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制家具重回四大流派

木制家具重回四大流派

一、木质家具回归四大流派(论文文献综述)

吴鲁娟[1](2021)在《古彝文碑刻字形特征在书房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探索》文中认为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历史文化了解的途径纷繁复杂,对文化的继承也越发重视。文字作为信息传递的一种载体,由远古时期经历至此,万年的历史使它成为人类史中最独特的文化符号。随着时间的更迭,有的文字传承并推进着,而有的文字则落寞隐遁。古彝文的发展并不如汉字那般繁荣,有诸多字体的演变,而是大多一直持续着基本形态,因此生存环境并不理想。以碑为载体的古彝文碑刻上留下的文字内容是如今针对古彝文研究的重要资料,它记录着古代彝族的真实生活,社会状态,且碑刻的字形书法为彝文之范本。基于此,选取以碑为载体的古彝文碑刻文字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字形元素特征,并根据相应的文字文化,将书房家具设计理念与之融合,设计出一系列基于古彝文碑刻字形特征的书房家具,拉近古与今的距离,让人们以全新的角度去了解文字、感知彝族文化的魅力,并为书房家具设计方法提供新思路。本文主要通过七个章节来进行阐述,其中第一章为提出问题阶段,二、三、四章为分析问题阶段,五、六章为解决问题阶段。第一章先对课题进行整体概括,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等方面;第二章对古彝文及古彝文碑刻进行整体概述,先介绍古彝文的起源与发展,再引到古彝文碑刻的板块。第三章主要为古彝文碑刻文化内涵与字形特征的分析,得到设计的四大重点和古彝文碑刻字形特征元素的应用现状,最后归纳得出将字形特征在书房家具设计中应用的意义;第四章通过调研与资料收集先对书房家具整体风格和材料类别进行介绍,再针对书房家具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第五章阐述课题方案的设计缘由、设计思路、设计的定位;第六章为碑刻字形特征元素的具体分析与提炼,并结合书房家具设计理念进行再设计,及最后古彝文碑刻字形特征在书房家具上的系列设计实践;第七章为课题的总结与归纳,进一步明确古彝文碑刻字形特征与书房家具结合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所在,并对课题研究的不足进行归纳总结。

董博文[2](2021)在《苏作明式家具的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传统家具制作历史源远流长,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是一个继承与发扬的过程,明代在宋代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总结前人经验,在明代中期形成了享誉世界的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有其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偏好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照搬明式家具的设计已不适应现代要求。但是全盘否定更不可取,明式家具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宝贵的合理内涵,文人倡导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偏好也与现代生活方式、审美倾向存在某种共通之处。并且蕴藏在明式家具中的中国文化精神,才是中国当下设计中最缺乏的“中国设计”的精神实质,才是我们应该坚持和发扬的“中国设计”的品质,因此笔者希望在传承明式家具合理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要求,进行明式家具传承与创新设计探索,找寻“中国设计”的品质。苏作明式家具作为一种文化,我们可以通过对其文化基因的认知和解码获得对其的重新考量。因此将此理论引入苏作明式家具的传承研究中,挖掘蕴藏在其中的文化内涵、文化精神和理念等,从文化精神及理念上理解明式家具,接下来再具体提取其四大特征基因,从而为其传承奠定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梳理明式家具相关创新设计研究成果,以期从前辈的研究成果中获得启发。最后根据对苏作明式家具的理解以及前期提取的文化基因成果,提出基于使用情景制定器具八识方案,基于制式方案确定结构榫卯及家具骨架,再按结构需要选择构件和传承雕刻文化内涵再设计的传承创新方法。并通过设计实践将理论研究转化成设计,以期为苏作明式家具的传承与创新做出有益探索。

周昌[3](2021)在《民国上海报刊上的沪剧广告研究(1916-1949)》文中研究指明上海同时作为近代中国报刊业与广告业的中心,独特的地缘优势为沪剧广告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沪剧传播的重要媒介,沪剧的报刊广告是所有广告媒介中最为普遍、最为持久、最具影响力的广告形态,是沪剧宣传的最主要手段。作为沪剧广告的载体,就承担的角色与功能而言,上海报刊分为普通报刊、游乐场小报、沪剧报刊三类,它们在沪剧广告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对沪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沪剧进入申曲阶段后,逐渐为社会接受,进入新兴的游乐场演出,自此开始了借助报刊媒介传播的时代。此时,游乐场小报是沪剧广告的主要载体,游乐场小报如《大世界报》《新世界报》《先施乐园日报》等普遍刊载有沪剧讯息。此时的沪剧广告更多地是依附于游乐场发布的游艺时刻表中,仅仅是传递基本的演出讯息,广告的功能处于简单的告知性传播,但对于使沪剧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熟知依然起到了重要作用。上海市申曲歌剧研究会成立后,沪剧演出场扩展至戏院、剧场,沪剧广告也随之变化,戏院、剧场成为新的广告主,广告重心逐渐转移到《新闻报》《申报》等报刊,广告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与创新,不断强化广告的吸引力与兴趣点,广告的营销策略更灵活多样。随着沪剧影响力的扩大,沪剧报刊应运而生,如《申声月刊》《申曲日报》《沪剧周刊》等。沪剧报刊面向的市场群体最为主要的就是沪剧剧迷,因此刊物营销的核心便是沪剧,全方位刊登有关沪剧方面的讯息。此时沪剧主要剧社如文滨剧团、施家剧团、鸣英剧团都已拥有固定的演出场所,竞争激烈,各剧团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投入大量的财力与物力在宣传上,沪剧报刊广告便成为了重要的宣传平台。沪剧借助沪剧报刊的发行,促进沪剧艺术的发展繁荣。沪剧广告是演出及创作主体的形象塑造重要途径,广告逐渐建立沪剧艺人的艺术形象。沪剧明星效应开始凸显,受到观众的追捧。伴随着沪剧地位的提高,沪剧的商业价值也不断被发掘,逐渐形成以沪剧为中心的商业网络。在这个以沪剧为核心,由报刊、唱片、电台、剧场、出版社、周边企业等组成沪剧生态圈,沪剧得以借此参与与影响上海市民的都市社会生活,同时也为沪剧艺术的繁荣创造的良好的机遇。沪剧的周边广告既是沪剧影响扩大的结果,也是沪剧影响力的见证。

马欣媛[4](2020)在《商业展示空间中的极简主义设计研究 ——以杭州西湖苹果店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商业展示空间中的极简主义设计展开研究。商业展示已经成为衡量品牌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极简主义设计作为当今主流风格,能为商业空间带来较大的优势。极简主义设计的产生源于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以及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反思。早期的极简主义设计过度强调功能和理性,具有精英化的特性;但随着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极简主义设计也开始重视形式和情感,并逐渐走向大众化。本文举例分析了极简主义在不同设计领域的表现,总结出形式追随品位、无装饰性、几何性的特征。针对常人极易混淆的极简主义设计和简约主义设计,本文通过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案例,从多个角度对比分析出二者的共性与个性。共性即二者都注重功能性和简洁的视觉效果,但极简主义设计更注重的是品味和情感的表达,设计中常常蕴含着某些意象;而简约主义设计更加注重理性和功能的表达。极简主义设计是简约主义设计的延伸和发展。而后,以全球苹果店的设计为案例,探析了极简主义在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的设计语言,包括平面布局、交通流线、空间造型、材料选择、色彩色调、采光照明、展陈设施以及四大界面,以论证极简主义设计与商业展示空间相结合的可行性。极简主义设计仅凭简洁的设计语言就能营造出丰富多样的商展空间氛围,但同时注重的是材料质感和施工工艺。为了证实极简主义设计在商业展示空间中持续不断的发展力和生命力,本文提出极简商展空间的创新设计,即将智能技术、绿色生态理念及地域文化运用于极简商展空间设计中。极简商展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进行适时的更新蜕变,才能永葆生命力。最后,笔者以杭州西湖苹果店为基地,展开了商业展示空间中的极简主义创新设计实践,验证了极简商展空间设计方法指导的可行性,表现出极简主义设计的优势所在。任何一种设计的发展都需要足够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需要不停地思考、借鉴和创新,才能不断地发展进步。

程永琳[5](2020)在《自然主义风格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自然主义风格为内容的出发点,分析了自然主义的内涵、发展的过程以及我国传统的道家文化中道法自然思想与自然主义的关系。由此得出了我国传统的道法自然思想与自然主义中周围环境与各个元素和合共生的设计理念相吻合的结论。探讨了其与设计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调节并相互影响的关系;归纳了顺应规律对现代设计在环境定位、设计理念以及中国艺术精神再挖掘的借鉴意义。笔者着重对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从解析自然主义内涵入手,以层层递进的关系总结出在现代设计中运用的创作理念以及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创作理念,从而得出在现代室内中的天人合一、自然无为创作手法;通过大师的案例分析,总结设计理念之精华;并结合调查统计的数据,融合理论研究,做出自己室内设计作品。

曲辉[6](2020)在《艺术审美功能论研究与新时代艺术审美价值的重振》文中提出关于艺术中美的价值的争论由来已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到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这无疑是对艺术与美、艺术审美价值争论的最掷地有声的回答。中国的艺术发展,在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下,曾经一度出现很多乱象,然而一番“体检”之后,重归审美已经成为当下备受期待的愿景。《美术》杂志曾开展过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审美理想的大讨论,一时掀起了坚持艺术审美的热烈呼声,大家都旗帜鲜明、慷慨陈词。在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阶段,重振艺术的伟大审美理想,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特别是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产生,更为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与艺术审美价值的重振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方向。艺术的根本是审美。艺术发展中之所以出现种种乱象,除了社会发展特定阶段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也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来自对艺术审美价值的漠视甚至破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补充并重振艺术审美功能理论体系,已成为当前艺术理论研究中的首要任务。因此,选择艺术审美功能论与新时代艺术审美价值作为研究对象,以美术学理论、教育学、历史学、文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作为依托,通过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功能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深入探究艺术的审美功能,科学阐释艺术的主要审美功能,并结合艺术发展实际阐明新时代重振艺术审美价值的历史趋势,得出了艺术要为人民提供纯粹的审美关怀的结论。首先,对艺术审美功能做一梳理和概观,明晰艺术的概念,分析艺术功能的内涵,厘清艺术的审美功能,并对艺术审美功能论进行历史回溯。对早期“模仿”说中的审美观念、“自由的艺术”与审美功能的凸显、“无功利”的艺术观与艺术审美功能的确认,以及艺术审美功能及艺术本质的发现进行论述对艺术审美功能论进行解析。对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审美认知功能、审美娱乐功能、审美心理调节功能逐一分析,并对诸功能之间的联系加以论证;对艺术审美功能的完整性、广泛性、时代性和民族性进行分析,辨明艺术审美功能的特点;分析艺术审美功能的影响因素,对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体裁、艺术风格析毫剖厘,为研究奠定基础。艺术审美功能广泛、审美特点完备,并非初始之时沉寂,如何合理厘定艺术的阶段、科学评价艺术的发展?审美理想的失落与审美功能的离析又是肇自何时?纷繁多变的现代艺术流派,既丰富了艺术形式,又包含着艺术与美的对抗,特别是一部分哗众取宠,屈从于消费市场的作品,虽然数量不是太多,但影响不小,造成了审美理想的失落;中国文艺作品受此影响,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出现了时代性内容缺失、创作形式同质化等问题,也造成反审美现象,严重影响了艺术审美功能的完整性。追根溯源,艺术与美二者关系的流变,决定了审美功能的流变,艺术发展呼唤审美价值回归。艺术审美功能的回归、审美价值的重振需要审美功能论的指引。随着艺术边界的拓展、祛魅的需求以及民族文化自信的逐渐养成,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的补充和完善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传统时代艺术观念中的审美理想、近现代艺术观念中的美学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审美价值的探索,为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提供了重要基础;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形成为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指明了方向,即以人民为中心的审美原则下的多元体系构建。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的人民性内核,注定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这首先凸显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学基础、美学内涵以及深厚的美育内核,使得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了共同的审美向度,产生了紧密地联系和良性互动,要求我们以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动审美人格培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审美化传播。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为我们重振审美价值提供了新的路径,生活审美、生态审美、共同体审美也必将成为新时代审美的重要价值。无论是在艺术主题上、艺术语言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我们都迫切需要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批评、构建审美社会、为世界提供中国审美方案,进行审美价值输出,由此为人民提供纯粹的审美关怀,这是艺术的根本目的之所在。

孙晶[7](2020)在《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绿色革命、创意产业、时尚文化、低碳生活等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当代设计已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综合化趋势,一系列跨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设计与类型,正成为设计的新景观。本文通过阐述设计的综合性与综合性设计的基本内涵,分析综合性设计的不同类型,更加清晰认识综合性设计与各门类设计之间、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研究综合性设计对当代设计艺术发展取向的影响和对艺术设计变革的启示。剖析综合性设计形成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背景,理解其出现的必然性、必要性与可行性。基于时代发展对于综合性艺术设计人才的更高要求,以及艺术设计教育综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反思当前艺术设计教育难以开展跨学科综合性教学的成因与问题,进一步明确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的理念与目标。同时,借鉴和分析国外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的有益经验,从基于创新战略的大学重构,到跨校跨学院的联合培养,从增设跨学科综合性的新兴专业,到创建跨学科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与研究机构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以教育学综合课程与教学理论为学理依据,梳理综合性艺术设计课程的基本范式,发展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促进以综合为形式的教学组织,从而为综合性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培养跨学科综合性艺术设计人才建构切实可行的教育路径与方法。此外,更加突出强调在制定综合性教育管理制度、建构面向未来的新学科新专业新课程、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建设跨学科综合性教育平台等方面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多头并进、多项并举,真正促进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深入。

张雪倩[8](2019)在《素食餐饮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把素食视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观念出发,以国内外素食文化研究为背景,以素食的潜在价值为依托,通过对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素食餐厅走访调研,对我国素食餐厅做出深入的分析总结。通过多角度的调研从餐厅空间设计的角度提升素食餐饮空间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以帮助经营者达到推广素食文化的目的。本文首先系统的分析了素食与空间、人、主题文化、家具陈设、光环境、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素食群体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了解当下素食群体的需求。其次,本文对依据消费水平来划分的中高低档素食餐厅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基于大量案例调研分析和素食生活方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当代素食餐厅空间的优化策略:设计思维、原则和空间设计要素。其中空间设计思维包括:增强美学与意境、突出文化、内外一体化、功能复合化;空间设计原则包括:消费群体精准定位、多元文化并行、素食生活方式与空间意境匹配、“简素”为主的四大策略;空间设计要素包括:“静”、“简”、“雅”、“健康”、“生态”、空间“高效利用”的六大设计要素。同时,通过设计实践,将所研究的策略和要素应用实际项目中,对推广素食理念,促进素食生活方式的普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郇明钰[9](2019)在《基于禅意概念的家居环境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如今,身处快节奏高压力都市生活之中的人们,内心渴望一种自由随性、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一种清静、质朴、素雅、融合的家居环境,以寻求身心的放松;再者,禅宗美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支,对中国艺术乃至当代设计师的审美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禅宗文化在这种欲求中,与家居环境设计相融合。本文关键在于对禅意概念的解读、提取与转化。本文的禅意概念,是指在禅宗哲理、禅意美学特征指导下的一种设计思维和设计手法;从设计艺术的角度来说,禅意是设计者“禅心”的表现,是设计作品呈现出的令人平静、安宁、深思、顿悟的意境;基于禅意概念的家居环境设计,通过禅意设计手段进而引领一种禅意家居生活方式。论文研究大体分为五个阶段:其一,从禅及家居环境设计的相关概念入手,理清禅、禅宗、禅意、禅意家居之间的关系,总结现代人禅意生活方式的审美体验;其二,根据调研及禅意作品分析,总结影响禅意家居环境设计的审美体验要素;其三,在禅意审美体验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禅意设计手法,将禅宗“形而上”的美学思想转化为对家居环境设计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设计理论及方法;其四,分别从意境与具体设计策略两个角度,深入剖析禅意概念在家居环境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其五,总结禅意概念对设计师的影响以及禅意家居环境设计的展望。

万千[10](2018)在《基于材料视觉感观的家具感性设计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家具设计中对材料视觉感观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家具感性设计评价的结果。本研究旨在为家具材料视觉感观的评价、优选以及创新,提供更加客观和量化的理论和方法。本文以感性工学的相关理论方法为研究基础,分析了材料视觉感观影响家具感性设计评价的过程,构建了基于材料视觉感观的家具感性设计评价流程和方法。同时,以青年人群木质厨柜感性设计为例进行应用分析,验证了所构建流程和方法的可行性。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对家具材料感性设计评价的理论内涵的分析表明,人们对材料感观意象的认知是经由人的行为感观输入,审美和感知输出,最终成为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此外,家具的意象功能包含生理和心理功能两个方面,两方面属性的共同作用构成了家具的综合意象。以材料意象为核心的家具感性设计评价应该在特定的“人—家具—环境”使用语境下进行,包含家具材料设计意象评价,材料感观意象评价两方面的内容,并最终获得对家具材料感性设计的综合评价。(2)通过对评价内涵的解读以及感性工学相关理论方法的分析,构建了基于材料视觉感观的家具感性设计评价流程和方法。具体包括家具材料视觉感观优选,材料视觉感观语义分维评价和材料视觉感观ERPs评价三个部分。研究总结出材料的视觉感观由颜色、纹理和光泽三个特征构成,将材料视觉感观的意象区分为实用感、美观感、环保感、经济感和文化感五个评价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褒贬语义分维评价量表,并建立了家具材料视觉感观优选评价模型。(3)利用构建的评价流程和方法,以青年人群木质厨柜设计为应用案例,验证了评价流程和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青年人群在选择厨柜家具材料时,对材料视觉感观设计意象的重视程度是环保感(24.11%)>实用感(21.52%)>经济感(19.97%)>美观感(18.8%)>文化感(15.6%);在所选择的木质评价材料中,青年人群对径向纹理亮光涂饰的黑胡桃木用于木质厨柜家具设计评价较高;颜色和光泽特征及两者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木质材料视觉意象评价最主要的因素;纹理变量对木质材料视觉感观意象评价的影响不显着,且其相对于木质材料的颜色和光泽变量而言是一种更高级别的神经认知过程;同时,木质材料视觉感观与记忆意象的不匹配可能导致青年人群产生更大的P200波幅,而对较为熟悉的木质材料视觉感观可能导致更大的额叶区N200波幅。

二、木质家具回归四大流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木质家具回归四大流派(论文提纲范文)

(1)古彝文碑刻字形特征在书房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框架与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拟解决的问题
2 古彝文及古彝文碑刻概述
    2.1 彝文起源
    2.2 彝文发展
    2.3 古彝文碑刻
3 古彝文碑刻字形特征及应用现状
    3.1 古彝文碑刻文化内涵及字形特征
    3.2 古彝文碑刻字形特征元素设计应用现状
    3.3 古彝文碑刻字形特征书房家具设计的意义
4 书房家具市场调研及分析
    4.1 书房家具概述
    4.2 书房家具市场现状
    4.3 书房家具现存问题
5 融入古彝文碑刻字形特征的书房家具设计规划
    5.1 设计缘由
    5.2 设计思路
    5.3 设计定位
6 融入古彝文碑刻字形特征的书房家具设计实践
    6.1 设计实践一
    6.2 设计实践二
    6.3 设计实践三
7 结语
    7.1 结论
    7.2 设计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2)苏作明式家具的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苏作明式家具概念界定及其研究现状
        1.2.2 文化基因理论及其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目标及意义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意义
    1.6 本章总结
第二章 苏作明式家具的设计理念及其文化内涵
    2.1 苏作明式家具的文化内涵
    2.2 苏作明式家具的文化精神
    2.3 苏作明式家具的设计风格及理念
        2.3.1 设计风格
        2.3.2 设计理念
    2.4 本章总结
第三章 苏作明式家具四大特征基因的识别提取
    3.1 器具八识特征基因的识别提取
        3.1.1 上四识【制(型)、式、形、艺】文化基因的提取
        3.1.2 下四识【工、款、色、材】文化基因的提取
    3.2 结构榫卯特征基因的识别提取
        3.2.1 横竖材的丁字形接合
        3.2.2 直材的角接合
        3.2.3 平板拼合与攒边打槽装板结构
        3.2.4 腿与面、牙板的接合
        3.2.5 腿足与下部构件接合
        3.2.6 弧形弯材接合
        3.2.7 活榫开合结构
    3.3 常用构件特征基因的识别提取
    3.4 雕刻装饰特征基因的识别提取
        3.4.1 雕刻技法
        3.4.2 雕刻纹样的题材及其文化内涵
    3.5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延续与创新——明式家具现代设计实例研究
    4.1 方海——“新中国主义”依托竹材生态创新新型明式家具
        4.1.1 “新中国主义”的功能溯源
        4.1.2 “新中国主义”的榫卯复兴
        4.1.3 “新中国主义”的形式内涵
    4.2 明式“形、神”的现代延续——朱小杰的新中式
        4.2.1 寻找中国设计的精神实质
        4.2.2 设计技巧一:让设计展示材质美
        4.2.3 设计技巧二:让设计展示结构美
    4.3 石大宇以竹工艺诠释传统文化
        4.3.1 设计之路回归传统文化
        4.3.2 竹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4.4 沈宝宏秉承中国基因的灵感将中国文化融入家具设计
        4.4.1 代表作品赏析
    4.5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基于文化基因的明式家具传承创新设计实践
    5.1 基于文化基因的传承创新设计方法
        5.1.1 基于使用情景制定器具八识方案
        5.1.2 基于制式方案确定结构榫卯及家具骨架
        5.1.3 依据家具骨架结构需要选用所需构件
        5.1.4 传承雕刻文化内涵再创新设计
    5.2 基于明式家具文化基因认知的设计调研
        5.2.1 目标用户定位
    5.3 文化基因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5.3.1 设计定位
        5.3.2 使用情景分析
        5.3.3 设计方案展示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3)民国上海报刊上的沪剧广告研究(1916-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相关概念的界说
第一章 沪剧与传播媒体的融合发展
    第一节 沪剧的传播与发展
        一、沪剧传播渠道概述
        二、沪剧演出的广告宣传
    第二节 上海报刊与沪剧的结盟
        一、报刊中沪剧的相关讯息
        二、报刊上沪剧广告的初现
第二章 报刊上的沪剧广告呈现
    第一节 沪剧广告的发展历程
        一、发轫时期的沪剧广告(1916-1927年)
        二、成长时期的沪剧广告(1928-1937年)
        三、成熟时期的沪剧广告(1938-1941年)
        四、衰退时期的沪剧广告(1942-1949年)
    第二节 沪剧广告的主要内容
        一、演出及主创人员
        二、演出剧目的推介
        三、演出场所的票价
        四、私人定制的堂会
第三章 报刊广告视域下的沪剧及其周边
    第一节 报刊广告视域下的沪剧
        一、沪剧的市场演出机制
        二、沪剧目标受众的设定
    第二节 沪剧的周边商业广告
        一、沪剧商业价值的开发
        二、沪剧明星的商业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新闻报》沪剧广告资料索引
致谢

(4)商业展示空间中的极简主义设计研究 ——以杭州西湖苹果店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商业展示已成为商家竞争的重要手段
        1.1.2 极简已成为世界着名产品的流行趋势
        1.1.3 极简主义设计呼唤与时俱进
        1.1.4 中国极简商展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状况及文献综述
        1.3.2 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成果的主要贡献及不足之处
        1.3.3.1 主要贡献述评
        1.3.3.2 不足之处分析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4.1 研究内容
        1.4.2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5 课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1.1 文献研究法
        1.5.1.2 实证研究法
        1.5.1.3 个案研究法
        1.5.1.4 比较研究法
        1.5.2 技术路线
    1.6 课题的创新点
        1.6.1 提出了“形式追随品味”的美学思想
        1.6.2 发现了极简主义设计的“侘寂之美”
        1.6.3 挖掘了极简商展中的“地域元素”设计手法
2 极简主义设计概论
    2.1 极简主义设计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极简主义
        2.1.2 极简主义艺术
        2.1.2.1 绘画领域的极简主义
        2.1.2.2 雕塑领域的极简主义
        2.1.3 极简主义设计
    2.2 极简主义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2.2.1 工业化程度空前高涨
        2.2.2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
        2.2.3 人们生活品味的提高
    2.3 极简主义设计的发展阶段
        2.3.1 萌芽阶段
        2.3.2 成长阶段
        2.3.3 成熟阶段
    2.4 极简主义设计的特征
        2.4.1 形式追随品味
        2.4.2 无装饰性
        2.4.3 几何性
    2.5 极简主义设计的艺术形态
        2.5.1 景观设计中的极简主义
        2.5.2 建筑设计中的极简主义
        2.5.3 室内设计中的极简主义
        2.5.4 展示设计中的极简主义
        2.5.5 商业展示设计中的极简主义
    本章小结
3 极简主义设计与简约主义设计的比较研究
    3.1 感性与理性:产生背景比较
    3.2 新潮与传统:发展历程比较
    3.3 侘寂与沉静:哲学比较
    3.4 意境与物境:空间比较
    3.5 无形与有形:形体比较
    3.6 冷峻与温润:色彩比较
    3.7 无机与有机:材料比较
    本章小结
4 极简主义在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的设计语言
    4.1 平面布局
    4.2 交通流线
    4.3 空间造型
    4.4 材料选择
    4.5 色彩色调
    4.6 照明采光
    4.7 展陈设施
    4.8 四大界面
    本章小结
5 极简主义商业展示空间的创新设计
    5.1 智能技术在极简商展设计中的应用
        5.1.1 智能技术的概念
        5.1.2 智能导视系统在极简商展设计中的应用
        5.1.3 智能交互设计在极简商展设计中的应用
    5.2 绿色生态理念在极简商展设计中的运用
        5.2.1 绿色生态设计的概念
        5.2.2 绿色生态理念在极简商展设计中的表现
        5.2.2.1 选用生态环保型材料
        5.2.2.2 节约常规能源
        5.2.2.3 使用清洁能源
        5.2.2.4 采用绿色植物
        5.2.3 绿色生态技术在极简商展设计中的应用
        5.2.3.1 生态展具的使用
        5.2.3.2 地源热泵技术
        5.2.3.3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5.2.3.4 垂直绿化的应用
    5.3 基于地域文化极简商展空间的设计创新
        5.3.1 地域文化的概念
        5.3.2 地域文化在极简商展设计中的表现
        5.3.2.1 精神层面表现
        5.3.2.2 物质层面表现
        5.3.3 地域文化在极简商展设计中的应用
        5.3.3.1 空间布局的地域性
        5.3.3.2 材料选择的地域性
    本章小结
6 见证极简:杭州西湖苹果店商业展示空间设计
    6.1 品牌信息与设计定位
        6.1.1 品牌信息
        6.1.2 设计定位
    6.2 贯彻极简主义思想的设计方案
        6.2.1 平面分析
        6.2.1.1 功能分析
        6.2.1.2 流线分析
        6.2.1.3 建筑表皮设计分析
        6.2.2 空间要素分析
        6.2.3 创新点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附件

(5)自然主义风格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3 国内外应用现状
        1.3.1 国内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自然主义的内涵
    2.1 自然主义风格概述
        2.1.1 自然主义的发展
        2.1.2 道法自然与自然主义
    2.2 自然主义与设计
        2.2.1 设计的自然与不自然
        2.2.2 设计的变与不变
        2.2.3 设计在调节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关系
    2.3 自然主义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借鉴意义
        2.3.1 准确的环境定位
        2.3.2 求真的设计理念
        2.3.3 中国艺术精神再挖掘
第三章 自然主义风格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3.1 自然主义风格在现代设计中的创作理念
        3.1.1 回归本性的设计出发点
        3.1.2 随型就势的情景营造
        3.1.3 有无相生的空间营造
    3.2 自然主义风格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创作理念
        3.2.1 和合共生的元素整合
        3.2.2 形之无物的空间营造
        3.2.3 自性而化的材料选择
    3.3 自然主义风格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创作手法
        3.3.1 天人合一
        3.3.2 自然无为
    3.4 自然主义风格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3.4.1 以流水别墅为例分析
        3.4.2 以三合宅为例分析
        3.4.3 以苏州博物馆为例分析
第四章 民宿设计中自然主义风格的应用实践
    4.1 民宿现状分析
        4.1.1 文化内涵的缺乏
        4.1.2 精神情感不足
    4.2 场地自然环境分析
        4.2.1 地形地貌
        4.2.2 气候条件
        4.2.3 周围环境
    4.3 项目概述与设计定位
        4.3.1 项目概述
        4.3.2 研究人群需求的定位
        4.3.3 设计背景
        4.3.4 设计目的
    4.4 设计理念
    4.5 设计元素提取
    4.6 民宿功能分区
        4.6.1 建筑外观改造
        4.6.2 民宿平面布局
        4.6.3 民宿空间设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6)艺术审美功能论研究与新时代艺术审美价值的重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艺术中国梦实现的内在需求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艺术使命
        (三)艺术审美理论的现状分析
        (四)重振艺术审美功能的呼唤
    二、研究意义
        (一)现实意义
        (二)理论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关于艺术功能的研究
        (二)关于艺术审美功能的研究
        (三)关于艺术美的体现的研究
        (四)对艺术审美问题多学科研究的反思
    四、本文的思路与方法
        (一)本文的研究思路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
        (二)不足
第一章 艺术审美功能论概观
    一、艺术功能与艺术审美功能论
        (一)艺术的概念
        (二)艺术功能及其内涵
        (三)艺术审美功能论
    二、艺术审美功能论的历史回溯
        (一)早期“模仿”说中的审美观念
        (二)“自由的艺术”与审美的凸显
        (三)艺术审美功能的确认
        (四)艺术审美本质的发现
    三、艺术的主要审美功能
        (一)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
        (二)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
        (三)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
        (四)艺术的审美心理调节功能
        (五)诸功能之间的联系
    四、艺术审美功能的特点
        (一)完整性
        (二)广泛性
        (三)时代性
        (四)民族性
    五、影响艺术作品审美功能的因素
        (一)时代背景
        (二)艺术体裁
        (三)艺术风格
第二章 艺术与美二者关系的历史流变与审美理想的失落
    一、艺术与美二者关系的历史流变
        (一)原始艺术:似乎形同陌路的开始阶段
        (二)古典艺术:可谓如胶似漆的蜜月阶段
        (三)现代艺术:貌离而神不离的对抗阶段
    二、现代、后现代艺术中真与美的对抗
        (一)艺术视阈下真与美的互动
        (二)哲学视阈下真与美的竞合
        (三)现代艺术视阈下真与美的对抗
    三、审美功能的离析
        (一)时代精神的缺失
        (二)艺术创作的同质化
        (三)非理性审丑及其影响
    四、审美理想的失落
        (一)审美意识的消解
        (二)审美实践的偏离
        (三)审美本质的错位
第三章 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的补充与完善
    一、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的时代之维
        (一)艺术边界的拓展
        (二)祛魅的需求
        (三)民族自信的必然
        (四)艺术发展的呼唤
    二、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的历史之维
        (一)传统时代艺术观念中的审美理想
        (二)近现代艺术观念中的美学思想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审美价值的探索
    三、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的理论渊源:习近平文艺思想
        (一)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习近平文艺思想的鲜明特征
        (三)习近平文艺思想的重大意义
    四、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的理论框架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审美原则
        (二)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的体系
        (三)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的实践品格
第四章 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审美向度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学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学内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美育的关系
    二、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一)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审美一致性
        (二)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审美对接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美丑”之辨
    三、以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以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引导审美人格教育
        (二)新时代公民审美教育的文化追求
        (三)以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审美化传播
第五章 新时代审美价值的重振路径
    一、新时代审美价值的再发现
        (一)生活审美的升华
        (二)生态审美的转向
        (三)共同体审美的期许
    二、新时代艺术主题的再明晰
        (一)致力于民族文化的自觉
        (二)致力于个人品质的提升
        (三)致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新时代艺术语言的再丰富
        (一)基本章法的传承
        (二)意境格调的创造
    四、新时代审美价值的再输出
        (一)以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进行艺术批评
        (二)以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为世界提供中国审美方案
        (三)以新时代艺术审美功能论构建审美社会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学科交叉与综合趋势
        (二)国外综合性教育的创新实践
        (三)我国设计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基于“分科”与“专才”培养理念
        (四)改革与突破:时代需要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跨学科理论
        (二)综合性教育学理论与实践
        (三)国外高校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与教学实践
    四 核心概念辨析与界定
        (一)综合
        (二)以综合为特征的学科类型
        (三)综合性设计
        (四)综合课程
        (五)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
    五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综合——艺术与设计的特质
    第一节 关于综合性设计的不同类型
        一 交叉性设计
        (一)交叉学科的定义
        (二)“设计科学”:基于交叉与综合的多学科融汇
        (三)关于交叉性设计
        二 跨界设计
        (一)关于跨界设计
        (二)当代艺术与时尚设计的跨界融合
        (三)“一专多能”的跨界设计师
        三 边缘设计
        四 总体设计
        (一)总体设计与系统设计 整体设计
        (二)关于总体设计
    第二节 关于类型化的综合性艺术
        一 艺术的综合性与综合性艺术
        (一)艺术的综合性
        (二)综合性艺术
        二 瓦格纳“整体艺术”的构想:戏剧艺术
        三 综合到融合:电影艺术
        (一)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
        (二)技术与艺术的综合
        (三)创作过程的综合性
        四 视听融合的艺术:多媒体艺术
    第三节 艺术与设计的综合性特质
        一 从“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到“德意志制造联盟”: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二 “所有视觉艺术的最终目标是完善的建筑物”
        三 后现代:“视觉狂欢”与“多元拼贴”
        四 综合的当代艺术:观念体现与超越媒介
        (一)观念体现
        (二)超越媒介
第二章 未来——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外驱动与目标
    第一节 外部驱动与创新设计
        一 创新设计:综合发展与产业振兴
        二 数字生态共同体下的“综合+设计”
        (一)“数字生态共同体”与综合性艺术设计
        (二)综合性艺术设计的新兴领域
    第二节 艺术设计教育的变革与困境
        一 专业类型划分与专业自主设置
        (一)基于“专才”教育理念的专业类型划分
        (三)缺乏专业自主设置权,艺术设计教育难以实现跨学科真正融合
        二 行业发展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
        (一)对应行业:设计专业蓬勃发展背后的危机
        (二)面向未来:注重行业技能的专业教育难以适应创新设计发展
        三 “专才”与“通才”: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教育理念
    第三节 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目标
        一 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 综合教育:STEM走向STEM+X
        三 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第三章 借鉴——综合性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节 重组与整合:基于创新战略的大学重构
        一 阿尔托大学:重组,为了走向更美好的世界
        二 伦敦艺术大学:联合,为了设计未来的经济
        三 创意艺术大学:商业与设计的融合
    第二节 跨校、跨学院的联合培养:创立跨学科的新兴专业
        一 以创新设计的名义:跨校联合创设跨学科教育项目
        (一)“创新设计工程”双硕士专业(Innovation Design Engineering,简称 IDE)
        (二)“全球创新设计”双硕士专业(Global Innovation Design, 简称GID)
        二 多校联合新模式:“设计伦敦”与“竞争性创意设计中心”
        (一)“设计伦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帝国学院商学院
        (二)“竞争性创意设计中心”:伦敦艺术大学与克兰菲尔德大学
        (三)“创意商业中心”:伦敦艺术大学与伦敦商学院
        (四)Erasmus+ STEAM:伦敦艺术大学与欧洲教育战略伙伴
        三 跨学院跨学科的联合培养
        (一)芬兰阿尔托大学“国际设计商业管理专业”
        (二)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综合性硕士专业
    第三节 为创新而协同:综合性教育与研究机构
        一 建构综合性教育与研究机构:跨学科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并重
        (一)斯坦福大学的跨学科教育与研究机构:“协作是一种生活方式”
        (二)斯坦福大学克拉克中心(Bio-X):空间融通推动跨学科协同创新
        (三)麻省理工学院MIT:为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跨学科综合
        (四)为设计创新:伦敦艺术大学创设新的教育研究机构
        二 跨学科课程与综合性实验教学
        (一)设计思维课程:斯坦福大学哈索·普拉特纳设计学院(D.School)
        (二)社会创新辅修课程: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Designmatters
        三 合作:多元联合的创新实践
        (一)基于创新的联合:帕森斯设计学院研究实验室
        (二)未来老龄化实验室: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与清华大学
        (三)走在时尚前沿:意大利米兰多莫斯学院与校企合作
第四章 建构——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第一节 综合属性的课程类型
        一 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的形态
        (一)相关课程(correlated curriculum)
        (二)融合课程( fused curriculum)
        (三)广域课程(broad - fields curriculum)
        二 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形态
        (一)主题性设计课程
        (二)实验设计课程
        (三)毕业设计课程
        (四)跨学科跨专业工作坊
        三 学生本位综合课程的形态
        四 其他的综合性课程类型
    第二节 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设计
        一 走向综合的教学设计
        (一)培养多方面兴趣与形式阶段理论
        (二)经验的情境与知行合一
        (三)走向综合:教学设计新趋势
        二 综合: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
        三 综合:基于主题的教学设计
        (一)主题:跨学科知识与多维视角
        (二)主题:多元文化的差异和融合
        (三)主题:基于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
        四 综合:基于项目的教学设计
    第三节 以综合为形式的教学组织
        一 教学组织与类型
        二 教学组织形式
        三 教师团队:多学科联合教学
        四 学生团队:综合智力与协同创新
第五章 实验——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改革与探索
    第一节 前提与保障:综合性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一 改革面向跨学科教师的评聘管理、职称评定与绩效考核制度
        二 促进跨学科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综合课程建设
        三 建立适应跨学科综合性教学生态的教务管理制度
        四 建立支持跨学科教研的财政制度
        五 推动教师开展跨学科综合性教研活动的策略
        六 开放教学资源,充分体现教育资源共享
    第二节 探索:从工作室制到大基础课程、新兴专业方向
        一 工作室制:综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 对标设计前沿:建构专业新方向与新课程群
        三 毕业设计:联合导师制与跨学科跨专业综合
        四 大综合:艺术设计基础课程
        五 “艺工结合”: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学科与工科的新综合
        六 设计+科技:新技术新媒介促进跨学科跨专业融合
    第三节 “综合+”: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平台建设
        一 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平台的领导架构
        二 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平台管理与运行
        三 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平台类型
        (一)建设综合性设计教学及研究平台
        (二)建设综合性国际交流平台
        (三)建设综合性协同创新平台
    第四节 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以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为例
        一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实行全面学分制
        二 开放与融合:设计学院与国际高水平院校的合作教学
        三 “厚基础、宽口径”的设计基础教学改革
        四 综合理念下的现代手工艺教学
结论
    一 走向综合,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 问题与目标: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的瓶颈和出路
    三 积极建构综合性艺术设计课程,发展基于综合的教学设计
    四 改革:从制度建设到多元化的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素食餐饮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环保需求——畜牧业导致的环境问题
        1.1.2 健康需求——消费者健康意识、素食群体的上升
        1.1.3 经济需求——素食行业、素食相关领域的发展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1.5 课题研究的方法
第2章 素食餐饮空间设计概念及发展概述
    2.1 中国素食的界定
    2.2 中外素食文化概述
        2.2.1 中国素食文化
        2.2.2 国外素食文化
    2.3 餐饮空间设计发展趋势
        2.3.1 主题性餐饮空间设计
        2.3.2 低碳环保理念的渗透
    2.4 素食主题性餐厅的发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素食餐饮空间相关设计因素与现状研究
    3.1 素食餐饮消费群体调查问卷与群体特征分析
        3.1.1 调查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3.1.2 素食消费群体特征分析
    3.2 不同消费水平的素食餐饮空间设计调研分析
        3.2.1 高端素食餐厅空间调研
        3.2.2 中端素食餐厅空间调研
        3.2.3 低端素食餐厅空间调研
    3.3 素食餐饮设计类型与风格分析
        3.3.1 空间类型分类
        3.3.2 空间风格分类
        3.3.3 体现的生活方式
        3.3.4 建筑选址分析
    3.4 素食餐饮空间设计现状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3.4.1 空间中设计美学融入感不足
        3.4.2 空间功能单一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素食餐饮空间设计的优化策略
    4.1 素食餐饮空间设计思维
        4.1.1 增强空间设计美学与空间意境
        4.1.2 突出空间主题文化
        4.1.3 外部环境与内部空间的一体化设计
        4.1.4 空间功能复合化
    4.2 素食餐饮空间设计原则
        4.2.1 消费群体的精准定位原则
        4.2.2 多种文化同行的引领原则
        4.2.3 素食生活方式与空间意境的匹配原则
        4.2.4 以“简素”为主的设计原则
    4.3 素食餐饮空间设计要素优化策略
        4.3.1 空间形态向“静”
        4.3.2 界面设计崇“简”
        4.3.3 家具陈设与色调尚“雅”
        4.3.4 光环境循“自然”
        4.3.5 材料与施工重“生态”
        4.3.6 空间利用更“高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半日闲”素食茶餐厅设计实践
    5.1 建筑环境分析
    5.2 项目背景介绍
    5.3 “半日闲”素食茶餐厅定位
        5.3.1 目标群体定位
        5.3.2 主题文化定位
        5.3.3 设计概念定位
    5.4 素食茶餐厅空间设计实践
        5.4.1 空间布局
        5.4.2 家具陈设及装饰设计
        5.4.3 装饰材料选择
        5.4.4 内外空间的一体化设计
    5.5 空间文化体验
    5.6 实践设计评价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和前景展望
    6.1 素食餐饮空间设计研究总结
    6.2 素食餐饮空间设计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设计方案cad图纸
附录 B 设计方案效果图
附录 C 素食群体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9)基于禅意概念的家居环境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内容
    1.5 课题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禅意概念及家居环境设计理论研究
    2.1 禅及禅意概念概述
        2.1.1 禅的由来
        2.1.2 禅意概念的延伸
        2.1.3 禅宗思想与禅宗美学的解读
    2.2 禅意家居环境设计历史发展概述
        2.2.1 家居环境设计的内涵与发展
        2.2.2 禅意家居环境设计的内涵与发展
        2.2.3 禅意生活方式与禅意家居环境设计审美需求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禅意家居受众及家居设计审美体验要素分析
    3.1 受众人群及需求分析
        3.1.1 家居环境的物质需求
        3.1.2 家居环境的精神需求
    3.2 禅意审美体验的作品分析
        3.2.1 吕永中系列作品分析
        3.2.2 卢志荣系列作品分析
        3.2.3 青山周平系列作品分析
    3.3 影响禅意家居环境设计的审美体验要素
        3.3.1 设计师的引导性作用
        3.3.2 审美受众的主导性作用
        3.3.3 审美体验与设计策略的转换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禅意概念家居环境的设计策略
    4.1 意境的创造
    4.2 禅意审美体验的空间形态设计策略
        4.2.1 独立式住宅
        4.2.2 公寓式住宅
    4.3 禅意审美体验的家居陈设设计策略
        4.3.1 功能性家居陈设
        4.3.2 装饰性家居陈设
    4.4 禅意审美体验的材质应用设计策略
        4.4.1 界面材质
        4.4.2 家具材质
    4.5 禅意审美体验的色彩搭配设计策略
        4.5.1 自然色调
        4.5.2 浊色色调
    4.6 禅意审美体验的光影营造设计策略
        4.6.1 自然光的运用
        4.6.2 人造光的营造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禅意概念家居环境设计的展望
    5.1 禅意概念对设计师审美的影响
    5.2 禅意概念在当代家居设计中的现实价值
        5.2.1 社会经济价值
        5.2.2 文化创新价值
        5.2.3 精神归属价值
        5.2.4 生态自然价值
    5.3 本章小结
结语与思考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附录1
致谢

(10)基于材料视觉感观的家具感性设计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消费需求升级催生家具感性设计评价
        1.1.2 以材料视觉感观为驱动的家具设计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流程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 感性工学研究现状
        2.1.1 感性工学理论方法的研究
        2.1.2 感性工学在家具设计领域的研究
    2.2 材料视觉感观研究现状
        2.2.1 材料视觉感性研究
        2.2.2 家具设计中的材料感性研究
        2.2.3 材料CMF理论
    2.3 家具设计评价研究现状
        2.3.1 家具设计评价的发展
        2.3.2 家具感性设计评价研究
    2.4 家具感性设计评价的实施方法
        2.4.1 意象拆解重构法
        2.4.2 专家反馈调研法
        2.4.3 层次分析排序法
        2.4.4 语义量化评价法
        2.4.5 生理评价分析法
    2.5 本章小结
3 家具材料感性设计评价的内涵研究
    3.1 材料意象的层级解构
        3.1.1 行为层
        3.1.2 审美层
        3.1.3 感知层
        3.1.4 情感层
        3.1.5 层级关系以及联想的作用
    3.2 家具意象的功能构成
        3.2.1 生理功能意象
        3.2.2 心理功能意象
        3.2.3 家具意象的评价内容
    3.3 家具材料感性设计评价的内涵分析
        3.3.1 材料意象与家具意象的关系
        3.3.2 以材料感观为核心的家具感性设计评价内涵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材料视觉感观的家具感性设计评价流程和方法构建
    4.1 材料视觉感观
        4.1.1 材料视觉感观对家具设计的影响
        4.1.2 表面处理对材料视觉感观的影响
        4.1.3 材料视觉感观特征构成
        4.1.4 家具材料视觉感观评价维度指标选择
    4.2 家具材料视觉感观优选方法建立
        4.2.1 家具材料视觉设计意象权重的确定
        4.2.2 家具材料视觉感观优选模型的建立
    4.3 材料视觉感观意象评价方法的建立
        4.3.1 心理评价方法的建立
        4.3.2 生理评价方法的建立
    4.4 设计评价流程和方法的构建
    4.5 本章小结
5 家具材料视觉感观优选应用分析
    5.1 引言
    5.2 木质厨柜材料评价样本的选择和制备
        5.2.1 青年人群木质厨柜材料选择
        5.2.2 样本材料视觉数字化仿真的意义及制备
    5.3 青年人群木质厨柜材料视觉感观优选
        5.3.1 青年人群厨柜材料设计意象权重计算
        5.3.2 备选木质材料视觉感观分维评价
        5.3.3 结论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材料视觉感观语义分维评价应用分析
    6.1 实验流程与方法
    6.2 方差分析结果
        6.2.1 不同颜色木材评价结果
        6.2.2 不同纹理木材评价结果
        6.2.3 不同光泽木材评价结果
        6.2.4 不同性别主体对木材评价结果
        6.2.5 不同专业主体对木材评价结果
        6.2.6 多变量交互作用对木材评价结果
    6.3 结果分析与讨论
    6.4 本章小结
7 材料视觉感观ERPs评价应用分析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被试
        7.1.2 材料
        7.1.3 环境和仪器
        7.1.4 实验流程
    7.2 数据采集与分析
        7.2.1 数据采集
        7.2.2 数据离线分析
    7.3 分析结果
        7.3.1 主观评价数据的结果
        7.3.2 ERPs数据结果
        7.3.3 主观评价和ERPs数据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7.4 结果讨论
        7.4.1 N100成分结果讨论
        7.4.2 P200成分结果讨论
        7.4.3 N200成分结果讨论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点
    8.3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四、木质家具回归四大流派(论文参考文献)

  • [1]古彝文碑刻字形特征在书房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探索[D]. 吴鲁娟.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苏作明式家具的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D]. 董博文. 广东工业大学, 2021
  • [3]民国上海报刊上的沪剧广告研究(1916-1949)[D]. 周昌.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商业展示空间中的极简主义设计研究 ——以杭州西湖苹果店设计为例[D]. 马欣媛.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5]自然主义风格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 程永琳. 河北大学, 2020(08)
  • [6]艺术审美功能论研究与新时代艺术审美价值的重振[D]. 曲辉.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7]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研究[D]. 孙晶.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1)
  • [8]素食餐饮空间设计研究[D]. 张雪倩.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1)
  • [9]基于禅意概念的家居环境设计研究[D]. 郇明钰.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1)
  • [10]基于材料视觉感观的家具感性设计评价研究[D]. 万千.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木制家具重回四大流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