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纵隔精原细胞瘤一例

后纵隔精原细胞瘤一例

一、后纵隔精原细胞瘤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梁锐烘,曾庆思,刘琴,许乙凯,冯婕[1](2021)在《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基础》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PMSGCT)的CT、PET-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1例PMSGC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与其病理结果对照,11例均接受胸部CT增强及平扫检查,3例同期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结果 11例患者均为青少年男性,病灶CT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肿块10例,卵圆形状1例;右前纵隔7例,左前纵隔3例,左前纵隔-颈根部1例;最大径4.70~15.30 cm,平均(10.77±3.75)cm,其中6例最大直径≥10.00 cm。5例密度均匀一致,无坏死;4例伴少许斑片局灶性坏死;2例大部分为实性成分,内多发斑片、条片坏死。增强两期扫描11例均渐进性强化,中度强化7例,明显强化2例,轻度强化2例。11例侵犯周围脂肪间隙,其中累及两侧头臂静脉和/或上腔静脉综合征3例,胸腺1例,心包及左肺静脉1例,气管及食管上段、主动脉弓1例,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心包及胸腔积液各1例,3例病灶放射性摄取均明显增高。治疗后5例完全缓解,5例病情稳定,1例术后复发。结果 PMSGCT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其CT主要表现为前纵隔密度均匀一致的不规则实性肿块或局部伴少许灶性坏死,常侵犯周围脏器及血管,可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增强扫描多为中度渐进性强化;病灶18F-FDG摄取呈高代谢。

王梦[2](2020)在《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s,PMMGCT)在纵隔肿瘤中较为罕见,约占纵隔肿瘤的1%-4%,其临床特征不具特异性,与其他纵隔肿瘤难以鉴别,在临床中易造成误诊,且治疗不够规范。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文献中PMMGCT患者病例,得出影响PMMGCT患者预后的因素,并探讨总结PMMGCT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等,从而警惕误诊延误病情,提高该病正确诊断率,做到精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材料与方法(1)报道“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一例PMMGCT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2)以“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纵隔精原细胞瘤、纵隔非精原细胞瘤”为关键词,检索万方、知网及PubMed三个数据库,获取病理诊断为PMMGCT的病例,并有治疗后随访及转归情况,剔除重复报道的病例。将搜索到的文献及本案例一并进行分析。(3)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分析PMMGCT患者临床特征,并根据临床情况,将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1 1项因素(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分期、胸腔积液、胸外转移、是否手术、是否手术完整切除、放化疗与否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影响因素分析,从而得出影响其预后的因素。(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非正态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M,P25-75)表示,并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使用Kaplan-Meier模型的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共261例病例入组,除2例患者未说明年龄外,其余患者男性235例(90.7%),女性 24 例(9.3%),年龄区间 0.25-72 岁,平均年龄 24.0(19.0-31.0)岁。经体检发现肿瘤的有19例,其余伴临床症状者以胸痛、胸闷、咳嗽(多为干咳)、发烧、上腔静脉综合征较多见,临床症状不具典型性。肿瘤生长位置以前纵隔最多见。261例中有81例(31.0%)为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seminomas,PMSGCT),180 例(69.0%)为原发性纵隔非精原细胞瘤(Primary mediastinal non-seminomas,PMNSGCT),胸部 CT 为初次检查本病的常用手段,病理诊断为确诊本病的金标准。有具体分期描述的242例中1期22 例(9.1%),Ⅱ期 63 例(26.0%),Ⅲa 期 83 例(34.3%),Ⅲb 期 74 例(30.6%),其中22例(9.1%)肿块局限于纵隔,剩余220例(90.9%)肿块均有外侵或转移,转移部位以肺、脑以及胸外淋巴结较多见;在治疗上,261例患者中有163例(62.5%)给予手术,180例(69.0%)给予化疗,92例(35.2%)给予放疗。261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4.000±10.595月,1年总生存率57.9%,3年总生存率47.2%,5年总生存率40.8%。(2)在年龄、病程长短、合并胸腔积液、临床分期、有无肺转移上,PMSGCT与PMNSGCT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肿瘤大小、有无胸外转移上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3)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胸腔积液、胸外转移、是否手术完整切除、是否放化疗是PMMGCT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胸外转移、是否手术完整切除、是否放化疗是PMMGCT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1)PMMGCT好发于20-40岁男性,血清学检查(AFP、β-HCG)可帮助提高正确诊断率;(2)PMNSGCT与PMSGCT相比,发病较年轻、病程较短、临床分期较高、胸腔积液、肺转移较多且预后明显差;(3)治疗上,若肿瘤局限可先行手术完整切除后予以放化疗;若肿瘤不可根治切除,可术前行放化疗后择期行手术切除残余肿瘤;(4)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胸外转移、是否手术完整切除、放化疗与否是PMMGCT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

采丽,章如松,时姗姗,吴楠,陆珍凤,石群立,饶秋,沈勤[3](2018)在《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56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primary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s,PMGC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PMGCTs的临床病理学形态、分子改变及肿瘤生物学行为,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6例PMGCTs患者年龄948岁(平均29.1岁),以成熟性畸胎瘤最多见(76.8%,43/56)。青春期前患者3例,均为成熟性畸胎瘤。青春期后PMGCTs共53例,包括40例成熟性畸胎瘤、2例未成熟畸胎瘤、2例卵黄囊瘤、5例精原细胞瘤、4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3例恶性PMGCTs均为男性,27例女性患者均为良性畸胎瘤。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与性腺生殖细胞肿瘤一致。恶性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s,GCTs)各成分均存在等臂12p,而成熟畸胎瘤不发生等臂12p。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术,恶性GCTs术后辅助化疗。无论是青春期前还是青春期后的成熟性畸胎瘤切净后均存活(随访6个月10年)。青春期后PMGCTs(非成熟性畸胎瘤)均恶性,含卵黄囊瘤或胚胎癌成分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PMGCTs罕见,多为成熟性畸胎瘤,恶性肿瘤好发于青春期后男性。FISH检测12p异常可以帮助诊断和指导治疗预后。

朱晓磊,朱自江,王文昊,庞瑶[4](2017)在《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精原细胞瘤一般源于睾丸的生殖细胞,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单侧睾丸,在3545岁男性中多见。少见发生于性腺器官以外。纵隔精原细胞瘤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影像学表现难鉴别,易误诊,文献报道较少。作者就1例原发性前纵隔精原细胞瘤的治疗过程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顾玲玲,张兰芳,沈文荣,候宁,黄生富,谢晓东[5](2017)在《纵隔原发精原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纵隔原发精原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7年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3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纵隔原发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观察临床病理特点和病变影像学特征。结果 13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5岁;血清AFP均未增高,其中7例血清β-HCG增高。影像学检查发现13例肿瘤部位均位于前纵隔,肿块>5 cm 12例,形态不规则12例。13例患者CT平扫呈软组织密度,伴有钙化4例;CT增强扫描呈较均匀轻度强化,肿块内见小片状低密度影;12例呈现心包大血管包绕侵犯,2例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MRI检查表现为肿块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3例行手术切除,11例行肿块穿刺活检,首次穿刺活检常规病理检查误诊5例,经手术明确诊断1例,重新切片或活检并加做免疫组化明确诊断4例。结论纵隔原发精原细胞瘤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血清标志物及影像表现均有一定的特征性,部分穿刺活检常规病理易误诊,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进一步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牛晨,郭丽萍,令潇,李文菲,刘翔,张明,刘红娟[6](2016)在《罕见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精原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观察病变的大小、密度、强化、边界、病理等影像及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5例病变均发生于男性,年龄1666岁,中位年龄27岁,病变形态不规则,其中前上纵隔3例,前中上纵隔及后纵隔各1例,体积巨大,最大径约3.59.9cm,症状以胸部不适、疼痛或头颈部憋胀等多见。2例病变呈均匀低密度影伴轻度强化,其中1例于确诊1年后出现肝脏转移灶;3例低密度病灶内可见点片状更低密度区,肿块实质呈轻度或渐进性强化,临近血管不同程度地受压移位,以腔静脉为着,其中1例病灶可见大量迂曲血管影,并伴有颈部或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青少年男性伴有前纵隔巨大肿块,密度较均匀且轻中度强化,病灶内见不同程度血管影时,排除继发性病变外应考虑到精原细胞瘤的可能。

杜进臣,李庆新,晁栋,班玉莲,李群群[7](2016)在《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伴纵隔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认为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是极为罕见的性腺外生殖细胞恶性肿瘤,且伴肉瘤成分的纵隔精原细胞瘤更罕见。该病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影像学特征与其他纵隔肿瘤及纵隔型肺癌等难以鉴别,容易误诊。本文详细报道1例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伴纵隔肉瘤。通过分析患者诊疗过程,对该病作一综述。

吴双,吴仕光[8](2015)在《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早在1951年由Friemen描述,为性腺外胚胎源性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前纵隔,少数见于后纵隔,临床上较为少见,约占所有纵隔肿瘤的1%5%[1]。本报道1例男性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纵隔精原细胞瘤的临床、影像、病理及诊断等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19岁。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胸部阵发性疼痛,近1周加重,伴右胸背

陈曹阳,皮勇,陈健,邢昕,顾向亮,陈燕[9](2014)在《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病例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的影像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报告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前上纵隔精原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本病进行讨论。结果:术前胸部增强CT提示前纵隔肿瘤,手术切除病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纵隔精原细胞瘤,术后睾丸彩超未见异常。结论: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林锋,冉鹏,肖家荣,刘文,胡晓,林鹏,曾燕[10](2014)在《纵隔少见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10例临床少见的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并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术前通过胸部增强CT检查,明确纵隔肿瘤部位、大小、与胸腔大血管的关系,评估肿瘤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手术路径选择前正中切口或后外侧切口。术中无法完整切除肿瘤,予钛夹标记;肿瘤侵犯上腔静脉或无名静脉,予人工血管置换;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则患者进一步接受辅助性的放、化疗。全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定期随访。结果全组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均明确诊断。其中恶性肿瘤包括卵黄囊瘤、精原细胞瘤、恶性胸膜间皮瘤、恶性蝾螈瘤、异位甲状腺癌、黏液囊腺癌、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各1例。良性肿瘤包括海绵状血管瘤2例,平滑肌瘤各1例。通过临床综合治疗,部分纵膈恶性肿瘤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但部分病例临床治疗效果较差。结论多数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前准确的评估、术中正确的处理、术后合理的辅助治疗是纵隔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方案。

二、后纵隔精原细胞瘤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后纵隔精原细胞瘤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仪器及测量方法
    1.3 图像分析
    1.4 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
    1.5 疗效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
    2.2 影像学表现
    2.3 治疗及预后
    2.4 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
3 讨论

(2)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3)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56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与处理
    1.2 HE染色与形态观察
    1.3 免疫组化
    1.4 FISH检测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2.2 病理检查
        2.2.1 眼观
        2.2.2 镜检
        2.2.3 免疫表型
    2.3 FISH检测
    2.4 治疗及随访
3 讨论

(4)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
2 讨论
    2.1 诊断
        2.1.1 临床表现
        2.1.2 影像学表现
        2.1.3 实验室检查
        2.1.4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2.2 鉴别诊断
    2.3 治疗及预后

(5)纵隔原发精原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
    1.3 图像分析
    1.4 病理学检查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及血清学检查
    2.2 影像学表现
    2.3 病理结果
3 讨论

(6)罕见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图像分析
    1.4 手术与病理
2 结果
    2.1 影像表现
    2.2 病理特点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
    3.2 病理及影像学特征
    3.3 诊断及鉴别诊断
    3.4 治疗和预后

(7)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伴纵隔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与病理
2 讨论

(8)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文献复习
3 讨论

(9)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病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2.1 概述
    2.2 病因
    2.3 病理改变
    2.4 临床特点
    2.5 诊断
        2.5.1 影像学表现
        2.5.2 血清检查
        2.5.3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PLAP (+) , CAM5.2 (+) , HCG (+) , C-kit (+) , CEA (-) , EMA (-) , AFP (-) , S-100蛋白 (-) , HMB-45 (-) 。
    2.6 鉴别诊断[12]
    2.7 治疗
        2.7.1 放疗
        2.7.2 化疗
        2.7.3 手术
    2.8 预后

(10)纵隔少见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2.2 手术情况
    2.3 病理情况
    2.4 预后
3 讨论

四、后纵隔精原细胞瘤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基础[J]. 梁锐烘,曾庆思,刘琴,许乙凯,冯婕.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1(06)
  • [2]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一例并相关文献复习[D]. 王梦. 郑州大学, 2020(02)
  • [3]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56例临床病理分析[J]. 采丽,章如松,时姗姗,吴楠,陆珍凤,石群立,饶秋,沈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8(02)
  • [4]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 朱晓磊,朱自江,王文昊,庞瑶.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7(06)
  • [5]纵隔原发精原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J]. 顾玲玲,张兰芳,沈文荣,候宁,黄生富,谢晓东.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7(12)
  • [6]罕见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CT表现及临床特点[J]. 牛晨,郭丽萍,令潇,李文菲,刘翔,张明,刘红娟. 现代肿瘤医学, 2016(24)
  • [7]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伴纵隔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J]. 杜进臣,李庆新,晁栋,班玉莲,李群群. 中国肺癌杂志, 2016(09)
  • [8]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J]. 吴双,吴仕光.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5(12)
  • [9]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病例探讨[J]. 陈曹阳,皮勇,陈健,邢昕,顾向亮,陈燕.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4(05)
  • [10]纵隔少见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J]. 林锋,冉鹏,肖家荣,刘文,胡晓,林鹏,曾燕. 广东医学, 2014(10)

标签:;  ;  ;  ;  ;  

后纵隔精原细胞瘤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