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自由兑换入世将是必然

人民币自由兑换入世将是必然

一、人民币自由兑换入世后将是必然(论文文献综述)

熊绍帅[1](2020)在《金融开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人民币国际化十年来在波折反复中稳步前进,各项国际货币职能都得到十足的发展。但最近两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中国在此背景下宣布金融开放深化提速,那么金融开放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什么影响?回顾历史,可以发现日本在1980年-2000年期间的经历与中国目前的经历何其相似。基于此,本文从金融开放对货币国际化影响的视角出发,通过对金融开放与货币国际化的理论分析,梳理出金融开放的影响效应、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和金融开放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金融开放和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分析探究中国存在的问题。同时,进一步对日本金融开放与日元国际化的案例研究分析,探究日本金融开放对日元国际化的影响。之后,通过对中日两国金融开放与货币国际化的国别比较分析,得出对中国的启示。基于以上的启示和中国存在的问题,得出研究结论,并进一步提出推进中国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表明:金融开放对人民币国际化有显着促进影响,主要通过市场化环境建设、资本账户开放和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显着解决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问题,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繁荣的国际贸易是推进金融开放和货币国际化的基础;稳定的币值是金融开放和货币国际化的保障;发达开放的金融市场是货币国际化的核心动力;区域合作是货币国际化扎根的土壤。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五大政策建议:一是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二是完善汇率自由化机制;三是渐进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四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离、在岸金融市场建设;五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赵方华[2](2019)在《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下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实现人民币可兑换一直是中国金融业改革重要议题。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资本项目可兑换开始提上日程。2017年,第五次金融工作会和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当前,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必然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讨论和研究这些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围绕跨境资本流动,本文做了以下工作:一、本文以世界经济理论为基础,以资本项目开放为背景,以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为主线,阐述了资本项目开放中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的战略性和必要性。以资本项目开放相关理论为指导,综合概括了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现状,找出了产生风险的成因。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得到了中国当前存在一定的汇率高估风险、汇率市场化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跨境资本流入会存在宏观经济过热、国际收支不平衡、信贷和债务风险,跨境资本流出会增加资本外逃风险;2005年汇改后外汇市场压力指数震荡不断加剧,短暂的异常资本流动会加大金融市场不稳定性等结论。二、为了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本文构建了中国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体系。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筛选出跨境资本流动预警指标体系并合成预警综合指数,对流入、流出风险做初步趋势预测,进而使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构建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模型。结果表明:预警指数能够较好预测风险点,监测风险效果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行性,预警模型对低中高风险均能准确、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三、跨境资本流动是全球范围内的运动形式。为此,本文对比分析国外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资本项目开放中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经验教训,为中国防范化解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提供相关启示和参考。结果表明: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重点是注重审慎管理和金融体系发展;加强预期管理、数据统计;强化风险预警并在必要时适时采用资本管制。四、为了在实践中形成一套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本文设计了防范化解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机制。从“宏观审慎+微观监管”双支柱框架出发,建立以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体系和逆周期调节为基础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以及打击违法保证市场公平为基础的微观监管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从外部环境和开放顺序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的措施。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归纳和综合了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形成、传导及防化机制,从而为实现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两个政策目标的有机结合提供理论支撑。二是从汇率、宏观经济稳定性、金融体系脆弱性和金融危机的角度规范了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生成机理和传导路径,从而为理解和防化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提供了清晰思路。三是提出了一个以“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为基础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机制,并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构建了一套风险预警体系,预警指数能够较好预测风险点,预警模型对低中高风险均能准确、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这对于推进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和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刘婷婷[3](2012)在《国际法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货币国际化是国际货币领域非常重要的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国际货币是货币国际化运动过程的最高阶段,国际货币产生的效益和对本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作用是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动力。对于中国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对外贸易连年顺差,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人民币币值持续稳定,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政策逐步宽松,这些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条件。纵观主要国际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的形成过程,货币国际化虽然有利有弊,但对于世界经济强国来说,货币国际化是国家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之路。从货币的法律性质来说,货币是一国主权行使的产物,货币的发行和管理是由发行国在其国内法体系内赋予的。但实际上,国际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已经促使货币领域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国际货币法律制度。从国际法层面上来说,经过一系列历史演变,形成了目前在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支柱运行的国际货币法律制度——牙买加体系。世界贸易组织对国际货币法律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基本原则以及其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金融服务法律制度中。其基本原则和成员国做出的法律承诺必然会影响到相应成员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进而影响到该国以国际收支状况和汇率走势变化为表征的货币政策与立法。而近年来不断深化的区域合作也为人民币走出国门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并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本文从法学特别是国际法学的视角出发,研究分析了国际货币法律制度对国际货币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以IMF和WTO体系下的国际法规范以及相关区域协定为主要框架,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国内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完善。文章的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章,货币的法律性质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本章主要对货币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得出国家货币主权是主权国家的排他性权利,货币制度是由一国国内法予以规定这一结论,同时,在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国际背景下,国际货币法律制度的形成和演变也说明,国际货币法律制度已经成为国际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货币主权与国际货币法律制度的协调变得必要和迫切。第二章,货币国际化与人民币国际化本章借鉴市场学的研究成果,对货币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加以介绍。从货币国际化的含义、条件和对货币发行国的影响等方面介绍了货币国家化对一国的意义。从以美元、欧元、日元为代表的主要国家货币国际化模式的介绍进一步阐释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从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可行性和路径选择等方面的介绍得出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三章,人民币国际化的法律制度构成本章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相关国际法规范、东盟10+3框架下的区域法规范、相关国内货币金融法律规范三个层次出发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法律制度,从而理清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法律框架。第四章,人民币国际化的法律推进本章提出了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作为未来人民币发展的趋势下法律层面应当作出的努力和推进。从人民币国际化应当遵循的总体性原则、完善外汇管理法律体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金融监管立法、积极推进中国参与国际组织和区域合作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张健[4](2010)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国解除资本项目下的交易与汇兑限制,融入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客观趋势的关键性措施。由于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在给一国带来潜在收益的同时,也将一国的经济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内在缺陷充分暴露在外,使该国面临更多的外部冲击风险。因此,在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中,如何有效的进行政策搭配,合理安排政策次序,找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点,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着力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国家共同面临的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国内外资本项目可兑换理论研究入手,借鉴发展中国家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综合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金融学理论和国际金融学理论,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纵向比较分析和横向比较分析相结合、一般分析和对策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当前我国经济与金融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收益与风险、核心条件、资本管制的解除、汇率制度等配套性措施作了系统性的研究。由于资本项目可兑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配套制度改革,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对其研究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本文根据研究的需要,除导论外,共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基础理论,这一部分主要包含概念界定、收益与风险、顺序安排、汇率制度选择等基础性内容;第二部分在结合第一部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联系中国经济、金融的实际,系统研究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动因、条件、时机、顺序等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第三部分是有关中国资本管制的内容,与第二部分的逻辑关系在于,资本管制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系统的研究我国的资本管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资本项目可兑换。这一部分系统的论述了资本管制的理论依据,并在回顾我国资本管制制度的历史演进基础上对我国的资本管制的目标、手段、有效性作出了判断。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有关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问题,本文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需要与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相匹配,两者的匹配程度决定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风险状况,因此,这一部分系统的论述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并对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制度改革后,现行汇率制度在运行中的缺陷及未来取向作了分析。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以下几处:1.在辨析国内外学者对资本项目可兑换定义的基础上,从通货兑换权的角度,对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资本管制的概念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2.提出资本项目项目可兑换不一定要同时满足所有的前提条件,但为了降低风险,必须要满足一个核心条件,对不同国家来说,核心条件的选择可能因经济金融的基础不同而有所不同。根据本文对资本项目可兑换概念的新观点,认为对中国来说,这个核心条件就是我国出口产业竞争力的提升。3.在中国放松资本管制的进程中,必须注意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推进与汇率制度改革的有效匹配。这两者是有内在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两者的脱节将造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降低,进而带来风险的累积。本文始终认为,任何将资本项目可兑换和汇率制度改革割裂开来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和有害的。

王琛[5](2008)在《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了巨大变化。欧元在欧洲一体化的推动下于1999年1月1日诞生,成为挑战美元的重要国际货币。北美地区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推动下,美元进一步巩固了在该地区的国际货币地位。东亚地区普遍采取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由于美国是该地区重要的出口市场,出于稳定和发展贸易的考虑,东亚各国(日本除外)长期自发地选择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并把对美元汇率的稳定作为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三大经济区,并没有形成对应的三大货币区,东亚长期成为事实上的美元区。中国是东亚地区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中国已经成为东亚各国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稳定中国与东亚地区各国的经贸往来对中国和东亚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东亚事实上的美元区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隐忧。东亚部分国家钉住美元固定汇率制的崩溃是1997年底爆发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危机过后,东亚又回归了事实上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为了防范危机的再次爆发,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应运而生,但进展缓慢。中国作为该地区的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可以通过密切的经贸往来逐步在区域贸易中推行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把人民币区域化列入金融制度建设的日程安排,逐步实现人民币区域化。人民币区域化是人民币跨越国界实现货币职能的发展过程,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货币选择结果,即人民币成为东亚区域贸易的支付媒介、计价单位和结算货币,进而逐步实现人民币作为区域内的国际债权、债务的记账单位和储备货币,并最终成为外汇市场上干预汇率的干预货币。人民币区域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选择。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为两条主线,即人民币区域化过程中的市场力量和人民币区域化过程中的制度建设。人民币区域化过程中的市场力量主要是分析在东亚经贸合作和经贸往来中,人民币能否担当起区域内的核心货币并履行相应职能;人民币区域化过程中的制度建设主要是分析中国在外汇市场建设、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自由兑换过程中,如何逐渐取消有关方面的管制以有利于人民币的跨境双向往来和投资,并且能够稳定国内经济和货币金融环境。此外,人民币区域化的过程就是人民币逐渐打破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并成为国际货币体系重要一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币必然遭遇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国际货币的强有力竞争。本文以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货币竞争与合作为主题来分析这一问题,国际货币的竞争者主要有美元、日元和欧元,而如何处理与这些货币之间的关系(汇率之间的联系)是人民币能够成功融入国际货币体系,并能够成为东亚区域的核心货币的关键。此外,人民币的国际化过程是为中国开创更加稳定的外部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兼顾国内经济金融环境的稳定。本研究分为六部分,首先是前言部分,揭示本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及人民币区域化的理论和现实基础;第一章以人民币区域化的经贸基础为主题,详细分析中国在东亚地区的经贸地位,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等问题,因为经贸基础是人民币区域化的市场力量;第二章从当前国际货币格局下东亚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困境出发,分析中国需要推动人民币区域化;第三章以人民币区域化的制度基础为主题,分析中国的相关金融制度安排,提出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还需要在金融制度建设方面做出安排;第四章分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下人民币区域化与国际化的货币竞争问题,揭示人民币如何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格局下,在东亚地区如何避开欧元、日元的竞争,成为东亚地区的“关键货币”(key currency);第五章分析人民币区域化过程中的国内政策协调,分析中国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区域汇率协调等安排如何实现和人民币区域化协调发展。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论述了人民币区域化是破解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出路。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和东亚主要经济体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困境出发,分析人民币区域化是破解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战略选择,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过程中推动人民币区域化,从另外一个角度剖析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路径。2.论述了中国一方面可以借东亚货币合作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另一方面还应该单方面地采取主动的措施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谋求人民币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主导地位。3.论述了人民币区域化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关系。本文认为中国应该在逐渐开放资本项目的过程中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使资本项目的开放与国内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结合起来,实现资本项目的开放、人民币的区域化的过程有机地结合。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其一、人民币区域化或国际化是一项宏大的工程,牵涉的问题很多,本文未能就所有方面进行论述和研究,或许还有一些对人民币区域化影响重大的问题没能纳入本研究而成为本研究的重大失误;其二、人民币区域化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程,本文只是分析了中国需要而且可以推行在区域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计价、支付和结算货币,提出了现有制度架构中如何做出一些调整,以有利于区域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但是却没有对如何实施作进一步分析和研究,而这些却是落实人民币区域化的重要基础。

徐新华[6](2006)在《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理论与实证》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主要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和实证问题。全文依据国际货币理论,汇率理论和国际贸易等有关理论,对人民币在境外成为价值尺度、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储备货币,降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成本及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减少国际储备和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等进行综合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的金融开放是相辅相成的,中国金融的开放正在有序的进行。人民币已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计划在近期实现,人民币完全兑换正在积极推进中。利率市场化,离岸人民币业务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金融开放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本文中阐述了中国加入WTO,并成为其重要成员后,中国的金融开放明显加快,和亚洲及世界国家间政治、经贸往来不断加深,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正在日益提高,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国际化趋势已经明显,不可阻挡。亚洲地区迫切需要一种本地区的货币来行使结算和储备等国际货币功能,摆脱长期依赖美元的不利处境。由于亚洲国家的条件和欧盟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短期内不可能象欧元那样产生亚洲统一货币——亚元,那么,人民币充当亚洲统一货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离岸金融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离岸人民币规模的日益扩大,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和离岸市场的建立,都将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深远影响。考虑到目前人民币的开放程度,中国资本项目的开放进程,宜在香港、上海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和上海都是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一个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将使一国(及其货币)处于国际金融中心。通过人民币的离岸金融市场业务带动人民币区域化进而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人民币成为国际通货、融入全球的最现实的选择。全篇论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重点分析为什么要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即问题的提出和交待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思路和内容。第二章关于货币国际化相关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通过对比,分析了货币国际化理论、汇率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第三章论述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研究如何利用和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为人民币国际化造必要条件。第四章对人民币国际化国内经济背景分析,从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和必要性开始论述,提出货币国际化的内涵与外延,强调货币国际化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实力的关系。中国经济、金融各项指标持续保持增长,综合国力增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稳定的基础。第五章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人民币自由兑换,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是中国加入WTO后的需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要求。第六章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证分析,论述了人民币已经在亚洲周边国家成为区域性国际货币的事实。对人民币国际化铸币税和利益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七章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构想,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货币政策效应,资本流动、货币替代、外汇储备等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亚元只是亚洲地区的长期目标,设立亚洲防范金融危机基金用于稳定区域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从欧元问世,美元和欧元成为竞争对手,美元的利益受到影响和中国在目前情况下如何和美国加强经济贸易往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文章结尾全文总结和展望,明确了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地位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增强,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基础。中国加入WTO后金融开放明显加大,在金融革命和金融全球化形式下,要抓住金融开放的主动权,启动“强金融战略”,保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顺利进行。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货币都是国际货币,这些国家的货币国际化进程都由政府精心策划和支持的,并以其货币国际化来控制世界政治、经济和贸易,并获取巨额的国际铸币税收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具有后发展优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威望,经济和贸易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中国在保证对世界承担义务的同时要利用大国优势,充分享有大国地位带来的战略利益,人民币国际化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战略利益。在国际经济一体化,金融革命、金融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等突飞猛进形势下,中国要积极推进“强金融战略”,发挥政府、金融、贸易等方面的优势,将人民币国际化纳入竞争战略中去实施。掌握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开放的主动权,要求中国在人民币已经成为区域性国际货币的事实面前,应该客观,务实并讲究策略,审慎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实现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化,成为继美元、欧元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国际货币。这一目标实现之日,已是中国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大国之时。

贾俐贞[7](2005)在《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文中认为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引人注目的大趋势。世界经济整体的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都愈益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经济资源(包括商品、资本、劳务、技术、信息等)跨国流动,各国经济的发展与整个世界经济的变动愈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由于历史原因,各国在一定时期都不可避免的对金融部门进行管制。众所周知,管制带来的是对经济的扭曲,而自由则代表着效率。今天,已经达到了金融自由化阶段的发达国家正从自由有效的金融市场获益;而对于处于金融自由化改革不同阶段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一个困扰它们的问题就是:如何顺利地进行自由化,并从自由化中获益。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着我国承认《服务贸易协定》的基本内容,按照承诺有义务开放本国服务贸易市场,把本国市场纳入到整个世界市场体系之中。应该说,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是当代经济发展和起飞的必然选择,是被各国经济发展实践证明的一条硬道理。但并不是金融自由化本身就会自动促进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在新的环境下处理好管制与开放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中享受更大的利益份额,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紧迫性的现实问题。 在研究中我们主要使用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借鉴大量国际和国内学术界最新前沿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梳理金融自由化理论,考察其科学性,并通过金融自由化实践对各种流派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经验实证,从而鉴别各流派的适用性,得出结论。通过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直面中国金融改革现实最主要的问题,提出了很多肯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理论观点,对于促进金融自由化领域的学术研究和中国金融开放的实践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本文从金融自由化的理论回顾与评析开始,回溯了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历史发展,勾勒出一个基本轮廓,即经济发展和经济转轨以及包含在其中的金融自由化过程。这本质是一个复杂的制度变迁过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转型,而不仅仅是一个以宏观经济变量来衡量的技术性增长问题。世界上没有完全的金融自由,各个国家包括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都是有条件的自由;盲目自由化、急于自由化只会带来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本文研究的主体内容共有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在第 1 章绪论之后,第 2 章用较大篇幅系统梳理了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理论的理论基础、起源及其发展,紧接着对金融自由化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文献综述。通过对金融自由化理论流派进行分析,分析不同的经济学家在金融自由化理论上的贡献,以及不同理论流派在经过实践验证后生命力的强弱。通过对金融自由化主要内容的整理,界定金融自由化的内涵外延、推进方式、经济效应、实施顺序和初始条件等。因此,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的理论研究,通过它既可以为研究中国金融开放提供理论铺垫,也可使我们从文献综述中总结关于推进金融自由化的各种理论描述,从中得到启迪。 第二部分是实证分析。第 3 章对金融自由化的收益和成本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比较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一系列成功实施金融自由化的启示。针对金融自由化实践的副产品——金融危机进行了经济学角度的分析。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金融自由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风险收益是不同的。我们的实证研究表

朱宇[8](2005)在《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从20世纪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到21世纪初新的国际货币体系逐渐形成的这段期间,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和投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国家逐渐放松了对汇率和资本流动的管制,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选择了浮动汇率和资本较为自由流动的外汇管理体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发展的历程和西方国家形成了差异,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发展也与西方国家有所区别。目前,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是:对经常项目的外汇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对资本项目的外汇实施审批制。即中国对资本流动施加了较为严厉的限制措施。同时,人民币也严格地盯住美元。根据克鲁格曼“三元悖论”的理论,中国籍此可以实现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一般认为,严厉的资本管制制度作为一堵“防火墙”,可以有效避免短期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给一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在 1997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资本管制的实施使中国幸免于难,这也是目前中国仍然维持该制度不变的主要原因。 但是,那次危机迄今已经过去 8 年了,在这期间,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投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中国对外关系的不断扩大,严厉的资本管制制度是否成功地限制了短期资本流动?如果还以以往的眼光看待同样的问题未免显得过于牵强。内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化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的有效性问题。另外,少数一些基于西方自由理论的激进观点,从自由经济的角度,认为管制扭曲了资源配置,造成了浪费和腐败,因而认为取消资本管制势在必行。但是,这类文献的缺陷是缺乏实证分析和系统论述,其主要观点受也来自于西方的一些自由思想影响,缺乏对中国实际情况的具体分析。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运用实证分析、博弈分析、制度经济学分析、传统经济学分析以及中国国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中国外汇管理制度的运行成本和收益,深入分析当前中国外汇管理制度的效2一、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1.管制是否有效地限制了资本流动?2.固定汇率和资本管制是否与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发生了冲突?3.固定汇率和资本管制还带来了哪些问题?二、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1.一部分资本外逃可以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测算出来,因此本文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分析、因果检验方法,测算了中国资本外逃和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证明在对外经济日益扩大的情况下,资本很容易通过这两个合法渠道逃逸。通过构造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说明加强监管的困难。2.对于不能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测算的资本外逃,本文重点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地下金融组织存在的制度因素。利用一些案例证明资本外逃通过地下非法金融组织的巨大规模,通过构造一个简单的传统经济学的外汇供求模型,证明管制带了高额的交易利润,这又促使了地下金融组织的存在和发展。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发现打击地下非法金融组织是困难的。构造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进一步说明打击地下非法金融组织的困难。3.分析了资本非法流动背后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总结了中国资本管制的部分失效的结论。4.利用一个简单的 IS-LM-BP 模型,从宏观层面上得出了中国资本管制制度部分失效的结论。5.分析了固定汇率、资本管制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关系,指出固定汇率、资本管制实际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克鲁格曼“三元悖论”的理论存在缺陷。6.进一步分析了资本管制制度本身的缺陷。三、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管制限制资本流动的效果较差;2.固定汇率、资本管制,与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发生了冲突33.资本管制的实施本身存在问题:结售汇制度实施困难、对违规行为监管乏力;结售汇制度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结售汇制会使银行面临“政策性亏损”;结售汇制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汇率风险。综上所述,中国实施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其理论收益是可以防范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冲击,然而,为了维持这样的制度运行,中国付出了代价高昂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 犯罪和腐败。国内外对资本流动的大量需求,客观上刺激了对地下非法金融组织的产生。而地下非法金融组织与犯罪密切相关。对资金流动的需求,刺激了中介利润的增加,可能还会导致监管部门的腐败。 牺牲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当前严厉的资本管制制度下,根据中国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安排,为了维护人民币盯住美元的需要,央行必须发放大量的基础货币来吸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鉴于对冲该外汇占款的操作的局限性,因而国内货币供给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企业骗汇。由于银行对企业购汇真实性审查的困难,增加了企业多头购汇、重复购汇等骗汇的行为。 银行的“政策性亏损”。外汇管理局对每家外汇指定银行都核定了结售汇周转头寸限额,这就意味着每家银行都必须保持一定量的美元多头。如果美元贬值或人民币利率远高于美元利率时,银行不能根据市场变动情况及时平补头寸,势必要被动地承受损失。 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其汇率风险。 从长远来看,对资本实施严厉的管制,使中国的微观经济基础的改革失去了压力感和紧迫感,导致了国内金融主体缺乏市场竞争和磨练的机会,使国

龚秀国[9](2005)在《经济全球化与我国货币政策改革》文中指出众所周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历来都是人们广为关注的对象,目前它正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国内外学术界和决策者的兴趣;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挑战,而且更在于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否的潜在贡献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经济体;因此,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效率与改革,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为了考察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作者选择了最近的一段时期即1998年到2003年的6年间;在这一段时间内,我国一方面不断加快经济对外开放的步伐,并最终于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另一方面我国中央银行也一直实行所谓的“稳健”货币政策。作者分析认为,1998年到2003年的“稳健”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低效率的;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尽管我国每年保持了7%-8%的经济增长率,但是,我国急剧增加的金融风险特别是没有任何减缓趋势的巨大银行业风险,却使“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最值得一提的是,自2002年以来,我国严格管制下的存贷款利率和基准利率误导银行资金流向的作用日益突出,钉住于美元的人民币汇率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在我国货币金融体制刚性与海内外投机势力的交相作用及影响下,到2003年下半年,从基本面均衡汇率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压力更达到了

郭永清[10](2005)在《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动因与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资本项目的开放对一国经济与政治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但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却是模糊不清的。因此,资本项目开放的原因并不能从经济方面得到全部解释,一国资本项目管理的政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目前国内对资本项目开放的研究非常多,但对资本项目开放的动因与效应方面所作的研究仍显不够。本文力争从新的视角来解读资本项目开放的深层动因,并试图通过对项目开放对经济增长、银行与证券业的发展、汇率制度安排的影响进行分析,阐明资本项目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复杂关系。 由于作为本文分析起点的资本项目、资本项目开放等概念在不同场合的含义不尽相同,极易产生歧义,本文首先对这一系列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界定,明确研究的对象。同时文章对有关资本项目开放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将理论放在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目的在于深入理解不同时代主流的资本项目管理政策的思想根源。概念和既有的理论是整个文章分析的起点与基础。 接着本文对资本项目开放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将政府视为“黑箱”,引入比较制度理论,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资本项目管理制度演进的历程与机制,动态地理解项目管理制度。然后利用政党与政府理论,深入政府内部,从微观层面把握政府的决策动机,以此来分析政府放开资本项目管理制度的深层次动机。在以上的理论指导下,对影响我国政府开放资本项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文章的后一部分,主要分析资本项目开放对经济增长、银行和证券业的发展、汇率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影响。资本项目开放的经济效应,其实可以理解为影响资本项目开放的经济因素。资本项目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明确,或者说,单一的资本项目开放制度对一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它所发挥效应的方向与大小与其他配套制度的性质有关。 整个文章除导言外共八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构成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对资本项目、资本项目开放等重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同时结合资本项目开放的历程,对资本项目开放的理论渊源进行阐述。 文章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追溯了资本项目开放历史基础上,对资本项目管理制度的演变机制,决定政府政策抉择的内在动机进行了剖析。并对影响我国政府对资本项目开放抉择的深层次因素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第三部分包括剩余的四章,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了资本项目开放对我国经济增长、银行业的发展、资本市场和汇率制度的安排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 资本项目的对外开放是一个影响一国经济政治全局重大举措,把握资本项目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入世后将是必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民币自由兑换入世后将是必然(论文提纲范文)

(1)金融开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研究主要方法
        1.3.3 研究思路框架
    1.4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分析
    2.1 金融开放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分析
        2.1.1 金融开放的概念界定
        2.1.2 金融开放测度的研究
        2.1.3 金融开放的影响效应研究
    2.2 货币国际化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分析
        2.2.1 货币国际化的概念界定
        2.2.2 货币国际化的测度研究
        2.2.3 货币国际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2.2.4 货币国际化的成本和收益研究
    2.3 金融开放对货币国际化影响的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分析
        2.3.1 金融开放与货币国际化的关系
        2.3.2 金融开放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机制
        2.3.3 金融开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
第三章 中国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演变现状分析
    3.1 中国金融开放的历程
        3.1.1 试点探索期(1979-2001)
        3.1.2 持续推进期(2002-2012)
        3.1.3 加速推进期(2013-2018)
        3.1.4 深化开放新时期(2019-至今)
    3.2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3.2.1 国际贸易领域
        3.2.2 国际金融市场领域
        3.2.3 国际储备领域
    3.3 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3.3.1 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尚待提升
        3.3.2 人民币离、在岸金融市场亟需加强培育
        3.3.3 汇率与利率形成机制仍需完善
第四章 金融开放与货币国际化的演变案例分析——以日本为例
    4.1 日本金融开放情况
        4.1.1 日本金融开放背景
        4.1.2 日本金融开放历程
    4.2 日元国际化情况
        4.2.1 日元国际化的背景
        4.2.2 日元国际化历程
    4.3 日本金融开放对日元国际化的影响
        4.3.1 日本金融开放对日元国际化的正面影响
        4.3.2 日本金融开放对日元国际化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 中日两国金融开放与货币国际化的比较分析
    5.1 中日两国比较的基础
    5.2 对中国的启示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进一步推进中国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6.2.1 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
        6.2.2 完善汇率自由化机制
        6.2.3 渐进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6.2.4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离、在岸金融市场建设
        6.2.5 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下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现有文献述评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五节 创新点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开放经济相关理论
        一、IS-LM-BP均衡理论
        二、蒙代尔政策搭配理论
        三、开放经济体的“三元悖论”
        四、开放市场下的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资本流动相关理论
        一、金本位制下的资本流动理论
        二、固定汇率制下的资本流动理论
        三、浮动汇率制下的资本流动理论
        四、资本流动管制理论
    第三节 金融危机理论
        一、金融危机理论基础
        二、跨境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
        三、跨境资本流动与银行危机
        四、跨境资本流动与债务危机
第三章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跨境资本流动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现状分析
        一、资本项目开放水平测度
        二、资本项目开放条件成熟度分析
    第二节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现状及潜在风险分析
        一、跨境资本流动现状
        二、跨境资本流动特征及潜在风险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传导路径及影响分析
    第一节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第二节 跨境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冲击
        一、跨境资本流动对汇率冲击的机理
        二、跨境资本流动下的汇率高估风险
    第三节 跨境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影响
        一、资本流入背景下的宏观经济稳定性风险
        二、资本流出背景下的宏观经济稳定性风险
    第四节 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影响
        一、金融脆弱性的发生机理
        二、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实证检验
    第五节 跨境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基于亚洲金融危机视角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发展始末
        二、跨境资本的异常流动是造成亚洲金融危机的首要因素
        三、储备变化、外债流动促成了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第一节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识别及预警指数构建思路
        一、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点识别
        二、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目标
        三、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指数构建思路
    第二节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监测预警指数构建
        一、初选监测指标
        二、提炼先行指标
        三、计算预警指数
        四、预警能力检验
    第三节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一、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介绍及设定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三、预警模型应用前景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外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借鉴与启示
    第一节 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的成功经验
        一、发达经济体防范经验
        二、新兴经济体防范经验
    第二节 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的失败教训
        一、墨西哥短期资本弥补赤字的失败教训
        二、俄罗斯跨境资本自由流动的失败教训
    第三节 国外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对中国的启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防范化解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机制设计
    第一节 机制设计理论
    第二节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
        一、宏观审慎监管的理念和模式
        二、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预警机制
        三、跨境资本流动逆周期调节
    第三节 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微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
        一、微观审慎监管的理念和模式
        二、微观审慎监管框架的设计思路
        三、微观审慎监管框架指标体系设计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国际法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货币的法律性质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第一节 货币的法律性质
        一、 货币的法律特征
        二、 国际货币主权与国际货币法律制度
    第二节 国际货币法律制度的演进
        一、 国际金本位制
        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三、 牙买加体系
第二章 货币国际化与人民币国际化
    第一节 货币国际化
        一、 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二、 货币国际化的条件
        三、 货币国际化对发行国的影响
    第二节 主要国际货币发展进程及启示
        一、 美元的发展历程
        二、 欧元的发展历程
        三、 日元的发展历程
        四、 国际货币发展的启示
    第三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可行性和路径选择
        一、 人民币国际化选择是中国崛起的必然选择
        二、 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具备的现实条件
        三、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第三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法律制度构成
    第一节 IMF 框架下的国际货币法律制度与人民币国际化
        一、 IMF 框架下相关货币法律制度规定
        二、 IMF 面临的困境与改革
        三、 IMF 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第二节 WTO 相关金融立法与人民币国际化
        一、 WTO 对国际货币制度的影响
        二、 WTO 与人民币国际化
    第三节 区域货币法律制度——以东亚货币合作为例
        一、 东盟 10+3 合作框架下的货币互换机制
        二、 东亚货币合作法律机制的障碍与中国的选择
    第四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国内法律制度
        一、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法律制度
        二、与人民币计价结算相关的法律制度
        三、 外汇储备法律制度
        四、 人民币汇率制度
第四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法律推进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应遵循的总体性原则
        一、 以渐进性方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二、 维护货币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
        三、 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
    第二节 完善外汇管理法律制度
        一、 明确外汇管理立法宗旨,坚持外汇管理立法原则
        二、 完善外汇管理法律体系
        三、 加快人民币自由可兑换的立法进程
        四、 加强外汇储备的规范化管理
        五、 关于维护人民币汇率主权的法律问题
    第三节 加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监管立法
        一、 金融监管的立法框架
        二、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法制建设的建议
        三、 积极参与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第四节 积极推进中国参与国际组织和区域合作
        一、 积极促进 IMF 改革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二、 推动 WTO 框架下的金融开放力度
        三、 加快人民币在区域内的合作进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4)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已有文献回顾
        1.2.1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
        1.2.2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模式及顺序
        1.2.3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时机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框架结构及基本结论
        1.3.1 研究方法
        1.3.2 框架结构
        1.3.3 基本结论
2.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基础理论
    2.1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货币可兑换
        2.1.2 经常项目可兑换
        2.1.3 资本项目可兑换
    2.2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一般理论
        2.2.1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理论基础
        2.2.2 资本项目可兑换与保持管制的论争
        2.2.3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收益与风险
    2.3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排序理论
        2.3.1 有关排序的理论支持
        2.3.2 有关排序的否定意见
        2.3.3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排序问题
    2.4 资本项目可兑换下的汇率制度选择
        2.4.1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2.4.2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及克鲁格曼永恒三角形
        2.4.3 国际资本流动背景下的汇率理论
3.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3.1 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动因
        3.1.1 来自内部的动因
        3.1.2 来自外部的动因
    3.2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一般条件与核心条件
        3.2.1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一般条件
        3.2.2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核心条件
    3.3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顺序安排
        3.3.1 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基本原则
        3.3.2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顺序安排
4. 中国资本管制制度
    4.1 资本管制的含义与理论依据
        4.1.1 资本管制的含义
        4.1.2 资本管制的理论依据
    4.2 中国资本管制制度的演进与现状
        4.2.1 中国资本管制制度的演进
        4.2.2 中国资本管制制度的现状
    4.3 对中国资本管制制度的评价
        4.3.1 对中国资本管制目标的评价
        4.3.2 对中国资本管制手段的评价
        4.3.3 对中国资本管制有效性的评价
    4.4 中国放松资本管制进程中的政策配合
5. 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5.1 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汇率制度
        5.1.1 资本项目可兑换要求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
        5.1.2 汇率制度安排影响资本项目可兑换
        5.1.3 汇率稳定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统一与矛盾
        5.1.4 汇率制度改革与资本项目改革具有内在一致性
    5.2 国际汇率制度的变迁
        5.2.1 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5.2.2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5.2.3 牙买加体系下的浮动汇率制
    5.3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
        5.3.1 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分期
        5.3.2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汇率制度(1949-1952年)
        5.3.3 计划经济时期的汇率制度(1953-1980年)
        5.3.4 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1994年)
        5.3.5 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的汇率制度(1994-2005年)
        5.3.6 2005年后的汇率制度
    5.4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现存问题
        5.4.1 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成效
        5.4.2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面临的问题
    5.5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未来取向
        5.5.1 走向弹性化的汇率制度
        5.5.2 汇率制度改革与资本项目可兑换协同推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5)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的意义
    二、人民币区域化的理论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论文的重点、难点和创新
第一章 中国与东亚的经贸联系与人民币区域化的基础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中的货币选择理论和实证分析回顾
    第二节 中国在东亚经贸中的地位
    第三节 中国与东亚国家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东亚国家汇率制度选择及人民币战略
    第一节 东亚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微妙变化
    第二节 东亚国家和地区汇率制度变化的解释
    第三节 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地位及人民币的战略选择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民币区域化的制度平台
    第一节 制度建设在货币国际化中的作用
    第二节 中国与东亚之间的经贸合作平台与人民币区域化
    第三节 人民币自由兑换与人民币区域化
    第四节 人民币区域化过程中的金融基础设施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民币区域化过程中的货币竞争
    第一节 主要国际货币竞争的现状和人民币的地位
    第二节 主要国际货币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实力竞争
    第三节 人民币区域化过程中的国际关系与中国的策略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民币区域化与经济政策协调
    第一节 人民币区域化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第二节 人民币区域化与国内货币政策协调
    第三节 人民币区域化与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
    第四节 人民币区域化与东亚国家汇率协调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6)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理论与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的提出
    1.2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1、基本研究思路
        2、主要研究方法
        3 研究的创新点
    1.3 结构安排和基本结论
第二章 关于货币国际化相关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2.1 货币国际化理论
        1、国内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演进
        2、国外货币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的演进
        3、世界货币体系的二重功能
    2.2 汇率理论
        1、汇率制度的IMF分类法
        2、IMF对成员国进行汇率制度实际分类,货币政策框架分类
        3、汇率制度选择的一般概述:浮动与固定汇率
        4、汇率制度选择的传统理论
        5、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最新进展
        6、盯住汇率制度不可维持性
        7、汇率制度与经济绩效的实证
        8、汇率制度与货币危机的实证
        9、汇率制度与金融脆弱性
        10、退出盯住汇率制度
        11、汇率是一种价格,更是一国战略性宏观经济调控工具
    2.3 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1、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2、贸易全球化的重要性
    2.4 本章结论
第三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世界经济背景
    3.1 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及2006年展望
        1、主要经济体经济状况
        2、国际金融市场概括
        3、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
    3.2 国际货币体系
        1、美元国际化
        2、欧元国际化
        3、日元国际化
        4、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诸多缺陷
    3.3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1、金融全球化产生并充分发展的主要因素
        2、美国金融自由化进展
        3、日本的金融自由化
        4、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金融自由化
        5、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经济环境新特点
    3.4 国际贸易快速发展
    3.5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发展
    3.6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资本流动加剧
        1、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2、国际货币体系在全球的发展
    3.7 亚洲实行经济和金融区域合作的现状
        1、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的倡议
        2、马尼拉框架
        3、“10+3”机制的建立
        4、清迈协议
        5、檀香山协定
    3.8 亚洲统一货币的难以实现
        1、亚洲地区安全形势不适应统一货币产生
        2、亚洲地区大国关系不适应统一货币产生
        3、亚洲热点地区发展趋势不适应统一货币产生
        4、亚洲和欧元区部分国家经济指标存在重大差异的实证分析
    3.9 本章结论
第四章 人民币国际化国内经济背景分析
    4.1 对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一些评述
        1、中国具有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综合实力
        2、人民币稳定的币值和良好的国际信誉
        3、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
        4、发达的金融市场
        5、中国初步建立了健全的银行系统
        6、充足的国际储备
    4.2 中国货币政策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条件
        1、2005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总体适度
        2、2005年中国金融机构存贷款业务运行正常
        3、中国境内外币利率持续上升
        4、金融市场建设步伐加快
        5、中央银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4.3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进
        1、国际收支保持顺差格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运行平衡
        2、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效果良好
        3、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4、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汇率市场化进程
    4.4 人民币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
        1、中国的外汇管制效果不显着
        2、外汇储备剧增,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
    4.5 稳定的人民币币值和宏观金融环境
        1、稳定的人民币币值
        2、稳定增长的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
    4.6 本章结论
第五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和可行性分析
    5.1 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
    5.2 人民币自由兑换与人民币国际化
        1、人民币自由兑换
        2、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现实需要
        3、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分析
    5.3 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1、利率市场化的概念
        2、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
    5.4 金融自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1、部分国家自由化和地区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
        2、金融自由化的国际进展
    5.5 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政策
    5.6 国际中心货币与人民币国际化
    5.7 金融全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5.8 本章结论
第六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证分析
    6.1 人民币国际化不可避免
    6.2 三大货币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1、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
        2、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条件已经形成
        3、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
        4、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
    6.3 货币国际化利益的理论分析
        1、可计量的货币国际化利益
        2、货币国际化的其他利益
        3、美元国际化利益的实证分析
    6.4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证分析
        1、境外流通的人民币主要来源边境贸易、旅游贸易中现金支付
        2、银联卡走出国门
        3、人民币交易迅速上升
        4、人民币国际化利益的实证分析
    6.5 本章结论
第七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构想
    7.1 人民币国际化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1、人民币国际化下的货币需求函数
        2、人民币国际化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人民币国际化下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对策
        4、人民币国际化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影响及对策
        5、人民币国际化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及其对策
    7.2 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
        1、亚洲单一货币——亚元只是亚洲的长期目标
        2、设立亚洲防范金融危机基金稳定区域经济
        3、欧元问世,美元霸权受损
        4、美国维护其核心利益—美元霸权,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5、人民币升值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7.3 人民币在亚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1、从贸易依存度的视野看亚洲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
        2、从金融领域看中国与亚洲相互之间的市场渗透
        3、从贸易依存和金融市场渗透到未来的竞争关系
        4、从防范货币危机的角度分析亚洲对人民币的需求
        5、人民币的“亚洲化”的可能性
        6、金融开放、创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7.4 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
        1、启动“金融强国”战略
        2、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采取两手策略
        3、人民币国际化要走有中国特色道路,顺其自然推进国际化进程
    7.5 本章结论
全文总结和展望
    1 几点重要结论
    2 尚待解决的问题
中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7)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理论回顾与研究定位
    1.1 研究背景
    1.2 本研究论题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4 主要观点和创新
第2章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开放理论分析
    2.1 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1.1 金融开放与金融自由化
        2.1.2 金融开放与金融全球化
        2.1.3 金融开放与金融危机
    2.2 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早期文献
        2.2.1 马列关于金融资本的论述
        2.2.2 经济增长与金融体系
        2.2.3 金融开放与金融市场的内外均衡
        2.2.4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2.3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及其扩展
        2.3.1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论(M—S 理论)
        2.3.2 卡普和马西森2的投资规模理论
        2.3.3 加尔比斯的投资效率模型
        2.3.4 内生增长理论
    2.4 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发展
        2.4.1 新结构主义理论
        2.4.2 金融约束理论
        2.4.3 相关理论
    2.5 金融自由化理论的简要评价和启示
第3章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开放实证分析
    3.1 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改革
        3.1.1 金融自由化的动因
        3.1.2 殊途同归的金融自由化
        3.1.3 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成效
    3.2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开放实践
        3.2.1 金融自由化的动因
        3.2.2 麦金农和肖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3.2.3 风格各异的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实践
    3.2.4 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成效
    3.3 20世纪后半期主要金融危机回顾和分析
        3.3.1 20 世纪后半期主要金融危机回顾
        3.3.2 金融自由化、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3.4 主要结论
第4章 中国金融开放程度的战略性问题
    4.1 金融开放的最优模型
        4.1.1 建立因素模型
        4.1.2 建立权重集
        4.1.3 建立最优解模型
    4.2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基本判断
        4.2.1 基本判断
        4.2.2 开放程度的评价
    4.3 推进金融开放的几个原则
        4.3.1 安全性
        4.3.2 效率性
        4.3.3 创新性
        4.3.4 规范性
    4.4 金融市场开放的逻辑
    4.5 金融开放的发展模式选择
    4.6 推进金融自由化的路径选择
        4.6.1 对“三元悖论”的理解
        4.6.2 以开放资本账户为基本前提
        4.6.3 坚持独立的货币政策
        4.6.4 向浮动汇率制过渡
第5章 中国金融开放的关键性问题与对策
    5.1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开放
        5.1.1 中国银行业改革历程
        5.1.2 银行不良债权与银行业自由化的困境
        5.1.3 银行业自由化进程中的银行治理结构改革
    5.2 积极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
        5.2.1 中国利率改革历程及其亟待改革的问题
        5.2.2 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
        5.2.3 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5.3 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5.3.1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历程
        5.3.2 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利弊及改革方向
        5.3.3 人民币有管理浮动汇率的走势
    5.4 稳妥推进人民币可兑换
        5.4.1 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改革内容
        5.4.2 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的改革开放正逐步成熟
    5.5 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5.5.1 金融自由化下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弱化
        5.5.2 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5.6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5.6.1 当前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
        5.6.2 构建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初步设想
    5.7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对策
        5.7.1 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分析
        5.7.2 国际金融监管的现状和趋势
        5.7.3 金融开放形势下对我国金融监管的新要求
        5.7.4 借鉴国际经验,发展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
结束语
附录
    附表1 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情况(1973 ~ 1996)
    附表2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情况(1973 ~ 1996)
    附表3 各国利率自由化和银行危机发生时间对照
参考文献
后记

(8)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当前外汇管理体制和国内货币政策的设计
    第一节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沿革
    第二节 中国当前的外汇和货币制度的设计
    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中国的货币和外汇制度设计是否存在缺陷?
第二章 资本非法流动的渠道研究
    第一节 资本通过合法渠道外逃的研究
        一、资本外逃合法渠道
        二、中国资本外逃合法途径的实证分析
        三、实证分析的结论
    第二节 资本通过非法渠道外逃的研究
        一、资本非法流动的非法渠道
        二、地下非法金融组织存在的制度因素
        三、地下非法金融组织与资本外逃
    第三节 关于资本非法流动渠道的小结
第三章 资本外逃的因素及对其管制的困难
    第一节 资本非法流动的因素分析
        一、与资本管制的实施密切相关的因素
        二、与资本管制的实施关系不大的因素
    第二节 对地下非法金融组织存在原因的进一步研究
        一、资本管制增加了地下非法金融组织的利润
        二、地下金融组织存在原因的小结
        三、对地下非法金融组织打击的困难
    第三节 打击通过合法渠道的资本外逃的困难
        一、资本通过合法渠道的模型的假设
        二、资本通过合法渠道的模型的构建
        三、资本通过合法渠道的博弈模型的解
        四、博弈模型的结论
    第四节 基于IS-LM-BP 模型的分析
        一、IS-LM-BP 模型
        二、中国理论上的IS-LM-BP 模型
        三、中国实际的IS-LM-BP 模型
    第五节 中国资本管制的无效性
第四章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资本管制、固定汇率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
        一、中国的实际情况
        二、外汇对冲操作的不可持续性
        三、固定汇率、资本管制对货币政策的冲突
    第二节中国外汇管理体制自身的问题
    第三节本篇论文的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9)经济全球化与我国货币政策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关键词
第一部分 导论与主要文献综述
    第一章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第二章 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三章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第四章 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二部分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 货币概念与货币供应量
        第一节 货币定义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第三节 货币供应量指标
    第二章 与货币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
        第一节 利率与利率理论
        第二节 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三节 汇率与汇率理论
        第四节 汇率、利率和通货膨胀三者的关系
    第三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供应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经济职能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与银行体系
        第三节 货币创造与货币乘数
    第四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 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
    第五章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第一节 货币供应增长目标
        第二节 通货膨胀目标
        第三节 汇率目标
    第六章 货币政策与内外均衡目标
        第一节 正确认识内外均衡目标
        第二节 内外均衡目标与政策组合理论
    第七章 中央银行的自主权
        第一节 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自主权
        第二节 中国中央银行的自主权
    第八章 最优货币政策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最优货币政策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最优货币政策
第三部分 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与我国货币政策改革
    第一章 金融压制与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第一节 我国货币政策的低效率
        第二节 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研究文献的评述
        第三节 金融深化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唯一出路
    第二章 银行业风险与我国金融监管
        第一节 我国银行业风险并非源于储蓄过多
        第二节 银行业风险根源于我国行政性管制
        第三节 加强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对策思路
        第四节 改善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的对策思路
    第三章 银行业风险与我国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改革
        第一节 中国银行业急需一张安全防范网
        第二节 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第三节 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与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
    第四章 我国银行储备金制度改革
        第一节 我国准备金制度的职能与特点
        第二节 我国现行准备金制度的缺陷
        第三节 我国准备金制度改革建议
    第五章 人民币利率制度与利率政策改革
        第一节 金融自由化与我国金融改革
        第二节 我国严格利率管制的代价
        第三节 我国现行基准利率与利率政策导向分析
        第四节 我国利率体制与政策改革建议
    第六章 人民币汇率制度与汇率政策改革
        第一节 我国汇率形成机制与汇率政策
        第二节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日趋完善
        第三节 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与汇率管制的代价
        第四节 人民币的长期均衡汇率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核心
        第五节 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性
        第六节 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展望与建议
    第七章 我国货币供应监控指标与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改革
        第一节 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的局限性
        第二节 调整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分类的思路
        第三节 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应从盯住供应量逐步转为盯住利率
    第八章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与好处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与人民币的亚洲化
        第三节 对人民币亚洲化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10)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动因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第一章 资本项目开放的涵义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 几个基本范畴
    第二节 资本项目与资本项目开放
    第三节 资本项目开放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资本项目开放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资本流动的理论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理论
    第三节 资本项目开放的前提条件与开放顺序理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资本项目开放的动因分析——博弈论框架下动态演进机制
    第一节 资本项目开放的历史回顾与特征分析
    第二节 资本项目开放管理制度选择——博弈论的解释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资本项目开放的动因分析——政府动机的剖析
    第一节 一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内在动机分析
    第二节 资本项目开放最优程度
    第三节 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动因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资本项目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
    第一节 关于资本项目开放与经济增长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 资本项目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
第六章 资本项目开放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第一节 我国银行业的开放的进程与现状
    第二节 资本项目开放与我国银行业的开放
第七章 资本项目开放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第一节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趋势和动力
    第二节 资本项目开放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性开放的步骤分析
第八章 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的汇率制度和人民币国际化
    第一节 汇率制度模式的选择
    第二节 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汇率制度的可维持性分析
    第三节 资本项目开放对我国汇率制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人民币自由兑换入世后将是必然(论文参考文献)

  • [1]金融开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D]. 熊绍帅. 广西大学, 2020(07)
  • [2]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下的跨境资本流动风险防范研究[D]. 赵方华. 新疆大学, 2019(06)
  • [3]国际法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 刘婷婷. 中国海洋大学, 2012(03)
  • [4]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研究[D]. 张健.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8)
  • [5]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D]. 王琛. 中央财经大学, 2008(08)
  • [6]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理论与实证[D]. 徐新华. 复旦大学, 2006(02)
  • [7]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D]. 贾俐贞. 中共中央党校, 2005(06)
  • [8]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D]. 朱宇. 西南财经大学, 2005(04)
  • [9]经济全球化与我国货币政策改革[D]. 龚秀国. 四川大学, 2005(03)
  • [10]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动因与效应研究[D]. 郭永清. 华东师范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人民币自由兑换入世将是必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