木薯渣成分分析
        2.2.1.1 木薯渣化学组分分析
        2.2.1.2 木薯渣元素分析
        2.2.1.3 木薯渣中单糖组分分析
        2.2.2 预处理前后物理性质分析
        2.2.2.1 干木薯渣微观形貌的特征
        2.2.2.2 薯渣中纤维形貌特征
        2.2.2.3 研磨预处理对原料粒径分布的影响
        2.2.2.4 球磨预处理对原料粒径及微观形貌的影响
        2.2.2.5 超声波预处理对原料结晶度及保水值的影响
        2.2.2.6 其他预处理方式效果评价
        2.2.3 木薯渣精制原料 PCD 的化学结构性质
        2.2.3.1 精制原料的 FT-IR 分析
        2.2.3.2 精制原料的热重分析
        2.2.3.3 精制原料 PCD 的~(13)C-NMR 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木薯渣精制原料 PCD 的阳离子化改性
    3.1 实验药品及仪器
        3.1.1 实验原料及药品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精制原料 PCD 的阳离子化改性
        3.2.2 精制原料 PCD 阳离子化改性产物的表征
        3.2.2.1 阳离子改性产物取代度的测定
        3.2.2.2 阳离子改性产物表面结构分析
        3.2.2.3 阳离子改性产物 FT-IR 分析
        3.2.2.4 阳离子改性产物 TG 分析
        3.2.2.5 阳离子改性产物~(13)C-NMR 分析
        3.2.3 合成产物助留助滤性能
        3.2.3.1 动态滤水仪 DDJ 性能的改进及动态滤水数据采集
        3.2.3.2 纸浆中细小组分含量测定
        3.2.3.3 纸浆中细小组分单程留作率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木薯渣精制原料 PCD 阳离子醚化反应优化工艺
        3.3.1.1 正交实验
        3.3.1.2 单因素实验
        3.3.2 原料 PCD 阳离子化改性产品的表征
        3.3.2.1 产物性状及微观形貌
        3.3.2.2 产物 FT-IR 光谱分析
        3.3.2.3 产物~(13)C-NMR 分析
        3.3.2.4 阳离子改性产物 CPCD 的热重分析
        3.3.3 阳离子改性产品在废纸浆中应用效果初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阳离子醚化剂 CHTAC 的合成
    4.1 实验药品及仪器
        4.1.1 实验药品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CHTAC 的合成方法
        4.2.2 CHTAC 粗产物的提纯方法
        4.2.3 精制产物有效物含量测定方法
        4.2.3.1 测定原理
        4.2.3.2 标准溶液
        4.2.3.3 测定步骤
        4.2.3.4 计算公式
        4.2.4 合成过程中样品的分析检测方法
        4.2.4.1 分析样品的制备
        4.2.4.2 仪器条件
        4.2.4.3 CHTAC 产率公式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顶空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4.3.1.1 定性及定量
        4.3.1.2 稀释倍数
        4.3.1.3 盐析效应在分析过程中的应用
        4.3.1.4 平衡时间
        4.3.1.5 氯离子对样品分析的影响
        4.3.1.6 HS-GC 分析检测的精准度
        4.3.1.7 CHTAC 产率公式推导
        4.3.2 阳离子醚化剂的合成
        4.3.2.1 反应过程中 pH 值变化
        4.3.2.2 温度影响
        4.3.2.3 反应物质浓度的影响
        4.3.2.4 催化剂影响
        4.3.2.5 CHTAC 合成过程优化
        4.3.3 粗产物的提纯
        4.3.3.1 提纯方式及各阶段提纯效果
        4.3.3.2 精制产物有效物含量测定
        4.3.3.3 精制产物应用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木薯渣阳离子化产物 CPCD 接枝聚丙烯酰胺的研究
    5.1 实验药品及设备
        5.1.1 实验药品
        5.1.2 实验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CPCD-g-PAM 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5.2.2 CPCD-g-PAM 接枝共聚产物的纯化
        5.2.3 CPCD-g-PAM 接枝共聚参数计算方法
        5.2.4 CPCD-g-PAM 分子量测定
        5.2.5 CPCD-g-PAM 接枝共聚物动力粘度测定
        5.2.6 CPCD-g-PAM 结构分析及表征
        5.2.6.1 接枝物表面结构分析
        5.2.6.2 FT-IR 分析
        5.2.6.3 接枝物~(13)C-NMR 分析
        5.2.6.4 接枝物 TG 分析
        5.2.7 CPCD-g-PAM 降解性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各种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5.3.1.1 引发剂种类及浓度对接枝参数的影响
        5.3.1.2 单体浓度对接枝参数的影响
        5.3.1.3 pH 值对接枝参数的影响
        5.3.1.4 预氧化时间对接枝参数的影响
        5.3.1.5 反应温度及时间对接枝参数的影响
        5.3.1.6 反应物总浓度对接枝参数的影响
        5.3.2 CPCD-g-PAM 接枝共聚产物的结构及表征
        5.3.2.1 CPCD-g-PAM 产物性状及微观形貌
        5.3.2.2 CPCD-g-PAM 接枝共聚产物 FT-IR 光谱分析
        5.3.2.3 产物~(13)C-NMR 分析
        5.3.2.4 CPCD-g-PAM 热稳定性质分析
        5.3.3 CPCD-g-PAM 生物降解性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木薯渣精制原料 PCD 两性接枝共聚的研究
    6.1 实验药品及设备
        6.1.1 实验药品
        6.1.2 实验设备
    6.2 实验方法
        6.2.1 木薯渣精制原料羧甲基化改性物 CMPCD 的合成
        6.2.1.1 CMPCD 的合成方法
        6.2.1.3 CMPCD 产物取代度测定方法
        6.2.2 CMPCD-g-AD 两性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6.2.2.1 CMPCD-g-AD 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6.2.2.2 CMPCD-g-AD 接枝共聚物的纯化方法
        6.2.2.3 CMPCD-g-AD 接枝共聚反应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测定
        6.2.3 CMPCD-g-AD 接枝共聚物中阳电荷密度的测定
        6.2.4 CMPCD-g-AD 接枝共聚物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6.2.5 CMPCD-g-AD 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及表征方法
        6.2.5.1 接枝聚合物表面结构分析
        6.2.5.2 FT-IR 分析
        6.2.5.3 接枝聚合物~(13)C-NMR 分析
        6.2.5.4 接枝聚合物 TG 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木薯渣精制原料 PCD 羧甲基化改性的影响因素及工艺优化
        6.3.1.1 碱用量对产物取代度 DS 的影响
        6.3.1.2 氯乙酸用量对产物 DS 的影响
        6.3.1.3 碱化时间对产物 DS 的影响
        6.3.1.4 反应温度对产物 DS 的影响
        6.3.1.5 反应时间对产物 DS 的影响
        6.3.1.6 溶剂浓度对产物 DS 的影响
        6.3.1.7 底物浓度对产物 DS 的影响
        6.3.2 CMPCD-g-AD 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工艺优化
        6.3.2.1 反应温度对 CMPCD-g-AD 接枝共聚反应参数的影响
        6.3.2.2 引发剂浓度对 CMPCD-g-AD 接枝共聚反应参数的影响
        6.3.2.3 引发时间对 CMPCD-g-AD 接枝共聚反应参数的影响
        6.3.2.4 单体浓度及比例对 CMPCD-g-AD 接枝共聚反应参数的影响 ...
        6.3.2.5 初始 pH 值对 CMPCD-g-AD 接枝共聚反应参数的影响
        6.3.2.6 反应时间对 CMPCD-g-AD 接枝共聚反应参数的影响
        6.3.2.7 反应物浓度对 CMPCD-g-AD 接枝共聚反应参数的影响
        6.3.2.8 羧甲基取代度对 CMPCD-g-AD 接枝共聚反应参数的影响
        6.3.3 CMPCD-g-AD 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及表征
        6.3.3.1 产物性状及微观形貌
        6.3.3.2 CMPCD-g-AD 接枝共聚产物的 FT-IR 光谱分析
        6.3.3.3 PCD 两性产物13C-NMR 分析
        6.3.3.4 CPCD-g-PAM 热解性质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木薯渣系列改性产物在 100%废纸浆中的应用研究
    7.1 实验药品及设备
        7.1.1 实验原料
        7.1.2 实验设备
    7.2 实验方法
        7.2.1 纸浆中细小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
        7.2.2 纸浆中细小组分单程留着率的测定方法
        7.2.3 纸浆动态滤水过程测定方法
        7.2.4 浆料 Zeta 电位的测定
        7.2.5 抄纸及纸张物理性质测定
    7.3 结果与讨论
        7.3.1 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滤液浓度测定过程中的应用
        7.3.2 PAC 用量对纸浆留着及滤水性能的影响
        7.3.3 PAC 添加顺序对纸浆留着及滤水性能的影响
        7.3.4 木薯渣不同改性助剂单独使用效果比较
        7.3.5 CPCD 取代度及用量对纸浆留着及滤水性能的影响
        7.3.6 木薯渣两性助剂分子量及阳电荷密度对其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7.3.7 浆料 pH 对木薯渣改性助剂助留助滤性能的影响
        7.3.8 剪切力对木薯渣改性助剂助留性能的影响
        7.3.9 木薯渣改性助剂的添加对浆料 Zeta 电位的影响
        7.3.10 两性助剂对纸张物理性能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AKD施胶机理及纤维抗水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造纸湿部化学及施胶的概述
        1.1.1 造纸湿部化学的定义
        1.1.2 造纸湿部化学的反应
        1.1.3 造纸湿部化学品分类及发展趋势
        1.1.4 我国造纸湿部化学品行业的发展
        1.1.5 施胶的定义
        1.1.6 浆内施胶剂的发展
    1.2 烷基烯酮二聚体(AKD)
        1.2.1 AKD 的发展概况
        1.2.2 AKD 的性质
        1.2.3 AKD 的合成
        1.2.4 AKD 在浆内施胶中的应用
    1.3 聚糖类物质
        1.3.1 阳离子淀粉
        1.3.1.1 阳离子淀粉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1.3.1.2 阳离子淀粉的制备方法
        1.3.2 壳聚糖
        1.3.3 阳离子瓜尔胶
    1.4 当前AKD 施胶及纤维产生抗水性理论的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2 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的半干法制备工艺优化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及设备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阳离子淀粉的合成中发生的反应
        2.3.2 用烘箱加热方式制备半干法低粘度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
        2.3.3 微波加热制备半干法低粘度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
        2.3.4 AKD 乳液的制备
        2.3.5 纸页的抄造
        2.3.5.1 浆料中水分的测定
        2.3.5.2 打浆和磨浆
        2.3.5.3 自制手抄片
    2.4 性能检测
        2.4.1 半干法低粘度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取代度测定
        2.4.2 AKD 乳液性能表征
        2.4.2.1 乳液储存稳定性及机械稳定性测定
        2.4.2.2 乳液粒径和Zeta 电位测定
        2.4.2.3 AKD 乳液粘度及pH 值测定
        2.4.3 纸页施胶度的测定
    2.5 结果与讨论
        2.5.1 用烘箱加热方式制备阳离子淀粉
        2.5.1.1 醚化剂用量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
        2.5.1.2 碱用量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
        2.5.1.3 体系含水量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
        2.5.1.4 反应时间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
        2.5.1.5 反应温度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
        2.5.1.6 糊化抑制剂的加入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
        2.5.2 微波半干法阳离子淀粉的制备
        2.5.2.1 醚化剂用量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
        2.5.2.2 碱用量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
        2.5.2.3 体系含水量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
        2.5.2.4 反应时间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
        2.5.2.5 反应温度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
        2.5.2.6 乙醇用量对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
    2.6 AKD 乳液施胶性能
        2.6.1 乳化剂的取代度对AKD 乳液施胶性能的影响
        2.6.2 乳化剂的用量对AKD 乳液施胶性能的影响
    2.7 自制AKD 乳化剂同市售AKD 乳化剂性能对比
        2.7.1 施胶性能对比
        2.7.2 乳液性能对比
    2.8 本章小结
3 AKD 同植物纤维模拟底物反应性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及设备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AKD 的水解
        3.3.2 AKD 同三种模拟底物在中性条件下的反应
    3.4 结果与讨论
        3.4.1 AKD 蜡片的红外光谱图
        3.4.2 AKD 活性官能团的红外光谱分析
        3.4.3 AKD 同三种模拟底物反应活性的红外光谱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AKD 施胶机理探究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及设备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AKD 改性聚糖的制备
        4.3.1.1 无催化剂条件下AKD 改性壳聚糖的制备
        4.3.1.2 催化剂条件下AKD 改性壳聚糖的制备
        4.3.1.3 AKD 改性阳离子淀粉及改性阳离子瓜尔胶的制备
        4.3.2 AKD 改性聚糖乳液的制备
        4.3.2.1 AKD 改性壳聚糖乳液的制备
        4.3.2.2 AKD 改性阳离子淀粉乳液的制备
        4.3.2.3 AKD 改性阳离子瓜尔胶乳液的制备
        4.3.3 未改性聚糖乳液的制备
        4.3.3.1 未改性壳聚糖乳液的制备
        4.3.3.2 未改性阳离子淀粉乳液的制备
        4.3.3.3 未改性阳离子瓜尔胶乳液的制备
        4.3.4 纸样抄造
    4.4 性能测定
    4.5 结果与讨论
        4.5.1 不同催化剂用量下温度对AKD 改性壳聚糖施胶性能的影响
        4.5.2 AKD 改性聚糖类施胶剂在纸页中的施胶性能测定
        4.5.2.1 AKD 改性壳聚糖施胶剂在纸页中的施胶性能
        4.5.2.2 AKD 改性阳离子淀粉施胶剂在纸页中的施胶性能
        4.5.2.3 AKD 改性阳离子瓜尔胶施胶剂在纸页中的施胶性能
    4.6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
    5.1 本论文主要结论
    5.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植物胶粉的反相乳液接枝共聚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造纸湿部化学
        1.2.1 造纸湿部化学概述
        1.2.2 胶体化学与表面化学
        1.2.3 影响纸页成形的重要因素
        1.2.3.1 凝聚
        1.2.3.2 絮凝
        1.2.3.3 附聚
        1.2.4 造纸湿部化学的发展趋势
        1.2.5 造纸增强剂的种类
        1.2.6 造纸增干强剂的增强机理
    1.3 刨花楠F691粉及其接枝共聚物
        1.3.1 刨花楠F691粉的概括
        1.3.2 刨花楠F691粉的接枝共聚物
        1.3.3 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的应用
    1.4 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1.4.1 水溶性聚合法
        1.4.2 反相乳液聚合法
        1.4.3 反相微乳液聚合法
        1.4.4 悬浮聚合法
        1.4.5 其他聚合方法
    1.5 反相乳液聚合
        1.5.1 反相乳液聚合的概述
        1.5.2 反相乳液聚合机理
        1.5.3 合成目标及面临挑战
        1.5.4 展望
    1.6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微波辐射天然胶粉F691的羧甲基化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微波辐射概况
        2.3.1.1 微波辐射加热的原理
        2.3.1.2 微波辐射加热的特点
        2.3.2 天然胶粉的碱化
        2.3.3 天然胶粉的醚化
        2.3.4 产品的洗涤纯化
        2.3.5 取代度的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氯乙酸用量对刨花楠粉羧甲基化取代度(DS)的影响
        2.4.2 碱用量对刨花楠粉羧甲基化取代度(DS)的影响
        2.4.3 微波持续辐射时间对刨花楠粉羧甲基化取代度(DS)的影响
        2.4.4 微波功率对刨花楠粉羧甲基化取代度(DS)的影响
        2.4.5 不同阶段的微波辐射对合成的影响
    2.5 刨花楠羧甲基化产物的结构表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羧甲基化植物胶粉反相乳液的稳定性
    3.1 实验原料与试剂
    3.2 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乳液制备
        3.3.2 电导率测定
        3.3.3 稳定性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乳化剂HLB值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3.4.2 乳化剂浓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3.4.3 水相比λ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3.4.4 CC-Na用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3.4.5 pH值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3.4.6 温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3.5 乳液显微结构表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羧甲基植物胶粉与丙烯酰胺单体的反相乳液接枝共聚合反应
    4.1 实验原料与试剂
    4.2 实验设备
    4.3 反应装置图
    4.4 实验方法
        4.4.1 反相乳液共聚反应
        4.4.2 产物CC-Na-g-PAM的洗涤纯化和精制
        4.4.3 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测定
        4.4.4 红外分析
        4.4.5 热力学稳定性分析
        4.4.6 接枝共聚物的分子量测定
    4.5 正交实验对工艺优化
        4.5.1 正交实验设计
        4.5.2 正交实验结果与极差分析
    4.6 验证实验结果与讨论
        4.6.1 时间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
        4.6.2 单体与胶粉质量比R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
        4.6.3 单体质量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
        4.6.4 反应温度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
        4.6.5 引发剂浓度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
        4.6.6 红外光谱仪对接枝产物的表征
        4.6.7 接枝共聚物的热力学特性
        4.6.8 接枝聚合物的分子量表征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羧甲基植物胶粉接枝共聚物的造纸湿部增强性能
    5.1 原料与助剂
    5.2 浆料
    5.3 实验仪器
    5.4 实验方法
        5.4.1 浆料的疏解
        5.4.2 纸页抄造及强度性能测定
    5.5 结果与讨论
        5.5.1 不同接枝率的CC-Na-g-PAM对纸张强度性能的影响
        5.5.2 CC-Na-g-PAM用量对纸张强度性能的影响
        5.5.3 不同增强剂对ONP浆的增强效果
    5.6 本章小结
结论
    一、论文的主要结论
    二、论文创新点
    三、展望与设想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致谢
评定意见

(6)二次纤维造纸专用助留助滤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造纸湿部化学
        1.1.1 造纸湿部化学的简介
        1.1.2 造纸湿部化学的基本理论
        1.1.2.1 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
        1.1.2.2 影响纸页成形的重要因素---胶体悬浮液的聚集
        1.1.3 造纸湿部化学助剂的分类
        1.1.4 造纸湿部化学过程控制和测量
        1.1.5 造纸湿部化学的发展趋势
    1.2 助留助滤系统的简介及发展概况
        1.2.1 助留助滤系统的发展概况
        1.2.2 几种助留助滤系统的介绍
        1.2.2.1 微粒体系
        1.2.2.2 阳离子(或两性)加阴离子聚合物助留助滤系统
        1.2.2.3 阴离子、阳离子(两性)增强剂混合配方助留助滤系统
        1.2.2.4 聚氧化乙烯(EPO)与酚醛树脂(PHR)网络系统
        1.2.2.5 Integra 系统
    1.3 助留助滤剂的作用机理
        1.3.1 使用助留剂的好处
        1.3.2 助留作用基本原理
        1.3.2.1 电荷中和
        1.3.2.2 补丁(patch)效应
        1.3.2.3 架桥(bridging)絮凝
        1.3.2.4 网络絮凝
        1.3.3 助滤作用基本原理
    1.4 湿部环境对助留助滤剂性能的影响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1.5.1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1.5.2 论文的创新之处
        1.5.3 本课题来源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抄纸
        2.3.2 填料留着率的测定
        2.3.3 打浆度的测定
        2.3.4 滤水时间的测定
        2.3.5 纸浆阳离子电荷需求量的测定
        2.3.6 滤液浊度的测定
        2.3.7 手抄片的物理性质的测定
        2.3.7.1 纸张裂断长的测定
        2.3.7.2 纸张撕裂强度的测定
        2.3.7.3 纸张耐折度的测定
        2.3.7.4 纸张耐破度的测定
        2.3.7.5 纸张白度的测定
        2.3.7.6 纸张定量的测定
第三章 适用于二次纤维造纸助留助滤系统的选择
    3.1 引言
        3.1.1 填料的选择依据
        3.1.2 加填碳酸钙的意义
    3.2 一元助留助滤系统的助留助滤效果
        3.2.1 一元助留助滤系统的助留效果
        3.2.1.1 助剂用量对二次纤维造纸成纸灰分的影响
        3.2.1.2 助剂用量对细小组分留着率的影响
        3.2.2 一元助留助滤系统的助滤效果
        3.2.3 助剂用量对滤液浊度的影响
        3.2.4 助剂用量对白水阳电荷需求量的影响
        3.2.5 助剂用量对成纸物理指标的影响
        3.2.6 剪切速率对助留助滤效果的影响
        3.2.7 本节小结
    3.3 二元助留助滤系统的助留助滤效果
        3.3.1 二元助留助滤系统的助留效果
        3.3.2 二元助留助滤系统的助滤效果
        3.3.3 二元助留助滤系统对滤液浊度的影响
        3.3.4 二元助留助滤系统对浆料阳电荷需求量的影响
        3.3.5 二元助留助滤系统对成纸物理强度的影响
        3.3.6 二元助留助滤系统中,M_2与 M_3的选择
        3.3.7 剪切速率对二元助留助滤系统助留助滤效果的影响
        3.3.8 本节小结
    3.4 三元助留助滤系统的助留助滤效果
        3.4.1 三元助留助滤系统的助留助滤效果
        3.4.2 剪切速率对三元助留助滤系统助留助滤效果的影响
    3.5 影响助留助滤效果的几个外部因素
        3.5.1 pH 值对助留助滤效果的影响
        3.5.2 反应时间对助留助滤效果的影响
    3.6 三种助留助滤体系的比较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NVF-DADMAC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在造纸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1章 NVF-DADMAC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1.1 实验部分
        1.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1.1.2 NVF-DADMAC共聚物的合成
        1.1.3 样品分析方法
    1.2 结果和讨论
        1.2.1 PNVF-DA的FTIR谱图分析
        1.2.2 PNVF-DA的DSC分析
        1.2.3 PNVF-DA的热分析
        1.2.4 引发剂浓度的影响
        1.2.5 聚合温度的影响
        1.2.6 聚合时间的影响
        1.2.7 单体配比的影响
    1.3 小结
第2章 LS-GPC研究PNVF-DA分子量及分子形态
    2.1 基本原理
        2.1.1 静态光散射
        2.1.2 LS-GPC联用基本原理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与仪器
        2.2.2 样品的制备
        2.2.3 PNVF-DA折光指数增量dn/dc的测定
        2.2.4 LS-GPC联用测定PNVF-DA的相关参数
        2.2.5 PNVF-DA的光散射测定
        2.2.6 特性粘数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NVF-DA的折光指数增量dn/dc
        2.3.2 PNVF-DA的光散射单机测定
        2.3.3 PNVF-DA的光散射联机测定
        2.3.4 反应时间和引发剂浓度对PNVF-DA单机和联机分子量的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PNVF-DA对纸张增强效果的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材料与仪器
        3.1.2 打浆
        3.1.3 添加助剂的量的计算
        3.1.4 抄纸
        3.1.5 纸张的强度测定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聚合物中NVF和DADMAC的配比及其应用的原因
        3.2.2 PNVF-DA的纸张增强作用
        3.2.3 不同电荷密度的PNVF-DA对纸张环压强度的影响
        3.2.4 不同电荷密度的PNVF-DA对纸张干抗张强度的影响
        3.2.5 不同电荷密度的PNVF-DA对纸张湿抗张强度的影响
    3.3 小结
第4章 PNVF-DA对纸张助滤助留效果的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材料与仪器
        4.1.2 助滤助留实验
    4.2 结果与讨论
        4.2.1 PNVF-DA的助滤效果
        4.2.2 PNVF-DA的助留效果
        4.2.3 PNVF-DA对滤水时间的影响
    4.3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纸浆纤维表面电荷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造纸湿部电荷的来源、影响及解决方法
        1.1.1 造纸湿部电荷的来源及其性质
        1.1.2 纸机湿部电荷的影响
        1.1.3 纸机湿部电荷问题的解决方法
    1.2 有关ZETA 电位的概念
        1.2.1 Zeta 电位的概念
        1.2.2 影响纸浆体系Zeta 电位的因素
        1.2.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电荷分析技术方法
    2.1 纸料组分的ZETA 电位测量技术
        2.1.1 Zeta 电位的定义及其影响
        2.1.2 Zeta 电位的几种检测方法
        2.1.3 Zeta 电位法的特点
        2.1.4 Zeta 电位检测设备
    2.2 利用胶体滴定技术进行造纸湿部电荷分析
        2.2.1 可溶阳电荷需求量的测定
        2.2.2 总阳电荷需求量的测定
        2.2.3 胶体滴定用于湿部电荷分析的特点
        2.2.4 胶体滴定技术的发展
    2.3 两种电荷分析技术的比较
第3章 基于流动电位法纸浆ZETA 电位测量
    3.1 表界面现象及双电层模型
        3.1.1 动电现象
        3.1.2 界面现象
    3.2 流动电位法纸浆ZETA 电位的测量
        3.2.1 流动电位法Zeta 电位仪构造及测量原理
        3.2.2 流动电位法Zeta 电位的计算
        3.2.3 流动电位的测量
第4章 电导率的测量
    4.1 背景知识
        4.1.1 溶液电导率
        4.1.2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原理
        4.1.3 电导率测量面临的问题
    4.2 几种常见的电导率测量方法
        4.2.1 相敏检波法
        4.2.2 双脉冲、动态脉冲法
        4.2.3 频率法
    4.3 四电极法电导率测量方法的提出
        4.3.1 四电极法电导率测量的原理
        4.3.2 试验验证
        4.3.3 电导率的温度补偿
    4.4 电导率测量方法的发展趋势
第5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湿部化学的最新发展动态(论文参考文献)

  • [1]纸机湿部助留助滤剂的研究与应用[J]. 孙衍宁,邢效功,石海强.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8(05)
  • [2]酶预处理对马尾松TMP性能和磨浆能耗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罗清. 陕西科技大学, 2013(10)
  • [3]木薯渣功能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助留助滤性能研究[D]. 陶正毅. 华南理工大学, 2012(11)
  • [4]AKD施胶机理及纤维抗水性能的研究[D]. 吴海鹏. 青岛科技大学, 2011(07)
  • [5]基于植物胶粉的反相乳液接枝共聚的研究及应用[D]. 林胜任.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4)
  • [6]二次纤维造纸专用助留助滤剂的研究[D]. 韩金升. 大连工业大学, 2010(06)
  • [7]造纸湿部化学研究方法的发展[J]. 祝叶,夏新兴. 黑龙江造纸, 2010(01)
  • [8]NVF-DADMAC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在造纸中的应用[D]. 林丽芳. 福建师范大学, 2009(S1)
  • [9]中性造纸及其湿部化学助剂的发展趋势[A]. 朱勇强. ’2008(第十五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
  • [10]纸浆纤维表面电荷检测方法的研究[D]. 房孝涛.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07(12)

标签:;  ;  ;  ;  ;  

湿部化学的最新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