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大规模歇斯底里的报道

两份大规模歇斯底里的报道

一、群体性癔病两起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朱瑟夫(MIMBALE MOLANGA Joseph)[1](2020)在《刚果(金)的埃博拉疫情应对研究》文中指出1976年刚果(金)首次爆发埃博拉以来,在44年时间里,该国历经十次疫情肆虐,成为遭遇埃博拉疫情袭击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国家。最新一次疫情于2018年8月爆发,是仅次于2013-2015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的第二大埃博拉疫情。与此前肆虐的多次疫情不同,本次埃博拉病毒致病性强、病毒变异明显,给治疗和预防带来新的挑战。疫情扩散迅速、伤亡较大,快速向周边国家传播,然而,刚果(金)在应对中遭遇了国内的暴力和不信任危机、政治休整与阴谋论,让疫情的应对阴云密布。本次疫情爆发后迅速引起了世界关注,包括刚果(金)在内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广泛关注和介入,成为疫情应对的重要支持力量。面对疫情,刚果(金)政府迅速采取行动,采取了一系列防控举措。这些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埃博拉治疗中心;监测病例或追踪传播途径;对疑似或确诊病例展开隔离;提高公众认知;开展疫苗接种行动;在受影响地区提供安全饮用水;监督安全体面的丧葬;加强跨界监测等在其他地区奏效的常规措施。然而,受到刚果(金)政府行政与管理能力所限,以及受影响地区的不安全状况,让这些原本对症的应对措施频频失效。美国、欧盟各国和中国等世界大国以各种形式参与了本次疫情应对。美国通过美援署和疾控中心捐款1.96亿美元,是刚果(金)此次疫情的最大捐助国,在疾病监测、传染预防和控制,安全体面的安葬,水卫生等领域采取积极行动,对快速发现病例、减少疫情蔓延具有重要意义。欧洲国家在欧洲联盟的框架内,通过派遣一线医疗队拯救生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在当地社区之间开展合作和提高疾病认识以预防和控制疫情,提供保健服务以及安全体面的安葬等等有力的措施,为刚果(金)的埃博拉应对措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国也是非洲卫生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在本次埃博拉应对中,中国主要通过提供卫生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医药物资、捐赠埃博拉应对资金、通过共享的方式传递健康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治疗能力等方面提供援助,为刚果(金)的埃博拉应对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帮助。面对刚果(金)本次埃博拉疫情,各类国际组织积极展开各种形式的国际应对行动。首先,世卫组织也即世界卫生当局正在协调实地行动,动员各国对埃博拉应对展开资助,进行试验性疫苗的登记工作。世卫组织是在刚果(金)埃博拉疫情高危地区部署最多资源和人员的国际组织。同样,世界银行也则致力于一线应对、加强卫生系统和准备等方面的,以减少病毒传播风险。刚果(金)的埃博拉应对措施也有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无国界医生组织、基督复临会发展和救济局为刚果(金)的埃博拉疫情应对工作提供了饮用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方面最佳做法相关的专门知识。虽然在本次埃博拉的疫情应对中,刚果(金)政府和国际社会积极应对,但疫情却延绵不断,无法得到有效根除,其原因深刻而复杂。首先,刚果(金)国内的政治治理失序带来各类卫生项目的频频失败,本次疫情爆发在刚果(金)政局动荡和长期战乱的地区,不仅政府内部无法有效沟通协调抗疫举措,而且反对势力利用疫情不断制造暴力争端事件,让疫情应对项目无疾而终。第二,缺乏规划的外来援助让国际应对难以奏效。众多的外部应对组织和机构从自身经验出发提供各类援助,而刚果(金)国内缺乏对接此类援助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巨额的援助无法有效协调流向最需要援助的地区和人群。第三,脆弱的刚果(金)卫生系统无法应对国内不断出现的突发情况。刚果(金)政府出台的战略响应计划曾为疫情控制带来曙光,但行动中的暴力争端、卫生系统的不堪一击、专业医疗人员和物资的严重匮乏等屡屡给刚果(金)政府的行动带来执行中的巨大阻力。第四,受到政府行政能力的限制,各类应对措施的实际效应与预估效应相去甚远。

张凌山[2](2020)在《失衡与整合:河西走廊东台村“马角”及其仪式研究》文中指出马角是人与神、鬼、祖先沟通的信仰媒介。本文以民间信仰职能人物马角及其仪式活动为研究对象,考察河西走廊东部村庄中的宗教文化景观。笔者利用人类学的研究视角,采借功能主义与仪式分析理论,围绕失衡与整合两大主题,通过具体的参与观察与文化体验,理解马角仪式活动的特征、意义、象征与作用。本文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马角作为底层性、隐秘性的仪式操作人,了解其由普通人经过奇特经历拥有法力,逆转地位,获得人神两义的双重身份,揭示其所在社会的民俗观念世界;二是对马角诸多的仪式活动进行具体表述和深入分析,力图全面客观地呈现出马角仪式活动的全貌,进行分析以理解背后的深刻含义,深描当地具有融合性、弥散性且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宗教文化现象。在分析仪式时,笔者根据仪式性质与目的归类,按照身体的失衡、生命机会的失衡与空间的失衡进行划分。失衡是对正常、均衡状态的偏离与错位,而和谐、平衡则是日常生活中的理想类型。其中,治疗身体失衡的仪式有叫魄仪式、驱邪仪式、疗愈仪式,扭转生命机会失衡的仪式有转运仪式、问婚姻仪式、栓娃娃仪式,调整空间失衡的仪式有谢土仪式、收煞仪式及村庄禳解仪式。马角进行仪式便是要扭转、纠正和调整失衡,重建秩序,实现平衡。同时,借助仪式活动,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神秘世界之间以及宏观世界秩序三个层面加以整合,使多个主体顺应规范约束的世界,各自守持自身位置与界限,以期实现从失序到秩序的象征转化。另外,笔者尝试探索在河西走廊多元宗教并存融合的环境中,马角如何整合不同宗教文化资源,解决社会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体现民间社会的主动性与主体性。也意图总结延伸特纳的仪式分析理论,以“失衡”这一集约性和文化性的概念指代仪式活动发生的诸多原因,作为仪式分析的有力工具。

卞梁[3](2018)在《近代西人眼中的台湾(1865-1895)》文中提出本文在广泛搜集及阅读诸多近代赴台西人所着文本的基础上,尝试较为清晰、全面地分类概括近代西人所见台湾的方方面面,提炼出具有普遍共性的西人“台湾印象”;结合十九世纪西方文化背景及中西交往环境,对西人“台湾印象”的建构方式进行解析;在行文中,注重对樟脑战争、牡丹社事件、中法战争等关键历史节点进行论述,以西人的视角来审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对近代台湾发展轨迹所产生的影响;综合借鉴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理论,运用实证主义、功能主义、东方学、西方优越论等学科方法,分析影响西人台湾印象形成的多方面因素,并进行一一例证,最终将十九世纪西人眼中台湾的大致面貌呈现出来。本文认为,由于十九世纪赴台西人一方面长期处在西方优越论与西方中心主义裹挟之下,一方面又对神秘的东方文明充满着好奇,因此来台后,他们始终处于一个矛盾的心态中,他们在深深着迷于台湾的美景风物的同时,又试图以自己所认同的文化观点来定义台湾,获得对台湾的所谓话语权。这也决定了他们常用微观与直观的手法来记录台湾的客观事物,而对台湾的文化层面多进行主观评价与臆断,有时甚至以公然伤害乃至于出卖台湾来谋求自身的利益。这种主客观并存的论述基调正是其矛盾心态的外在表现。近代西方人在建构其“台湾印象”的背后,是复杂的西方优越论、东方主义、基督教“救世”心态等观念的作用。当然,文化的影响是双向的,在不断深入了解台湾社会的过程中,西人又受到台湾当地文化的渲染与影响,这使得他们逐渐产生了台湾认同,大力向西方介绍台湾。因此,近代西人眼中对台湾“矛盾”的解读或许便是“他者”眼中近代西方“殖民霸权”的另一种解释。最后,西人所留叙台文献在近代台湾史研究方面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这无疑是我国历史文献学和中外关系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谭凌芳[4](2016)在《医患关系激化型网络谣言的媒介应对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医患关系是社会矛盾和公共议题中一个棘手问题,近年来医患矛盾尖锐、医患纠纷频发,医患关系越发紧张;而谣言与网络结合后,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播方式、传播形态都发生了变化,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及和谐社会产生极大危害。研究医患关系激化型网络谣言的应对策略,可以有针对性地降低该类型网络谣言对医患关系的冲击和激化,为缓和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患相处环境提供新的视角。本研究从社会历史、传播学的视角,对医患关系激化型网络谣言传播的实质、原因、影响进行剖析,通过对近年有代表性的医患关系激化型网络谣言的宏观场域、传播路径、传播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医患关系激化型网络谣言传播流程的规律及特殊性,阐明在可控的谣言产生机制和传播路径中制定该类型网络谣言的媒介应对策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研究提出:医方在医患关系激化型网络谣言产生及传播的不同阶段应该采取的不同的媒介应对策略。潜伏期:医方应具有危机意识和媒介观,通过媒体公开信息消除潜藏危机、监测网络谣言舆情,制定应对谣言的媒介应急预案。爆发期:医方应透过媒体妥善处理医患双方的诉求;利用多媒体平台疏通网络舆情,迅速有效辟谣。长尾—消散期:医方应通过媒体建设舆论平台,修复医方受损形象,疏导医护人员受损心理。长尾—复发期:医方应邀请专家透过媒体理性“发声”,打破合谋性沉默,瓦解谣言引爆舆情的价值。目前,学界对谣言、网络谣言的研究大都较为宏观,而针对具体某一类谣言的研究却很少,特别是关乎社会热点、集中凸显社会矛盾、极易引发社会危机和风险的医患关系激化型网络谣言。在综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立足医患关系激化型网络谣言的独特性,对其传播流程进行模拟和分析后提出“量身定做”的媒介应对策略,以期给医方的媒介应对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程庆林,谢立,徐勇[5](2015)在《中国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特征循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国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通过描述性分析和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评估中国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 93篇文献102项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研究被纳入循证分析。中国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主要以汉族(87.64%)、首发病例女性(80.60%)、走读生(56.86%)、经济水平落后地区(46.08%)、农村(70.59%)、小学和初中(87.13%)、春秋季节(68.42%)、9月等多发(21.05%),群体性预防接种(22.55%)、疑似食物中毒(22.55%)和迷信谣传(13.73%)为主要触发因素。临床症状主要以晕厥(头晕)(12.77%)、恶心(10.10%)和头痛(9.21%)等为主,且容易复发(50.98%)。中国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的发生率范围为7.74%31.32%。结论中国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发生可能与年龄、性别、民族、触发因素、发病时间和地点、首发病例、社会经济和教育状况等因素有关。

李海波[6](2015)在《基于电化学与光学比色原理的水环境重金属自动检测仪器设计》文中指出为实现对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自动检测,本文研究了二种基于不同原理的重金属自动检测仪器。首先本文评述了目前国内外水质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几种常见重金属对人体脏器的危害,并对现有几种重金属检测方法做简单回顾与对比。根据现场自动化检测的目标,选择了电化学溶出伏安法与分光光度法作为仪器检测的理论基础。通过实验室电化学工作站与光谱仪进行了预实验,研究两种检测方法中的参数,确定仪器的设计要求。针对两台仪器分别设计了硬件电路以及相应嵌入式软件,仪器运行稳定可靠。针对光学检出限低的缺陷设计了富集模块以提高检测下限。通过实际水样测试表明基于电化学溶出伏安法的自动检测仪器对zn2+、Cd2+、Pb2+、Cu2+的检出限分别为0.135μg/L、0.297μg/L、 0.240μg/L、0.153μg/L;基于分光光度法的自动检测仪器对Cu2+检出限为0.005mg/L,动态范围为0.010mg/L到10mg/L,性能指标满足湖水中重金属污染的检测要求。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研究并确定了基于电化学检测和光学检测重金属仪器的参数和条件探究搅拌、富集电压、富集时间对富集效果的影响;探究差分脉冲中脉冲幅度、步进电压等参数对溶出峰电流的影响。确定仪器差分脉冲的参数设计要求。研究了pH、反应时间、DDTC用量、光程对络合剂DDTC检测影响,确定了光学仪器的检测参数。针对实际检测样品浓度低的特点,采用100mm光程并设计了富集装置以提高检测下限。2.改进了已有基于电化学自动检测仪器针对电化学检测仪器结构复杂、进样系统过于冗余、硬件电路器件过时等问题,本文重新设计了仪器结构,简化了水路,提高了水路的稳定性,同时避免了交叉污染;对硬件器件进行更新,优化了电源系统。针对新器件编写了相应的嵌入式软件,优化了软件流程。3.设计了光学检测重金属铜离子的仪器系统针对光学检测仪器设计了直流调速电机作为蠕动泵驱动,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的优点。设计了液量闭环检测功能,提高了进样精度,同时能够检测出水路异常情况,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设计了光强可控的光路系统,在浓度较高时提高光源光强,提高信号的信噪比,使检测更加稳定。针对光学检测下限高的缺点在仪器上设计了富集浓缩模块,在初步试验中效果良好。

胡惠兰,曾义虎,曹继东[7](2013)在《昭通市2004-2011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文中指出为了解昭通市学校突发事件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昭通市2004-2011年学校突发事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有效处置学校突发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张丽兰[8](2013)在《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政府管控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群体性事件中“无直接利益冲突”行为为研究客体,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政府在遇到此类事件的管控机制。本课题以物质利益冲突类型的群体性事件为参照系,分析群体性事件中“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特点,课题将从群体性事件分类的四个基本维度,即参与主体、组织程度、目标诉求和社会影响,揭示“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独特特征,为本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理论基础。通过分析,认为此类事件的参与主体的最大独特性在于:参与主体既与“本体事件”没有直接相关利益,又没有利益诉求目的,却又参与高风险的社会冲突中。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矛盾合理释放的诸多因子,从根本上杜绝这种本来就不可控事件的发生在客观上是不可能的,正像人的生理机能上的新陈代谢一样,它也是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本课题认为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是一种群体性、自发性的、有一定的指向性、在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冲突的群体性事件。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事件属于群体性事件。从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的人数来看,一般都比较有规模,人数众多,因此从规模上来讲是群体性事件。当前,无直接利益冲突表现为官民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具有利益集团冲突的性质。无直接利益冲突表现出具有损害政府合法性、升级为直接利益冲突和泛化的趋势。无直接利益冲突性”发生的独特机制、条件和演变路径方面。事件的诱因、人群的规模和结构、第三方、政府应急管理的效力、群体心理、事件发生的环境构成了此类事件发生的显性机制和条件。而利益分配失衡和受损的客观现实、利益表达渠道缺失的制度背景、群体不公平意识的存在构成了此类事件发生的隐形机制和条件。在事件演变路径上,呈现出特定人物物质利益受损、利益表达受阻、不公平感产生、群体性事件诱因出现、无直接利益冲突爆发这样一种静态结构。在事件演变的动态过程中,分为诱因产生阶段、次生事件产生阶段、冲突爆发阶段、冲突应对阶段、恢复阶段信息的传播与反馈和群体心理扩散与传染伴随突发性群体事件整个过程,可以看出,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演化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有其发生的心理动力,心理动力是事件爆发的直接支持力量,解读这种心理动力的发生逻辑,对预防和治理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行动具有积极意义。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爆发和平息有其内在的社会心理机制。群体认同、心理竞争和参与风险不平等分配的心理逻辑,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心理机制。根据以上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提出了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拓宽利益表达渠道、提升政府在信息社会化条件下群体性事件中的舆情处置能力、构建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心理的疏导机制、建立专门应急机构和用法律武器果断瓦解事件等几个方面的政府管控机制。

连煦[9](2012)在《华工、中国制造、农民工 ——作为身份、道德和人权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与分割》文中研究表明一百多年前,被“金山梦”牵引,大批华工进入美国劳动市场,加剧了美国市场劳动力价格竞争,变动了美国社会的劳资关系,生成了有关华人的非体面劳动竞争、“黄祸论”及排华法案等争辩。如今,华人在美国已蜕变成了“模范少数族裔”,为美国主流人群所称道。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加剧,西方金融危机的涌现,有关“中国制造”功与过的热议,搬照SA80001或中国新劳动法的外商验厂活动却有增无减,中国工人劳动的体面性问题再度让“反倾销”和贸易保护罩上了道德及人权保护的光晕。在中国国内的珠三角劳动力市场,尽管有关河南流动人口、凉山彝族农民工的道德品质诟病因民工荒而有所减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针对乡籍、族籍的社会或文化歧视就此完全消散,一旦劳动力短缺有所缓解,这些人群又会成为诟病和用工排斥的对象。论文认为在当下美国有关的中国制造形象与过去的华工形象之间存在着某种延续、流变的复杂关联;在有关过去的华工与今日的外地农民工、少数民族农民工形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类似性。论文旨在揭示这些关联和类似,分析和论证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和分割怎样通过人们的惯习差异、劳动力成本最优化、一般劳动工资标准、公民身份和就业权利、用工道德和人权标准来生成的,或者说,所谓的市场、阶级、阶层怎样镶嵌在具体的文化场景中(具体的国籍、户籍和用工规定,以及人们的价值、语言、偏好、权利、利益、公平和机会感等等),蜕变成为国籍、族群、乡籍的身份成见。希望论文有助于对知识与权力、社会现实与社会想象、社会分层与族籍、乡籍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通过对华工、农民工、中国制造形象的流变和争论的追溯和分析,能够增进我们对于民族国家、全球化场景中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与竞争、及人权指控的复杂意涵的理解。

黄海蕾[10](2011)在《《中国青年报》危机事件的报道与策划研究》文中指出2011年伊始,国际和国内的沸点事件吸引着受众的眼球,牵动着民众的心理,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日本发生9.0级地震,利比亚政局动荡多国部队进驻,国际上的各种危机不断,在国内,盈江地震、“天价过路费”、“瘦肉精”,一个个关键词揭露了背后各种繁冗复杂的关系和矛盾。全球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是伴随着不断涌现的危机事件而前进。对危机事件的处理,不但体现政府的执政能力,也直接关系整个国家的稳定。媒体是传递危机信息的渠道,是联系公众和政府的纽带,正确、全面、客观的报道是满足受众知情权的前提,也有利于对政府和其他利益集团进行舆论监督。《中国青年报》是中国共青团团报,一份综合性大报,具有主流性和权威性。它在危机事件中的报道和策划,有很多经验和优点值得学习借鉴。另外,它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可能其他媒体同样会存在。同时,团报承担共青团的宣传任务,对政府在危机管理中采取的措施和应对态度有很好的呈现。本文选取玉树地震、文强案、南平袭童案、甲型HINI流感四件危机事件,作为研究《中国青年报》危机事件报道的样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展开研究,第一章为绪论,交代问题提出的原因,完成文献综述。第二章介绍研究对象中的关键词,通过了解学者提出的危机、危机事件、突发事件的定义,得出笔者对这些定义的理解,从而界定本文应用的定义的内涵和前提。阐述《中国青年报》在我国媒体中的地位和影响,回顾之前做出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稿件,展现它的发展历程。另外,本部分阐述了样本选取的原因,确定进行样本分析的角度。第三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青年报》的危机报道展开全面的内容分析,收集玉树地震、文强案、南平袭童案、甲流报道在某一时段的所有稿件,从版面安排、信息来源、报道体裁、报道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对比其他媒体报道,结合前人对此类事件做出的理论研究,归纳该报报道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第四章关注《中国青年报》在危机事件中的策划,搜集对《中国青年报》新闻理念有直接影响的领导人的论文,通过实地访谈面对面感受现任编辑们口中的《中国青年报》,了解报道出炉的过程,报道背后的辛苦策划工作。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内容和形式的研究之后,需要透过这些表面,寻找背后成因,并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形成一套可以指导个别的一般。对危机事件的报道研究,是整个危机管理研究的一部分,着重于媒体在报道中的作用、媒体承担的责任,媒体同政府和受众的关系处理等方面。分析媒体呈现的报道及媒体的策划程序并不能完全诠释危机事件报道规律,所以将其放在更大的理论范畴内讨论更具指导意义。这也是本文最后一部分需要做的突破。本文研究将涉及新闻学、传播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主要综合新闻学、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展开论述。采用内容分析、实地访谈、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力求全面解析本文研究对象。

二、群体性癔病两起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群体性癔病两起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刚果(金)的埃博拉疫情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与依据
        1.选题的理论意义
        2.选题的实际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三)论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途径和方法
        1.解决的主要问题
        2.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
第一章 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刚果(金)的埃博拉疫情爆发
    一,埃博拉疫情的十次爆发
    二,埃博拉病毒的临床分析及刚果(金)第10次埃博拉疫情的特点
        (一)结构形态
        (二)病毒分型
        (三)传播方法
        (四)致病原理
        (五)第十次埃博拉疫情的主要特征
        第一,疫情传播迅速、伤亡较大
        第二,快速向周边国家扩散
        第三,刚果(金)在应对中遭遇了暴力和不信任危机
        第四,埃博拉应对中,刚果(金)国内不断遭遇政治休整与阴谋论
    三,刚果(金)埃博拉疫情的进展序列
第二章 刚果(金)的埃博拉疫情应对
    一,刚果(金)国内的埃博拉应对措施
    二,实地行动的进行
    三,刚果(金)政府发挥的作用
        (1)政府无力确保埃博拉应对的安全
        (2)刚果(金)政府的权力斗争
        (3)埃博拉贪污
        (4)应对资金管理缺乏透明度
    四,五项国家应对计划
        第四个战略应对计划(2019年7月-12月)
    五,资助国家应对计划
第三章 各国政府的应对
    一,美国
        (一)美国应对埃博拉疫情的主要渠道
        (1)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
        (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二)美国刚果(金)埃博拉疫情的制约
    二,中国
        (一)中国在刚果(金)的卫生援助
        (1)向刚果(金)派遣医疗队
        (2)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3)医疗设备和药品
        (4)健康知识传递
        (5)从防疫角度看
        (二)中国协助应对埃博拉疫情
    三,欧洲联盟框架内的欧洲国家的贡献
第四章 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应对
    一,多边和国际组织的援助
        (一)世界卫生组织
        (二)世界银行
        (1)世界银行在刚果(金)金的长期参与
        (2)加强刚果(金)卫生系统
        (3)加邻国疫情的防备努力统
    二,非盈利组织及其他捐助者的贡献
        (一)无国界医生组织应对
        (二)基督复临会发展及救济署(ADRA)
第五章 讨论和建议
    一,埃博拉应对中的风险因素
        (一)国家权力危机和不安全感
        (二)不安全的代价:发生在布腾博协调中心的重大安全事件的案例
    二,协调埃博拉反应的问题
    三,埃博拉应对的优化评估
    四,对埃博拉应对的动态评价
        (一)埃博拉疫苗接种计划
        (二)刚果(金)的卫生系统
    五,本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缩略语
图列表
表列表
攻读研究生期间成果
致谢

(2)失衡与整合:河西走廊东台村“马角”及其仪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人类学宗教研究
        (二)河西走廊民间信仰研究
        (三)马角相关研究
    三、理论视角
        (一)理论采借
        (二)概念辨析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参与观察法
        (三)访谈法
第一章 马角及其仪式传承的生态人文空间
    第一节 河西走廊:马角及其仪式传承的地理空间
    第二节 共生交融:河西走廊的历史与特点
        一、政治沿革
        二、生计方式与族群变换
        三、语言与文字
        四、宗教信仰
    第三节 作为田野的东台村
        一、东台一瞥:沙漠边缘的新兴小村
        二、进入田野的本土陌生人
第二章 人神两义:马角及其民俗观念世界
    第一节 马角其人
    第二节 成为马角
        一、获得马角身份
        二、人称转换中看“人神两义”
        三、马角身份的退出
    第三节 马角所在的观念世界
        一、神鬼世界观
        二、身体观
    小结
第三章 燎病仪式:身体失衡与恢复
    第一节 叫魄仪式
        一、叫魄仪式
        二、叫魄仪式之分析
    第二节 驱邪仪式
        一、驱邪仪式
        一、驱邪仪式之分析
    第三节 疗愈仪式
        一、疗愈仪式
        二、疗愈仪式之分析
    小结
第四章 解困济厄仪式:生命机会失衡与扭转
    第一节 转运仪式
        一、“宝”与愿:对神灵的奉献与祈求
        二、文昌与考学转运仪式
        三、路神与出行求平安仪式
        四、财神与求财赐福仪式
    第二节 问婚姻仪式
        一、问婚姻仪式
        二、问婚姻仪式之分析
    第三节 栓娃娃仪式
        一、“闯姓”:民俗性质的拴娃娃
        二、向神求子的栓娃娃
        三、寄子于神的栓娃娃
    小结
第五章 匡正扶危仪式:空间失衡与调整
    第一节 谢土仪式
        一、谢土仪式
        二、谢土仪式之分析
    第二节 收煞仪式
        一、收煞仪式
        二、收煞仪式之分析
        三、谢土与收煞仪式中失衡#整合之对比
    第三节 村庄禳解仪式
        一、村庄禳解仪式之背景
        二、村庄禳解仪式
        三、村庄禳解仪式之分析
    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近代西人眼中的台湾(1865-189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大陆学界的有关研究
        (二) 台港澳学界的有关研究
        (三) 西方及日本学界的研究
    三、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近代西人来台背景及其职业
    第一节 近代来台西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1.1.1 十九世纪中叶的台湾
        1.1.2 大航海时代与十九世纪的西方
    第二节 近代赴台西人的职业
第二章 西人“台湾印象”的建构方式
    第一节 实证主义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方法在历史记述中的实践
        2.1.1 社会学理论及其在西人述台中的作用
        2.1.2 人类学理论及方法在西人印象形成中的作用
    第二节 功能主义与东方学
        2.2.1 功能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实际运用
        2.2.2 东方主义理论及其对西人“台湾印象”的影响
第三章 西人眼中的“台湾印象”(上)
    第一节 地理景观与风物特产
        3.1.1 对台湾的地质学考量
        3.1.2 对台湾本岛的描述
        3.1.3 对澎湖地区的描述
        3.1.4 台湾的植物
        3.1.5 台湾的动物
        3.1.6 台湾的矿产资源
    第二节 历史变迁与城镇面貌
        3.2.1 台湾的历史沿革
        3.2.2 近代台湾的城镇面貌
        3.2.3 近代台湾原住民地区面貌
    第三节 “二元”的社会构成与民众的日常生活
        3.3.1 西人的对台人种学理论
        3.3.2 西人眼中的台湾先住民形象
        3.3.3 近代西人眼中的汉人形象
第四章 西人眼中的“台湾印象”(中)
    第一节 台湾文化与台湾社会
        4.1.1 台湾医疗
        4.1.2 台湾音乐
        4.1.3 台湾教育
        4.1.4 台湾方志及游记
    第二节 台湾的宗教与民间信仰
        4.2.1 在台汉人的宗教观
        4.2.2 台湾原住民的宗教观
        4.2.3 近代天主教在台传教活动
        4.2.4 近代基督新教在台传教活动
        4.2.5 风水迷信
第五章 西人眼中的“台湾印象”(下)
    第一节 中西比较视野下的樟脑战争
    第二节 牡丹社事件与台湾社会的转型
    第三节 法军侵台与西人眼中的战时台湾
第六章 西人“台湾印象”形成原因探析
    第一节 赴台西人的教育背景与知识结构
    第二节 “文化优越论”与西方中心观
    第三节 基督教义与潜意识中的“救世”心态
    第四节 文化适应与文化认同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医患关系激化型网络谣言的媒介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医患关系激化型网络谣言及传播现状分析
    2.1 谣言及医患关系激化型网络谣言
    2.2 医患关系激化型网络谣言的传播现状及影响
    2.3 医患关系激化型网络谣言特点
        2.3.1 原因复杂,网络舆情破坏性强
        2.3.2 网络媒体炒作多,节点传播往复性强
        2.3.3 网民态度转变大,媒介应对能力弱
    2.4 医患关系激化型网络谣言热传下的媒介应对策略现状
        2.4.1 通过媒体披露部分信息,但医患之间信息依旧不对称
        2.4.2 积极起用社交媒体,但未形成有效应对机制
        2.4.3 搭建医患互动平台,但覆盖范围有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医患关系激化型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
    3.1 医患关系激化型网络谣言产生的社会基础
        3.1.1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3.1.2 现行体制对从医者保障的缺失
        3.1.3 医护人员方面的问题
        3.1.4 医学本身问题
        3.1.5 患者方面的问题
        3.1.6 法律方面的问题
        3.1.7 媒体医患关系报道方面的问题
    3.2 从谣言生产机制看医患关系激化型网络谣言扩散动力
        3.2.1 潜伏期
        3.2.2 爆发期
        3.2.3 长尾—消散期
        3.2.4 长尾—复发期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患关系激化型网络谣言的媒介应对策略
    4.1 潜伏期媒介应对策略
        4.1.1 构建良好媒介关系,消除潜藏危机
        4.1.2 树立危机意识,做好媒体网络谣言舆情监测
        4.1.3 制定处理医患关系网络谣言的媒介应急预案
    4.2 爆发期媒介应对策略
        4.2.1 对爆发的网络谣言进行判断及定性
        4.2.2 通过媒体妥善处理医患关系
        4.2.3 疏通网络舆情,迅速有效辟谣
        4.2.4 多媒体平台辟谣防止信息孤岛出现
    4.3 长尾—消散期媒介应对策略
        4.3.1 建设媒体舆论平台,修复医方受损形象
        4.3.2 加强医方与媒体的沟通合作
        4.3.3 通过媒体疏导医护人员受损心理
    4.4 长尾—复发期媒介应对策略
        4.4.1 权威专家在媒体上发声,打破合谋性沉默
        4.4.2 利用媒体瓦解谣言引爆舆情的价值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中国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特征循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来源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6)基于电化学与光学比色原理的水环境重金属自动检测仪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
    1.2 水环境重金属检测技术对比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重金属检测仪器设计的理论基础
    2.1 基于电化学溶出伏安法的重金属检测原理
        2.1.1 电化学基础
        2.1.2 电化学分析法传感器
    2.2 用于检测锌、镉、铅、铜的玻碳电极试验
    2.3 基于分光光度法的重金属检测原理
    2.4 用于检测铜离子的络合剂
第三章 基于电化学溶出伏安法自动检测仪器的优化
    3.1 仪器总体方案设计
        3.1.1 水路系统模块
        3.1.2 电源模块
    3.2 硬件检测电路的设计
        3.2.1 电路总体方案
        3.2.2 传感器模拟信号采集电路
        3.2.3 最小系统与A/D变换、D/A变换
    3.3 嵌入式软件设计
        3.3.1 控制系统嵌入式软件总体方案
        3.3.2 电路自动校准与传感器自检的软件实现
        3.3.3 重金属检测流程与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的软件实现
第四章 基于分光光度法自动检测仪器的研制
    4.1 仪器总体方案设计
        4.1.1 总体设计与结构
        4.1.2 富集柱的设计
        4.1.3 水路设计
    4.2 硬件设计
        4.2.1 电路总体方案
        4.2.2 电源模块与功耗控制
        4.2.3 泵阀控制与液量反馈电路
        4.2.4 光源控制与检测器电路
        4.2.5 电化学三电极电路
        4.2.6 最小系统与外围扩展电路(AD DA多串口等)
    4.3 嵌入式软件设计
        4.3.1 串口扩展与通信
        4.3.2 电化学富集的软件实现
第五章 仪器性能测试与评价
    5.1 仪器水路系统测试
    5.2 系统电路性能测试
    5.3 仪器重金属检测功能测试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7)昭通市2004-2011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发生情况
    2.3 事件分级分类
    2.4 时间分布
    2.5 地区分布
3 讨论
4 对策

(8)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政府管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前言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
        (一) 主要思路
        (二) 框架设计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包括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和特征
    一、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1. 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梳理
        2. 有直接利益冲突型群体事件和无直接利益冲突型群体事件的比较
        3.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二、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1. 行为的偏激性
        2. 参与者多属于弱势群体
        3. 有向直接利益冲突演化的趋势
    三、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性质
        1. 无直接利益冲突表现为官民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2.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体现
第二章 “无直接利益冲突性”发生的独特机制和演变路径
    一、“无直接利益冲突性”发生的显性机制
        1. 诱因事件
        2. 人群的规模和结构决定了事件演化的程度
        3. 第三方的作用
        4. 事件发生的环境
    二、“无直接利益冲突性”发生的隐性机制
        1. 利益分配失衡和受损的客观现实
        2. 利益表达渠道缺失的制度背景
        3. 群体不公平意识的存在
        4. 基层公共管理组织涣散
        5. 社会自我调控机制不健全
    三、“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演变分析
        1. 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演化的静态结构
        2.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演变的动态流程
第三章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行动逻辑”的社会心理机制解读
    一、群体行动的社会心理学
        1. 非理性意识
        2. 群体情绪感染
        3. 责任扩散与暗示心理
        4. 匿名心理
        5. 观众效应
    二、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行动逻辑”的社会心理解读
        1.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行动形成的社会认同意识
        2. 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群体行动强化的社会心理机制
        3.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瓦解的社会心理机制
        4. 群体性质及风险的不平等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第四章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政府管控机制
    一、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政府管控的重要性
        1. 有利于社会稳定
        2. 保证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3. 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秩序
    二、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政府管控机制
        1. 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2. 提升政府在信息社会化条件下群体性事件中的舆情处置能力
        3. 构建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事件心理的疏导机制
        4. 建立处置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应急机构
        5. 利用法律武器果断瓦解事件
        6. 提高政府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华工、中国制造、农民工 ——作为身份、道德和人权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与分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论文思路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 华工、中国制造、农民工
        (一) 华工及其形象研究
        (二) 中国制造和农民工
        二. 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与分割
        (一) 竞争与道德
        (二) 分割的理论
        (三) 市场镶嵌性
        三. 身份、道德、人权的范畴
第一章 华工: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与分割
    第一节 被排斥的华工
        一.异质性的华工形象
        (一) 市场盈缺
        (二) 阶级分野
        二. 国籍、族群、阶级
    第二节 模范少数族裔
        一. 形象的转变
        二. 华裔的神话
        三. 形象的建构
        (一) 福柯:知识与权力
        (二) 萨义德:东方学
        (三) 拉康、齐泽克:自我与他者
第二章 中国制造:劳动力市场竞争与分割的国际化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竞争与分割的国际化
        一. 世界体系格局
        (一) 体系划分
        (二) 劳动分工
        (三) 三个阶段
        (四) 新的格局
        二. 经济的全球化
    第二节 中国加入WTO和中国制造崛起
        一. 中国入世
        二. 中国制造
        (一) 国家形象与产品形象的关联
        (二) 美国媒体中的中国制造形象
    第三节 指向中国制造和中国劳工的验厂
        一. 国际劳工标准
        (一) ILO核心劳工标准
        (二) ILO与美国的关联
        (三) ILO与人权的关联
        (四) ILO与中国的关联
        二. 企业社会责任
        (一) 企业社会责任的缘起
        (二) 企业社会责任的维度
        (三) 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维度
        三. 企业社会责任认证:验厂
        (一) 验厂雏形
        (二) 验厂机构
        (三) 人权验厂:SA8000
        1. SA8000的诞生
        2. SA8000的内容
        3. SA8000的影响
        (四) 验厂实践
        1. 进入田野
        2. 验厂访谈
        (五) 人权验厂和劳动力市场分割
第三章 农民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与分割
    第一节 竞争中的话语
        一. “五方联席会议”
        (一) “做好自己”
        (二) “沉默羔羊”
        二. 谈判中少了谁
        (一) 临时工还是暑期工
        (二) 失声的彝族农民工
    第二节 竞争中的身份
        一. 民国时的劳工地域分割
        二. 乡籍和族籍分割的根源
        (一) 乡籍分割
        (二) 族籍分割
        三. 身份证和二元户籍分割
        (一) 身份证的纠结
        (二) 二元户籍分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AURORA时装公司验厂审核程序
附录二:AURORA时装公司验厂文件清单
附录三:AURORA时装公司验厂预审报告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10)《中国青年报》危机事件的报道与策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对象和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 概念阐述与样本选取
    一 危机及其特性
    二 《中国青年报》简介
    三 样本选取
第三章 《中国青年报》危机报道的样本分析
    一 自然灾害——以玉树地震报道为例
    二 人为事故——以南平袭童案为例
    三 公共卫生事件——以甲型HINI 流感为例
    四 社会安全事件——以文强案为例
第四章 《中国青年报》编辑谈危机事件的报道和策划
    一 谈灾难报道中的新闻管制
    二 谈编辑策划和记者突破
第五章 结语
    一 媒体在危机事件报道中坚持的几个原则
    二 媒体的责任与使命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群体性癔病两起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刚果(金)的埃博拉疫情应对研究[D]. 朱瑟夫(MIMBALE MOLANGA Joseph).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 [2]失衡与整合:河西走廊东台村“马角”及其仪式研究[D]. 张凌山. 兰州大学, 2020(01)
  • [3]近代西人眼中的台湾(1865-1895)[D]. 卞梁.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4]医患关系激化型网络谣言的媒介应对策略[D]. 谭凌芳. 广西大学, 2016(02)
  • [5]中国儿童青少年流行性癔症特征循证分析[J]. 程庆林,谢立,徐勇. 中国学校卫生, 2015(10)
  • [6]基于电化学与光学比色原理的水环境重金属自动检测仪器设计[D]. 李海波. 浙江大学, 2015(12)
  • [7]昭通市2004-2011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 胡惠兰,曾义虎,曹继东.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3(02)
  • [8]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政府管控机制研究[D]. 张丽兰. 华中师范大学, 2013(S2)
  • [9]华工、中国制造、农民工 ——作为身份、道德和人权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与分割[D]. 连煦.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0)
  • [10]《中国青年报》危机事件的报道与策划研究[D]. 黄海蕾. 山东师范大学, 2011(08)

标签:;  ;  ;  ;  ;  

两份大规模歇斯底里的报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