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变相传销正在蔓延

当心变相传销正在蔓延

一、警惕变相传销正在蔓延(论文文献综述)

戴琬瑜[1](2021)在《互联网传销犯罪防治研究》文中提出

李康震[2](2019)在《伪数字货币传销案件侦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伴随着比特币的诞生,数字货币及其底层技术——区块链逐步走入社会视野。新兴事物的出现同时带来大量犯罪行为,伪数字货币传销犯罪便是近年来呈现高发态势的网络犯罪。犯罪分子以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为噱头,以伪数字货币为标的物进行非法传销,犯罪受害人数众多、涉案资金数额大、涉案地域广,仅近四年刑事判决书数据显示,共有337名传销头目被判刑,涉案资金100.61亿,涉案人数1565.36万人次。但面对愈加严峻的犯罪形势,侦查部门常陷入被动状态,学界关于此案侦查研究的匮乏也导致未能有效指导侦查实践。本研究以深入了解犯罪、明晰侦查困境、制定针对性的侦查对策为目的,以侦查学理论为基础,经过对文献的系统回顾、经侦部门的实地调研、刑事判决书中的个案研究,对伪数字货币传销犯罪进行如下方面研究:第一部分提出了研究背景,进行了文献回顾,阐述了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犯罪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描述了犯罪发展现状,发现此类犯罪具有以数字货币技术与高额返利为噱头诱骗投资者,入门费、拉人头与层级团队计酬,组织化、专业化、微传销化,传播速度极快、再生能力强,演变阶段性规律明显的特征。第三部分进行了适用法律分析,梳理了关于传销的法律规制,明确了罪名适用及其他法律认定问题。本研究第四部分描述了侦查困境,包括犯罪标的物虚拟化、犯罪非接触化使犯罪更加隐蔽,犯罪亚文化与被害人心理阻碍线索获取,资金流数字货币化增加资金查控难度,电子证据易损坏、难提取,跨地域取证难,犯罪跨地域导致案件管辖不明确、侦查协作难,犯罪查处被动导致涉案财物追回不力。为解决侦查困境,第五部分详细阐述了侦查对策。首先,侦查部门要应树立主动化、组成化、数字化的侦查思维,发挥预测型侦查模式的功能。其次,要搭建伪数字货币传销风险研判平台,具体包括组建犯罪特征词库,构建风险预警模型,搜集、存储、处理涉数字货币网站、社交平台相关的数据,进行数据碰撞、深度挖掘,发现高风险涉传网站与平台。根据研判结果,侦查部门要及时介入,迅速进行立案审查,要注意审查管辖权、查清犯罪事实,以秘密调查为主、同步依法收集证据。之后进行立案侦查,查清“人员流”、“资金流”、“信息流”,及时开展侦查协作,迅速组织抓捕,实现“打早打小”,同时快速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最后,构建以电子证据为核心的证据链,并开展境内外追逃,追回涉案财物。

单丹[3](2018)在《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侦查研究》文中指出统观全球,如中国拥有如此庞大体量且长期处于压抑状态的民间金融市场并不多见,由计划经济转型而来的市场经济,一直以来受政府与法律的监督与规制保持着平稳发展。然而民间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却未在最初引起社会和行业的足够重视,民间借贷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发展潜力,在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与相关行业标准出台滞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间金融市场一直处于不规范与被压抑相互交织的发展状态之中。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在现实空间被管制被挤压的领域在互联网空间中找到适宜发展的土壤,于是民间借贷也搭乘互联网发展的顺风车,发展成为互联网金融借贷,将由熟人之间的借贷转变为陌生人之间的借贷,使之丧失了由地缘、血缘、亲缘关系带来的信用基础,造成了风险失控并引发了大量的网络非法集资犯罪。从犯罪学视角,对网络非法集资的犯罪特征、犯罪成因进行了分析。首先,犯罪是社会的产物,对犯罪行为的研究势必要先从社会这个宏观角度进行,再从群体或个人的个性等其他相关方面进行具体研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非法集资犯罪被植入了网络基因,加之不同于现实社会中道德与秩序等价值倾向的引导,使其在犯罪空间、行为主体、行为方式、危害后果等方面均呈现出了新的特性。其次,按照系统结构犯罪原因论,网络非法集资犯罪的产生可以归咎于多个层面的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导致犯罪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但金融体制中投资渠道过于单一、政策红利和技术升维引发的风险越轨、经济下行压力以及犯罪人的犯罪个性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了网络非法集资犯罪。从刑法学视角,对非法集资的立法沿革进行了梳理,对网络非法集资主要罪名的认定、犯罪主体的认定、犯罪数额的认定等实体性问题进行了讨论。从刑诉法学视角,对学界和实务界十分关注的集资参与人诉讼地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做法提出应将集资参与人作为证人参加刑事诉讼。在侦查学视角下,将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侦查中的难题分为相对容易解决的、表层性的侦查难点和受现有技术水平、立法体系、制度结构等所限难以在短期内突围的侦查困境。总结了网络非法集资案件在侦查中的侦查前置难,证据收集、分析、审查难和涉案财物处置难的三大难点和由数据技术迭代更新与取证规范修订缓慢、取证工作激增与严格证明标准、网络非法集资产业化引发的侦查困境,并对目前可以解决的三大难点提出了出路对策:首先,提出了以大数据预警监控模式为核心的预警式侦查;其次,以审判为中心的视角,以裁判文书为研究样本,对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侦查取证工作的取证要求、取证思路、取证策略、取证要点以及侦查取证困境的出路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使该类案件的侦查取证更加规范化;最后,通过对网络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物的处置现状及突出问题进行梳理,提出了涉案财物处置的对策和建议。总结起来,目前在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侦查中,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观点如下:首先,刑法只是治理网络非法集资犯罪的最后手段而非必要手段。其次,侦查作为刑事诉讼的起点担负着识别犯罪、调查取证、追赃挽损、社会维稳等多个功能性任务。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侦查需要更新侦查思维,建立以技术为核心的侦查模式、侦查机制和侦查组织形式。再次,侦查员须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侦查格局观,从诉讼活动开展伊始就要以庭审的证据标准和要求开展侦查取证工作,且不能因侦查效率的需要而负累了整个诉讼环节,也不能为了降低侦查成本而提高整体诉讼成本。最后,涉案财物处置不仅关乎投资人利益,更关乎社会稳定,因此有必要以建章立制的形式进一步规范涉案财物处置中有关主体、范围、监督的问题,并逐步探索“刑民并行”或“先民后刑”的解决途径,在实现规范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效率。

岁正阳,吴限[4](2017)在《传销的“诱祸”——应对传销组织诈骗风险预警指南》文中研究说明林家的"灯"灭了。8月4日,湖南长沙南方职业学院大二学生林华蓉在湖北钟祥市郢中镇孔庙村直河投河溺亡,花样年华的她将自己最后的呼吸留在了那里。"那几天,刚出来个新闻,一个叫李文星的大学生被骗到传销组织,淹死了。"林华蓉父亲说,他没想到,悲剧会如此相似……连日来,接踵而至的传销悲剧不断上演:先是某985高校的年轻毕业生李

周健[5](2015)在《结构与运作:“1040”传销模式滋长的组织逻辑 ——以N市Q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直销这一无店铺销售模式进入我国。由于当时对直销的认识较为模糊、法律规制不够健全、下岗群体的出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企业和个人开始以直销的名义从事传销活动,且愈演愈烈。传销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滋生了多种犯罪行为,破坏了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冲击着原本已经脆弱的社会诚信体系。其后,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直销和传销的政策,法律法规也逐渐完善,并保持着打击传销的高压态势,但传销的社会土壤依然稳固,且随着宏观社会环境的变化,传销组织也进行了诸多适应性革新,以至于传销屡打不绝,屡禁不止。本文所要分析的“1040”工程则是当前实地传销中的主导模式。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比较法、典型案例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组织研究的开放系统和理性系统为视角,对1040工程这一类型的传销模式进行了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的分析。其研究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实践层面,揭露1040工程的传销本质,以避免更多的公众因为认识模糊而卷入其中;同时,为地方政府和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的打击治理提供参考;二是在组织研究层面,对当前非法组织研究较为匮乏的现状做一些研究领域和范畴的拓展。文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章节:第一章导论部分,因为传销和直销在现有的研究和日常使用中经常被混淆,或是存在表述问题,所以,笔者首先对传销和直销进行了溯源,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解析。随后,根据对传销的认识、态度和法律法规的调整完善为主线,对传销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划分,梳理了各个阶段的主要研究主题。最后,从研究对象、研究层次、选题原因、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方面对本研究做了相应的介绍。第二章从组织和行为与空间的关系以及区位决策、犯罪情境预防等相关理论入手,通过1040在区位决策时的组织解释以及对三个具体的发展区位空间所做的比较分析,认为1040在区位空间的选择上具有显着的经济理性、犯罪理性和组织理性特征,并大致勾勒出了 1040在区位决策时所考量的区位因子:跨省际的异地、最好有新区或开发区概念的城市郊区、高出租率、低房租、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管理不到位的大型新建小区或小区密集度高的区域。第三章主要分析了 1040的参与者及其进入组织的过程。在组织发展对象上,1040要求现有的组织成员以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入手,通过列名单和排名单筛选符合组织要求且具有较高信任度的人员,经过前期的铺垫,邀约目标对象前来考察生意。期间,强关系和弱关系在信任度和网络重叠度的优劣势得以互补,原先已经被简化的角色丛在异地得以部分重构。需要强调的是,从加入的结果来看,此时的欺骗是一种典型的“杀熟”模式,但经过洗脑后的邀约者最初的本意却是“共同致富”。第四章对1040的洗脑进行了阐释。在借鉴有关洗脑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根据“中心途径——外周途径”这一理论,分析了 1040合法性自我建构的主要观点和组织依赖、间接暗示、社会闭塞、密集重复、权威推崇、正义塑造、情感同化、群体优势、差别体验等具体的洗脑策略。第五章是从科层制的角度分析了1040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1040的组织成员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情感性关系,因此具有典型的逆科层化特征,但1040通过以五级三阶制为主的利益分配制度、责任制、累计制和超越制为主的晋升制度、家庭和体系的管理单位、家长和五大窗口等管理角色以及以《生活经营管理二十条》为主的制度规范等实现了关系网络的结构化。同时,通过访谈和查获的各类检讨书,笔者认为,1040在组织运行中的行为结构和规范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对等性。第六章从学习型组织的角度对1040的组织学习进行了探讨。除邀约、配合外,学习是1040最重要的组织活动。本文根据马奎特的理论,分析了 1040的学习子系统、组织子系统、人员子系统和知识子系统。但从适应和创新两个组织学习的目的层面来看,1040又是一种弱学习型组织,因为1040不要求组织成员自我创新,组织学习的内容和程序具有明显的仪式化特征。第七章提出了以社区和问题导向治理1040的警务路径。在介绍社区和问题导向警务以及治理和善治理论的基础上,笔者从警务主体、1040的组织领导者、1040的底层参与者、社区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Q地区打防1040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落实社区和问题导向警务的理念、建构有效的社区警务载体、争取社区公众的支持、加强出租房管理、改善社区物业环境等对策建议来优化现有的治理模式。

陈超然[6](2013)在《非法经营罪适用范围的扩张及其限制研究》文中指出非法经营罪是我国1997年刑法新增设的罪名,但是短短十余年间,国家立法不断扩展非法经营罪的内涵,司法解释无节制地扩大非法经营罪的适用范围,司法实践则进一步加重了非法经营罪扩张的趋势。非法经营罪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张引发了学界对此的关注与争论。本文结合司法实践,分析非法经营罪扩张的现状、原因、后果,研究如何对其进行合理限制,冀希望为司法实践提供一个相对合理的释法标准。本文共计20万字,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六章。引言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并对论文核心词“扩张”进行界定,“扩张”是指对原有条文字面含义之外的内容的扩充,非法经营适用范围的扩张,包括刑事立法的扩张和刑事司法的扩张。第一章对非法经营罪的扩张历程进行分析。第一节介绍了非法经营罪的立法沿革和创制原因,指出设立非法经营罪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投机倒把罪内容宽泛、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分析了非法经营罪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上的扩张。经过立法、司法不断的扩张之后,非法经营罪适用范围表现出明显的扩张趋势,已经成为经济犯罪定罪的“万能”条款。第二章在对非法经营罪扩张的原因和利弊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对非法经营罪的扩张需要受到合理限制的观点。刑事立法的本意,以及立法用语模糊性,决定了非法经营罪具有必然的扩张性,必要的扩张虽为社会发展所必需,但是立足于刑法人权保障机能和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属性的要求,这种扩张必须受到应有的限制,必须确定其扩张适用的标准,以确定其最大的边界。第三章提出限制非法经营罪扩张适用的基本标准在于界定非法经营罪的本质。通过对非法经营罪本质的学说的比较,作者认为将市场秩序作为非法经营罪本质,对解释非法经营罪不具有指导作用,并导致非法经营罪的口袋化;非法经营罪的本质应当是市场准入秩序,即政府对市场主体进入特定市场领域的规制形成的秩序。市场准入秩序在市场秩序中应当处于补充地位,因此,以市场准入秩序为法益的非法经营罪在整个经济犯罪也应当处于次要地位,不应成为经济犯罪的兜底罪名。非法经营罪在近期有存在的必要,不宜一废了之,而应当通过刑法解释方法对其构成要件明确化,达到限制非法经营罪适用范围扩张的目标。随后的三章以非法经营罪本质为标准分别从不同方面对非法经营罪的扩张进行限制。第四章是从非法经营罪的前提条件——违反国家规定角度入手,第一节分析如何正确界定“国家规定”的外延。司法机关从“国家规定”的批准、授权、不抵触等方面扩张“国家规定”的适用范围,这种扩张不仅违反了立法法等规定,而且也不利于刑法的准确适用。刑法中“国家规定”的合理界限应当以制定主体为标准。第二节明确“违反国家规定”的内涵。作者立足于违法统一性与违法相对性的理论争议,从行政犯的双重违法性、行政法规中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行政法规的修改等方面分析如何准确适用“国家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对于非法经营罪来说,绝不是一个形同虚设的规定,它可以通过让司法机关证明行为对“国家规定”的违反性,达到限制非法经营罪肆意扩张的目的。第五章从非法经营罪的基本条件——非法经营行为入手。“经营”这一概念在私法和公法上具有不同意义。根据非法经营罪的罪状设置,非法经营行为并非包括所有的违反法律的经营行为,而是针对违反市场准入秩序,未经许可擅自经营的行为。在具体非法经营行为和非法经营罪的竞合问题上,都必须围绕非法经营行为的特定性来认定。第六章从非法经营罪的程度条件——“情节严重”入手。认定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需要进行两个层面的思考,一方面是非法经营行为对法益侵害的程度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非法经营行为应受刑罚惩罚性的评价,后者更为重要。我们应当从刑法的最后手段性考量“情节严重”,针对不同性质的行政许可,“情节严重”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张治华[7](2013)在《边远农村传销蔓延的社会分析 ——以云南澜沧县B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传销活动由于其涉及范围广、影响深远的特点,已经成为媒体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传销活动不仅影响个人及家庭的生产生活,而且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农村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比较缓慢,传销者利用现在的高科技,不断地在农村地区进行传销。尤其是近些年,传销组织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速度也越来越快,发展的下线成员越来越多,严重影响着村民们安定的生活。学者们从传销的特征、危害、管理等方面分析,不仅在理论上有所突破,而且对于传销活动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有关传销组织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依据从农村获得相关材料,分析当前传销组织在边远农村蔓延的现状、原因及遏制传销的对策。第一章通过对传销组织的本质、社会基础、发展趋势的理论情况的论述,阐明传销组织的理论渊源及社会影响。第二章通过分析云南省澜沧县B村的传销现状,论述传销组织在农村的渗入途径和运作方式、村民对传销组织的认识及政府、社会对传销组织的反渗透力量,通过比较分析法、访谈法了解B村的传销现状;第三章从当地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农村传销现象出现的社会原因: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四方面分析其原因。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反传销的对策与建议:强化综合治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建立健全打击传销长效机制方面。

赵秉志[8](2010)在《当代中国重大刑事法治事件评析》文中研究表明刑事法治事件在我国刑事法治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死刑核准权上收、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传销活动纳入刑法典、"7·5"事件、酒驾肇事治理、足坛反"假赌黑"和重庆"打黑除恶"等有重大意义的刑事法治事件及其法理与社会问题予以观察、评析,有助于深化刑法要求,推进刑事法治建设。

赵秉志[9](2010)在《当代中国重大刑事法治事件评析》文中研究指明刑事法治事件在我国刑事法治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近年来我国发生的死刑核准权上收、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传销活动纳入刑法典、"7·5"事件、酒驾肇事治理、足坛反"假赌黑"和重庆"打黑除恶"等有重大意义的刑事法治事件及其法理与社会问题予以观察、评析,有助于深化刑法要求,推进刑事法治建设。

王刚[10](2008)在《直销企业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直销是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最早出现在美国,它分为单层次直销和多层次直销(又称传销)两类。其中,由于多层次直销自身的特点,很容易被不法商人利用作为诈财的工具。各国都针对非法传销的危害性对其作了相应的法律规定。直销自1990年进入我国后,由于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先后经历了引入期、混乱期、禁止期的曲折道路,目前正处于逐步开放期,虽然《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业已颁布,但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非法传销越演越烈,引发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国直销企业监管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研究直销企业监管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论文总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如下:本文从分析直销的基本概念入手,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阐述了直销企业发展概况及趋势,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随后,文章从法学角度对直销企业及直销商的法律义务及商事法律责任进行了分析,对政府监管直销企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界定。以此为导向,文章对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直销企业监管立法、具体制度和行业自律规范进行了比较研究。在全文的最后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我国直销企业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建立我国直销企业监管法律体系,完善我国直销企业监管法律制度的构想。

二、警惕变相传销正在蔓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警惕变相传销正在蔓延(论文提纲范文)

(2)伪数字货币传销案件侦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回顾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定性研究法
        1.3.3 调查访问法
2 伪数字货币传销犯罪
    2.1 概念的界定
        2.1.1 数字货币概念与原理
        2.1.2 伪数字货币的界定
        2.1.3 伪数字货币传销犯罪的概念
        2.1.4 易与伪数字货币传销犯罪混淆的其他犯罪
        2.1.4.1 虚拟货币传销犯罪
        2.1.4.2 ICO违规行为
    2.2 犯罪发展现状
    2.3 犯罪的特征
        2.3.1 以数字货币技术与高额返利为噱头诱骗投资者
        2.3.2 入门费、拉人头与层级团队计酬
        2.3.3 犯罪组织化、专业化、微传销化
        2.3.4 传播速度极快、再生能力强
        2.3.5 犯罪演变阶段性规律明显
3 伪数字货币传销犯罪适用法律分析
    3.1 关于传销的法律规制
    3.2 伪数字货币传销犯罪的罪名适用问题
    3.3 伪数字货币传销犯罪的其他法律认定问题
        3.3.1 传销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认定问题
        3.3.2 传销组织层级与人数的认定问题
        3.3.3 “骗取财物”与“团队计酬”行为的认定问题
4 伪数字货币传销案件侦查困境分析
    4.1 犯罪标的物虚拟化、犯罪非接触化使犯罪更加隐蔽
    4.2 犯罪亚文化与被害人心理阻碍线索获取
    4.3 资金流数字货币化增加资金查控难度
    4.4 电子证据易损坏、难提取,跨地域取证难
    4.5 犯罪跨地域导致案件管辖不明确、侦查协作难
    4.6 犯罪查处被动导致涉案财物追回不力
5 伪数字货币传销案件的侦查对策
    5.1 转变侦查思维,创新侦查模式
        5.1.1 树立主动化、组成化、数字化的侦查思维
        5.1.2 发挥预测型侦查模式的功能
    5.2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伪数字货币传销风险研判平台
        5.2.1 组建犯罪样本库,提取犯罪特征词库
        5.2.2 依据犯罪特征词库构建风险预警模型
        5.2.3 搜集、存储、处理涉数字货币网站、社交平台相关的数据
        5.2.3.1 网络阵地控制中发现的有关数据
        5.2.3.2 跨部门、跨领域收集的相关数据
        5.2.3.3 使用区块链技术作为收集、存储、共享数据的底层技术
        5.2.3.4 使用大数据技术处理数据
        5.2.4 围绕风险预警模型进行数据碰撞、深度挖掘
    5.3 适时介入,迅速进行立案审查
        5.3.1 审查管辖权,查清犯罪事实
        5.3.2 以秘密调查为主,同步依法收集证据
    5.4 把握立案侦查时机,及时抓捕犯罪嫌疑人
        5.4.1 妥善选择立案时机
        5.4.2 查清“人员流”、“资金流”、“信息流”
        5.4.3 及时出击,实现“打早打小”
        5.4.3.1 迅速组织抓捕,同步开展侦查协作
        5.4.3.2 快速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
    5.5 构建以电子证据为核心的证据链
        5.5.1 全面收集电子证据
        5.5.1.1 此案电子证据的种类
        5.5.1.2 规范电子证据取证
        5.5.1.3 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存证
        5.5.2 选择讯问突破口,获取供述
        5.5.3 从传销参与者处发现证据
    5.6 开展境内外追逃,追回涉案财物
        5.6.1 境内外的追逃办法
        5.6.2 流向境外的涉案财物控制工作
        5.6.3 加强涉案财物的协同处置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侦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历史研究法
        1.3.4 访谈研究法
    1.4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1 非法集资概念的历史变迁
        1.4.2 非法集资的刑事立法演进
        1.4.3 非法集资涵盖的罪名
        1.4.4 网络非法集资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1.5 论文框架与创新之处
        1.5.1 论文框架
        1.5.2 论文创新之处
2 网络非法集资犯罪的概述
    2.1 网络非法集资犯罪的特点
        2.1.1 犯罪空间的二元性
        2.1.2 犯罪行为的数字性
        2.1.3 行为主体的公司化
        2.1.4 社会危害后果逐步升级
    2.2 网络非法集资犯罪的成因分析
        2.2.1 系统结构犯罪原因论介说
        2.2.2 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是犯罪的根源
        2.2.3 金融体制中投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是犯罪基本原因
        2.2.4 政策红利和技术升维引发的风险越轨是直接原因和条件
        2.2.5 经济下行压力是犯罪诱因
        2.2.6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中犯罪人的犯罪个性
    2.3 网络非法集资犯罪的认定问题
        2.3.1 网络非法集资主要罪名的认定
        2.3.2 犯罪主体与犯罪数额的认定
        2.3.3 集资参与人诉讼地位的廓清
3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侦查难点与侦查困境
    3.1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侦查难点
        3.1.1 侦查起点前置难
        3.1.2 证据收集、分析、审查难
        3.1.3 涉案财物处置难
    3.2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侦查困境
        3.2.1 数据技术迭代更新与取证规范修订缓慢而引发的侦查困境
        3.2.2 取证工作激增与严格证明标准而引发的侦查困境
        3.2.3 网络非法集资产业化引发的侦查困境
4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预警式侦查
    4.1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侦查思维的鼎新
        4.1.1 双轨制空间思维
        4.1.2 大数据相关性思维
    4.2 大数据预警监控侦查模式的更迭
        4.2.1 大数据技术在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侦查中的可行性分析
        4.2.2 现阶段大数据预警型侦查模式的萌芽
        4.2.3 未来大数据预警监控型侦查模式的兴起
    4.3 大数据预警监控模式下的侦查组织形式
        4.3.1 大经侦格局的初步形成
        4.3.2 侦查主体结构性演变
    4.4 大数据预警监控模式下的侦查机制
        4.4.1 战略上: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机制
        4.4.2 战役上:建立实战化的大经侦指挥决策机制
        4.4.3 战术上:创建以技术为核心的功能应用
5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侦查取证
    5.1 以审判为中心视域下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侦查取证的路径选择
        5.1.1 理念方面:价值选择的兼顾与平衡
        5.1.2 行为方面:取证关键节点之把握
        5.1.3 机制方面:逐步健全严格依据证据裁判规则的取证机制
    5.2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侦查取证要求
        5.2.1 建立“线上+线下”的取证思维
        5.2.2 注重电子数据的提取和利用
        5.2.3 建立完备的证据体系
    5.3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侦查取证思路与策略
        5.3.1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侦查取证思路
        5.3.2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侦查取证策略
    5.4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的取证要点
        5.4.1 网络传销案件的取证要点
        5.4.2 网贷平台非法集资案件的取证要点
    5.5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侦查取证困境的出路
        5.5.1 利用司法判例形成“软性”技术规范
        5.5.2 建立证明简化规则缓解侦查取证压力
6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物处置问题
    6.1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物的边界廓清
        6.1.1 涉案财物的内涵
        6.1.2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中涉案财物的介说
    6.2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物的处置现状及问题
        6.2.1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物的处置现状
        6.2.2 网络非法集资案件涉案财物的处置存在的问题
    6.3 完善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中涉案财物处置的对策和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传销的“诱祸”——应对传销组织诈骗风险预警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传销的前世今生
骗局的野蛮生长
“诱祸”的话术套路
牢记的防骗锦囊
前进的“信”击计划
工商总局公布34家传销组织黑名单
    具备这两点就能判定涉嫌传销
    传销组织惯用的幌子
    被工商总局作为典型集中通报的传销组织
        1.“蝶贝蕾”传销组织
        2.浙江宁波澳州联球公司
        3.江苏观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4.贵州红跃药业有限公司
        5.江西省红花国人科技有限公司
        6.山东聊城“蒙卡迪”公司
        7.上海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8.山东临沂“新田公司”
        9.广东珠海中都阿星公司
        10.黑龙江鹤岗“盛世临”传销组织
        11.广西桂林“IST”远程教育网
        12.陕西金鹏科技发展公司
        13.北京中兴广润生物技术公司、山东广润生物工程公司
        14.慧缘商务(香港)国际有限公司
        15.广西北海“307”传销组织
        16.EFT公司
        17.安徽“麦罗国际”传销组织
        18.浙江杭州太竹公司
        19.广东清远盈草堂科技发展公司
        20.江苏南京铠鼎商贸有限公司
        21.北京顺兴鸿运科技发展公司
        22.浙江衢州吾老七日用品公司
        23.亮碧思公司
        24.上海城商城公司
        25.“翡翠环球网”传销组织
        26.“云数贸联盟网”传销组织
        27.广东“AHK澳洲汇金理财游戏网”传销组织
        28.北京“集善家园网”传销组织
        29.“云在指尖”传销组织
        30.“南京国通”传销组织
        31.“诚信买卖宝”传销组织
        32.“中山盛仕明”传销组织
        33.“智麻开门”传销组织
        34.“云梦生活”传销组织
防范传销小故事
    传销自述书 警示后来人
        不要相信“天上会掉下馅饼”的好事
        沉着冷静别人的“诱惑”不要轻信
        迷途知返不要失去理智“陷其中”

(5)结构与运作:“1040”传销模式滋长的组织逻辑 ——以N市Q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传销和直销溯源及概念解析
        二、传销的蔓延态势和社会危害性
    第二节 研究文献述评
        一、我国传销研究的四个阶段
        二、传销研究的仪式和信任视角
        三、研究文献评述
    第三节 本研究概述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层次
        二、选题原因
        三、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意义
第二章 落地:1040的区位空间决策
    第一节 组织和行为的空间选择
        一、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决策理论
        二、犯罪学中的情境预防理论
    第二节 1040的区位空间
        一、异地
        二、异地的具体区位空间
    第三节 1040区位空间决策中的理性
        一、三个具体运作区位共同的区位因子
        二、1040区位决策中的理性考量
第三章 邀约:1040的新人发展模式
    第一节 基于人际信任的杀熟
        一、组织成员发展的目标对象
        二、杀熟
        三、强关系和弱关系的综合运用
        四、发展熟人的组织后果
    第二节 列名单和排名单
        一、列名单
        二、排名单
    第三节 铺垫和邀约
第四章 洗脑: 组织合法性的自我建构
    第一节 洗脑
        一、洗脑的含义
        二、1040的洗脑特质
    第二节 洗脑策略的相关理论
        一、艾瑞克的洗脑策略理论
        二、何龙的洗脑六策略观点
        三、李世龙的洗脑六策略
        四、迈尔斯的说服四要素理论
        五、Greenspan的轻信理论
        六、佩蒂、卡乔波的中心一外周途径论
    第三节 1040的洗脑策略
        一、1040洗脑的中心途径策略
        二、1040洗脑的外周途径
第五章 科层:1040的组织结构
    第一节 科层制
        一、韦伯的科层制理论
        二、科层制的负功能和非正式结构
    第二节 1040的利益分配和晋升制度
        一、以五级三阶制为主的利益分配制度
        二、以责任制、累计制和超越制为主的晋升制度
    第三节 1040的组织管理
        一、组织角色体系
        二、管理结构
        三、制度规范
        四、行为结构
第六章 学习:1040的日常活动
    第一节 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
        一、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内涵
        二、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
    第二节 1040的组织学习
        一、1040的学习子系统
        二、1040的组织子系统
        三、知识子系统
        四、1040的人员子系统
    第三节 1040的弱学习型组织特点
        一、组织成员有学习但无创新
        二、组织学习的仪式化
第七章 社区和问题导向: 治理1040的警务路径
    第一节 社区和问题导向警务
        一、社区和问题导向警务溯源
        二、社区和问题导向警务的基本理念
        三、社区和问题导向警务与治理和善治理论的契合
    第二节 治理1040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警务主体的缺憾
        二、组织领导者的精心设计
        三、异地的庞大底层参与者执迷其中
        四、社区环境的有利条件
    第三节 治理1040的社区和问题导向警务
        一、真正落实社区和问题导向警务的理念
        二、构建有效载体,强化社区警务工作
        三、加大宣传动员力度,争取社区普通公众支持
        四、加强房屋租赁管理,压缩传销组织的生存空间
        五、对清查到未构成刑事处罚的传销人员分级并列为重点人员
        六、加强物业管理,改善社区物化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非法经营罪适用范围的扩张及其限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非法经营罪的扩张历程分析
    第一节 非法经营罪的立法沿革及创制原因
        一、 立法上投机倒把罪罪名的取消及内容分解
        二、 非法经营罪的设置
    第二节 非法经营罪刑事立法内容的扩张
        一、 非法经营罪刑事立法上的第一次扩张
        二、 非法经营罪刑事立法上的第二次扩张
        三、 非法经营罪刑事立法上的第三次扩张
        四、 非法经营罪刑事立法扩张的特点
    第三节 非法经营罪在刑事司法上的扩张
        一、 非法经营罪在司法解释中的扩张
        二、 非法经营罪在司法实践中的扩张
        三、 非法经营罪在司法中扩张的特点
第二章 非法经营罪扩张的原因与后果
    第一节 关于非法经营罪扩张的学术争论
        一、 “肯定说”与“否定说”
        二、 “扩张说”与“限制说”、“修改说”
    第二节 非法经营罪扩张的原因分析
        一、 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扩张非法经营罪的理由归纳
        二、 学界对非法经营罪扩张原因的论证
        三、 非法经营罪扩张原因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非法经营罪扩张的后果分析
        一、 非法经营罪扩张之益处
        二、 非法经营罪扩张之弊端
        三、 非法经常罪扩张的利弊权衡及取舍
第三章 限制非法经营罪扩张适用的基本标准
    第一节 学界对非法经营罪本质的探讨
        一、 市场秩序说
        二、 市场经营和管理秩序说
        三、 市场准入秩序说
    第二节 非法经营罪本质的界定
        一、 市场秩序属于刑法保护的法益
        二、 市场秩序不应当是非法经营罪侵犯的法益
        三、 市场准入秩序是非法经营罪侵犯的法益
    第三节 非法经营罪本质的进一步解读
        一、 市场准入秩序的内涵
        二、 国家建立市场准入秩序的合理性及缺陷
        三、 刑法介入保护市场准入秩序的正当性
        四、 市场准入秩序的合理确定及其对非法经营罪的影响
第四章 合理限制非法经营罪扩张的切入点之一:“违反国家规定”的解释
    第一节 “国家规定”的外延
        一、 “国家规定”的外延与非法经营罪的扩张
        二、 “国家规定”外延的扩张界限
        三、 最高司法机关对待“国家规定”外延扩张的立场
    第二节 “违反国家规定”的内涵
        一、 “违反国家规定”的内涵与非法经营罪扩张
        二、 “违反国家规定”背后的理论争议:违法的统一性与相对性
        三、 “违反国家规定”内涵的界定
第五章 合理限制非法经营罪扩张的切入点之二:非法经营行为的界定
    第一节 “经营”概念的法学解读
        一、 民商法中“经营”
        二、 公法中的“经营”
    第二节 非法经营罪中“经营”的内涵
        一、 非法经营罪中非法经营行为的含义
        二、 非法经营行为与合法经营行为的界限
        三、 非法经营行为与一般违反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经营行为的界限
    第三节 具体非法经营行为的界定
        一、 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
        二、 买卖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
        三、 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资金支付结算业务
        四、 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第四节 非法经营罪的竞合问题
        一、 非法经营罪的竞合现象
        二、 非法经营罪的竞合成因
        三、 非法经营罪的竞合认定
第六章 合理限制非法经营罪扩张的切入点之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标准
    第一节 “情节严重”与非法经营罪扩张的关系
        一、 对于情节犯的不同认识
        二、 情节犯的设置与非法经营罪扩张的关系
    第二节 司法实践中对非法经营罪“情节严重”的认定
        一、 数额标准
        二、 后果标准
        三、 以数额为基础的综合标准
    第三节 非法经营罪“情节严重”标准的应然性分析
        一、 学理上对非法经营罪“情节严重”的认定
        二、 非法经营罪中“情节严重”和“扰乱市场秩序”的关系
        三、 非法经营罪“情节严重”的第一个层次:法益侵害程度
        四、 非法经营罪“情节严重”的第二个层次:应受刑罚惩罚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件

(7)边远农村传销蔓延的社会分析 ——以云南澜沧县B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1.2.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传销组织与社会影响
    2.1 传销的市场本质
        2.1.1 传销的理论基础
        2.1.2 传销与直销
        2.1.3 传销与经济犯罪
    2.2 传销组织的变迁影响
        2.2.1 传销组织变迁的特点
        2.2.2 传销变迁的负面影响
第3章 农村传销组织的现状——基于B村访谈
    3.1 农村传销现象的运作程序
        3.1.1 进入传销组织
        3.1.2 传销内部活动
        3.1.3 逃离传销组织
    3.2 对传销组织的认知
        3.2.1 亲历者认知
        3.2.2 亲历者家属认知
        3.2.3 村里其他旁观者
        3.2.4 相关管理者认识
    3.3 农村传销的反渗透
        3.3.1 家庭动员的力量
        3.3.2 社区组织的协助
        3.3.3 政府部门联合打击
第4章 边远农村传销现象的原因分析
    4.1 政治经济原因
        4.1.1 松散的村治环境
        4.1.2 社会治安警觉性低
        4.1.3 农村经济的落后环境
    4.2 社会文化原因
        4.2.1 社会心理的影响
        4.2.2 文化观念的影响
        4.2.3 城乡科技发展差距
第5章 反传销的对策和建议
    5.1 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5.1.1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5.1.2 拓宽村民就业道路
    5.2 强化综合治理
        5.2.1 完善村民自治机制
        5.2.2 建立健全治安联防体系
    5.3 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5.3.1 学习先进思想
        5.3.2 完善农村教育工作
    5.4 建立健全打击传销长效机制
        5.4.1 加快互联网信息使用
        5.4.2 统筹兼顾,建立长效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当代中国重大刑事法治事件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次
前言
一、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一)事件回顾
    (二)法理评析
二、商业贿赂专项治理行动
    (一)事件回顾
    (二)法理评析
三、传销活动被明确纳入刑法典
    (一)事件回顾
    (二)法理评析
四、“7·5”事件的法治启示
    (一)事件回顾
    (二)法理评析
五、酒驾肇事事件
    (一)事件回顾
    (二)法理评析
六、中国足坛反“假赌黑”风暴
    (一)事件回顾
    (二)法理评析
七、重庆掀起“打黑除恶”风暴
    (一)事件回顾
    (二)法理评析

(10)直销企业监管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社会和经济背景
        1.1.2 资料文献背景
        1.1.3 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境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论文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直销企业概述
    2.1 直销及相关概念之辨析
        2.1.1 直销概念
        2.1.2 直销与相关概念之辨析
    2.2 直销企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2.2.1 直销企业发展概况
        2.2.2 直销企业发展趋势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政府监管直销企业的法律分析
    3.1 直销企业及直销商的法律义务
        3.1.1 直销企业的法律义务
        3.1.2 直销商的法律义务
        3.1.3 商事法律责任
    3.2 政府监管直销企业的法律分析
        3.2.1 政府监管直销企业的必要性
        3.2.2 政府监管直销企业的基础和依据
        3.2.3 政府监管直销企业的原则和限度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境外直销企业监管法律制度借鉴
    4.1 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直销企业监管立法
        4.1.1 美洲国家直销企业监管立法概况
        4.1.2 欧洲直销立法概况
        4.1.3 亚洲各国和地区直销企业监管立法概况
        4.1.4 国外直销企业立法评析
    4.2 直销企业监管的具体制度
        4.2.1 直销企业设立条件
        4.2.2 直销企业市场准入审批制度
        4.2.3 日常检查和信息披露制度
    4.3 行业自律规范
        4.3.1 世界直销商德约法
        4.3.2 国际商会国际直销准则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直销企业监管法律制度的构建
    5.1 我国直销企业监管法律制度现状
        5.1.1 我国直销企业监管立法现状
        5.1.2 我国直销企业监管立法的主要内容
        5.1.3 我国直销企业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5.2 建立和完善我国直销企业监管法律制度的构想
        5.2.1 明确立法指导思想
        5.2.2 积极推进直销立法并提升立法层次
        5.2.3 提高直销监管能力和完善直销监管手段
        5.2.4 充分发挥各种非官方组织的协调作用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警惕变相传销正在蔓延(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传销犯罪防治研究[D]. 戴琬瑜.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2]伪数字货币传销案件侦查研究[D]. 李康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9(09)
  • [3]网络非法集资案件侦查研究[D]. 单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8(09)
  • [4]传销的“诱祸”——应对传销组织诈骗风险预警指南[J]. 岁正阳,吴限. 中国信用, 2017(09)
  • [5]结构与运作:“1040”传销模式滋长的组织逻辑 ——以N市Q地区为例[D]. 周健. 南京大学, 2015(01)
  • [6]非法经营罪适用范围的扩张及其限制研究[D]. 陈超然.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4)
  • [7]边远农村传销蔓延的社会分析 ——以云南澜沧县B村为例[D]. 张治华. 中央民族大学, 2013(S2)
  • [8]当代中国重大刑事法治事件评析[J]. 赵秉志. 刑法论丛, 2010(03)
  • [9]当代中国重大刑事法治事件评析[J]. 赵秉志. 刑法论丛, 2010(03)
  • [10]直销企业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 王刚.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04)

标签:;  ;  ;  ;  ;  

当心变相传销正在蔓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