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论文文献综述)

嘉鱼[1](2022)在《这些院校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非也!》文中指出相信很多考生在查询院校资讯时都有过这样的疑惑——"民族大学"是什么?只招收少数民族的考生吗?和普通大学又有什么区别呢?接下来,笔者就给大家分析一下什么是"民族类院校"。"民族类院校"是指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综合性大学。现阶段民族类院校可以分为两大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校(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

黄行[2](2022)在《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民族变体》文中认为当前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的政策导向更加强调普通话使用主体或共同体的超民族属性,因此可以将"国家通用语言"进一步构建解读为"中华民族共同体通用语"或"中华民族通用语"。"中华民族通用语"变体的前身曾使用过汉语民族变体、汉语民族方言、地方普通话、中介语等身份和称谓,其共同特点是在少数民族使用的汉语中带有明显的母语特征或称中介语石化现象。在政府语文工作层面,包括少数民族使用的"地方普通话"已被列入"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等国家语言能力测试和国家语言资源保护规划。同时"中华民族通用语"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的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不同于汉语方言地区普通话推广的标准、理论和政策问题。

王伟[3](2021)在《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困境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为推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多所内地高校承担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任务。在内地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对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适应内地高校生活、有效开展专业学习、推动就业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国家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前,内地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面临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差异大、相关考试通过率较低、缺乏专项教学和系统理论指导等困境。内地高校应结合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特点,在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的教学方法,推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全面发展。

多洛肯,张晗[4](2021)在《他者视域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以《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引言《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The of Chinese Literature)由美国汉学家梅维恒(Victor H.Mair)领衔组织海外汉学四十多名专家参与编撰,自2001年和2016年英文、中文版本相继问世以来,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热烈反响。仅2016—2020年间国内学术界针对其学术观点进行探讨的文章就达十多篇,主要讨论这部着作对中国文学史宏观和微观方面的整体呈现状态。1这些评论文章从各个视角介绍评析了《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显示出国内学界对以海外视角探讨中国文学史的重视。

李志忠,任晔[5](2021)在《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母语良性传承——用事实回应郑国恩的伪学术》文中研究表明在新疆进行的语言调查表明,新疆少数民族母语传承和使用情况良好,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等民族具备母语交谈能力的比例均超过94%,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少数民族前列。在新疆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进双语教学的背景下,少数民族母语传承和使用没有被削弱,更不存在母语生存危机。现阶段,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重点仍然是全面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

张多[6](2021)在《基于文史传统的交叉学科实践——云南大学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建设省思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1937年徐嘉瑞到云南大学文史系任教算起,云南大学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的学术传统、研究队伍和人才培养赓续至今。在云南大学中文系以徐嘉瑞、叶德均、李广田、朱宜初、李子贤等为代表的几代学人努力下,形成了基于文史传统的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格局,并且逐步凸显出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神话学研究的特色。和全国各高等院校一样,云南大学中文系在1949年之后交替以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的名义开展学科建设,直至民俗学被划归社会学系。同一学科的两种名义在体现交叉学科属性的同时,也给学科建设实践带来扰动。未来,民间文学/民俗学在"两条腿走路"的学科建设中,应更加重视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制之间取得平衡。

陈丽湘[7](2021)在《论新时代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文中提出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前提,是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以各族群众的语言需求为导向,遵循语言发展规律,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取得了显着成就,为各民族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有力的助推和保障作用。新时代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充分重视经济转型对语言文字提出的新需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民族地区更好地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保障。

李鑫,王世坤[8](2021)在《少数民族地区智慧法院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文中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地区智慧法院建设已经展开广泛实践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偏低、应用系统本地化程度不足、数据汇集和利用不充分、复合型人才缺失等问题。应通过智慧法院建设服务少数民族群众、回应少数民族地区司法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司法能力、助力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间法文化的融合。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智慧法院建设,需要在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司法特性的前提下,从基础建设、规划设计、民族关照、协同治理、法治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总体构想和实践探索。

纳日碧力戈[9](2021)在《多民族语言生态:互联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文中指出民族语言有灵魂感物的根基,也有民心相通的功能,语言相通、语言通用有利于民心相通。做到语言通用、民心相通,铸牢共同体意识就有了心理认同的根基。中国的多民族语言构成了互学互鉴、交往互融的连续统,语言互相影响、互相嵌入,彼此连续,成为一统,因而称为连续统;语言兼和,语言生态共成一体,能够保持各族人民可持续的凝聚力;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法律保障了各族人民的平等团结、共同进步和共同繁荣发展。心灵相通、民心相通至关重要,不可缺失;语言通用、语言互补、文字互济,扩大了心灵相印、民心相通的范围,使这种相通一体的效率提高、水平提高、质量提高,美美与共,以丰富和加强共同性。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导,建设民族语言生态;以语言通用、语言兼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联互信互尊互助,高质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增宝当周,钟进文[10](2021)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化路径》文中提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课程是中华文学多元一体的重要表现,对了解基本国情、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深远。面对新文科建设带来的机遇,新时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课程要以彰显中国多民族文学特色、创新传承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价值引领功能为目标。在重新规划课程体系顶层设计和加强课程管理的基础上,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更要在专业融合趋势中不断探索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科际整合课程建设路径。借助智能化、数字化等现代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打造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学科发展,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论文提纲范文)

(1)这些院校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非也!(论文提纲范文)

中央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
大连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湖北民族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四川民族学院

(2)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民族变体(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构建与解读
二、 中华民族通用语民族变体的不同称谓形式
    (一)汉语的民族变体
    (二)地方普通话
    (三)中介语
    (四)通用语
三、中华民族通用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
    (一)通用语变体的“特色”和“差错”
    (二)通用语的工具性和政策性
    (三)通用语的本体共性趋同
    (四)通用语的层次及其认同
四、结 语

(3)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困境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内地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意义
    (一)有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内地高校生活和专业学习
    (二)有助于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职场发展
    (三)有助于加强国家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内地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困境
    (一)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差异较大
    (二)缺乏对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的专项教学
    (三)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相关考试通过率较低
    (四)学界相关研究整体薄弱,尚未见可作指导的系统理论,来自教学一线的经验总结不够充分
三、内地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策略
    (一)打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克服母语负迁移
    (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开发
    (三)多种教学方式的使用
    (四)汉语文化知识的渗透
    (五)尝试编写汉语教学教材和MHK考试专项培训教材
四、结语

(5)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母语良性传承——用事实回应郑国恩的伪学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查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新疆各少数民族母语传承情况
        1. 少数民族母语获得
        2. 少数民族母语能力
    (二)各种场合的语言使用情况
        1. 家庭语言使用
        2. 社区与工作语言使用
    (三)20年来各少数民族母语能力的变化
    (四)小结
        1. 新疆少数民族母语传承和使用情况良好
        2. 少数民族家庭语言、社区语言主要是本民族语言
        3.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没有削弱少数民族母语传承,国家通用语言与各少数民族的母语不存在替代关系
三、新疆少数民族母语传承的因素分析
    (一)家庭语言环境促进母语传承
    (二)少数民族语言大众传媒促进母语传承
四、结语

(6)基于文史传统的交叉学科实践——云南大学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建设省思录(论文提纲范文)

一、云大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的根源及萌发(1937—1949)
二、中文系对云大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持续滋养(1950—1997)
三、民俗学专业的蓬勃发展(1998—2020)
四、从中文系到社会学系:契机与挑战
    (一)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二分
    (二)分属不同“学科”的利与弊
    (三)“两条腿走路”何以可能
结 语

(7)论新时代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二、 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实践经验
    (一) 重视语言国情调查
    (二) 遵循语言发展规律
    (三) 提高社会语言规范意识
    (四) 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
    (五) 健全政策法规制度
    (六) 高度契合国家发展战略
三、 新时代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创新发展
    (一) 以助力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服务实际需求
        1.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2. 深入分析“七普”数据背后的人口流动迁徙规律,结合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提供高质量的语言服务。
    (二) 以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为对象,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1. 重视少数民族边远、农村地区。
        2. 聚焦未进入数字社会交流的群体。
    (三)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提升普及水平和质量
        1. 以语言相通增进心灵相通,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8)少数民族地区智慧法院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题的由来
二、少数民族地区的司法特性与法院信息化建设需求
    (一)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优化司法资源配置
    (二)关注民族地区习惯法,统筹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
    (三)尊重少数民族地区习惯,保障诉讼参与权利
    (四)重视特定类型纠纷,维护民族地区特性
三、少数民族地区智慧法院建设的进展及问题
    (一)少数民族地区智慧法院建设的现状
    (二)少数民族地区智慧法院建设的短板
    (三)少数民族地区智慧法院建设的主要障碍
四、少数民族地区智慧法院建设的理论总结
    (一)通过智慧法院建设服务少数民族群众
    (二)通过智慧法院建设回应少数民族地区司法的个性化需求
    (三)通过智慧法院建设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法院司法能力
    (四)通过智慧法院建设助力少数民族地区法文化的融合
五、少数民族地区智慧法院建设的构想与路径
    (一)强基固本:合理配置现有资源加强基础建设
    (二)统一规划:融入国家智慧法院顶层设计
    (三)民族关照:建立民族知识库突显民族特色
    (四)协同治理:促进民族习惯法和国家法良性互动
    (五)法治建设:助力民族地区司法提质增效

(9)多民族语言生态:互联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论文提纲范文)

一、灵魂感物·民心相通
二、互学互鉴·交往交融
三、语言生态一统·凝聚人心一体
四、制度保障·美美与共
五、结语

(10)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化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彰显中华文学特性,实现价值引领功能
    (二)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创新传承民族文化
    (三)探索融通课程体系,培育文学卓越人才
    (四)实现文化传播功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三、新文科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科际融合课程探索
    (一)不断加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内部专业课程的融合
    (二)继续探索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课程的融合
    (三)积极推动与自然学科各类专业课程的融合
四、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课程教学方式的改进
    (一)革新技术手段,拓展教学方式
    (二)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程质量
    (三)注重原创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五、结语

四、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论文参考文献)

  • [1]这些院校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非也![J]. 嘉鱼. 求学, 2022(04)
  • [2]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民族变体[J]. 黄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 [3]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困境及对策[J]. 王伟.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6)
  • [4]他者视域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以《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为例[J]. 多洛肯,张晗. 阿来研究, 2021(02)
  • [5]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母语良性传承——用事实回应郑国恩的伪学术[J]. 李志忠,任晔.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 [6]基于文史传统的交叉学科实践——云南大学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建设省思录[J]. 张多. 民间文化论坛, 2021(06)
  • [7]论新时代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J]. 陈丽湘.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8]少数民族地区智慧法院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J]. 李鑫,王世坤.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9]多民族语言生态:互联的中华民族共同体[J]. 纳日碧力戈.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10]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化路径[J]. 增宝当周,钟进文. 民族教育研究, 2021(05)

标签:;  ;  ;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