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_n中幂等元素的关系(英文)

D_n中幂等元素的关系(英文)

一、D_n中幂等元的一种关系(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1](2021)在《有限维秩为1的点化Hopf代数的理想分类》文中提出Hopf代数是代数学的重要分支,它起源于代数拓扑和代数群理论.一般的结合代数的理想分类,特别是Hopf代数的理想分类一直都是数学家们关心的问题.在众多的代数中有一类特殊的代数,被称作主理想环(每个理想都是由一个元素生成的),具有简洁而优美的结构.几十年来数学家们证明了很多类Hopf代数都是主理想环,特别地,近年来数学家们还提出了公开问题:在什么条件下Hopf代数是主理想环.这个问题是有趣且重要的,但是很难在不久的将来被解决.在本文中我们研究特征为零的代数闭域上的有限维秩为1的点化Hopf代数的理想分类问题.在第一章中我们介绍一些记号和基本概念,回顾Hopf代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特别是秩为1的点化Hopf代数的发展脉络,以及历史上哪些代数被证明是主理想环.然后简要列出本文的主要结果和预备知识.在第二章中我们首先回顾有限维秩为1的点化Hopf代数H的结构和不可分解模的分类.我们发现在伴随作用下H的每个不可分解子模都是由一个特殊元素生成的,从而证明H为主理想环,并刻画H的任意理想的生成元.然后我们利用群代数的本原中心正交幂等元来刻画H的所有不可分解模的零化理想的生成元,并给出幂零型有限维秩为1的点化Hopf代数的完全素理想的生成元.特别地,由于Radford Hopf代数是一类特殊的有限维秩为1的点化Hopf代数,我们给出Radford Hopf代数的所有理想生成元的一般形式,并计算不可分解模的零化理想的生成元和Taft Hopf代数的完全素理想的生成元.另外我们还计算Radford Hopf代数的不可分解模的零化理想的交.在第三章中我们给出9维,16维和8维Radford Hopf代数的全部理想生成元,利用理想生成元完成了这三种低维Radford Hopf代数的理想分类.在第四章中我们给出Klein四元群上的幂零型秩为1的点化Hopf代数的全部理想分类,并且证明存在非主理想环的有限维点化Hopf代数.

沈慧津[2](2020)在《关于正则数集上的算术函数及其恒等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论函数是数论领域中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研究数论函数的算术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些数论函数中,Ramanujan和及Dedekind和的作用十分突出,许多学者对其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许多有趣的结果.1960年,Cohen给出了单位因子的定义并研究了与Ramanujan和有关的一些恒等式,这为后期学者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008年,Toth给出了正则数上的一些等价判定,其中正则数与单位因子之间的判定关系为后来学者对正则数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2012年,Haukkanen和Toth首次定义了在正则数集上的三角和,这个算术函数与Ramanujan和类似.所以将这个算术函数与Ramanujan和作比较,详细的描述了这个算术函数的傅立叶变换,可乘性,均值公式等算术性质.2015年,Apostol和Toth研究了在正则数集上类似Jordan函数的算术函数φr的渐近性质,并且推导了一个较强的渐近公式.在2019年,王婷婷和关雅靓在正则数集上研究了一类与Dedekind和有关的和式的计算问题,并给出了一个恒等式.本论文从模n正则数的定义出发,在Haukkanen和Toth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初等方法以及三角和的性质研究了继续该函数的算术性质.首先使用不同的方法研究了包含该函数的一个无穷级数的计算问题,进而给出了包含该函数的一个恒等式.接着研究与Dedekind有关的和式的算术性质,给出该和式取整数值时的计算公式.最后,在Apostol和Toth研究的基础上,对函数的渐近公式进行了补充,给出了在正则数集上几个渐近公式.

杨琳[3](2018)在《Tropical矩阵的若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n×n tropical矩阵乘法半群.首先给出tropical幂等矩阵的正规型,证明了包含非奇异幂等矩阵E的极大子群等于{EM|M∈GLn(T),M E=EM},其中GLn(T)表示可逆tropical矩阵的全体.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包含秩为r的幂等矩阵的极大子群的描述,证明了这种极大子群可以嵌入到r×r tropical矩阵中并且给出了n×n tropical矩阵的所有子群都可以嵌入到群GLn(T)中.进一步研究与分块对角幂等矩阵相交换的可逆矩阵,给出了一个乘法分解,可以证明任意对称幂等矩阵与一个对角幂等矩阵等价,于是得到了包含对称幂等矩阵的极大子群的一个具体的描述.其次,介绍和研究可逆矩阵群在tropical矩阵集合上的两种作用,这两种作用诱导出两种轨道,进而研究了这两种作用所决定的轨道与Green R和L关系所决定的等价类之间的关系.接着研究tropical矩阵乘法半群上的正则D-类,给出非奇异正则D-类的一个划分.随后刻画了具有多种广义逆的矩阵,介绍和研究了矩阵可空间分解当且仅当矩阵具有广义逆,给出矩阵具有多种广义逆时的充要条件.最后研究了n×n Boolean矩阵乘法半群,证明了任意子群都可以嵌入到置换群Sn中.

纪影丹[4](2016)在《半群代数的若干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半群代数的表示理论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结果:既包括对其半群代数经典性质的研究,又包括半群代数在其它领域的应用.例如:概率,组合,统计及拓扑.还有很多半群代数的未知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和探索.在阿丁代数表示理论的研究中,映射的决定因子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U-半富足半群代数的胞腔性,局部适当半群代数的直积分解和投射不可分解模,纯正半群代数的半本原性,局部逆半群代数的π-半单性和素性,三维半群代数的分类和表示型,遗传代数上映射的决定因子等问题.第二章主要研究了以Rees矩阵半群为主~-因子的U-半富足半群S所对应的半群代数的胞腔性.利用Rees矩阵半群代数上的胞腔性的刻画,证明了R[S]是胞腔的当且仅当S的所有结构幺半群所对应的幺半群代数是胞腔的.我们也研究了Rees矩阵半群的半格所对应的半群代数的胞腔性.作为推论,可以得到超富足半群和完全正则半群所对应的半群代数的胞腔性.第三章主要考虑了局部适当和谐半群代数的直和分解,直积分解和表示型.其中很关键的一个步骤是利用Rukolaǐne幂等元来构建这个半群代数的一个乘法基B,从而构造一个性质较好的本原富足半群S.这样就可以通过研究R0[S]的性质来研究原来半群代数.主要得到的结果:一方面,把此类局部适当半群代数分解成本原富足0-J*-单半群代数的直积;另一方面,通过半群S的R*-类,可以决定局部适当半群代数的表示型.设S是一个有限纯正半群或者一个幂等元集局部伪有限的纯正半群.在第四章中,我们研究了压缩半群代数R0[S]的半本原性.主要利用S的主因子和R0[S]的Rukolaǐne幂等元等相关方法,证明了压缩半群代数R0[S]是半本原的当且仅当S是一个逆半群且对于S的每一个极大子群G,群代数R[G]是半本原的.这样就推广了已知的关于逆半群代数的半本原性的结果.第五章对局部逆半群代数的π-半单性和素性给出刻画.设S是一个幂等元集局部伪有限的局部逆半群.利用第三章中构造的半群的S,证明了S的幂等元集E(S)为局部有限的当且仅当R0[S]为某些完全0-单压缩半群代数的直积;并且证明此时,条件D=J在半群S中成立.进一步,如果假设S满足条件D=J,那么对压缩半群代数R0[S]的π-半单性给出了刻画.在本章的最后,研究了R0[S]的素性.第六章主要研究了代数闭域上的三维半群代数(可能不含单位元)的性质.主要利用了Jacobson根,本原正交幂等元的完全集及简图等相关概念.不仅给出了三维半群代数的所有同构类,并且决定了它们的表示型.注意到,表示有限的代数可以表示成一个压缩半群代数.利用上面三维半群代数的结果,以及部分四维半群代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决定所有表示有限的三维代数(含有单位元).设f是遗传代数KQ中的一个映射.在第七章中,主要研究了模范畴KQ中的余核函子Ff和预投射代数ΠQ的投射模的商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想要说明的是怎样利用某个相关商模的基座来计算一个余核函子的基座.由于余核函子的基座和映射的决定因子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得到映射的决定因子.

杨微萍[5](2016)在《关于几类广义正则半群的结构》文中提出本文主要研究几类广义正则半群,其主要思想是利用广义格林关系和根据广义正则半群的幂等元的集合来研究广义正则半群的结构.本文共分四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与预备知识.第二章:将格林ρ关系从普通半群推广到(n,m)-半群上,从而给出了ρ-宽广(n,m)-半群,拟强ρ-宽广(n,m)-半群,强ρ-宽广(n,m)-半群的定义.并讨论他们的基本性质.主要结论如下:定理2.1.10设(S,[])是一个(n,m)一半群,ρ∈LC(S),则p(?)Lρ.定理2.1.12设(S,[])是一个(n,m)-半群,ρ∈LC(S),(?)∈Sm,且(?)∈Sm是幂等元,则下列条件是等价的:(1)(?)Lρ(?).(2)[(?)Δ](ρ∩Lρ)(?),并且对于任意的x,y∈S+,使得[(?)x]ρ[(?)y](?)[(?)x]ρ[(?)y].定理2.2.5设S为一个拟强ρ-宽广(n,m)-半群,ρ∈LC(S),(?)∈E,则[(?)ΔSm(?)Δ]是一个拟强(n,m)-ρ宽广子半群.定理2.3.2设S为一个强ρ宽广(n,m)-半群,ρ∈LC(S),则(1)对于任意的(?)∈S+,(?)∈Sm,有[(?)(?)]ρ*=[(?)(?)ρ*]ρ*(2)对于任意的(?)∈Sm,(?)∈S+,有[(?)(?)]ρ+=[(?)ρ+(?)]ρ+.定理2.3.3设S为一个强ρ-宽广(n,m)-半群,p∈LC(S),则对于任意的(?)∈Sm,(?)∈E,有[(?)Δ(?)]ρ*=[(?)Δ(?)ρ*],[(?)(?)Δ]ρ+=[(?)ρ+(?)Δ].第三章:主要刻划了正则Lρ-纯整群并和LR-正则LC-纯整群并的结构.首先定义了C-LC-纯整群并,即C带的LC-纯整群并.然后刻划了左正则Lρ-纯整群并,右正则LC-纯整群并,正则LC-纯整群并和LR-正则LC-纯整群并的结构,描述了这种半群的半织积结构和△一积结构.主要结论如下:定理3.2.7设S一个半群,存在ρ∈LC(S),使S是一个满足(C1)的正则Lρ-纯整群并当且仅当S是有公共C-Lρ-富足半群分量T=[Y;T(?)]的一个满足(C1)的左正则Lρ1-纯整群并S1=[Y;I(?)×T(?)]和一个满足(C1)的右正则£C2-纯整群并S2=[Y;T(?)×Λ(?)]:关于半群同态φ:(i,x)(?)x,(i,x)∈S1和ψ:(x,λ)(?)x,(x,λ)∈S2的一个织积S1×Tφ,ψS2,其中ρi∈LC(Si)(i=1,2).第四章:刻划了毕竟C-LC-富足半群的结构.首先定义了C-LP-富足半群,利用半群的膨胀概念,定义了毕竟C-LC-富足半群.然后描述了毕竟C-LP-富足半群的结构,主要结论如下:定义4.2.1 半群S称为毕竟C-Lρ-富足半群,ρ∈LC(S),若S的每一个L(ρ)一类含有幂等元,且幂等元是中心.定理4.2.7设S为一个毕竟C-Lρ-富足半群,ρ∈LC(S),(?)是S的幂等元集E的元素,则下列结论成立(1)L(C)是S上的半格同余;(2)L(?)(ρ)是一个毕竟C-Lρ-富足半群;(3)S是Lg(ρ)(g∈E)的半格.定理4.2.8设S为一个半群,p∈LC(S),则下列叙述等价(1)S是只含一个L(C)-类的毕竟C-Lρ-富足半群;(2)S是一个ρ-左消幺半群的膨胀;(3)S是含有一个中心幂等元且满足条件:关于任意x,y∈S2和s∈S(sx,sy)∈p(?)(x,y)∈ρ.

韦俊燕[6](2013)在《包络超代数中心的Azumaya特征以及幂零锥的不可约性》文中指出本文研究了特征为素数的代数闭域上的基本典型李超代数和Cartan型李代数的一些结构和表示理论.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下面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刻画了基本典型李超代数的普遍包络代数的中心结构.设g=g0(?)g1=Lie(G)是基本典型李超代数,其中G是经典的代数超群,其纯偶群Gev是简约群,满足Lie(Gev)=g0.首先我们证明了中心是交换环,接着本文用两种办法证明了Z(g)无U(g)的零因子,然后说明了包络代数经过基域变换后,作为该中心的分式域上的代数是中心单代数.从而,解决了舒斌-郑立笋在基本典型李超代数包络代数中心结构的研究中提出的相关猜想.于是完整给出了该中心的结构,即包络的中心Z(g)的分式域等于由p-中心以及中心中Gev-不变部分Z(g)Gev所生成的子代数的分式域.第二部分我们主要研究了g=osp(1|2n)的表示.我们首先证明了此时的包络代数的中心是整闭的,再结合第一部分的结论,得到了Z(g)恰好由P-中心以及中心中Gev-不变部分生成.在这个证明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代数Z(g)Gev与u(η)W间的同构,这也推广了李代数情形的Harish-Chandra定理.接着我们利用范畴等价的方法以及反中心的性质,具体给出了当p-特征函数x∈g*是正则半单和正则幂零时的Ux(g)的偶模范畴的块分解.特别地,我们得到了X正则幂零时,Ux(g)的不可约模的同构类的分类;并且利用投射维数的性质,证明了此时的baby Verma模都不是投射模,这个结论推广了王伟强-赵磊在osp(1|2)情形的结果.接着,我们给出了Z(U(osp(1|2)))的极大谱的光滑点和ospp(1|2)的不可约模之间的关系.这个结果和典型李代数的情形不一样,因为此时存在一个不是最大维数的不可约模,它的中心零化子却是光滑点.最后,我们完全给出了osp(1|2)的所有偶模范畴的块分解.第三部分我们研究了李代数的幂零锥和它的不变多项式环A.A.Premet在1990年猜想:所有有限维限制李代数的幂零锥都是不可约的.对于典型李代数,该猜想所陈述的是已广为认知的结论.对于Jacoboson-Witt代数,Premet本人在文献[63]中给予了证明,并且在同一文献中他还证明了该代数的包络代数在Jacobson-Witt代数自同构群作用下的不变量环可由类似于经典情形Chevalley限制定理的结果刻画.本文的研究对象是S型的Cartan型李代数.我们通过构造幂零锥的一个稠密子集证明了这个猜想对S型也是成立的.同时,我们证明了特殊代数Sn的幂零锥是个完全交.对于它的不变多项式环,我们在[9]的基础上证明了下面的结论:k[Sn]Aut(sn)(?)k[T’nZ]Weyl Group,其中Tn′是Sn的广义环面.这个结论改进了[9]的相关结果也是典型李代数的Chevally限制定理的推广.作为推论,我们得到了Sn有无穷多个幂零轨道,这也部分证明了姚裕丰和舒斌的一个猜想.

李显刚[7](2012)在《百脉根和白三叶根际溶磷菌筛选、溶磷特性与促生效应研究及其16S rDNA序列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对贵州黔南地区百脉根和白三叶根际溶磷菌进行分离,采用溶磷圈法初选溶磷菌,钼蓝比色法测定溶磷菌株溶解磷酸钙、磷酸铁、磷酸铝及蛋黄卵磷脂能力;Salkowski比色法测定溶磷菌株分泌3-吲哚乙酸(IAA)能力;常规法测定菌株碳源利用及8株溶磷菌对白三叶苗期促生效果;盆栽条件下测定溶磷菌剂、固氮菌剂和溶磷+固氮菌处理对百脉根和白三叶的促生效果;利用16S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初步鉴定了3株优良溶磷菌。获得以下结果:1.溶磷菌在百脉根与白三叶根际数量分布特征从百脉根和白三叶根际分别获得溶磷菌20株和16株;两种牧草根际溶磷菌数量分布特征:根表土壤(RS)>远根土壤(NRS)>根面(RP)≧根内(HP)。2.溶磷菌溶磷特征不同溶磷菌株在以磷酸钙为磷源的PKO固体培养基及以蛋黄卵磷脂为磷源的蒙金娜固体培养基上产生的透明圈直径(HD)/菌落直径(CD)比值差异较大。在磷酸钙(生长第五天)为磷源的PKO培养基上,HD/CD值在2.364.39之间;在蒙金娜培养基上,HD/CD值在1.041.72之间。多数溶磷菌株的HD/CD值在菌株生长第五天时达到最大,随后逐渐变小。供试的19株溶磷菌对磷酸钙(Ca-P)溶解能力差异较大,溶磷量在94.35400.49mg·L-1之间。溶磷量大于200.00mg·L-1的菌株有8株,占供试菌株的42.11%。菌株LC15的溶磷量最大。8株溶磷菌具有溶解磷酸铝(Al-P)、磷酸铁(Fe-P)及蛋黄卵磷脂(EYPC)能力,其中菌株LC15对Al-P的溶解能力最强,为71.22mg·L-1;菌株LC25对Fe-P的溶解能力最强,为27.27mg·L-1;8株溶磷菌对EYPC中磷的溶解量在1.8819.54mg·L-1之间,菌株LC20对EYPC溶解能力最强,菌株RW6仅对EYPC有微弱溶解能力。除菌株RW2与RW6外,其余6株溶磷菌对Ca-P、Al-P、Fe-P及EYPC的溶解能力强弱为:Ca-P>Al-P>Fe-P>EYPC。3.溶磷菌分泌3-吲哚乙酸(IAA)的能力供试的19株溶磷菌中,15株能分泌IAA,占供试菌株的78.94%,但各菌株分泌IAA量差异较大,在9.1742.39mg·L-1之间,分泌IAA能力最强的是菌株LC20,其次为菌株LC19(38.97mg·L-1)。4.溶磷菌的碳源利用与酸碱性能多数菌株均能在以甘露醇、蔗糖、葡萄糖、木糖、麦芽糖、半乳糖及1/2甘露醇+1/2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茂盛生长或良好生长。所有供试菌株均为产碱菌。5.菌株促生效果(1)单菌株对白三叶苗期生长的影响8株溶磷菌接种于白三叶幼苗,经40d生长,株高、根长、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较对照分别提高9.50%110.98%、1.91%89.17%(除菌株LC16)、4.66%242.22%和8.20%346.17%(菌株RW2除外)。(2)复合菌株处理对百脉根及白三叶生长促生效果接种不同复合菌株处理(溶磷菌剂、固氮菌剂和溶磷+固氮混合)与对照相比,百脉根株高及地上生物量提高明显。无论第一茬还是第二茬,溶磷+固氮混合处理的株高均较对照显着提高超过20.00%,地上生物量较对照增加均超过100.00%;溶磷+固氮混合处理对百脉根体内全氮及粗蛋白、全磷含量提高最高,分别较对照增加19.34%和61.88%;溶磷菌剂处理的粗脂肪含量较对照显着提高25.08%。与对照比较,白三叶施用复合菌株的株高、地上生物量、全氮及粗蛋白含量、全磷与粗脂肪含量差异较大。两茬中,溶磷+固氮混合处理对株高与地上生物量影响效果最好,分别比对照增加超过10.00%和40.00%;溶磷菌剂处理的全氮及粗蛋白含量均较对照提高7.00%以上,全磷与粗脂肪含量分别增加19.23%和7.07%;溶磷+固氮混合处理对白三叶粗脂肪含量影响不明显。6.菌株的16SrDNA序列分析LC15、LC20与RW18三菌株基因组DNA经PCR扩增16SrDNA序列、阳性克隆检测、质粒提取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菌株LC15与LC20的16SrDNA序列与多株克雷氏菌属(Klebsiellasp.)的16SrDNA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超过99.00%,RW18与勒克氏菌属中的Leclerciaadecarboxylata(HQ24272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79%。依据比对结果,结合各菌株的主要生理生化特征,将菌株LC15与LC20初步鉴定为Klebsiellasp.;菌株RW18鉴定为Leclerciasp.。

张丽婷[8](2011)在《Morphic性质及其推广》文中认为本硕士论文主要研究了环模的Morphic性质,进而研究环模上几类新结构.本文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简述关于Morphic环(模)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和本人的主要工作.第二部分:给出了本文涉及的环模预备知识.第三部分:首先提出一类介于Morphic环与π-morphic环之间的新环——n-morphic环,讨论了n-morphic环与其他特殊环间的联系,得到其隅角环仍具有n-morphic性质,并且举出反例是n-morphic但不是m-morphic(m<n或m>n,m,n∈N,n≥2)以及是π-morphic而不是n-morphic的环.其次,定义了n-morphic模,得到了其等价刻画,进而讨论了n-morphic模与其自同态环间的联系.第四部分:定义了环的子环扩张,研究了子环扩张的Morphic性质.第五部分:在环D上构造了两类具体结构的环R[D]和τ[D],分别称为环D上的矩阵尾环和对角尾环,得到了这两类不同结构的环上却有着相同的Morphic性质.第六部分:给出了ML-环和ML-模的定义.研究了它的一些结构和性质.主要结果:(1)设Ri(i∈I)都是带单位元的结合环.则ПRi是左ML-环当且仅当存在i0∈I,使得Ri0是左ML-环,且对于每个i∈I-{i0},Ri都是左Morphic环.(2)设R是带单位元的结合环.若R∝R是左ML-环,则R是左ML-环.反之不然.(3) Zn∝Zn是左ML-环当且仅当n的标准因子分解n=P1r1P2r2…psrs(n≥2),其中r1,r2…,rs中至多有一个r1>1,当且仅当z。是VNL-环.第七部分:研究两类特殊的三阶矩阵环和及其元素的Morphic性质.证明了:(1) (?)(R)和(?)(R)都不是左Morphic的.(2)当R是唯一Morphic环且R∝R是左Morphic的,(?)(R)中主对角线为非零元的元素是左Morphic元.

王东睿[9](2011)在《基于Kernel方法和WordNet的Web服务发现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多年来Web服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Web服务的发现技术逐渐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成为了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基于语义的Web服务智能化发现技术更激发了研究者们的兴趣。将语义Web技术引入Web服务领域,使得Web服务的描述具有了语义信息,相比传统的UDDI等发现技术提高了发现算法的精度。但是由于本体的加入,一方面对于每个领域都需建立自身的本体且匹配的双方都需使用相同本体,从而增加了整个发现机制的复杂性,影响了发现算法的效率;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基于语义的匹配方法对于用户的请求信息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给用户的使用造成了一定障碍。针对以上两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Kernel方法和WordNet的Web服务发现机制,该机制分为以下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介绍了一种基于Kernel方法和WordNet的Web服务分类机制。随着服务数量的增多,我们认为对于服务的发现过程首先应该对注册中心的服务集进行分类生成各个数量较小的服务类集,从而提高之后匹配算法的精度。本文参考了文本检索方面的技术,首先对服务的WSDL文档进行解析抽取生成代表服务的特征向量,接着利用WordNet的概念上/下位关系对特征向量进行降维。最后,对处理过的特征向量集进行向量间的相似度计算,在这里,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Kernel方法的计算向量相似度函数代替传统的Cosine函数,从而提高了最终分类结果的精度。第二部分介绍了一种基于WordNet概念树的Web服务匹配方法。本文利用了Princeton大学的语义词典WordNet概念树作为本体库,首先,设计了一种更适合于用户实际使用的Query Information,接着,参考第一部分中的方法对服务进行基于所属类的特征向量生成,最后,利用Nuno Seco等提出的基于WordNet概念树的语义相似性计算公式,提出了建立在query和advVector之间的匹配算法。最后,通过两个实验对以上两个部分进行验证。第一个服务分类实验的测试表明了基于Kernel方法和WordNet的Web服务分类机制在精度上要高于传统的基于文本检索的分类方法。通过第二个服务查询案例实验,一方面验证了匹配算法中基于service和operation的双重选择性请求信息匹配机制有效性,另一方面验证了基于WordNet概念树的语义相似性计算可以达到基于语义层面的匹配,从而提高了服务发现机制的智能性。

傅怡馨[10](2010)在《幂等完备化与M-V构造的保持问题》文中研究指明代数研究中常常考虑性质保持问题,比如群同态保持单位元,保持逆元等.在更一般范围上,比如范畴,加法范畴的局部化范畴仍然是加法范畴,Abelian范畴的局部化仍然是Abelian范畴.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考察范畴的若干性质在幂等完备化下保持的问题.幂等完备范畴是一类近似于Abelian范畴的范畴,并且任意的加法范畴均可以通过幂等完备化成为幂等完备范畴,这种方法可以视为是一种范畴的“扩张”.受到这个启发,我们研究不同加法范畴的幂等完备化,从保持的角度找寻这种范畴扩张的性质以及与范畴扩张之间的关系.在绪论中,我们给出幂等完备范畴的概念,并介绍范畴幂等完备化这一范畴扩张的方式以及对三角范畴进行幂等完备化后仍然是三角范畴的这一保持性质.第一章、第二章给出单边三角范畴的幂等完备化概念,得出其仍然保持单边三角范畴的性质.并引入单边三角范畴的另外两种扩张:稳定化与余稳定化,分别研究稳定化与余稳定化关于幂等完备化的保持.第三章研究正合范畴的幂等完备化以及商范畴的幂等完备化,再结合起来研究正合范畴商范畴关于幂等完备化的保持问题.本文第二部分主要考察范畴的若干性质在M-V构造下保持的问题.M-V构造法可以从两个Abelian范畴中构造出关于这两个范畴的一个recollement由Rec-ollement理论不断应用在更广泛的范畴上,我们也把M-V构造应用于不同的范畴中,构造不同范畴上的Recollement这事实上也称为M-V构造的保持.第四章研究了幂等完备范畴、正合范畴、拟Abel范畴上recollement关于M-V构造的保持以及正合范畴与拟Abel范畴间的一个等价关系.

二、D_n中幂等元的一种关系(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_n中幂等元的一种关系(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有限维秩为1的点化Hopf代数的理想分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发展概况
    1.2 本文的结构和主要结果
    1.3 预备知识
第二章 有限维秩为1的点化Hopf代数的理想
    2.1 不可分解模
    2.2 理想生成元
    2.3 不可分解模的零化理想
    2.4 Radford Hopf代数的理想
    2.5 Radford Hopf代数的不可分解模的零化理想的交
第三章 低维Radford Hopf代数的理想分类
    3.1 一些引理
    3.2 9维Radford Hopf代数的理想分类
    3.3 16维Radford Hopf代数的理想分类
    3.4 8维Radford Hopf代数的理想分类
第四章 其他例子
    4.1 K_4上幂零型秩为1的点化Hopf代数的理想分类
    4.2 非主理想环的有限维点化Hopf代数的存在性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2)关于正则数集上的算术函数及其恒等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背景与课题意义
    §1.2 论文安排
第二章 预备知识
    §2.1 数论基础
第三章 一类与Ramanujan和有关的算术函数
    §3.1 引言与主要结论
    §3.2 相关引理
    §3.3 定理证明
第四章 一类与Dedekind和有关的新的算术函数的研究
    §4.1 引言及主要结论
    §4.2 相关引理
    §4.3 定理证明
第五章 关于正则数集上几个基本渐近公式的研究
    §5.1 引言
    §5.2 主要引理
    §5.3 定理证明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Tropical矩阵的若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Tropical矩阵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1.2 预备知识
第二章 Tropical矩阵乘法半群的极大子群
    §2.1 引言
    §2.2 幂等矩阵的Rao正规型
    §2.3 M_n(T)中恒等元为非奇异矩阵的极大子群
    §2.4 M_n(T)的极大子群
第三章 对称幂等矩阵所在的极大子群
    §3.1 M_n(FT)的非奇异幂等矩阵所在的极大子群
    §3.2 对角分块幂等矩阵所在的矩阵群
    §3.3 包含对称非奇异幂等矩阵的矩阵群
第四章 Tropical矩阵半群的Green关系
    §4.1 O_A~r和O_A~l
    §4.2 O_A~r与O_A~l的交集
    §4.3 Green D关系
    §4.4 非奇异正则D-类
第五章 Tropical矩阵的广义逆
    §5.1 引言与预备知识
    §5.2 正则矩阵的广义逆
    §5.3 其他g-逆
第六章 Boolean矩阵乘法半群的极大子群
    §6.1 引言
    §6.2 幂等矩阵的Rao正规型
    §6.3 M_n(B)中恒等元为非奇异矩阵的极大子群
    §6.4 半群M_n(B)的极大子群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半群代数的若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主要结果
    1.2 预备知识
        1.2.1 半群及半群代数
        1.2.2 代数及范畴
第二章 半群代数的胞腔性
    2.1 Rees矩阵半群代数的胞腔性
    2.2 U -半富足半群代数的胞腔性
    2.3 Rees矩阵半群的半格
第三章 局部适当半群代数
    3.1 Rukolaǐne幂等元
    3.2 乘法基(B|-)和半群(S|-)
    3.3 直积分解
    3.4 投射不可分解模
第四章 纯正半群代数的半本原性
    4.1 有限纯正半群代数
    4.2 广义逆半群代数
    4.3 一类局部逆半群代数
第五章 局部逆半群代数的 π-半单性
    5.1 乘法基和直积分解
    5.2 局部逆半群代数的 π-半单性
    5.3 局部逆半群代数的素性
第六章 三维半群代数
    6.1 三维半群代数中的同构类
    6.2 三维表示有限代数
第七章 遗传代数和预投射代数
    7.1 遗传代数上的余核函子
    7.2 预投射代数上的两类特殊的模
第八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关于几类广义正则半群的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与预备知识
第二章 (n,m)-半群上的格林ρ关系
    2.1 引言与预备知识
    2.2 ρ-宽广(n,m)-半群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3 强ρ-宽广(n,m)-半群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第三章 正则L~ρ-纯整群并
    3.1 预备知识
    3.2 正则L~ρ-纯整群并
    3.3 LR-正则L~ρ-纯整群并
第四章 毕竟C-L~ρ-富足半群
    4.1 预备知识
    4.2 毕竟C-L~ρ-富足半群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接受发表的论文
致谢

(6)包络超代数中心的Azumaya特征以及幂零锥的不可约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背景
    0.2 主要结果
第一章 概念和记号
    1.1 李超代数
    1.2 Cartan型李代数
    1.3 Azumaya代数
第二章 基本典型李超代数的普遍包络代数的中心
    2.1 普遍包络超代数的中心的基本性质
    2.2 普遍包络超代数的中心结构
第三章 李超代数osp(1|2n)的表示理论
    3.1 osp(1|2n)的普遍包络代数的中心结构
    3.2 超模范畴和偶模范畴
    3.3 代数U(g)#H
    3.4 p-中心特征标为正则半单和正则幂零时的块分解
    3.5 U(osp(1|2))的中心的光滑点
    3.6 osp(1|2)的块分解
第四章 Cartan型李代数S_n上的不变多项式环及其幂零锥
    4.1 李代数S_n和S_n的自同构群
    4.2 S_n的幂零锥
    4.3 李代数S_n上的不变多项式
    4.4 S_n的幂零轨道和幂零锥的完全交性
博士期间完成的科研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7)百脉根和白三叶根际溶磷菌筛选、溶磷特性与促生效应研究及其16S rDNA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中主要缩略词
前言
1.文献回顾
    1.1 溶磷菌研究进展
        1.1.1 溶磷菌种类
        1.1.2 溶磷菌生态分布及数量
        1.1.3 溶磷菌溶磷研究方法
        1.1.4 溶磷菌溶磷机制
        1.1.5 溶磷菌对植物生长、株高及产量的作用
        1.1.6 溶磷菌对植物根际中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
        1.1.7 溶磷菌对植物根系生长的作用
        1.1.8 溶磷菌分泌植物激素研究
    1.2 根瘤菌(共生固氮)研究进展
        1.2.1 根瘤菌定义及种类
        1.2.2 生物固氮研究方法
        1.2.3 根瘤菌固氮机制
    1.3 细菌鉴定及分类方法研究
        1.3.1 16SrDNA序列分析
        1.3.2 PCR技术
        1.3.3 质粒图谱分析法
        1.3.4 化学分类鉴定法
        1.3.5 核酸杂交技术
    1.4 微生物肥料应用展望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1.1 材料来源
        2.1.2 培养基组成
    2.2 研究方法
        2.2.1 溶磷菌、根瘤菌分离及溶磷菌株初步筛选
        2.2.2 溶磷菌溶磷能力测定
        2.2.3 菌株分泌3-吲哚乙酸(IAA)能力测定
        2.2.4 菌株产酸、产碱性能与碳源利用特性测定
        2.2.5 菌株对百脉根及白三叶促生效果测定
        2.2.6 优良菌株初步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溶磷菌在根际中的数量分布特点
    3.2 溶磷菌株溶磷特性
        3.2.1 溶磷菌株的HD/CD值
        3.2.2 溶磷菌生长及溶磷特性
        3.2.3 菌株对难溶性磷酸钙、磷酸铝、磷酸铁及蛋黄卵磷脂的溶解能力
        3.2.4 不同难溶磷酸盐培养液pH值变化与溶磷量的关系
        3.2.5 菌株的产酸、产碱特性
    3.3 菌株分泌3-吲哚乙酸的能力
    3.4 菌株的碳源利用特性
    3.5 溶磷菌菌剂的促生效果
        3.5.1 溶磷菌菌剂对白三叶幼苗株高及根长的影响
        3.5.2 溶磷菌菌剂对白三叶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3.6 复合菌剂对百脉根及白三叶生长的影响
        3.6.1 菌株的选择及菌株间拮抗试验
        3.6.2 复合菌剂对百脉根株高、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3.6.3 复合菌剂对百脉根全氮、全磷、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3.6.4 复合菌剂对白三叶株高、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3.6.5 复合菌剂对白三叶全氮、全磷、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3.7 菌株初步鉴定
        3.7.1 菌株的菌落及生理生化特征
        3.7.2 PCR产物电泳及其产物回收
        3.7.3 DNAPCR扩增产物的转化及质粒提取
        3.7.4 菌株序列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试验图片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8)Morphic性质及其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引言
2 预备知识
3 n-MORPHIC环和n-MORPHIC模
    3.1 n-MORPHIC环
    3.2 n-MORPHIC模
4 子环扩张的MORPHIC性质
5 矩阵尾环和对角尾环
    5.1 矩阵尾环
    5.2 对角尾环
6 ML-环和ML-模
    6.1 ML-环
    6.2 ML-模
7 两类特殊的三阶矩阵环的MORPHIC性质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作者简历

(9)基于Kernel方法和WordNet的Web服务发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Web 服务发现与匹配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发现系统模型
        1.2.2 匹配方法
        1.2.3 研究成果与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研究意义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Web 服务技术概述
    2.1 面向服务的概念
        2.1.1 SOA 的历史及服务的概念
        2.1.2 SOA 架构体系
    2.2 Web 服务及其基本技术
        2.2.1 Web 服务简介
        2.2.2 Web 服务组合的方法
        2.2.3 Web 服务组合的规范
        2.2.4 Web 服务的发布和发现
    2.3 语义Web 服务
        2.3.1 本体及其描述语言
        2.3.2 基于OWL-S 的Web 服务描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Kernel 方法和WordNet 的Web 服务分类
    3.1 Kernel 方法概述
        3.1.1 Kernel 方法产生背景
        3.1.2 Kernel 函数选择
    3.2 WordNet 概述
        3.2.1 WordNet 简介
        3.2.2 WordNet 中的语义关系
        3.2.3 WordNet 中的概念链
    3.3 基于WordNet 的Web 服务特征向量的生成
        3.3.1 WSDL 文档的解析
        3.3.2 特征向量的生成
        3.3.3 基于Kernel 方法的服务特征向量间相似度的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WordNet 概念树的Web 服务发现
    4.1 基于WordNet 概念树的语义相似性计算
        4.1.1 语义关联性、相似性、及语义距离
        4.1.2 基于网络距离的语义相似性计算
        4.1.3 基于信息论模型的语义相似性计算
        4.1.4 基于WordNet 的语义相似性计算
    4.2 Web 服务匹配方法
        4.2.1 双重选择性Query Information 的生成及其解析
        4.2.2 advV ector 的生成
        4.2.3 匹配算法描述
    4.3 服务发现系统流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评测与数据分析
    5.1 基于Kernel 方法和WordNet 服务分类算法评测
        5.1.1 实验数据集
        5.1.2 主要测试指标
        5.1.3 实验工具和环境
        5.1.4 实验步骤
        5.1.5 实验结果评测
    5.2 基于WordNet 概念树的Web 服务发现技术的案例验证
        5.2.1 实验案例设计
        5.2.2 实验数据集
        5.2.3 实验工具和环境
        5.2.4 案例运行过程及结果验证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已发表论文

(10)幂等完备化与M-V构造的保持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0.1 范畴基本概念
    0.2 范畴的幂等完备化研究背景
    0.3 论文结构
第1章 左三角范畴的幂等完备化和稳定化
    1.1 单边三角范畴及其幂等完备化
    1.2 左三角范畴的稳定化
    1.3 主要定理证明
第2章 幂等完备化与余稳定化
    2.1 左三角范畴的余稳定化
    2.2 主要定理及记号说明
    2.3 主要定理证明
第3章 正合范畴的幂等完备化
    3.1 正合范畴及其幂等完备化
    3.2 商范畴关于幂等完备化的保持
    3.3 合范畴的商范畴关于幂等完备化的保持
第4章 M-V构造下的保持问题
    4.1 Recollement概念以及M-V构造
    4.2 幂等完备范畴与正合范畴关于M-V构造的保持
    4.3 拟Abel范畴关于M-V构造的保持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D_n中幂等元的一种关系(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有限维秩为1的点化Hopf代数的理想分类[D]. 王宇. 扬州大学, 2021(02)
  • [2]关于正则数集上的算术函数及其恒等式[D]. 沈慧津. 西北大学, 2020(03)
  • [3]Tropical矩阵的若干研究[D]. 杨琳. 西北大学, 2018(02)
  • [4]半群代数的若干研究[D]. 纪影丹. 兰州大学, 2016(08)
  • [5]关于几类广义正则半群的结构[D]. 杨微萍. 山东师范大学, 2016(03)
  • [6]包络超代数中心的Azumaya特征以及幂零锥的不可约性[D]. 韦俊燕. 华东师范大学, 2013(10)
  • [7]百脉根和白三叶根际溶磷菌筛选、溶磷特性与促生效应研究及其16S rDNA序列分析[D]. 李显刚. 甘肃农业大学, 2012(01)
  • [8]Morphic性质及其推广[D]. 张丽婷. 杭州师范大学, 2011(10)
  • [9]基于Kernel方法和WordNet的Web服务发现技术研究[D]. 王东睿. 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10]幂等完备化与M-V构造的保持问题[D]. 傅怡馨.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D_n中幂等元素的关系(英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