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缺损全髋置换

髋臼缺损全髋置换

一、髋臼缺损时的全髋置换(论文文献综述)

纪保超,胥伯勇,郭文涛,穆文博,曹力[1](2017)在《钽金属骨小梁臼杯联合钽金属加强块重建PaproskyⅡ型和Ⅲ型髋臼缺损的早期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在髋关节翻修术中联合应用钽金属骨小梁臼杯与钽金属加强块重建PaproskyⅡ型和Ⅲ型髋臼缺损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因假体无菌性松动接受髋关节翻修术并在术中使用钽金属骨小梁臼杯联合钽金属加强块重建PaproskyⅡ型和Ⅲ型髋臼缺损的患者17例(17髋),男5例,女12例;年龄30~75岁,平均56.6岁。PaproskyⅡA型4例,ⅡB型3例,ⅢA型8例,ⅢB型2例。全髋关节翻修术13例,仅翻修髋臼侧4例。随访时评估Harris髋关节评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髋关节旋转中心相对于泪滴位置的改变,观察钽金属骨小梁臼杯及钽金属加强块骨长入程度及假体周围透光线。结果 17例患者随访11~33个月,平均23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假体相关感染、脱位及周围骨折等并发症。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5.8±3.4)分提高至(79.2±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P=0.00);患侧髋关节旋转中心至泪滴连线的垂直距离由术前(32.1±4.3)mm降至(14.5±2.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P=0.00);患侧髋关节旋转中心至泪滴的水平距离由术前(33.6±6.1)mm降至(27.8±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P=0.00)。末次随访时11例(65%,11/17)患者的X线片提示有良好的骨长入;假体均未见外展角或前倾角变化,臼杯及钽金属加强块均牢固固定。结论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钽金属骨小梁臼杯联合钽金属加强块重建PaproskyⅡ型和Ⅲ型髋臼缺损,可避免使用过大直径的臼杯,重建相对正常的髋关节旋转中心,假体初始稳定性可靠,骨长入趋势良好,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方远[2](2014)在《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5月—2011年5月,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翻修术的35例(35髋)患者临床资料。男12例,女23例,年龄47~79岁,平均64.8岁。翻修原因:假体无菌性松动32例,Vancouver B3型股骨柄假体周围骨折2例,低毒性感染1例。术前髋臼侧骨缺损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标准:Ⅰ型6例,Ⅱ型9例,Ⅲ型20例;根据Paprosky分型:ⅡA型5例,ⅡB型9例,ⅡC型13例,ⅢA型8例。初次置换臼杯外径为46~52mm,平均49.6mm。翻修臼杯外径为56~68mm,平均60.4mm。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并摄X线片行影像学评价。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神经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于术后20d发生假体脱位,对症处理后未再次发生脱位。1例患者于术后6年死亡,其余34例存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4年,平均8.4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46.4±13.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0.4±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6,P=0.00)。髋关节旋转中心距泪滴间线、距泪滴外侧距离均较术前显着改善。除1例于术后10年出现髋臼假体无菌性松动行二次翻修术外,其余患者臼杯与骨面均无连续性透亮带,假体移位及骨溶解,臼杯均呈骨性固定。结论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具有操作简单,植骨量少,易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等优点,可获得较好疗效。

李鹏[3](2011)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式及髋臼发育不良的骨量测量。方法:回顾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10年11月因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及功能障碍,患者均有患髋疼痛症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51例54髋,男12例,女39例;年龄25-68岁,平均47.9岁。术前诊断的方法包括X拍片及CT检查包括平扫和三维重建。均应用Crowe分型,其中22例24髋CroweⅠ; 14例14髋CroweⅡ,4例5髋CroweⅢ;11例11髋CroweⅣ。根据术前CT模板评估,术中重建髋臼。股骨端根据术前检查,CroweⅢ、CroweⅣ伴有股骨发育不良及髋臼下移时应用股骨转子下截骨或股骨近段截骨合并大转子截骨滑移术。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51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中未出现感染病例,无术后脱位,无股神经及坐骨神经牵拉症状。高脱位患者步态均得到改善。1例CroweⅣ型股骨转子下截骨术后延迟愈合。5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3个月,平均27.6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74-99分,平均92.6分。与术前比较,有明确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在髋关节置换术中有两个难点,第一是髋臼发育不良,我们通过CT模板的应用,使术前对髋臼有了充分的测量评估,在术中合理的应用靛臼加深或上移及结构性植骨,使臼杯获得早期的稳定和良好骨包容。第二股骨端发育不良和因高脱位时下移髋臼所引起的股骨截骨,我们采用了股骨转子下截骨或股骨近端截骨并股骨大转子截骨滑移,并分别观察其疗效。

李杰,黄聪,苏寅[4](2008)在《髋臼骨缺损的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10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的初次人工髓关节置换髋臼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0例非感染性髋臼骨缺损的髋关节置换经验,应用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采用加深髋臼、颗粒性植骨、结构性植骨等等方法重建骨性髋臼。本组男6例,女4例;年龄2768岁,平均46岁。根据美国骨科学会(AAOS)的分类方法:节段型骨缺损4例,腔隙型骨缺损5例,混合型骨缺损1例。结果本组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感染发生。并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52个月,平均32个月。术前平均Harris评分44,术后平均82分。结论(1)假体臼与宿主骨完全接触,加深髋臼或配用小型髋臼假体,无须植骨。(2)需行结构性植骨时,尽量采用自体骨材,配合颗粒压配植骨。术中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角度判断仍有待寻找更科学的方法。

王琪[5](2008)在《综合保髋方案治疗发育性髋关节炎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一种综合保髋方案(髋关节镜+关节腔注射+中医中药等)治疗中早期发育性髋关节炎,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指导临床早中期发育性髋关节炎的治疗。方法:①病例:回顾性采集2001年9月-2007年9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住院病例中行髋关节镜治疗发育性髋关节炎患者39例(43髋),平均年龄35.7岁。随访内容包括治疗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符合标准纳入病例35例(38髋),因存在干预性治疗影响疗效而剔除2例(3髋),失访2例(2髋);中医分型包括:A组风寒湿痹证15髋,B组湿热下注证12髋,C组肝肾亏虚11髋。②治疗方式:全部病例住院期间行综合保髋疗法:方案包括髋关节镜手术,术中及术后关节腔药物注射,围手术期配合中药内服外用及理疗康复锻炼等保守疗法。中药内服根据证型不同分别采用A组独活寄生汤加减;B组四妙散加味;C组六味地黄丸加减;中药外用均采用黄连解毒汤加减熏洗、熥敷;功能锻炼包括主动与被动的锻炼指导。③疗效评定:病例随访时间6-61个月,平均25.1个月;随访期间记录患者双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双髋影像学检查,存在多次随访者以最后一次病情记录为准。结果:随访35例(38髋)中,随访时间6-61个月,平均随访25.1月;年龄18-55岁,平均35.7岁。髋关节疼痛、跛行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前Harris评分均数55.95分,治疗后Harris评分均数67.18分,治疗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比治疗前提高了11.23分,总有效率63.16%,疗效有显着性(p<0.05);中医各证型有效率分别为:A组60%,B组58.3%,C组72.7%,各组之间疗效无显着性差异(p>0.05);3髋影像学分期加重,余病例影像学分期稳定。结论:1.综合保髋方案疗效确切,对于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延缓骨关节炎发展的进程有一定作用;该疗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破坏髋关节固有结构等优点;2.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下的保髋疗法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炎的有效手段,中医辩证各证型之间疗效接近无明显差异性;3.综合保髋疗法不改变原有髋臼、股骨畸形情况,不同于其他矫形手术;综合保髋疗法填补了临床早中期发育性髋关节炎治疗上的空白。

敖俊,安荣泽,张应鹏,王兆杰[6](2006)在《髋臼骨缺损的初次人工关节置换后运动功能重建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髋臼缺损的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2001-11/2005-06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等3家单位骨科收治的髋臼缺损患者17例。影像学评估骨质缺损程度、髋关节运动中心上移程度<2cm的3例,>2cm的1例。13例采用自体股骨头颗粒骨及扩髓碎屑植骨后髋臼假体植入;4例采用髋臼扩大,较大骨水泥髋臼假体植入术。术后平均随访33个月。结果17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关节置换后疼痛、跛行基本消失,肢体短缩基本纠正,臀中肌功能良好,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61分提高到术后93.5分,未发现假体松动和移植骨吸收。结论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者术前应特别注意有无髋臼骨缺损。如有髋臼骨缺损,术前应对缺损类型、程度进行严密的评估,并结合术中探查结果确定最合适的重建措施,尽量恢复髋臼的骨储备和正常的关节运动中心,是获得术后运动功能恢复的良好基础。

武文,张太元,李金松[7](2006)在《双动髋假体在全髋关节翻修中髋臼缺损时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

张景贤,张开刚,范存义,蒋垚[8](2005)在《自体骨移植在初次全髋置换真臼重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真臼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4月~2003年3月利用股骨头结构植骨、颗粒植骨重建真臼加真臼内移植填补假臼造成的骨缺损、解决股骨头的覆盖,治疗56例由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原发性股骨头坏死造成髋臼移位的患者。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17个月,平均13.6个月。按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5分,术后平均82.6分。X线片示2例异位骨化,2例植骨后密度减低,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髋关节脱位、坐骨神经损伤及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利用真臼重建技术较好的解决了全髋置换中恢复正常旋转中心及骨储量不足的技术难题,具有稳定髋臼、恢复正常传递负荷的作用。

张景贤,张开刚,范存义,蒋垚[9](2004)在《初次全髋置换中真臼的重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真臼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4月~2003年3月利用股骨头结构植骨、颗粒植骨重建真臼加真臼内移填补假臼造成的骨缺损、解决股骨头的覆盖,治疗由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原发性股骨头坏死造成髋臼移位的病人62例,随访56例,随访8~17个月,平均13.6个月。结果按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5分,术后平均82.6分。X线片下2例异位骨化,2例植骨后密度减低,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髋关节脱位、坐骨神经损伤及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利用真臼重建技术较好的解决了全髋置换中恢复正常旋转中心及骨储量不足的技术难题,具有稳定髋臼、恢复正常传递负荷的作用。

李晓华,吴宇黎,吴海山,钱其荣[10](2002)在《髋臼缺损时的全髋置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研究髋臼骨缺损时全髋置换术髋臼重建的手术方法。方法 :因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败等原因致髋臼缺损的 178例 ( 2 15髋 )行全髋置换术或翻修术 ,应用非骨水泥假体臼 ,采用加深髋臼、上移髋臼、大型髋臼填充或结构植骨等方法重建骨性髋臼 ,其中男 6 2例、女 116例 ,178例中 16 2例随访 12个月~ 10年 ,平均 6 2个月。结果 :根据MerleD’Aubigne评分方法 ,优 4 0例 ,良 6 9例 ,中 50例 ,差 3例。结论 :各种髋臼骨缺损应根据X线拍片及CT加以明确 ,观察其运动中心、上移程度 ,对髋臼重建方法的选择特别有意义。非骨水泥假体重建成功与否有赖于假体稳定并尽量多与宿主骨接触并避免或减少结构性植骨

二、髋臼缺损时的全髋置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髋臼缺损时的全髋置换(论文提纲范文)

(2)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
治疗方法
随访
统计学处理分析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引用图表
附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髋臼骨缺损的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1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重建髋臼的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髋臼骨缺损的分类方法:
    3.2 植骨:
    3.3 假体固定方式的选择:
    3.4 术中髂臼外展角及前倾角角度判断:

(5)综合保髋方案治疗发育性髋关节炎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英文摘要
    1.1 中文摘要
    1.2 英文摘要
    1.3 英文缩写
2. 前言
3. 文献综述
4. 临床资料
5. 诊疗标准
    5.1 诊断标准
    5.2 治疗方法
    5.3 疗效评价方法
6. 结果
    6.1 治疗前后双髋Harris评分变化
    6.2 治疗前后中医各证型之间变化
7. 讨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个人简介

(7)双动髋假体在全髋关节翻修中髋臼缺损时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双动髋假体的设计特点
2 髋臼骨质缺损的分型
3 讨 论
    3.1 手术技术
        3.1.1 植骨术
        3.1.2 假体选择
        3.1.3 术后康复
    3.2 疗效评价
    3.3 疗效分析
4 小 结

(10)髋臼缺损时的全髋置换(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四、髋臼缺损时的全髋置换(论文参考文献)

  • [1]钽金属骨小梁臼杯联合钽金属加强块重建PaproskyⅡ型和Ⅲ型髋臼缺损的早期疗效[J]. 纪保超,胥伯勇,郭文涛,穆文博,曹力. 中华骨科杂志, 2017(07)
  • [2]采用超大生物型臼杯行髋关节翻修术的疗效观察[D]. 方远. 苏州大学, 2014(11)
  • [3]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研究[D]. 李鹏. 山东大学, 2011(04)
  • [4]髋臼骨缺损的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10例[J]. 李杰,黄聪,苏寅. 福建医药杂志, 2008(04)
  • [5]综合保髋方案治疗发育性髋关节炎的回顾性研究[D]. 王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1)
  • [6]髋臼骨缺损的初次人工关节置换后运动功能重建分析[J]. 敖俊,安荣泽,张应鹏,王兆杰. 中国临床康复, 2006(20)
  • [7]双动髋假体在全髋关节翻修中髋臼缺损时应用研究进展[J]. 武文,张太元,李金松.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03)
  • [8]自体骨移植在初次全髋置换真臼重建中的应用[J]. 张景贤,张开刚,范存义,蒋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5(06)
  • [9]初次全髋置换中真臼的重建[J]. 张景贤,张开刚,范存义,蒋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4(Z4)
  • [10]髋臼缺损时的全髋置换[J]. 李晓华,吴宇黎,吴海山,钱其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2(S1)

标签:;  ;  ;  ;  ;  

髋臼缺损全髋置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