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热害及防治措施

茶树热害及防治措施

一、茶树热害及其防御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汪建军,杨爱萍,张坤,陶瑶,林志坚[1](2020)在《气候变化对江西茶树高温热害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更好地掌握江西茶树高温热害的发生规律和风险区划,利用江西78个气象站1971~2019年的逐日气象资料,结合前人提出的江南地区茶树高温热害指标,采用Matlab、ArcGIS 10.5、小波分析法统计并分析了49 a江西茶树高温热害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根据各个站点高温热害发生的概率及强度,构建了高温热害风险值,并利用该值对江西茶树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江西茶树高温热害频发、重发。2000~2019年年均发生茶树高温热害的站数(20.9)较前20年增加了2倍,年均灾害强度(33.3)是前20年的2.3倍。高温热害站数及强度最严重年代出现在2011~2019年,最少年代出现在1991~2000年。高温热害站数突变在2018年,强度突变在1974年和2018年。茶树高温热害发生概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抚州南部、新余西部、赣州西部、九江市少数地区。

杨菲[2](2017)在《近55年来浙江省茶叶高温干旱灾害特征及防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变暖的影响,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浙江省茶叶品质和产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收集大量文献资料、浙江省气象数据和茶叶生产数据,分析阐明了茶叶生长产量和品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概述了浙江省茶叶生产现状和气候资源,揭示了浙江高温干旱灾害时空分布规律,总结了近55年来茶树高温干旱防御技术的特征,提出了茶树高温干旱防御技术存在问题及对策。主要结果如下:茶树生长对气温和降雨要求较高,茶树最适温度要求在20~25℃,全年大于10℃积温3000℃~4500℃以上,年降水量最适为1500mm。茶叶产量与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风速等气候因子显着相关。随着采摘前期日照时数的减少,茶叶中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将分别增加和下降。茶叶生产中,施肥、灌溉、修剪、采收等主要农事活动均需要适宜的气象条件。浙江的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气候资源多样,气象灾害繁多。利用浙江省4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5年6-9月逐日气象资料,再利用数学工具分析表明浙江地区茶树高温灾害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和海岛地区灾害发生次数相对较少,各级热害基本上呈现自东向西增加的趋势;茶树干旱灾害整体表现为北多南少,东多西少。高温干旱灾害年际变化显着,存在明显的多尺度周期性特征。茶叶高温、干旱灾害防御技术可分为:气象技术、栽培管理技术和农业保险技术。不同时期灾害防御技术的应用为:从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防御技术有良种引进、低产园改造、科学施肥和推行条栽技术;70—90年代,推广茶园平衡营养施肥、双行和多行条列式、良种繁育、矮化小行密植栽培;90年代以后,推广应用了茶树立体栽培模式、抗旱保水剂、地膜覆盖、滴灌和人工降雨技术,同时论述了不同防御技术的应用效果,并提出了浙江不同区域茶叶高温干旱灾害的防御技术。茶树高温干旱防御技术具有多样性、先进性、高度集成性等特征。目前还存在高温干旱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不够完善、信息发布传播覆盖面不广、气象灾害预警精细化程度不够高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强化浙江省茶树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的对策,包括加强茶园小气候监测气象预报、完善不同品种的气象灾害指标、加强茶叶气象服务产品开发、加强选育及生物技术,增加抗干旱耐热品种,加快气象指数保险,降低气象灾害的风险。研究结果对提高浙江茶区高温干旱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御能力、减轻气象灾害对茶叶生产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

李时睿,王治海,杨再强,王学林[3](2014)在《江南茶区茶叶生产现状和气候资源特征分析》文中认为开展气候资源分析对茶叶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历史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对江南茶区的茶树品种、茶园面积、茶叶产量等现状,以及气候资源、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茶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灾害应对措施。结果表明:江南茶区茶树主要品种有乌牛早、龙井43、福鼎大白茶、迎霜、鸠坑、黄山种、翠峰、安吉白茶等;江南茶区中,湖北省的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位居第一,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江苏第一,其次是浙江,尔后依次是湖南、江西、安徽、湖北。全区年平均气温1520℃,≥10℃活动积温4 5006 500℃·d,年降水量1 0001 6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0%80%左右,年日照时数1 5001 900 h。热量较优,空气湿润,光照充足,是绿茶生产的气候适宜区域。同时,江南茶区也是茶叶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高发区,应加强茶树资源监测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在充分利用3S技术基础上提高茶叶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大力推进茶叶精细化气象服务。

袁丁[4](2008)在《信阳茶区茶叶无公害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茶叶是信阳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信阳茶叶具有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内质好等发展优势,但也存在部分产区仍对无公害生产认识不足、茶园基础薄弱、茶叶生产集约化程度低等不利因素,开展茶园无公害生产措施的研究是解决当前矛盾的主要措施。本试验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栽培措施,采取茶园间作,优化施肥,茶园铺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手段,取得了良好效果。1.合理间作使部分直射光变成散射光、漫射光,提高茶园空气湿度,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提高茶叶品质。间作后茶园经济效益可提高15%~58%。2.茶园施肥以10月10日前后施用基肥,施肥时开沟深度25cm,沟与茶蓬中心距离40cm为最佳。肥料选择上用“活性肥+饼肥+栏肥+尿素”和“活性肥+饼肥+栏肥”2种搭配施肥,成本较低,产量、特别是名优产量都相对较高。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每产干茶100 kg,施活性肥100 kg是最佳的施肥用量。3.铺草后土壤肥力明显提高,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增加了产量,提高了品质。铺草后茶叶中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都有所提高。4.调查发现信阳茶区有60多种害虫天敌,建立生态茶园后自然界天敌对病虫害有良好的控制作用。茶园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尽量利用天敌,使用B.t.、EpNPV等生物制剂,少用化学农药,拒绝使用高残留农药。通过一系列无公害生产措施的利用,可以有效解决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超标等问题,生产出放心的无公害茶叶。

王剑锋[5](2004)在《茶树热害及其防御措施》文中研究说明

雷光明[6](2003)在《茶树热害及其防御措施》文中认为

黄寿波[7](1985)在《我国茶树气象研究进展(综述)》文中认为本文综述了我国茶树生育、产量、品质与气象因子之间关系研究的概况,主要内容如下:(1)茶树生育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2)茶叶品质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3)茶树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4)我国茶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区划;(5)茶园小气候特征的研究。

二、茶树热害及其防御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茶树热害及其防御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气候变化对江西茶树高温热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气象资料来源
    1.2 方法
        1.2.1 茶树高温热害等级指标的划分
        1.2.2 茶树高温热害发生概率的计算方法
        1.2.3 茶树高温热害强度的计算方法
        1.2.4 茶树高温热害风险值的计算方法
        1.2.5 气象数据的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时间变化特征
        2.1.1 茶树高温热害发生站数和强度的逐年变化
        2.1.2 茶树高温热害发生的站数和强度的年代际变化
        2.1.3 茶树高温热害发生站数和强度的M-K突变性检验
        2.1.4 茶树高温热害发生站数和强度的周期性变化
    2.2 茶树高温热害发生概率的空间分布特征
    2.3 茶树高温热害年均发生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2.4 茶树高温热害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
3 结论与讨论

(2)近55年来浙江省茶叶高温干旱灾害特征及防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目标、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茶叶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第一节 茶叶生长、产量和品质与气象条件关系
    第二节 茶树栽培与气象条件关系
    第三节 茶园管理与气象条件关系
    第四节 茶叶采摘与气象条件关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浙江省茶叶生产概况及高温干旱灾害分布规律
    第一节 浙江省茶叶生产概况
    第二节 浙江省气候资源
    第三节 浙江省茶叶高温干旱灾害时空分布规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近55年来浙江茶叶高温干旱灾害防御技术
    第一节 茶叶高温干旱灾害防御技术的分类
    第二节 近55年来茶叶高温干旱防御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 浙江不同地区对茶叶高温干旱防御技术的选择
    第四节 茶叶高温干旱灾害防御技术的应用效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茶叶高温干旱灾害防御技术的特征、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浙江省茶叶高温干旱灾害防御技术的特征
    第二节 茶叶高温干旱灾害防御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三节 强化浙江省茶叶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的对策思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江南茶区茶叶生产现状和气候资源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江南茶树品种分布
    2.2 江南茶区面积和产量现状
    2.3 江南茶区农业气候资源
        2.3.1 江南茶区热量资源的分布特征
        2.3.2 江南茶区水分资源的分布特征
        2.3.3 江南茶区光照资源的分布特征
    2.4 影响茶叶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2.4.1 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及其对茶叶生长的影响
        2.4.2 茶叶农业气象灾害分布特征
        2.4.3 茶叶气象灾害典型年份个例
3 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4 结论

(4)信阳茶区茶叶无公害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茶叶是信阳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1.2 信阳茶业发展的优势
        1.2.1 区位优势突出
        1.2.2 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内质好
        1.2.3 茶叶品牌效应高
        1.2.4 政策优势
    1.3 信阳茶叶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1.3.1 部分产区仍对无公害茶生产认识不足
        1.3.2 茶园基础薄弱
        1.3.3 茶叶生产集约化程度低
        1.3.4 茶叶科技投入不足
    1.4 茶叶无公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4.1 茶园间作
        1.4.2 无公害茶园施肥技术
        1.4.3 无公害茶园铺草技术
        1.4.4 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技术路线
        1.5.1 选题意义
        1.5.2 研究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茶园间作试验
        2.1.1 试验地点
        2.1.2 试验小区的设立
        2.1.3 观测记载
    2.2 茶园施肥试验
        2.2.1 试验地点
        2.2.2 施肥处理方法
        2.2.2.1 施肥时间
        2.2.2.2 施肥深度和距离
        2.2.2.3 施肥次数和比例
        2.2.2.4 不同肥料搭配
        2.2.2.5 施肥用量
        2.2.3 分析测定
        2.3.3.1 土壤分析方法
        2.3.3.2 制茶品质分析
    2.3 茶园铺草试验
        2.3.1 试验地点
        2.3.2 试验方法
    2.4 茶园病虫防治试验
        2.4.1 试验地点
        2.4.2 试验方法
        2.4.2.1 茶树害虫天敌资源调查
        2.4.2.2 不同茶园生态对茶树害虫的影响
        2.4.2.3 自然界天敌控制作用观察
        2.4.2.4 B.t.乳剂防治试验
        2.4.2.5 茶毛虫核形多角体病毒(EpNPV)和茶尺蠖核形多角体病毒(EoNPV)
        2.4.2.6 韦伯虫座孢菌和扑虱灵对黑刺粉虱的药效比较试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茶园间作结果分析
        3.1.1 间作对茶园内光的影响
        3.1.2 间作对茶园温度的影响
        3.1.3 间作对茶园湿度的影响
        3.1.4 间作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3.1.5 间作对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3.1.6 茶园间作经济效益比较
        3.1.7 茶园间作后茶叶品质比较
    3.2 茶园施肥结果分析
        3.2.1 不同施肥时间的效果分析
        3.2.2 不同施肥深度和距离的效果分析
        3.2.3 不同施肥次数和比例的效果分析
        3.2.4 不同施肥搭配方法的效果分析
        3.2.5 不同施肥数量的效果分析
        3.2.6 施用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2.7 施肥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3.3 茶园铺草结果分析
        3.3.1 铺草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3.2 铺草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4 茶树病虫防治结果分析
        3.4.1 信阳茶树害虫天敌名录
        3.4.2 生态茶园对茶树害虫的抑制作用
        3.4.3 自然界天敌的控制作用
        3.4.4 B.t.乳剂防治结果
        3.4.5 EpNPV和EoNPV防治结果
        3.4.6 韦伯虫座孢菌和扑虱灵防治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4.1 小结
    4.2 讨论
        4.2.1 关于茶园间作的讨论
        4.2.2 关于茶园施肥的讨论
        4.2.3 关于茶园铺草的讨论
        4.2.4 关于茶园病虫害防治的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茶树热害及其防御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2003年我市茶树热害发生状况
    1.茶树受害范围广,症状重,减产幅度大
    2.茶树热害发生的原因
二、茶树热害的防御措施
    1.茶园覆盖
    2.茶园灌溉
    3.茶园间作
    4.肥培管理
    5.建立茶林复合生态茶园

(6)茶树热害及其防御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2003年我省茶树热害发生状况
    1.1 茶树受害范围广、症状重、减产幅度大
    1.2 茶树热害发生的原因
2 茶树热害的防御措施
    2.1 茶园覆盖
    2.2 茶园灌溉
    2.3 茶园间作
    2.4 肥培管理
    2.5 建立茶林 (果) 复合生态茶园

四、茶树热害及其防御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气候变化对江西茶树高温热害的影响[J]. 汪建军,杨爱萍,张坤,陶瑶,林志坚. 江西农业学报, 2020(11)
  • [2]近55年来浙江省茶叶高温干旱灾害特征及防御技术研究[D]. 杨菲.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7(03)
  • [3]江南茶区茶叶生产现状和气候资源特征分析[J]. 李时睿,王治海,杨再强,王学林. 干旱气象, 2014(06)
  • [4]信阳茶区茶叶无公害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 袁丁.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3)
  • [5]茶树热害及其防御措施[J]. 王剑锋. 安徽农业, 2004(09)
  • [6]茶树热害及其防御措施[J]. 雷光明. 蚕桑茶叶通讯, 2003(04)
  • [7]我国茶树气象研究进展(综述)[J]. 黄寿波.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5(01)

标签:;  

茶树热害及防治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