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添加剂和土壤微生物与番茄早疫病的相互关系

土壤添加剂和土壤微生物与番茄早疫病的相互关系

一、土壤添加剂和土壤微生物与番茄早疫病的相互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葛越[1](2021)在《几种土壤生防微生物对烟粉虱控害潜能的研究》文中指出土壤中的微生物可能会调控植物的防御反应和营养代谢的变化,从而影响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适合度。为了探索土壤生防微生物处理植物后对烟粉虱的控害潜能,本研究首先调查和鉴定了辽宁省3个地区的烟粉虱隐种,明确了辽宁地区主要发生危害的烟粉虱为MED隐种,然后以烟粉虱隐种MED为研究对象,观察了灭菌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对烟粉虱适合度的影响,再选取一些土壤生防菌,通过处理种子、叶片喷施、灌根和拌土4种方法处理植物,观察这些处理对烟粉虱成虫存活情况和产卵量的影响,探索土壤生防微生物防治烟粉虱的应用潜力,获得以下结果:1辽宁省危害的烟粉虱经鉴定发现均为MED隐种通过对辽宁省3个地区的烟粉虱种群进行分子鉴定,发现均为烟粉虱隐种MED。说明自2006年首次在辽宁省内发现烟粉虱隐种MED后,烟粉虱隐种MED已经适应了辽宁省的环境并在此牢牢扎根,本研究也将围绕烟粉虱隐种MED进行相关的防治。2在灭菌处理的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影响烟粉虱的适合度与取食未灭菌土壤上生长的植株相比,在土壤灭菌处理的植株上短期(7天)取食的烟粉虱雌虫个体存活数量及成虫存活率显着降低,产卵量明显减少,同时也会加快烟粉虱的发育繁殖速度。3种子经过生防菌处理后生长的植物以及生防菌叶面喷施、灌根以及拌土处理后的植物能改变烟粉虱的适合度与对照处理后生长的植株相比,种子经过Sneb1986、Sneb1988以及Sneb1990生防细菌处理后烟粉虱成虫的存活数量显着提高与经过Sneb1991生防细菌处理后烟粉虱成虫的存活数量产生了相反的效果,说明不同生防细菌通过悬浮液处理种子后对于烟粉虱的适合度造成了不同影响;植物经过生防细菌Sneb1990叶面喷施处理后可以显着减少烟粉虱成虫的存活数量。而植物经过生防细菌Sneb821和Sneb709+183处理不影响烟粉虱成虫的存活数量,反而促使烟粉虱的产卵量显着增加,加快了烟粉虱的种群增长;植物经过生防细菌Sneb1990、Sneb821以及Sneb709+183灌根处理后,降低了烟粉虱雌虫的存活数量及成虫的存活率;但植物经过生防细菌Sneb709+183灌根处理后则显着提高了烟粉虱的产卵数量,加快了烟粉虱的种群增长;植物经过生防真菌Snef1910拌土处理后,未对烟粉虱成虫的存活率和产卵量产生显着影响。由上述所得结果表明,应用土壤生防微生物处理植物的时候,有些生防菌可能会促进根部的生长,改善植物的营养条件,有的生防菌可能会诱导植物抗虫,但具体的机制需要深入研究。因其不同菌种及不同处理植物方式对烟粉虱的适合度产生了不同影响,所以在使用土壤生防微生物防治烟粉虱时需要考虑菌株的种类及应用的方法。未来需要继续筛选出抑制烟粉虱适合度的其它土壤生防微生物,或者检测真菌与细菌的联合施用对烟粉虱适合度的影响。本研究检测了土壤生防菌的种子处理、叶片喷施、灌根和拌土4种方法处理植物对烟粉虱适合度的影响。其中经过Sneb1991生防细菌悬浮液处理种子后生长的植物以及Sneb1990生防细菌叶面喷施处理后的植物显着降低了烟粉虱成虫的存活数量。Sneb709+183生防细菌无论是叶面喷施处理叶片还是灌根处理,都会增加烟粉虱的产卵量,同时也会加快烟粉虱的种群增长速度。所得结果表明,应用土壤生防微生物的时候,需要考虑菌株的种类及应用的方法。本研究为未来应用土壤生防微生物开展温室或大棚烟粉虱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杜龙龙[2](2017)在《基于循环利用的沼液生物基滤料选择及膜浓缩组合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沼气处理作为变废为宝的绿色生态工程,在产生绿色能源的同时带来了大量的沼渣和沼液废弃物,沼液的处理利用方法众多,但是在我国进行推广应用的较少。为了提高废弃物的利用率、减少沼液处理过程的二次污染,本论文以猪粪厌氧发酵沼液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正交试验对生物基滤料在沼液过滤中的效果进行基础研究并对过滤参数进行优化组合,其次对基于提高滤料寿命和水力负荷的滤料填装几何参数进行试验研究,并对预处理后的沼液进行膜过滤浓缩效果验证。最后通过堆肥试验对使用后滤料的堆肥条件进行筛选,并对沼液处理过程产生的浓缩液和堆肥产物在穴盘育苗中的生物效应进行了评价,进而构建出新的沼液生物基材料预处理-膜浓缩与滤料堆肥组合工艺。研究结果表明:(1)正交试验中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7%,悬浮物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7%。水力负荷最高的粗玉米秸秆,每m3滤料可以处理2.78m3沼液。正交分析结果表明滤料的种类和粒径对沼液过滤的影响较大。(2)使用粗玉米秸秆、细玉米秸秆和细粒径核桃壳,在5L/h进水条件下对沼液进行三级过滤后,沼液的浊度降低了95%,悬浮物去除率达到86%,COD去除效果仅为41%。一级粗秸秆的处理能力可以提高55%,三级过滤后沼液中养分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但是钾的含量有所提高,三级过滤对重金属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去除效果。(3)滤料装填几何参数优化后沼液预处理参数为:一级滤料粗秸秆,装填密度0.094g/cm3:二级滤料细玉米秸秆,装填密度0.099g/cm3;三级玉米芯(粒径0.9mm),装填密度0.33g/cm3;滤料装填径高比为27:8(滤柱直径30cm),进水流量5L/h。对高低污染浓度沼液而言,COD平均去除率为64%,悬浮物去除率平均为89%。(4)预处理后的沼液经过超滤膜和纳滤膜的浓缩之后,悬浮物可以完全去除,沼液体积浓缩倍为11,浓缩液中氮磷钾总和平均为6.36g/L,各养分中浓缩倍数最高的为9.07,透过液中COD和铵态氮浓度略高于排放标准。(5)过滤后失效滤料堆肥过程均能正常升温,其中温度最高的可以达到64.7℃,高温期最长的处理持续时间为5d。从堆肥腐熟度、微生物变化等情况分析,滤料堆肥的最佳含水率为60%、适宜C/N比为24。(6)沼液处理过程产生的浓缩液和堆肥产品,在无土栽培中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使用50%的滤料堆肥替代蛭石后,在不追肥的情况下可以满足黄瓜幼苗的生长需求,能够提高黄瓜幼苗的叶片数、地上部鲜生物量、地上部干生物量等指标。(7)对沼液生物基滤料过滤膜浓缩处理工艺进行重新组合后,按日处理200t沼液的规模进行估算,每天需要2.5t秸秆和1.4t的玉米芯,可以产生18.2t浓缩液和4t堆肥,沼液的处理成本降低了 11%,总投资175万元的情况下,1.5年可以收回成本。

潘洁,肖辉,程文娟,王立艳,陆文龙[3](2016)在《木醋液土壤灌溉对土壤养分、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木醋液不同灌溉量对土壤养分、盐碱和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灌溉木醋液可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且使用量越大,效果越明显,其中有效磷含量增加最为显着,与对照相比可提高9.27%25.51%;木醋液也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全盐含量,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着;木醋液还可降低土壤p H值,与对照相比可降低0.140.27个单位。木醋液低[2.25 t/(次·hm2)]、中[4.50 t/(次·hm2)]用量能显着提高番茄株高、增加产量,其中低用量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可提高株高10.53%,增加产量11.52%;高用量[7.50 t/(次·hm2)]对番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木醋液可提高番茄可溶性糖含量5.27%10.28%,提高Vc含量3.46%17.15%,降低硝酸盐含量4.25%15.33%,对有机酸含量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建议设施土壤番茄季木醋液灌溉量为2.254.50 t/(次·hm2)为宜。

刘欢欢,董宁禹,柴升,王枫,刘涛,蒋士君[4](2015)在《生态炭肥防控小麦根腐病效果及对土壤健康修复机理分析》文中指出为探索生态炭肥(以生物质炭为主要成分)防治小麦根腐病的效果及对土壤健康的修复机理,通过设置2个生态炭肥处理分析其对小麦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小麦产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细菌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炭肥防控小麦根腐病效果明显,1 200kg/hm2和750 kg/hm2两个处理的防效均达到77.00%以上,最高可达86.25%;且对小麦增产增收效果显着,2个处理的小麦产量减损率分别为86.62%和76.11%,净增产值分别为7 315.52元/hm2和7 038.04元/hm2;施用生态炭肥均能有效提高小麦返青期和灌浆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细菌数量及土壤蔗糖酶、淀粉酶及纤维素酶活性;且施用生态炭肥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效及对土壤健康修复作用存在正剂量效应。表明麦田增施生态炭肥是一个能快速修复土壤健康、有效防控小麦根腐病的新途径。

徐进,王甜甜,禹洁,李然然,马超[5](2012)在《新型土壤修复材料对春大棚番茄生产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解决京郊设施菜田土壤退化问题,在北京地区春大棚番茄上施用新型土壤修复材料(地富原),结果表明:在有机肥配施的基础上,增施新型土壤修复材料能使番茄增产14.000%~27.200%,能显着的改善番茄的植物学性状,并增加番茄茄红素含量0.50~30.40mg/kg,维生素C含量0.00~2.00mg/100g,改善了番茄的营养品质及商品性能;并且施用新型土壤修复材料能明显改善蔬菜设施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土壤当中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含量,起到保水缓释、嵌套配方施肥及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等多重功效。

叶晶龙[6](2012)在《魔芋软腐病拮抗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从魔芋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魔芋软腐病拮抗放线菌,并对其中的一株放线菌SJK18进行菌种鉴定、培养优化、主要抑菌代谢产物分离与结构鉴定,同时用拮抗放线菌与魔芋内生细菌、解磷真菌和固氮细菌等制成复合微生物菌剂应用于魔芋盆栽和田间生防试验中,实验结果如下:(1)从魔芋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1株魔芋软腐病拮抗放线菌,通过复筛,筛选出对魔芋软腐病有显着拮抗作用的放线菌SJK18。此外,SJK18还能够拮抗4种水稻白叶枯病原细菌;其对四种稻瘟病原菌(65A、1073-2、1366和IK81-3)、马铃薯干腐病原菌、番茄早疫病原菌、苹果炭疽病原菌和梨腐烂病原菌等病原真菌也有拮抗作用,抑菌率分别为62.2%、73.3%、62.5%、68.3%、49.1%、60.0%、66.4%和46.6%。(2)采用传统分类方法和现代分子分类方法,并结合其代谢活性物质结构分析,对菌株SJK18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SJK18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中一个新的亚种。对该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基因16S-23S rRNA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了注册,序列号分别为JN256680和JN381162。(3)考察了SJK18产孢培养条件,得出其在35℃、pH6.0时更有利于产孢子;其最适产孢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0.2%,NaCl0.3%,牛肉膏0.3%。(4)以SJK18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为指标,以高氏一号液体培养基为发酵基础培养基,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SJK18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为7d,温度30℃,转速160rpm,接种量0.4%,发酵初始pH6.0,碳源为玉米粉,氮源为KNO3。通过正交实验,得出SJK18最适发酵抑菌培养基为:玉米粉2.5%、KNO30.1%、NaCl0.2%、KH2PO40.04%、MgSO47H2O0.04%、微量元素1mL/L。(5)通过乙醇沉淀,浓缩,结晶,从SJK18在高氏一号液体培养基的发酵液中分离出其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并通过IR、NMR和TLC分析,鉴定该成分为苯酚。(6)在魔芋盆栽试验中,以6种菌剂(1:SJK18;2:SJK4;3:SJK5;4:SJK10;5:混合拮抗放线菌;6:混合拮抗放线菌、内生细菌、解磷真菌和固氮细菌)处理的魔芋叶子未发病,而空白处理的魔芋叶子发病面积为13.3%。与空白对照相比,6种菌剂均能促进魔芋叶子的生长和增加魔芋球茎湿重和干重;6种菌剂处理的魔芋,其葡甘聚糖含量分别提高了9.50%、4.25%、21.22%、16.97%、42.20%和50.00%。(7)将拮抗放线菌(SJK18、SJK4、SJK5和SJK10)、魔芋内生菌(N8)、固氮细菌(G3、G4和G8)和解磷真菌(P1、P7和P8)制成复合菌剂用于魔芋田间小区软腐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施用复合菌剂可降低魔芋软腐病54.17%的发病率,其相对防效为61.91%;同时,施用复合菌剂的魔芋,其葡甘聚糖含量提高了30.15%。

陈太春[7](2011)在《秦岭森林土壤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抑菌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秦岭作为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更是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其森林茂密、植被种类丰富、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微生物资源特别是优势细菌丰富而独特,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和潜力。芽孢杆菌具有内生芽孢、抗逆性强、繁殖速度快、营养要求简单和易于在植物根围定殖的特点,使其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被广泛地研究和利用。本研究旨在从秦岭太白山区采集的森林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生防作用的芽孢杆菌,对其经行鉴定、发酵优化,对其抑菌机理经行研究,以期得到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微生物农药新资源。本试验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从采集的23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到芽孢杆菌467株。采用皿内平板对峙法,以稻瘟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梨黑星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大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等10种真菌为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对所分离的541株细菌进行拮抗初筛,得到抗真菌活性较强的细菌9株。进一步对这9株菌进行发酵滤液复筛和单孢拮抗性筛选,最终确定了一株具有较强拮抗性的最优菌株An‐ctc‐y‐1,对稻瘟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分别达到93.50%和92.60%。依据An‐ctc‐y‐1菌株的培养特征、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测定及分析比对,参考相关文献,初步确定An-ctc-y-1为芽孢杆菌属中的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methylotrophicus)。运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An-ctc-y-1菌株进行了发酵优化,筛选到菌株基础培养基为LB培养基;摇瓶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最佳pH值7.5,最佳发酵时间48h,最佳温度32℃,摇瓶转速150r/min。菌株An-ctc-y-1的抑菌谱较广,对多种病原菌均有很高的拮抗活性,对稻瘟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梨黑星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及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效果均达90%以上。代谢产物抑菌机理研究表明:被抑制的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缓慢,大部分扭曲,肿大,畸形,有的顶部出现膨大的泡囊,菌丝的分支增多,原生质浓缩,分布不均匀,有的原生质体出现破碎外露;An-ctc-y-1代谢产物不仅能够抑制病原菌孢子的萌发而且致使孢子畸形。通过对An‐ctc‐y‐1菌株代谢产物对温室病害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的测定,发现其对番茄灰霉病、番茄疫霉根腐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An‐ctc‐y‐1菌株发酵液能明显提高番茄、黄瓜等种子发芽率,有一定的促进生长的作用,具体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靖[8](2011)在《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生防放线菌研究》文中提出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严重世界性土传植物病害。1737年在英国地中海西岸和欧洲南部发现该病,近年来,呈蔓延之势,现已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日本及中国。根肿病菌寄主范围较为广泛,不仅危害十字花科蔬菜、油菜、板蓝根和山葵,还可寄生十字花科杂草。根肿病的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该病危害植株根部,严重时引起根部腐烂乃至全株枯死,一旦发生,病害逐年加重,直至绝产绝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平均产量损失达20%-30%,严重田块直接产量损失达60%以上。芸薹根肿菌现归类于原生动物界,专性寄生,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难以根除。目前,国内外对根肿病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在抗病育种方面,虽已育成白菜高抗品种(如秋利皇、春福皇等),但对众多的十字花科蔬菜和油料作物尚无抗病品种;化学药剂防治虽有一定效果,但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破坏土壤微生态环境等诸多不利影响。由于根及根茎病害的病原物存在和危害根部,且土传病害的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故对此类病害进行生物防治有极大的潜力。因而,开展根肿病生物防治的应用基础研究和生防实践,对根肿病的生物防治具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从而为控制该病提供了一条有希望的途径。生防微生物的研究和开发是生物防治的重要内容,在生防微生物类群中,放线菌资源丰富,而且是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产生菌,具开发应用前景。为获得能有效防治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且性状优良的生防放线菌,本研究从根际土壤及植株体内分离并筛选放线菌入手,开展了生防放线菌的防效测定、菌株的鉴定、发酵液稳定性、抗菌谱、对防御酶系的影响、定殖状况、发酵条件的优化、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纯化及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结果:1.生防放线菌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鉴定试验从茶树、红豆树、银杏树、白菜及油菜的根际土壤和根、茎、叶、枝条等材料中一共分离出放线菌368株。通过测定其对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初筛得到16株拮抗放线菌,复筛获得A316和A10两个具生防潜能的菌株。采用传统分类、化学分类与分子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对根肿病菌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进行了分类鉴定。菌株A316与链霉菌中灰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r) NBRC 12873的16S rDNA同源性高达99.9%,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也与灰红链霉菌高度相似,因此,将菌株A316初步鉴定为灰红链霉菌(S. griseoruber);而菌株A10在构建发育树和16S rDNA同源性分析时与GenBank数据库中多个相似性序列的亲缘关系都较近,鉴于其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菌株A10仅能归于链霉菌中的灰褐类群(Streptomyces sp.)。菌株A316和A10在GenBank的序列登录号分别为HQ335354和HQ335355。2.菌株A316和A10对根肿病的防效及抗菌谱来自白菜根际土壤的A316和来自红豆树根部的A10对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好,其培养液的抑制率分别高达77.58%和72.60%。菌株A316和A10的发酵液及菌悬液对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萌发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2菌抑制根肿病菌的活性物质同时存在于发酵液和菌丝体中。通过传代实验表明,菌株A316和A10连续传代10次没有明显的活性退化现象,表明2种生防菌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较好。经室内盆栽试验测定有效抑制休眠孢子萌发的16株拮抗菌株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发现,菌株A316和A10的盆栽防效好于其他菌株,2菌株对白菜根肿病的室内盆栽防效分别为73.69%、70.37%,对油菜根肿病的室内盆栽防效分别达75.68%、71.65%。菌株A316和A10在大田对防治根肿病同样有效,2菌株对白菜根肿病的田间小区防效分别为65.91%、60.25%,对油菜根肿病的田间小区防效分别达67.92%、61.32%。生防菌株A316和A10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白菜的产量,其对白菜的亩增产率依次达96.1%、64.9%。抗菌谱实验表明,菌株A316和A10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玉米弯孢病菌(Curvularia lunat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及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菌株A10较A316更具广谱性。但菌体本身与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之间没有必然联系。3.菌株A316和A10的发酵液稳定性菌株A316和A10发酵液产生的活性物质在紫外线、中性或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且对蛋白酶K有较强的稳定性。pH值调到11处理后,菌株A316和A10对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下降达28.06%和32.73%。发酵液在100℃处理30 min和60 min时,A316对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仅分别下降了9.71%和13.31%,而A10的抑制率分别下降了27.69%和32.73%,因此菌株A316的发酵产物对热的稳定性也较好,菌株A10在中低温条件下稳定。菌株A316的发酵液低温储藏稳定性较好,而菌株A10发酵液的储藏稳定性不及A316,在4℃和室温下放置22 d时,菌株A316发酵液的抑制率分别下降了14.08%和28.16%,菌株A10发酵液的抑制率分别下降了25.27%和36.82%。4.菌株A316和A10对白菜防御酶系的影响通过测定白菜植株体内防御酶系的变化发现,接种根肿病菌的同时使用A316或A10的发酵液灌根后,白菜叶片的PAL、POD、PPO活性均明显上升,且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对于菌株A316,PAL、POD、PPO酶活峰值分别出现在第7d (36.87 U/g-h)、第5d (141.5 U/g-min)、第5d(28.97 U/g-min),比仅接种根肿病菌时的酶活峰值依次提高了42.63%、40.45%、53.69%;而对于菌株A10, PAL、POD、PPO酶活峰值分别出现在第9d(33.4U/g-h)、第7d (133.65 U/g-min)、第7d (26.14 U/g-min),比仅接种根肿病菌时的酶活峰值依次提高了29.21%、32.66%、38.67%。5.菌株A316和A10的定殖采用传统的抗生素标记法,设置自然土与无菌土2个处理,分别测定了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的抗利福平突变菌株在土壤中及白菜植株内的定殖能力。2菌株在土壤中及植株体内均具有较强的定殖能力。自然土中,菌株A316在土壤及白菜根、茎、叶内的最大定殖菌量分别出现在14d (6.79×106cfu/g土)、17d(4.33×104cfu/g根)、17 d (2.82×103cfu/g茎)、24 d (3.8×102cfu/g叶),菌株A10在土壤及白菜根、茎、叶内的最大定殖菌量分别出现在21 d (9.23×106 cfu/g土)、17d(9.06x103cfu/g根)、17d (3.23×102cfu/g茎)、24 d (0.981×102cfu/g叶);灭菌土中,菌株A316在土壤及白菜根、茎、叶内的最大定殖菌量分别出现在14 d(2.36×106cfu/g土)、24d(1.77×104cfu/g根)、24d(7.53×102 cfu/g茎)、24d(2.71×102 cfu/g叶),菌株A10在土壤及白菜根、茎、叶内的最大定殖菌量分别出现在21 d(5.4×106cfu/g土)、17d(3.79×103cfu/g根)、24 d(2.23×102 cfu/g茎)、24d(0.851×102 cfu/g叶)。土壤中A10的定殖能力好于A316,而在植株体内A316的定殖能力好于A10。灭菌土中2菌的定殖菌量均小于自然土中的定殖菌量,灭菌土中的菌量变化幅度大于自然土。2生防菌株在植株的根内定殖数量最大,茎中次之,叶中最少。6.菌株A316和A10的发酵优化采用正交设计法改良生防放线菌的发酵培养基,并使用单因素分析法优化其培养条件。菌株A316的较佳培养基组成为:1%葡萄糖,1%大豆粉,0.5%酵母膏;其理想的发酵培养条件为:种子液种龄36 h,接种量8%,初始pH 7,装液量40%,温度28℃,摇床转速180r/min,发酵时间5 d。菌株A10的较佳培养基组成为:1.5%葡萄糖,1%大豆粉,0.3%蛋白胨;其理想的发酵培养条件为:种子液种龄60 h,接种量10%,初始pH 7.5,装液量30%,温度28℃,摇床转速180r/min,发酵时间6 d。7.菌株A316抗根肿病菌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及鉴定灰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r) A316的发酵产物经溶剂萃取、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等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其抑制根肿病菌的活性物质。活性组分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后发现主要含有2种物质。化合物Ⅰ与通用型酚类抗氧剂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的匹配度达97.84%;化合物Ⅱ极性较大,应该是含有活泼氢的物质,与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已基酯的匹配度为74.28%。

杨建国,皮向红,汪端华,王培根,许波[9](2010)在《克服蔬菜连作障碍关键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根据相关的研究报道,结合笔者的科研实践,综述了蔬菜连作障碍发生的原因、表现,提出了克服蔬菜连作障碍的关键技术措施,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戚亚平,王荣娟,黄伟菁,姚允聪,姬谦龙[10](2010)在《苹果发酵液对平邑甜茶根系Fe3+还原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以缺铁营养液进行沙培的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研究了苹果发酵液稀释300倍+FeSO4对土壤pH值、根系Fe3+还原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发酵液稀释300倍+FeSO4可显着地降低土壤的pH值,增加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的数量;苹果发酵液稀释300倍+FeSO4可提高Fe3+还原酶活性,并且显着地高于FeSO4处理和去离子水处理。综合分析认为,苹果发酵液稀释300倍+FeSO4可有效地降低土壤pH值,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

二、土壤添加剂和土壤微生物与番茄早疫病的相互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壤添加剂和土壤微生物与番茄早疫病的相互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几种土壤生防微生物对烟粉虱控害潜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土壤生防微生物对植物-昆虫互作影响的研究进展及研究目的
    1 烟粉虱隐种 MED 的危害及防治现状
        1.1 烟粉虱概述
        1.2 烟粉虱隐种MED的危害概况
        1.3 烟粉虱隐种MED的防治现状
    2 土壤生防微生物
        2.1 土壤生防微生物的概念
        2.2 土壤生防微生物的应用
        2.3 土壤微生物防治的发展前景
    3 土壤生防微生物在植物-昆虫互作中的作用及其研究意义
    4 本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4.1 本研究的目的
        4.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辽宁省烟粉虱隐种的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烟粉虱DNA的提取
        1.3 鉴定烟粉虱种群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第三章 土壤灭菌处理植物对烟粉虱适合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粉虱个体水平试验
        2.2 烟粉虱种群试验
    3 小结
第四章 生防菌处理植物对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防细菌悬浮液处理种子对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2 生防细菌的叶面喷施处理对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3 生防细菌的灌根处理对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4 生防真菌的拌土处理对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 小结
        3.1 生防细菌悬浮液处理种子对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2 生防细菌的叶面喷施处理对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3 生防细菌的灌根处理对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4 生防真菌的拌土处理对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循环利用的沼液生物基滤料选择及膜浓缩组合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沼气工程发展现状
        1.2.2 沼液的产生及其性状
        1.2.3 沼液的利用现状
        1.2.4 沼液的处理研究现状
        1.2.5 生物滤料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生物基基材的沼液过滤前处理工艺参数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与装置
        2.1.3 分析测试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过滤过程参数变化
        2.2.2 化学需氧量正交分析
        2.2.3 悬浮物正交分析
        2.2.4 水力负荷正交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生物基滤料三级串联组合工艺过滤效果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验设计与装置
        3.1.3 分析测试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出水水质
        3.2.2 营养元素
        3.2.3 重金属
        3.2.4 臭气和温室气体
    3.3 小结
第四章 生物基滤料填装几何参数对过滤效果的影响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试验设计与装置
        4.1.3 优化参数试验方案
        4.1.4 测试指标与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滤料装填径高比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4.2.2 滤料体积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4.2.3 流量对过滤效果的影响
        4.2.4 参数优化后三级过滤效果
        4.2.5 高污染浓度条件下三级过滤效果
    4.3 小结
第五章 基于三级过滤前处理的沼液膜过滤效果验证
    5.1 材料和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试验设计与装置
        5.1.3 分析测试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水质指标变化
        5.2.2 氮磷钾主要养分损失情况
        5.2.3 中微量元素损失情况
        5.2.4 重金属去除情况
        5.2.5 沼液处理过程微生物多样性
    5.3 小结
第六章 生物基滤料堆肥条件优化研究
    6.1 材料和方法
        6.1.1 供试材料
        6.1.2 试验设计与装置
        6.1.3 分析测试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温度和氧气
        6.2.2 pH值和EC值
        6.2.3 GI值
        6.2.4 铵态氮和硝态氮
        6.2.5 碳氮比
        6.2.6 气体排放规律
        6.2.7 微生物多样性
    6.3 小结
第七章 沼液处理产品生物效应评价及处理工艺组合分析
    7.1 材料和方法
        7.1.1 供试材料
        7.1.2 试验设计
        7.1.3 分析指标和测试方法
    7.2 结果与讨论
        7.2.1 发芽率
        7.2.2 生长指标
        7.2.3 壮苗指数
    7.3 沼液处理工艺组合
        7.3.1 沼液处理工艺参数组合分析
        7.3.2 沼液一体化处理经济效益分析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木醋液土壤灌溉对土壤养分、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区概况
    1. 2 供试木醋液
    1. 3 试验设计
    1. 4 测定方法及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 1 施用木醋液对土壤基本性状的影响
    2. 2 施用木醋液对番茄株高及产量的影响
    2. 3 施用木醋液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4)生态炭肥防控小麦根腐病效果及对土壤健康修复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1.2.1小麦播前增施生态炭肥的田间试验
        1.2.2小麦根腐病调查及小麦产量测定
        1.2.3土壤健康机理分析方法
    1.3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生态炭肥处理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效
    2.2生态炭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2.3生态炭肥处理对麦田土壤健康的修复作用
3讨论

(5)新型土壤修复材料对春大棚番茄生产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地点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测试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长势的影响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2.4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 讨论和结论

(6)魔芋软腐病拮抗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与汉语名称对照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魔芋及其软腐病防治
        1.1.1 魔芋概述
        1.1.2 魔芋软腐病
        1.1.3 魔芋软腐病的防治
    1.2 放线菌的分类
    1.3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1.3.1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机制
        1.3.2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途径
    1.4 课题来源
    1.5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土样
        2.1.2 供试菌
        2.1.3 培养基
        2.1.4 主要仪器及试剂
    2.2 方法
        2.2.1 魔芋软腐病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
        2.2.2 拮抗菌 SJK18 抗菌谱测定
        2.2.3 拮抗菌 SJK18 的分类鉴定
        2.2.4 SJK18 菌株产孢培养优化
        2.2.5 SJK18 菌株发酵抑菌活性培养优化
        2.2.6 SJK18 菌株主要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与鉴定
        2.2.7 魔芋生防菌剂的制备
        2.2.8 魔芋生防菌剂的初步应用
        2.2.9 魔芋淀粉含量测定
        2.2.10 魔芋葡甘聚糖含量测定
        2.2.11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魔芋软腐病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选
        3.1.1 拮抗放线菌的初筛
        3.1.2 拮抗放线菌的复筛
    3.2 拮抗菌 SJK18 抗菌谱测定
        3.2.1 SJK18 拮抗水稻白叶枯病原细菌
        3.2.2 SJK18 拮抗病原真菌
    3.3 拮抗菌 SJK18 的分类鉴定
        3.3.1 形态及培养特征观察
        3.3.2 生理生化特征
        3.3.3 16S rRNA 序列分析
        3.3.4 16S-23S rRNA 转录间区序列分析
    3.4 SJK18 菌株产孢培养优化
        3.4.1 基础培养基筛选
        3.4.2 温度对 SJK18 产孢的影响
        3.4.3 pH 对 SJK18 产孢的影响
        3.4.4 SJK18 产孢培养基正交试验
    3.5 SJK18 菌株发酵抑菌活性培养优化
        3.5.1 基础培养基筛选
        3.5.2 时间对 SJK18 发酵抑菌活性影响
        3.5.3 温度对 SJK18 发酵抑菌活性影响
        3.5.4 转速对 SJK18 发酵抑菌活性影响
        3.5.5 接种量对 SJK18 发酵抑菌活性影响
        3.5.6 不同初始 pH 对 SJK18 发酵抑菌活性影响
        3.5.7 不同碳、氮源对 SJK18 发酵抑菌活性影响
        3.5.8 SJK18 发酵抑菌培养基正交试验
    3.6 SJK18 菌株主要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与鉴定
        3.6.1 发酵液热稳定性
        3.6.2 发酵液酸碱稳定性
        3.6.3 发酵浓缩液乙酸乙酯萃取
        3.6.4 发酵浓缩液乙醇沉淀
        3.6.5 主要抑菌活性物质结晶
        3.6.6 结晶红外波谱分析
        3.6.7 结晶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3.6.8 结晶薄层层析
    3.7 魔芋生防菌剂的初步应用
        3.7.1 魔芋生防盆栽
        3.7.2 魔芋田间小区试验
    3.8 魔芋淀粉含量比较
    3.9 魔芋葡甘聚糖含量比较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7)秦岭森林土壤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抑菌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芽孢杆菌的应用
    1.2 芽孢杆菌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机制
        1.2.1 芽孢杆菌的抗生作用
        1.2.2 芽孢杆菌的竞争机制
        1.2.3 芽孢杆菌的溶菌机制
        1.2.4 芽孢杆菌的诱导抗性产生和促生作用
    1.3 有关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
    1.4 芽孢杆菌防治植物病害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1.5 论文的设计思路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土样的采集
        2.1.2 供试病原菌
        2.1.3 试验所用培养基种类及配方
        2.1.4 仪器设备
        2.1.5 试剂
    2.2 方法
        2.2.1 土壤细菌的分离
        2.2.2 拮抗芽孢杆菌的室内筛选试验
        2.2.3 生防芽孢杆菌菌株的初步鉴定
        2.2.4 拮抗芽孢杆菌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
        2.2.5 目标细菌菌株An‐ctc‐y‐1活性产物的粗提取
        2.2.6 目标细菌菌株抑菌防病机理初探
        2.2.7 An‐ctc‐y‐1活性产物对温室病害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测定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拮抗芽孢杆菌的分离及筛选结果
        3.1.1 土壤拮抗芽孢杆菌初筛结果
        3.1.2 拮抗菌发酵液复筛结果
        3.1.3 拮抗芽孢杆菌单胞筛选结果
    3.2 生防芽孢杆菌优良菌株An‐ctc‐y‐1的初步鉴定
        3.2.1 菌落形态特征
        3.2.2 常规生理生化特征
        3.2.3 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比对
    3.3 拮抗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3.3.1 拮抗菌株An‐ctc‐y‐1基础培养基的筛选
        3.3.2 发酵初始最佳pH值的选择
        3.3.3 发酵最佳时间的选择
        3.3.4 发酵最佳温度的选择
        3.3.5 摇瓶转速的选择
    3.4 生防菌株An‐ctc‐y‐1活性产物的作用机理初探
        3.4.1 生防菌株An‐ctc‐y‐1的抑菌谱初探
        3.4.2 菌株An‐ctc‐y‐1代谢产物对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
        3.4.3 菌株An‐ctc‐y‐1发酵液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3.4.4 菌株An‐ctc‐y‐1代谢产物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3.5 An‐ctc‐y‐1活性产物对温室病害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测定
        3.5.1 An‐ctc‐y‐1发酵液对由番茄疫霉病菌引起的番茄疫霉根腐病的防治作用
        3.5.2 An‐ctc‐y‐1发酵液的促生作用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讨论
    5.1 秦岭微生物资源中芽孢杆菌的开发与利用
    5.2 芽孢杆菌在生防微生物中的优势
    5.3 单孢分离的应用
    5.4 关于生防芽孢杆菌 An‐ctc‐y‐1 菌株的鉴定的讨论
    5.5 关于An‐ctc‐y‐1菌株抑菌谱及抑菌机理的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生防放线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研究进展
        1.1 根肿病的寄主和危害
        1.1.1 寄主范围
        1.1.2 危害及症状
        1.2 根肿病的病原
        1.2.1 分类地位、形态及生活史
        1.2.2 致病性分化
        1.2.3 生物学特性
        1.2.4 休眠孢子的分离、保存与检测
        1.3 根肿病病害发生规律
        1.3.1 病害循环
        1.3.2 发病条件
        1.4 根肿病的防治
        1.4.1 农业措施
        1.4.2 化学防治
        1.4.3 抗病品种的选育
        1.4.4 生物防治
    2 生防放线菌研究进展
        2.1 放线菌的简介
        2.2 放线菌的生境分布
        2.2.1 土壤放线菌
        2.2.2 植物内生放线菌
        2.3 生防放线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2.4 生防放线菌的作用机制
        2.5 放线菌的分类学研究概况
        2.5.1 经典分类法
        2.5.2 化学分类法
        2.5.3 分子分类法
        2.6 生防放线菌的定殖
        2.6.1 定殖研究方法
        2.6.2 影响生防菌定殖的因子
    3 拮抗微生物在生物防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3.1 拮抗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应用有限
        3.2 生防效果不稳定
        3.3 拮抗和促生的结合较难
        3.4 有益微生物的抗病基因利用少
        3.5 对生物农药的宣传力度不够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十字花科根肿病菌生防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其防治效果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培液和培养基
        1.2 材料的采集和搜集
        1.3 放线菌的分离
        1.3.1 土壤放线菌的分离
        1.3.2 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
        1.4 根肿病菌生防放线菌的初筛
        1.4.1 制备休眠孢子悬浮液
        1.4.2 收集根分泌物
        1.4.3 放线菌培养液、发酵液与菌体悬浮液的制备
        1.4.4 放线菌培养液对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
        1.4.5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发酵液及菌悬液对根肿病菌的抑菌活性
        1.4.6 菌株A316和A10遗传稳定性测定
        1.4.7 休眠孢子萌发的判定
        1.5 根肿病菌生防放线菌的复筛
        1.6 生防放线菌的大田小区防效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放线菌的分离
        2.2 根肿病菌生防放线菌的初筛
        2.2.1 放线菌培养液对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
        2.2.2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发酵液及菌悬液对根肿病菌的抑菌活性
        2.2.3 菌株A316和A10的遗传稳定性
        2.3 根肿病菌生防放线菌的复筛
        2.4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对根肿病的大田小区防治效果
    3 讨论
第三章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的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培养基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形态与培养特征观察
        1.5 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1.5.1 明胶液化
        1.5.2 牛奶凝固与胨化
        1.5.3 淀粉水解
        1.5.4 纤维素分解
        1.5.5 硝酸盐还原
        1.5.6 黑色素的产生
        1.5.7 H_2S的产生
        1.5.8 碳源利用
        1.6 生防菌株的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
        1.7 生防放线菌16S rDNA PCR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1.7.1 生防放线菌基因组DNA的制备
        1.7.2 生防放线菌16S rDNA的PCR扩增
        1.7.3 生防放线菌PCR扩增产物的回收
        1.7.4 生防放线菌16S rDNA的克隆与测序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的形态与培养特征观察
        2.2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2.3 细胞壁化学类型和全细胞水解物糖型
        2.4 16S 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A316和A10发酵产物稳定性及其抗菌谱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1.2 种子液的制备
        1.3 发酵液的制备
        1.4 对根肿病菌的抑菌活性测定
        1.5 发酵产物稳定性测定
        1.5.1 发酵液的热处理
        1.5.2 发酵液的酸碱处理
        1.5.3 发酵液的紫外处理
        1.5.4 储藏稳定性测定
        1.5.5 抗蛋白酶K稳定性测定
        1.6 抗菌谱的测定
        1.6.1 菌株A316和A10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
        1.6.2 菌株A316和A10对细菌的抑菌效果
        1.6.3 发酵液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1.6.4 发酵液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发酵产物的稳定性
        2.1.1 热稳定性
        2.1.2 酸碱稳定性
        2.1.3 UV稳定性
        2.1.4 储藏稳定性
        2.1.5 抗蛋白酶K稳定性
        2.2 抗菌谱的测定
        2.2.1 菌株A316和A10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
        2.2.2 菌株A316和A10对细菌的抑菌效果
        2.2.3 A316和A10的发酵液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2.2.4 A316和A10的发酵液对细菌的抑制作用
    3 讨论
第五章 A316和A10发酵液对白菜防御酶系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生防放线菌发酵液的制备
        1.3 放线菌发酵液灌根
        1.4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
        1.5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1.6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影响
        2.2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对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
        2.3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对多酚氧化酶(PPO)的影响
    3 讨论
第六章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 0的定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抗利福平(Rif)突变菌株的筛选
        1.3 生防放线菌在土壤中的定殖
        1.4 生防放线菌在白菜体内的定殖
        1.4.1 抗利福平突变菌株培养液灌根
        1.4.2 菌株回收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A316和A10抗利福平(Rif)突变菌株的筛选
        2.2 抗Rif突变菌株遗传稳定性
        2.3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在土壤中的定殖
        2.4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在白菜体内的定殖
    3 讨论
第七章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发酵条件的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1.2 种子液的制备
        1.3 发酵液的制备
        1.4 拮抗活性测定
        1.5 发酵培养基的改良
        1.5.1 不同碳源对生防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1.5.2 不同氮源对生防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1.5.3 无机盐对生防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1.5.4 培养基碳氮源正交优化设计
        1.6 培养条件的优化
        1.6.1 初始pH值对生防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1.6.2 种龄对生防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1.6.3 接种量对生防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1.6.4 温度对生防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1.6.5 装液量对生防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1.6.6 发酵时间对生防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1.6.7 摇床转速对生防放线菌抑菌活性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培养基的改良
        2.1.1 不同碳源对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抑菌活性的影响
        2.1.2 不同氮源对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抑菌活性的影响
        2.1.3 无机盐对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抑菌活性的影响
        2.1.4 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正交优化设计
        2.2 培养条件的优化
        2.2.1 初始pH值对对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抑菌活性的影响
        2.2.2 种龄对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抑菌活性的影响
        2.2.3 接种量对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抑菌活性的影响
        2.2.4 温度对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抑菌活性的影响
        2.2.5 装液量对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抑菌活性的影响
        2.2.6 发酵时间对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抑菌活性的影响
        2.2.7 摇床转速对生防放线菌A316和A10抑菌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第八章 生防放线菌A316抗根肿病菌活性物质的初步分离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生防放线菌A316有效组分的分布
        1.5 萃取剂的选择
        1.6 生防放线菌A316活性物质的粗分离
        1.7 硅胶薄层层析(TLC)条件探索
        1.8 硅胶柱层析分离
        1.9 活性组分结构的解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活性物质的分布
        2.2 萃取剂的选择
        2.3 层析展开剂的选择
        2.4 硅胶柱层析分离
        2.5 活性组分结构的解析
    3 讨论
第九章 创新点及展望
    1 论文的创新点
    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着情况

四、土壤添加剂和土壤微生物与番茄早疫病的相互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几种土壤生防微生物对烟粉虱控害潜能的研究[D]. 葛越. 沈阳农业大学, 2021(05)
  • [2]基于循环利用的沼液生物基滤料选择及膜浓缩组合工艺研究[D]. 杜龙龙.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5)
  • [3]木醋液土壤灌溉对土壤养分、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潘洁,肖辉,程文娟,王立艳,陆文龙.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6(02)
  • [4]生态炭肥防控小麦根腐病效果及对土壤健康修复机理分析[J]. 刘欢欢,董宁禹,柴升,王枫,刘涛,蒋士君. 植物保护学报, 2015(04)
  • [5]新型土壤修复材料对春大棚番茄生产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研究[J]. 徐进,王甜甜,禹洁,李然然,马超. 北京农业, 2012(21)
  • [6]魔芋软腐病拮抗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D]. 叶晶龙. 三峡大学, 2012(01)
  • [7]秦岭森林土壤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抑菌作用研究[D]. 陈太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1)
  • [8]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生防放线菌研究[D]. 王靖. 四川农业大学, 2011(02)
  • [9]克服蔬菜连作障碍关键技术研究进展[A]. 杨建国,皮向红,汪端华,王培根,许波. 园艺学文集5, 2010
  • [10]苹果发酵液对平邑甜茶根系Fe3+还原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J]. 戚亚平,王荣娟,黄伟菁,姚允聪,姬谦龙.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0(03)

标签:;  ;  ;  ;  ;  

土壤添加剂和土壤微生物与番茄早疫病的相互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