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峡水电站右岸大坝周边渗流规律

刘家峡水电站右岸大坝周边渗流规律

一、刘家峡水电站右岸绕坝渗流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蔡世兴[1](2021)在《黏土心墙砂砾石坝的反滤层材料性能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土石坝中防渗体的设计关系到大坝拦截水流抬高水位时的安全与稳定,为确保大坝及防渗体的渗流安全,设计合理的反滤层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引绰济辽工程的文得根水利枢纽工程为实际案例,把反滤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渗透及渗透变形试验、联合抗渗试验和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值模拟,分析反滤料材料及其二层结构对大坝渗流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1.通过渗透及渗透变形试验可知,第一层反滤料粒度较细,在整体级配上下包络线内土料粒度由细变粗对反滤料的渗透系数影响较小,对临界坡降和破坏坡降产生较大影响,土的破坏模式也由流土转变为管涌;第二层反滤料的砂砾石颗粒较粗,土料中5 mm以下细颗粒含量很少,土料的渗透特性取决于粗粒材料的含量,其渗透系数为1 cm/s左右,并且粗粒土料的临界坡降较小,渗透试验未见明显破坏现象,为过渡型破坏。2.根据心墙黏土与第一层反滤料的联合抗渗试验可知,在渗透压力较小或等于0时,反滤料不同粒度组成对在一定渗透压力下的联合抗渗渗透系数影响不大;随着渗透压力的逐渐增大,反滤料粒度较粗其渗透系数会较早出现突增,渗透压力继续增大由于反滤作用渗透系数有所减小或趋于稳定直至最终渗透压力过大发生破坏。3.通过开展反滤料的不同粒度组合、不同干密度组合、不同厚度组合联合抗渗试验可知:(1)第二层反滤料粒度组成不同对联合抗渗的渗透坡降和渗流速度的影响比第一层反滤料的影响较小;(2)第一层反滤料的干密度减小会造成联合抗渗试验土料的渗流速度、渗透系数变大,但对联合抗渗试验土料的起始坡降、临界坡降和破坏坡降等影响较小;(3)在保持试验土样总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第一层反滤料厚度,相应的减小第二层反滤料的厚度,第一层反滤料的lgi-lgv曲线变化较小,在相同渗透坡降下渗流速度稍有增加,第二层反滤料的lgi-lgv曲线发生明显变化。4.通过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值方法模拟不同反滤料厚度组合和反滤料粒度组成对渗透特性,可知:(1)随着第一层反滤料厚度的增加,心墙出逸比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仅在校核洪水位工况下心墙出逸比降表现出较小的增加;随着第一层反滤料厚度的增加第一层反滤料的出逸比降呈减小趋势,而校核洪水位呈现增大趋势;第二层反滤料的出逸比降随着第一层反滤料厚度的增大而降低,在设计洪水位情况下第一层反滤料厚度大于2.1m时出现增大趋势。(2)第一层反滤料粒度由细变粗心墙出逸比降增大,第二层反滤料由细变粗心墙出逸比降减小;在第二层反滤料采用细料时,第一层反滤料粒度由细变粗第一层反滤料与第二层反滤料的出逸比降都减小,在第二层反滤料采用粗料时,第一层反滤料粒度由细变粗第一层反滤料与第二层反滤料的出逸比降都是增加的;在第一层反滤料采用细料时,第二层反滤料粒度由细变粗第一层反滤料与第二层反滤料的出逸比降都减小,在第一层反滤料采用粗料时,第二层反滤料粒度由细变粗第一层反滤料与第二层反滤料的出逸比降都是是增加的。5.通过室内试验和大坝渗流分析可知反滤料厚度组合的变化以及粒度组成不同对坝体黏土心墙的出逸比降影响较大,两层反滤料厚度相差过大是对坝体渗流安全不利的,因此在反滤料设计时可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增大第一层反滤料厚度相应减小第二层反滤料厚度减小,从而降低黏土心墙的渗透坡降;在反滤料级配包线内第一层反滤料选用较细土料和第二层反滤料选用较粗土料的组合使得黏土心墙出逸比降最小。

李云[2](2019)在《仁宗海堆石坝悬挂式防渗墙的工程性态分析与评估》文中研究指明混凝土防渗墙是大坝和围堰工程中主要的防渗型式之一,工程实践表明,深而薄的刚性混凝土防渗墙长期运行在柔性的砂砾石地基中,墙体应力变形状况复杂,主要问题是墙体弹性模量高,极限应变较小,墙体易出现裂缝,降低了防渗效果,为了确保大坝蓄水运行期防渗墙的安全运行,对防渗墙的工作性态研究也越为重要。本文以仁宗海堆石坝悬挂式防渗墙工程为依托,对防渗墙长达十余年宝贵的原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深入了解防渗墙的工作性态。并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对不同工况下防渗墙受力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防渗墙结构安全和防渗效果进行评价,论文具体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基于防渗墙工程十余年的原位观测资料,深入分析坝体填筑施工和蓄水运行不同时期防渗墙的实际工作性态,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悬挂式防渗墙应力变形特征及防渗效果。(2)根据悬挂式防渗墙构的结构特点,建立坝体填筑施工期防渗墙内力变形计算模型,并将公式编入计算程序,计算坝体填料荷载分层施加的情况下防渗墙的内力变形成果。用观测值验证计算值,并分析不同地层结构下地基反力系数、墙体抗弯刚度以及坝体填筑速度等对防渗墙内力变形计算的影响。(3)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坝体分层填筑和正常库水位下悬挂式防渗墙的应力变形,用Tecplot软件对模拟结果进行后处理,便于进行防渗墙应力变形分析,将计算成果与和观测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防渗墙在实际工程运营中的受力变形状态。(4)根据对防渗墙工作性态的分析,发现墙体上部存在一定受拉区域,墙体可能发生拉裂破坏,同时渗压观测表明防渗墙下游测上部区域渗压水头随库水作用水头的变化有逐年增长趋势,墙体上部可能存在薄弱环节,对此找出防渗墙可能存在问题的部位,并建议进行相应的处理。

汪洋[3](2018)在《托口水电站主坝运行期安全评价》文中认为由于大坝和基岩工作条件的复杂性,以及水工材料的自然老化,使得水工结构不可能长期保持设计阶段确定的性能,坝体结构会不断出现安全隐患。因此,大坝的安全监测反馈以及对大坝监测资料的及时评价很有必要。本文以运行四年的托口水电站为工程背景展开相关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如下:(1)构建托口水电站主坝三维模型。基于水工建筑物设计、施工、监测资料等,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托口水电站主坝三维可视化模型。(2)基于运行期监测资料进行工程安全评价。根据主坝各坝段变形和渗流监测系列资料,对坝体和坝基进行位移分析,评价了不同坝段与环境温度、库水位变化的关联关系,并通过分析扬压力、渗透压力、总渗流量的变化规律,评价各坝段渗流稳定及防渗排水效果。进一步基于运行期监测资料,反演确定弹性模量E、泊松比μ、容重γ等大坝力学参数。(3)基于多工况数值分析评价大坝安全性。采用反演所得参数,分别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和FLAC 3D软件计算混凝土坝段和粘土心墙坝的变形、应力变化规律,选择不同工况下的最大变形和最大应力部位,进行变形、应力校核,评价坝体安全性,预测趋势,并初步拟定变形监控预警指标。(4)多工况渗流数值分析评价大坝渗流性状。对混凝土坝段、堆石坝段、复合坝接合坝段分别进行渗流计算,分析渗透坡降、自由面的变化规律,确定防渗控制效果较弱部位,评价大坝渗流稳定性。针对托口水电站主坝这类复合坝的安全评价,还可探讨插入段混凝土刺墙的连接方式和几何形状变化对坝体安全的影响,大坝安全监控预警指标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戴林瀚[4](2018)在《基于可拓云模型的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安全是确保混凝土重力坝稳定运行的基础,因此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安全评价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安全稳定影响因素复杂,渗流安全评价指标数量较多,指标相互间关系复杂,因此如何构建合理的渗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考虑指标间相关性对指标权重系数的影响是渗流安全评价的难点;同时,由于渗流安全等级分级边界存在模糊性,通过监测仪器获取数据和数据定量过程中也会产生随机性,因此如何解决渗流安全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亦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以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安全评价为主线,构建了基于驱动力(Driving)-状态(State)-相关性(Relevance)(DSR)模型的渗流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影响矩阵赋权法与相关系数赋权法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主客观综合赋权法,提出了基于可拓云理论的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安全评价模型,将其运用于综合考虑渗流安全评价的不确定性中。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安全评价过程中涉及的评价指标数量较多,指标相互间关系复杂,因此难以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提出基于DSR(Driving-State-Relevance)模型建立考虑环境因素与指标间相关性和变化率的渗流评价指标体系。已有关于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多数都将选取的评价指标集中于现有的监测数据,未能建立能够反映环境因素以及指标间相关性和变化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且指标体系过于简单,无法有效反映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安全的真实状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并建立基于DSR模型的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大坝渗流评价指标体系向下分成环境驱动力指标、大坝渗流监测量状态指标和监测量相关性响应指标,从而建立多层次、多指标的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2、针对在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安全评价中的指标赋权容易忽视指标间相关性的影响,从而导致权重系数难以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现状,提出基于影响矩阵的主观权重与基于相关系数赋权法的客观权重相结合的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已有关于评价指标权重的研究中大多只考虑了指标的主观权重或者是客观权重,具有片面性,或者考虑了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而忽视了指标间相关性带来的权重系数重复计算的问题,导致指标赋权不合理,造成评价结果不准确。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基于影响矩阵的主观权重与基于相关系数赋权法的客观权重相结合的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在综合考虑指标间相关性的条件下,获得更加符合实际的权重系数,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3、针对评价过程中存在等级分级边界的模糊性和通过监测仪器获取数据以及数据定量过程中产生的随机性等的现状,提出基于可拓云理论的渗流安全评价模型对混凝土重力坝的渗流安全进行评价。由于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安全评价中各评价指标之间以及指标与评价结果之间的关系模糊,且指标与最终评价结果的关系并不明确,渗流安全评价是一个存在多种不确定性的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已有关于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安全评价的研究往往忽视了评价过程中存在的大量不确定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可拓云理论的渗流安全评价模型对混凝土重力坝的渗流安全进行评价。该评价模型综合考虑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从而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准确。最后,对某混凝土重力坝工程进行实例验证,运用上述研究方法对该工程渗流安全进行评价,将得出的评价结果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阴松[5](2017)在《岩溶水库坝基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 ——以乌江渡水电站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水泥灌浆帷幕作为大坝控制渗水量的主要载体,在大坝蓄水后必然受到高库水压力的作用,而大坝的修建会造成坝址区原始地应力的重新调整,这些都将使得坝址区环境特征趋于复杂化。本文结合坝址区环境水文地质情况与工程地质中“场”的思想与方法,首先在宏观上对坝址区渗流场特征进行归纳演绎和推理分析,包括坝址两岸原始渗流特征及大坝早期和现今两岸地下水位、两岸廊道渗漏量、坝基渗漏量、深部岩溶渗漏量等,然后利用库水、坝基渗水、各高程廊道渗水、钻孔水等水样温度及坝体温度等温度场信息与总溶解固体、电导率、酸碱度、常量离子成分、水化学类型、水-岩-帷幕体中钙质成分的变化与转移等化学场信息进行联合探究,实现在微观上对坝址区环境水文地质特征的归纳分析,并利用相关软件对渗流场、温度场和化学场的变化特征和走势进行图示,以及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区的绘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水环境中特征离子在析出物形成过程中的转移、主要的化学反应、载体的物理性状的变化及钙质的流失程度对帷幕的防渗性能及有效性进行评价。最后得到如下相关主要结论:⑴坝址两岸地下水主要顺岩层垂直汇流排泄,部分经两岸地下暗河系统流入坝址下游再汇入乌江。⑵两岸地下水位因帷幕体的修建,在右岸末端和左岸帷幕沿线下游侧出现稳定高水位带,在左岸帷幕线上游侧出现稳定低水位带,水位整体稳定、受库水位变化影响甚小;靠近帷幕部位及帷幕线末端存在一定程度的渗流,属于正常现象。⑶库水位变化对各高程廊道、坝基、深部岩溶渗漏量的影响均不显着,其中对坝基和深岩溶渗漏量的影响可忽略,而对各高程廊道渗漏量的影响呈现出减弱趋势,并且随高程降低渗漏量呈现减小的现象,目前各廊道渗漏量保持在4L/min以下,坝基总渗漏量约为2.16L/min,坝基测压管内水位变幅均小于1.5m,各坝段基础扬压力强度系数大多小于0.1,实测扬压力值均远小于设计值。⑷坝址区共计出现四个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区,范围小、彼此相对孤立,特征指标呈现部分重合;坝体温度及坝基、坝内廊道渗水温度较为稳定,与底层库水间保持约2℃的温度差,表明库水与坝内渗水在温度上无直接连通。⑸渗水是水文地球化学异常情况发生和转移的载体,其中特征离子含量的增减均是水-岩-帷幕体间发生反应的客观表现,特别是帷幕体的溶解;渗水点的高pH值、低渗流量及干孔现象,是径流途径受阻的表现。⑹帷幕体中钙质成分的变化及转移既可造成其防渗性能的降低,也可增强其防渗性能。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两个,分别为Ca(OH)2+H2CO3=H2O+CaCO3(s),CaCO3+H2O+CO2?Ca(HCO3)2;以钙离子和钾钠离子的流失量为计算指标,以帷幕体中水泥含量的25%流失量为失效标准,当下帷幕体中水泥含量还能溶解约一千年有余。⑺水样水化学类型以HCO3-为主,其次是OH-及K++Na+型,库水与地下水类型一致;廊道正常渗水与库水或地下水类型基本一致,而异常渗水则与其类型不同;深岩溶断层影响带渗水与库水或地下水类型不同,远离深岩溶断层影响带则与其类型类似;坝基深岩溶渗水与库水类型不同。⑻大坝工况良好,未有明显且持续或规律的异变现象发生,目前仍处于“青壮年期”,帷幕体的防渗功能依然有效可靠。

张晓龙[6](2016)在《混凝土重力坝变形与渗流异常情形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现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大坝的建设向着高坝方向发展的同时一些修建已久的老坝也出现了许多安全问题,使得大坝安全监测分析工作越来越重要。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运行中大坝的现场检查、监测资料分析以及专家组评定分析意见,将四者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现今许多大坝安全研究只注重数学模型研究而忽视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1)分析并论述了现今大坝安全监测中外部变形监测与坝基渗流监测最常采用的监测仪器,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分析了各种监测仪器的优缺点,从而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监测仪器。(2)对现今大坝外部变形监测与坝基渗流监测存在的异常现象进行成因分析和归类,便于针对异常情形有目的的去检查,避免由于粗差等得出脱离实际的结论;提出从物理成因、化学元素变化以及数学模型等方面对异常现象进行分析论述。(3)在变形异常情形分析中,将小概率-数据跳跃法与相邻监测点联合分析法结合,对监测序列中的异常的值进行识别,有效避免了由单一测点判断不足,将真实异常值删除,失去对大坝安全分析重要的信息,并通过MATLAB编程进行实现。(4)在大坝安全监测资料样本数据较少的情况下采用现今在小样本回归预测中表现优越的偏最小二乘法与支持向量机法进行回归预测,比较二者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网格寻优法在小样本预测中精确度较高。(5)在坝基渗流异常情形分析中分析了坝基渗透压力折减系数负值这一异常情形,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及物理成因分析,并在传统渗压系数统计模型中考虑了渗流量这一影响因素,通过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其负值成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坝初期防渗帷幕防渗性能较好、坝基岩石渗透性较弱以及大坝运行期较短,坝基渗流没有达到一个稳态平衡状态所致;在坝基渗流测压管水位偏高分析中,对测压管进行了注水实验同时分析了测压管的水所含化学元素以及上游水与下游水所含的化学元素,最后根据化学元素变化与注水实验共同分析确定了测压管水位偏高的原因。(6)论文中给出了某两个水电站的变形与渗流异常情形实例,其中变形与渗流异常情形代表了许多水电站中共有的问题,其分析方法、思路以及分析结果可作为有类似问题的电站进行借鉴。

白寅虎[7](2012)在《亭口反调节水库土石坝绕坝渗流数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许多工程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土石坝枢纽工程,其地质条件复杂时坝肩强透水性导致的绕坝渗流成为防渗设计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科学合理地评价其安全性对于此类土石坝的安全与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亭口反调节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在亭口水库排沙期不能供水时,对亭口水库的供水过程进行反调节,以满足供水区工业及生活供水需求,对于咸阳市的经济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反调蓄库区左坝肩含有强透水性砂砾石层,存在绕坝渗漏,因此对反调蓄工程进行绕坝渗流安全数值分析研究,对于保证反调蓄水库安全运行和提高工程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推进土石坝绕坝渗流数值分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为类似土石坝的安全数值分析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1)通过建立流固耦合模型,围绕不同的防渗方案,将考虑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的有限元法与不考虑耦合的有限元法对比研究,可以看出,考虑流固耦合后,在水头分布规律、绕坝渗流量、砂层的渗透坡降、逸出高程上都发生一定的变化,防渗墙下游及左岸坡坡脚处水头等势线更加密集,下游坡脚的砂层最大渗透坡降增大、逸出高程较高,这些对坝体及坝肩的稳定不利,因此在进行土石坝绕坝渗流分析时应该考虑两场的耦合因素。由此确定亭口反调蓄土石坝的防渗墙深入坝肩长度至少应为50m。(2)通过二维和三维有限元分析比较,提出以水平渗透系数与竖直渗透系数矢量和方向切取典型断面,近似计算渗流量的方法,其结果与考虑耦合的有限元法计算结果相比相差不大,说明此方法是可行的,为此类工程通过选取典型断面断面近似计算渗流量,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及采用的方法,为分析绕坝渗流的规律特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得到的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及应用价值。对土石坝进行绕坝渗流分析,必须考虑流固耦合;在计算渗流量时,可采用本文提出的选取典型断面的方法,来近似计算渗流量。

黄梅琼,柴军瑞,吴江江[8](2011)在《土坝黄土含薄砂层单薄山梁坝肩绕坝渗流规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石坝的绕坝渗流问题是影响其安全性与经济性的一个关键因素。为了研究黄土含薄砂层单薄山梁的绕坝渗流,结合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进行右坝肩绕坝渗流的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其在天然状态下其绕渗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陕北地区特有的单薄黄土夹砂层山梁渗流问题严重,即使再薄的砂砾石层也是右坝肩绕坝渗流的主要通道,右坝肩绕坝渗流量大,出逸坡降也超过允许值,因此右坝肩薄砂砾石层要采用截水洞进行截渗处理,这样能保证右坝肩渗流稳定。

耿计计[9](2010)在《基于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的土石坝绕坝渗流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石坝的防渗问题是影响其安全性与经济性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开发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工程尤其是在北方沙漠和半沙漠地区修建的土石坝枢纽,往往需要面对具有强透水性的深厚砂层坝肩等对大坝防渗极为不利的工程地质条件,从而使得绕坝渗流问题成为制约这些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已建的存在绕坝渗流的水利枢纽工程,首先对可能导致绕渗的工程地质条件、针对绕渗的防渗设计方案、监测设施及运行期出现的绕渗情况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绕坝渗流特性,产生原因及处理措施。然后,基于渗流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归纳总结绕坝渗流问题的分析方法,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实际工程中运用较多的有限元法的计算原理、计算步骤及关键问题进行重点研究,考虑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作用对绕坝渗流的影响,进一步提出考虑两场耦合的有限元法:双场迭代求解法和基于固结理论的求解法,对本文使用的后者的计算原理进行详细推导分析。基于大型通用商业软件提供的用户自定义材料子程序UMAT,在其材料库中加入了邓肯-张E-B本构模型,建立考虑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绕坝渗流分析模型,获得了基于通用软件进行考虑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绕坝渗流三维有限元计算的有效途径。最后,结合实际工程,围绕不同的防渗方案(防渗墙深入坝肩的不同长度),运用传统水力学法、不考虑两场耦合的有限元法、考虑两场耦合的有限元法,对绕坝渗流量、逸出高程及渗透坡降等渗流要素进行分析,并将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作用对绕坝渗流有一定影响,进行绕坝渗流分析时应予以考虑。本文所建立或提出的上述模型及方法,为考虑应力场和渗流场耦合作用对绕坝渗流特性影响的研究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所获得的分析计算成果对类似工程也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高承众[10](2009)在《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水电站大坝的安全不仅是一个水电厂安全生产的问题,更关系到大坝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公共安全问题,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工作只能做好,不能做差。对拥有大型水库的水电站大坝更是如此。但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有其特殊性,水电站是利用水能进行发电,大坝一旦建成其所能产生的效益(水能)就已确定,即产出为常数。大坝运行过程中,进行的维护、管理等活动所进行的投入,只是保证其效益的正常产出,而不会直接增加其效益。从大坝自身的特点来说,水电站大坝可以说是老大笨粗,即或出问题也比较隐蔽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一般在短时间不会影响效益的正常发挥。每一个水电站大坝都是一个特例,不论是其自身的结构还是运行的条件都不相同,其维护、管理费用往往相差比较大,很难找出两个较为类似的进行比较,对一个大坝来说,投入多少管理费用才合理,管理者往往无法确定。正因为这样,大坝的管理者往往只利用大坝效益,而对其的维护与管理不十分重视。造成的结果是在大坝维护、管理方面要么投入过少,给大坝运行留下隐患;要么投入过量,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但是大坝一旦出事,轻则影响效益的正常发挥,重则对下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对拥有大型水库的大坝情况更为严重。刘家峡水电站是一个拥有高坝、大库的水电站,水电站大坝作为刘家峡水电厂生产经营重要的资产,其安全管理关系到水电厂正常发电以及整个西北电网的正常运行。如何做好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水电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水电站大坝的安全管理现状,发现了大坝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大坝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其安全管理提出了一些改进,以期提高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水平,并为同行业的大坝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二、刘家峡水电站右岸绕坝渗流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刘家峡水电站右岸绕坝渗流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黏土心墙砂砾石坝的反滤层材料性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石坝渗流分析研究现状
        1.2.2 反滤料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工程概况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工程概况
    2.2 气象水文
    2.3 地形地貌
    2.4 地层岩性
    2.5 地质构造
    2.6 地下水特征
    2.7 天然建筑材料
        2.7.1 砂砾石料场
        2.7.2 土料场
第3章 反滤层材料及试验方案
    3.1 反滤料设计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方案
    3.4 实验仪器与方法
        3.4.1 渗透试验
        3.4.2 联合抗渗试验
第4章 室内试验结果及分析
    4.1 渗透及渗透变形试验结果分析
    4.2 联合抗渗试验结果及分析
        4.2.1 心墙黏土-第一层反滤料联合抗渗试验结果及分析
        4.2.2 第一层反滤料-第二层反滤料联合抗渗试验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反滤料的粒度组成及厚度对大坝渗流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5.1 渗流分析计算理论基础
        5.1.1 达西定律
        5.1.2 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格式
    5.2 饱和渗流计算分析
        5.2.1 计算方案参数
        5.2.2 计算结果与分析
    5.3 大坝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值模拟
        5.3.1 计算方案与参数
        5.3.2 饱和-非饱和渗流计算结果与分析
    5.4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参与科研项目
致谢

(2)仁宗海堆石坝悬挂式防渗墙的工程性态分析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防渗墙技术应用与发展
        1.2.2 深厚覆盖层防渗墙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2.1 区域地质与地震
    2.2 坝区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质构造
        2.2.3 地层岩性
        2.2.4 水文地质条件
    2.3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
第3章 坝体填筑施工期防渗墙工程性态分析
    3.1 堆石坝防渗墙工程概况
        3.1.1 堆石坝结构及分区
        3.1.2 坝体防渗结构设计
    3.2 防渗墙施工概况与监测布置
        3.2.1 堆石坝防渗墙施工概况
        3.2.2 防渗墙监测布置
    3.3 坝体填筑防渗墙变形特征分析
        3.3.1 防渗墙变形时间分布特征
        3.3.2 .防渗墙变形空间分布特征
    3.4 施工期防渗墙防渗效果分析
        3.4.1 蓄水前后坝基防渗墙渗压分析
        3.4.2 渗压测值线性回归统计分析
    3.5 坝体填筑防渗墙应力特征分析
        3.5.1 防渗墙自由应变分析
        3.5.2 防渗墙应变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运行期防渗墙工程性态分析
    4.1 运行期水库蓄水概况
    4.2 防渗墙变形特征分析
        4.2.1 防渗墙顶部表面变形
        4.2.2 防渗墙内部变形
    4.3 运行期防渗墙防渗效果分析
        4.3.1 防渗墙1-1 断面(坝0+216.82m)
        4.3.2 防渗墙2-2 断面(坝0+356.50m)
        4.3.3 防渗墙3-3 断面(坝0+549.66m)
    4.4 运行期防渗墙应力特征分析
        4.4.1 防渗墙1-1 断面(坝0+216.82m)
        4.4.2 防渗墙2-2 断面(坝0+356.50m)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堆石坝分层填筑防渗墙受力变形计算
    5.1 概述
    5.2 防渗墙荷载分析
        5.2.1 水平作用力
        5.2.2 竖向作用力
    5.3 防渗墙结构受力模型
        5.3.1 计算模型的建立
        5.3.2 防渗墙应力计算
    5.4 防渗墙内力变形计算与验证
        5.4.1 坝体分层填土压力计算
        5.4.2 坝体分层填筑对防渗墙内力变形特征
        5.4.3 坝体填筑完成防渗墙应力计算与验证
    5.5 防渗墙内力变形计算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5.5.1 地基反力系数K对墙体位移及弯矩计算的影响
        5.5.2 墙体抗弯刚度EI与位移及弯矩的关系
        5.5.3 坝体填筑速度与位移及弯矩的关系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防渗墙应力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
    6.1 数值模拟计算模型
        6.1.1 计算模型
        6.1.2 计算参数
        6.1.3 荷载及工况组合
    6.2 堆石坝防渗墙应力变形计算成果分析
        6.2.1 堆石坝及坝基应力变形
        6.2.2 不同工况防渗墙变形特征分析
        6.2.3 不同工况防渗墙受力特征分析
    6.3 计算成果与监测成果对比分析
        6.3.1 防渗墙变形对比分析
        6.3.2 防渗墙应力对比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托口水电站主坝运行期安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复合坝结构分析
        1.2.2 基于大坝监测资料的正分析
        1.2.3 基于大坝监测资料的反分析
        1.2.4 渗流分析
        1.2.5 大坝安全监控预警指标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监测资料的安全评价
    2.1 工程概况
    2.2 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2.2.1 水平位移
        2.2.2 垂直位移
    2.3 渗流监测数据分析
        2.3.1 渗流量变化过程分析
        2.3.2 渗流量特征值分析
        2.3.3 绕坝渗流
    2.4 安全评价
        2.4.1 变形分析
        2.4.2 渗流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渗流数值计算的安全评价
    3.1 基本原理
    3.2 模拟计算条件
        3.2.1 模型构建
        3.2.2 边界条件
        3.2.3 物理力学参数
        3.2.4 计算工况
    3.3 典型坝段三维渗流计算成果分析
        3.3.1 左岸碾压混凝土重力坝16坝段
        3.3.2 复合坝接合坝段
        3.3.3 粘土心墙堆石坝段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变形及应力数值分析的安全评价
    4.1 变形、应力分析方法
        4.1.1 有限元分析法
        4.1.2 有限差分法
    4.2 数值计算模型
        4.2.1 有限元模型构建
        4.2.2 物理力学参数
        4.2.3 计算工况
    4.3 计算结果分析
        4.3.1 左岸碾压混凝土重力坝16坝段
        4.3.2 碾压混凝土溢流坝13坝段
        4.3.3 复合坝接合坝段
        4.3.4 粘土心墙堆石坝段
    4.4 安全评价
        4.4.1 数值结果与监测数据对比
        4.4.2 工况效应对比
    4.5 变形预警指标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题目)
附录B (在校期间参与项目)

(4)基于可拓云模型的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渗流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1.2.2 DSR模型研究现状
        1.2.3 指标权重赋值研究现状
        1.2.4 可拓云理论研究现状
        1.2.5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安全评价理论基础
    2.1 渗流安全评价的内容
    2.2 渗流安全评价数据来源
    2.3 渗流安全评价常用方法
    2.4 渗流评价安全等级的划分
    2.5 渗流安全评价的数学模型
    2.6 渗流安全评价的研究框架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DSR模型的渗流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的确定
    3.1 渗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3.2 构建渗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时的注意事项
    3.3 基于DSR模型的渗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3.3.1 DSR模型概述
        3.3.2 渗流安全评价DSR指标模型
    3.4 渗流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3.4.1 主观权重赋值法
        3.4.2 客观权重赋值法
        3.4.3 综合权重赋值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可拓云模型的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安全评价
    4.1 可拓理论
        4.1.1 可拓学简介
        4.1.2 可拓学的发展历程
        4.1.3 物元分析
    4.2 云模型理论
        4.2.1 云模型发展历程
        4.2.2 云模型基本理论
    4.3 可拓云理论
    4.4 基于可拓云的渗流安全评价研究步骤
    4.5 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安全评价流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例
    5.1 工程概况
    5.2 J工程运行阶段渗流安全评价
        5.2.1 渗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2 确定安全等级界限云模型
        5.2.3 评价数据处理及权重系数确定
        5.2.4 评价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岩溶水库坝基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 ——以乌江渡水电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状况
        1.2.1 坝址环境水文地质
        1.2.2 工程地质中的“场”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坝址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2.1 乌江渡水电站概况
    2.2 坝址区水文地质条件
        2.2.1 地质构造
        2.2.2 地层岩性
        2.2.3 水文地质条件
    2.3 防渗帷幕处理概况
第三章 坝址区渗流场特征分析
    3.1 原始渗流场特征
    3.2 早期渗流场特征
        3.2.1 地下水位渗流特征分析
        3.2.2 左、右岸廊道渗漏特征分析
        3.2.3 坝基廊道渗漏特征分析
        3.2.4 深部岩溶渗漏分析
    3.3 现今渗流场特征
        3.3.1 地下水位渗流特征分析
        3.3.2 左、右岸廊道渗漏特征分析
        3.3.3 坝基渗漏特征分析
        3.3.4 深部岩溶渗漏分析
第四章 幕后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及变化规律
    4.1 温度场特征
        4.1.1 库水温度分析
        4.1.2 坝基及各廊道渗水点温度分析
        4.1.3 坝体温度及钻孔水温情况分析
        4.1.4 水温异常现象分析
    4.2 水化学场特征
        4.2.1 总溶解固体及电导率特征
        4.2.2 酸碱度特征分析
        4.2.3 常量离子成分分析
        4.2.4 水化学类型特征
    4.3 水-岩-帷幕体间的相互作用
        4.3.1 钙质的变化及转移
        4.3.2 帷幕老化分析
第五章 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对帷幕可靠性评价分析
    5.1 坝址区渗流特征对帷幕可靠性分析
        5.1.1 两岸地下水位
        5.1.2 左、右岸廊道渗漏
        5.1.3 坝基渗漏
        5.1.4 深部岩溶渗漏
    5.2 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区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图

(6)混凝土重力坝变形与渗流异常情形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大坝安全监测发展现状
        1.2.1 监测项目及设备发展状况
        1.2.2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现状
    1.3 大坝安全监测现今存在的问题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混凝土坝重力坝外部变形与渗流监测系统
    2.1 重力坝结构特点及监测重点
        2.1.1 结构特点
        2.1.2 监测重点
        2.1.3 重点监测项目
    2.2 变形监测方法及仪器设备
        2.2.1 水平位移监测
        2.2.2 垂直位移监测系统
    2.3 渗流监测方法及仪器设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形及渗流异常定性分析方法
    3.1 多物理因素综合分析法
        3.1.1 变形异常物理因素分析
        3.1.2 渗流异常物理因素分析
    3.2 化学元素分析法
        3.2.1 筑坝材料主要化学元素
        3.2.2 库区水主要化学元素
        3.2.3 坝基地质主要化学元素
    3.3 小结
第四章 变形与渗流异常数学模型分析
    4.1 监测资料的预处理
    4.2 小样本监测数据回归预测模型的建立
        4.2.1 偏最小二乘法
        4.2.2 支持向量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混凝土重力坝变形与渗流异常工程实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1.1 某一水电站工程概况
        5.1.2 某二水电站工程概况
    5.2 监测内容
        5.2.1 某一水电站监测内容
        5.2.2 某二水电站监测内容
    5.3 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5.3.1 变形监测异常值的识别
        5.3.2 偏最小二乘法的模型建立
        5.3.3 支持向量机法的模型建立
        5.3.4 偏最小二乘预测与支持向量机预测比较
    5.4 渗流监测数据异常分析
        5.4.1 坝基扬压力折减系数负值分析
        5.4.2 扬压力测管水位偏高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亭口反调节水库土石坝绕坝渗流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库区工程地质概况
    1.3 土石坝绕坝渗流分析概述
    1.4 土石坝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概述
    1.5 防渗措施概述
        1.5.1 国内防渗技术发展概况
        1.5.2 国外防渗技术发展概况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土石坝渗流机理分析
    2.1 绕坝渗流概念及特性
    2.2 绕坝渗流产生原因及危害
        2.2.1 绕坝渗流产生原因
        2.2.2 绕坝渗流产生的危害
    2.3 绕坝渗流控制内容及防渗措施
        2.3.1 绕坝渗流控制内容
        2.3.2 绕坝渗流防渗措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石坝渗流分析理论及方法
    3.1 渗流数值分析的基本理论
        3.1.1 达西定律
        3.1.2 渗流的基本方程
        3.1.3 渗流的边界条件
    3.2 渗流数值计算分析的基本方法
    3.3 绕坝渗流数值分析的基本方法
        3.3.1 水力学法
        3.3.2 绕渗流网图解法
        3.3.3 有限元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亭口反调节水库绕坝渗流分析
    4.1 不考虑两场耦合的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分析
        4.1.1 计算工况及计算方案
        4.1.2 几何模型的建立
        4.1.3 单元型式及网格划分
        4.1.4 计算参数
        4.1.5 计算结果分析
    4.2 考虑两场耦合的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分析
        4.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2 计算参数
        4.2.3 基于 ABAQUS 的二次开发
        4.2.4 计算结果分析
    4.3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渗流量近似计算
    5.1 二维渗流计算
    5.2 计算软件介绍
    5.3 二维渗流计算结果分析
    5.4 渗流量近似计算的提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的土石坝绕坝渗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土石坝的发展概况
    1.2 土石坝渗流及绕坝渗流研究概况
        1.2.1 土石坝渗流研究概况
        1.2.2 土石坝绕坝渗流研究概况
    1.3 土石坝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内容
2 土石坝绕坝渗流特性及机理分析
    2.1 绕坝渗流工程实例分析
    2.2 绕坝渗流概念及特性
    2.3 产生绕坝渗流的原因
    2.4 绕坝渗流的处理措施
    2.5 本章小结
3 土石坝绕坝渗流分析理论及方法
    3.1 渗流分析的基本理论
        3.1.1 达西定律
        3.1.2 渗流连续方程
        3.1.3 渗流基本微分方程
        3.1.4 渗流边界条件
    3.2 渗流分析的基本方法
    3.3 绕坝渗流分析方法
        3.3.1 水力学法
        3.3.2 流网图解法
        3.3.3 实验法
        3.3.4 有限元法
    3.4 本章小结
4 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在通用有限元软件中的实现
    4.1 软件简介
        4.1.1 主要模块
        4.1.2 分析步骤
        4.1.3 分析模型的组成
        4.1.4 CAE的功能模块
    4.2 基于ABAQUS的二次开发
        4.2.1 二次开发平台
        4.2.2 邓肯—张E-B模型数学表达式的改写
        4.2.3 E-B本构模型的开发过程
    4.3 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在软件中实现的关键问题
        4.3.1 分析模型的建立
        4.3.2 初始应力场的平衡
    4.4 本章小结
5 应用实例
    5.1 工程概况
    5.2 水力学法计算结果分析
        5.2.1 计算原理
        5.2.2 计算工况及计算参数
        5.2.3 计算结果分析
    5.3 不考虑两场耦合的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分析
        5.3.1 计算工况及计算方案
        5.3.2 绕渗计算的几何模型
        5.3.3 单元型式及网格剖分
        5.3.4 计算参数
        5.3.5 边界条件的处理
        5.3.6 计算结果分析
    5.4 考虑两场耦合的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分析
        5.4.1 有限元模型
        5.4.2 计算参数
        5.4.3 计算结果分析
    5.5 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及合理性分析
        5.5.1 有限元法与水力学法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 #j50
        5.5.2 考虑耦合与不考虑耦合的有限元法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 安全管理相关理论概念综述
    (三) 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二、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的实践分析
    (一) 刘家峡水电厂概况
    (二) 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现状
    (三) 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 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模式的改进构想
    (一) 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的理念
    (二) 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改进的目标与原则
    (三) 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体系
    (四) 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改进
四、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改进方案的保障措施
    (一) 切实做好大坝安全管理理念的灌输传播和推广
    (二) 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保障
    (三) 安全管理制度实施PDCA循环
    (四) 加强企业管理力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刘家峡水电站右岸绕坝渗流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黏土心墙砂砾石坝的反滤层材料性能优化研究[D]. 蔡世兴. 吉林大学, 2021(01)
  • [2]仁宗海堆石坝悬挂式防渗墙的工程性态分析与评估[D]. 李云.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3]托口水电站主坝运行期安全评价[D]. 汪洋.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1)
  • [4]基于可拓云模型的混凝土重力坝渗流安全评价研究[D]. 戴林瀚. 天津大学, 2018(07)
  • [5]岩溶水库坝基环境水文地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 ——以乌江渡水电站为例[D]. 阴松. 贵州大学, 2017(03)
  • [6]混凝土重力坝变形与渗流异常情形分析[D]. 张晓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7]亭口反调节水库土石坝绕坝渗流数值分析[D]. 白寅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1)
  • [8]土坝黄土含薄砂层单薄山梁坝肩绕坝渗流规律分析[A]. 黄梅琼,柴军瑞,吴江江. 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 2011
  • [9]基于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的土石坝绕坝渗流问题研究[D]. 耿计计. 西安理工大学, 2010(11)
  • [10]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研究[D]. 高承众. 兰州大学, 2009(01)

标签:;  ;  ;  ;  ;  

刘家峡水电站右岸大坝周边渗流规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