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骨先天性巨大胆脂瘤一例

颞骨先天性巨大胆脂瘤一例

一、先天性巨大颞骨胆脂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丁忠家,陈俊,王音[1](2021)在《先天性小耳畸形合并耳后骨膜下脓肿7例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先天性小耳畸形并发耳后脓肿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对178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中7例以"耳后脓肿"就诊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均行乳突切开,病变清理,分泌物送细菌培养试验,根据中耳病变情况,同期行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3例,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3例,乳突根治术1例,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于3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患者以青年为主,术前平均气骨导差为(57.14±9.51) dB,术后平均气骨导差(40.00±11.54) dB,较术前有(17.14±11.12) dB提高。术后耳后脓肿得到有效控制,半年随访至今脓肿无复发。结论:乳突炎的早期诊断对先天性小耳畸形合并骨膜下脓肿具有重要意义,应尽早诊断及干预,一旦发展为脓肿,应尽早行鼓室成形术,清理病变,通畅引流,为耳郭畸形修复提供有利条件。

赵连辉[2](2021)在《基于影像学中耳胆脂瘤及并发症的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结合临床经验阐述中耳胆脂瘤,并且从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对鼓室口病变诊断、对骨质破坏范围、对中耳乳突炎中的中耳胆脂瘤以及后天原发性中耳胆脂瘤等层面进行分析,以此评价影像学在其中的具体应用特征。通过CT能够准确诊断出中耳胆脂瘤及并发症,能够准确地反映中耳胆脂瘤的临床特征,以此在临床中需要加大对CT的应用。但是CT对于中耳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面部神经诊断存在一定的误区,并且容易与肉芽肿型中耳炎、中耳结核和中耳恶性肿瘤相混淆,因此需要临床医护人员要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诊断,以此提高诊断率。

张文韬[3](2021)在《非炎性鼓膜完整的传导性聋临床特征及耳内镜听骨链重建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77例82耳鼓膜完整的传导性聋患者的临床表现、听力学特点及耳内镜听骨链重建术的疗效。探讨此类疾病的诊疗思路及最新的术前鉴别手段。总结耳内镜手术的技术特点和潜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间收治并行耳内镜听骨链重建术的77例82耳鼓膜完整的传导性聋患者的资料。总结分析其病史、临床表现、听力学评估、术中探查及耳内镜听力重建疗效。结果82耳经耳内镜探查后明确诊断先天性听骨链畸形32耳、先天性前庭窗闭锁6耳、耳硬化症28耳、先天性中耳胆脂瘤6耳、外伤性听骨链中断10耳。耳内镜下选择不同的人工听骨行听骨链重建,全部患者术后鼓膜愈合良好,无穿孔。未见感音神经性聋及面瘫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常规复查纯音测听,留取术后3月纯音测听视为短期复查结果,术后1年及以上纯音测听视为长期复查结果。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镫骨底板是否活动将患者分为3组:A组,镫骨底板活动组44耳;B组,镫骨底板固定组32耳;C组前庭窗闭锁组6耳。全体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的语频AC较术前分别显着降低了30.26±9.62d B和30.32±10.01d B,ABG显着降低了28.16±9.85d B和28.99±10.33d B。对三组进行组间分析,发现术前C组语频AC显着高于其余两组,但A、B两组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不管是在术后短期还是长期复查中,A组语频AC以及ABG都要显着小于B、C两组。进一步分析AC及ABG改善的程度发现,不管是术后短期还是长期复查中的ΔAC、ΔABG,A组均显着高于B组,B、C两组并无明显差异。取ABG≤20d B视为手术有效,A组有效率93.2%,B组有效率81.3%,C组有效率50%。结论鼓膜完整的传导性聋这类疾病病因复杂,但总体经耳内镜下听骨链重建术治疗长期随访满意且可靠,更以镫骨底板活动组疗效更为显着。耳内镜针对病变局限于鼓室的胆脂瘤或听骨链病变疗效良好,术后患者满意度高,是值得推广的手段。

邱婷,裴建国[4](2020)在《颞骨乳突先天性胆脂瘤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颞骨乳突先天性胆脂瘤影像表现及治疗,提高先天性胆脂瘤诊断正确率。方法:对我院1例颞骨乳突先天性胆脂瘤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影像表现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为鼓膜完整的中耳胆脂瘤患者,既往无中耳炎病史,病史上符合Levenson对于先天性胆脂瘤的临床诊断标准,颞骨高分辨率CT、MRI均符合先天性胆脂瘤的表现。结论:颞骨乳突先天性胆脂瘤比较少见,CT和MRI表现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再结合临床病史可早诊断、早治疗。

梅继新,杨明慧,刘玲莉,黄娟[5](2017)在《成人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CT和MRI表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成人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2015年7月,经过病理证实的4例成人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临床及CT、MRI影像资料。结果 4例成人颞骨先天性胆脂瘤中,单纯高分辨率CT平扫检查2例,高分辨率CT和MRI平扫检查2例,MRI增强检查2例。病变单纯位于鼓室2例,CT平扫表现为鼓室内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病变同时累及鼓室、鼓窦及乳突2例,CT平扫表现为鼓室、鼓窦及乳突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周围岩骨膨胀性破坏,2例听小骨、半规管、面神经管鼓室段及迷路段侵蚀破坏,1例耳蜗、前庭、内听道及乙状窦前壁破坏。MRI扫描表现为鼓室、鼓窦及乳突片状等T1长T2异常信号,周围岩骨膨胀性破坏,DWI表现为环状高信号,增强未见明显强化。结论成人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结合临床病史可减少误诊。

张猛[6](2017)在《47例岩骨胆脂瘤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探讨岩骨胆脂瘤的临床表现、分型、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和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总结该病的治疗经验,提高该病的诊疗效果。研究方法:山东省耳鼻喉医院2005年6月-2016年9月收治的54例岩骨胆脂瘤,均经病理证实,其中47例临床资料和随访信息完整,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临床表现、Sanna类型、手术前后面神经及听觉功能、治疗方案、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等。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的方法分析不同分型与手术前后听觉功能的保留有无相关,使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分型和术前面神经功能的相关性以及对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他因素与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的相关性,选用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面瘫病程以及面神经损伤程度等。结果:47例岩骨胆脂瘤中,先天性岩骨胆脂瘤有13例(27.7%),后天性岩骨胆脂瘤有34例(72.3%)。首发症状中最为常见的是耳流脓、听力下降以及面瘫。按术前影像学检查以及术中所见对所有患者行Sanna分型,以迷路上型最为多见,共31例,占66.0%;巨大迷路型和岩尖型各有6例,各占12.8%;迷路下-岩尖型及迷路下型各有2例,分别占4.3%。选用的手术方式包括经迷路/耳蜗入路(34例,72.3%)、扩大乳突切除术(7例,14.9%)、经颅中窝入路(4例,8.5%),经颅中窝联合经乳突入路(1例,2.1%)和颞下窝入路B联合经耳蜗入路(1例,2.1%)。术后感音神经性耳聋有42例,占89.4%,传导性聋有2例,占4.3%,混合性耳聋有3例,占6.4%。统计学分析示术后听力的保留与分型无关。术后面神经功能为Ⅰ级者有6例,占12.8%;Ⅱ级者有4例,占8.5%;Ⅲ级有4例,占8.5%;术后Ⅳ级者占17.0%,共8例;Ⅴ级者占21.3%,共10例;Ⅵ级者占31.9%,共15例。统计分析示,术后面神经功能的保留与否与Sanna分型并无相关,其他纳入研究的因素中仅面神经的损伤程度为面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随访中共发现4例复发,复发率为8.5%,其中3例为封闭式术腔处理,1例为开放式术腔处理。结论:1、岩骨胆脂瘤较为罕见,因病变位置较深且症状不典型不利于早期诊断,但疾病进展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耳科医师和患者均应保持警惕意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2、Sanna分型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分型手段,对于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其对术后面神经及听觉功能即预后的预测意义并不确切;3、术前听觉功能与迷路侵及与否密切相关,而听力在胆脂瘤术后一般较难保留。面神经的损伤程度是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而与年龄、性别及面瘫病程等因素无关;4、原则上依据Sanna分型及术前听觉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者需优先考虑胆脂瘤的清除,其次才是保留听力以及面神经功能。术中推荐使用脂肪或颞肌瓣封闭术腔,可以有效的减少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避免术后需长期换药,术腔感染及不干耳的可能。

赵炎[7](2016)在《有鼓膜特征的6例先天性中耳胆脂瘤临床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是少见的耳部疾病,因发病部位隐匿,侵袭性强,出现症状时患者往往已有骨质破坏和听力障碍,甚至可导致颅内外并发症,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是治疗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关键所在。为了探讨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发病特点、年龄分布、临床表现、鼓膜特征,减少误诊,我们拟对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患者进行系统性的临床病例分析总结。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胆脂瘤。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包括电子耳内镜、纯音测听、声导抗、颞骨HRCT等),并对上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纳入研究者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746岁,平均年龄30.8岁。临床表现均有患耳听力下降,其中伴耳闷胀感5例,耳鸣5例,眩晕1例。纯音测听结果符合传导性聋5例,混合性聋1例;平均气导听阈为53d BHL,平均气骨导差为31d B;电子耳内镜检查见6例患者鼓膜均完整、无内陷袋形成,其中鼓膜内侧团块状影主要位于中后象限者3例,位于全鼓室者3例;颞骨CT示病变侧乳突呈气化型2例,硬化型1例,板障型3例;所有胆脂瘤在颞骨HRCT上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其中气化型乳突患者胆脂瘤病变局限于鼓室者1例,侵犯鼓窦者1例。硬化型及板障型患者胆脂瘤局限于鼓室者1例,侵犯鼓窦及乳突者3例,伴半规管破坏者1例,伴面神经管破坏者2例;根据Kikuchi等对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分类,符合闭合型1例,开放型5例;根据Potsic分级标准,符合Ⅱ级者1例,Ⅲ级者2例,Ⅳ级者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照2012年中华医学会中耳炎手术分型标准,本研究中行开放式乳突切开+Ⅱ型鼓室成形术者3例,鼓室探查+Ⅲ型鼓室成形术者1例,鼓室探查+Ⅱ型鼓室成形术者1例,鼓室探查+Ⅰ型鼓室成形术者1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目前未发现胆脂瘤复发。结论:1先天中耳胆脂瘤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或仅单侧传导性听力下降,易误诊、漏诊,临床确诊时往往延误多年。2对于鼓膜完整,其内侧有白色或黄色团块状影,伴或不伴单侧传导性听力下降的患者,耳镜检查至关重要,应高度警觉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可能性。3颞骨HRCT是诊断先天中耳胆脂瘤的重要方法,一旦确诊为先天性中耳胆脂瘤,应尽快手术治疗。

马慧敏,陈智斌,周涵,赵晓埝,李芳丽,邢光前[8](2014)在《颞骨先天性胆脂瘤并发周围性面瘫的诊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合并面瘫的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1年4月至2014年4月间在我科手术治疗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随访2月-14年胆脂瘤无复发。面瘫完全恢复者3例,好转者2例,无改善2例。术后患耳全聋者5例,3例为就诊时已确诊全聋,另2例为因胆脂瘤侵入内耳而行迷路部分切除术;1例听力提高15dB;1例无变化。结论早期诊断是降低先天性胆脂瘤面瘫发生率及获得良好术后效果的重要保障。

王若雅[9](2014)在《颞骨岩部胆脂瘤外科手术治疗及面神经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颞骨岩部胆脂瘤是位置深在,临床上少见,占所有岩部肿物发生率的4-9%,占所有胆脂瘤的2-5%。岩部胆脂瘤是一种良性病变,生长缓慢、但会产生局部破坏,早期可无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病变至侵入面神经或迷路引起听力下降和面神经麻痹,并逐步侵蚀岩尖和颅底内听道周围,长入桥小脑角。目前显微外科手术彻底切除胆脂瘤是治疗本病的方法,并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提高病人术后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总结我科近13年来手术治疗的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经验,术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分析手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其处理措施,为临床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提供部分依据。第一部分:颞骨岩部胆脂瘤的临床诊断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治疗的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79耳(78人)。其中男性52例,女性27例;本组临床症状表现:耳聋77例(97.47%)。面瘫60例(75.95%);其他症状:耳漏45例,耳鸣23例,眩晕17例,头痛13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三叉神经受累6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舌下神经受累2例。对本组79例病例的术前面神经功能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卡方分析,仅术前面瘫时间(≤1年,>1年)与术前面神经功能(Ⅰ-Ⅱ,Ⅲ-Ⅳ,Ⅴ-Ⅵ)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对两者行Sperman相关性检验,得出随着面瘫时间的延长,面神经功能逐渐下降;且术前面瘫时间1年为重要截点。对本组病例术前听力值与病程之间行Sperman相关性检验,得出即随着病程的不断延长,患者听力会逐渐下降。对本组病例的PBC病因分类与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卡方检验,仅不同PBC病因分类与面瘫发生有无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对PBC病因分类3组间成对比较,得出先天性PBC比获得性PBC面瘫的发生率高。岩部胆脂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听力下降,其次是面瘫,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耳聋和面瘫的症状会逐渐加重;且术前面瘫时间1年是一个关键截点,面瘫时间<1年和>1年术前面神经功能具有明显差异性;提示患者出现面瘫后应尽早就医,尽早诊断,防止面神经功能逐渐下降。先天性岩部胆脂瘤面瘫发生率明显高于获得性。对有耳聋及面瘫等症状时,须要行颞骨CT和/或颅脑MRI排除颞骨岩部胆脂瘤。第二部分:颞骨岩部胆脂瘤临床分型、手术入路选择及术中处理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治疗的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79耳(78人)。本组按Sanna分型:迷路上型占50.63%,迷路下型占2.53%,迷路下-岩尖型占8.86%,广泛型占24.05%,岩尖型占13.92%。手术入路的选择主要依据Sanna分型和术前听力等因素来决定:经乳突入路49例,经迷路入路29例,经颅中窝入路36例,经乳突-颅中窝联合入路9例,乳突-蝶窦联合入路1例。PBC最基本的入路是经迷路入路,尤其适用于术前听力较差的病例。对于迷路上型PBC,采用颅中窝入路;对于迷路上型向乳突侵犯PBC,采用乳突-颅中窝入路;广泛型PBC的手术入路选择也较多。术中处理迷路、硬脑膜、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表面病变是需十分谨慎,防止发生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第三部分:颞骨岩部胆脂瘤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及术后功能恢复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0年1月—2012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79耳(78人)的颞骨岩部胆脂瘤病例,所有病例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ckmann法行分级:Ⅰ级17例,Ⅱ级3例,Ⅲ级9例,Ⅳ级9例,Ⅴ级25例,Ⅵ级16例。本组病例术中发现面神经骨管缺损、鞘膜完整:35例;面神经鞘膜损伤伴面神经水肿:3例;面神经完全断裂:24例;面神经被包绕变细、萎缩,但结构完整:14例。3例术中面神经未暴露。面神经断裂的24例病例中:迷路段损伤最为常见,占79%。依据上述面神经损伤的方式不同进行面神经修复:面神经减压48例;面神经端端吻合5例;面神经改道吻合;面神经耳大神经移植;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剩余10例术中面神经未给予处理:其中3例术中面神经未暴露,7例因患者面瘫已久无修复可能或者术中未找到面神经中枢端未给予修复。对本组79例行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面神经功能的保留率:98.73%(78/79);面神经功能Ⅰ级保留率:94.12%(16/17)。本组79例患者中随访1年以上、资料完整者有48例,对这48患者进行术后1-12年的面神经功能评估。此组病例术前面神经功能:Ⅰ级16例,Ⅱ级1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14例,Ⅵ级8例;术后至面神经功能正常或者随访1年以上面神经功能:Ⅰ级24例,Ⅱ级3例,Ⅲ级7例,Ⅳ级9例,Ⅴ级4例,Ⅵ级1例;32例术前面瘫的患者中,有28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占87.5%;有4例面神经功能无明显好转。术前面神经功能与术后面神经功能之间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得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面瘫时间(≤6月,6月1年,>1年)与术后面神经功能(ⅠⅡ级,ⅢⅣ级,ⅤⅦ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面瘫时间小于6月分别与6月1年、大于1年的术后面神经功能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术前面瘫时间6月是面神经功能预后的重要时间点。面神经处理与术后面神经功能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仅面神经减压与面神经舌下神经移植术后面神经功能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5,即面神经减压术后面神经功能较面神经舌下神经移植好。面瘫是颞骨岩部胆脂瘤的主要症状,一部分也有就诊时无面瘫的病例,因此术中保护面神经和面神经损伤后修复是手术中的重点。本组病例术中对面神经的处理主要是面神经减压术48例,占60.76%。术后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98.73%,面神经功能Ⅰ级保留率为94.12%。术前面神经功能越好,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越好;术前面瘫时间6月是术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时间点,面瘫时间少于6月的术后面神经功能效果明显较长于6月的好,提示患者出现面瘫后应早期就诊,医生对于发生面瘫的病例应警惕岩部胆脂瘤的可能,尽早诊断。对于面神经处理的方法中,面神经减压效果最好,提示面神经的解剖完整性对于面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即术中一定要尽量保护好面神经。第四部分:颞骨岩部胆脂瘤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及处理回顾性收集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02012年79耳(78人)颞骨岩部胆脂瘤,1例(1、78号)为双侧岩部胆脂瘤;其中男性52例,女性27例;右侧44例,左侧35例;年龄862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为2月45年,平均为12.17年;随访时间112年。术后无1例病例死亡,手术均为全切术,无1例发生手术意外。术后复发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复发3.80%(3/79);术腔感染5.06%(4/79);脑脊液漏3.80%(3/79);硬脑膜外血肿1.27%(1/79);耳后及颈部血肿1.27%(1/79)。对术腔感染与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其中仅既往手术史与术腔感染之间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既往手术史与术后并发感染具有相关性。既往手术史的有无与PBC复发之间具有差异性,P=0.041*;即既往有手术史,PBC的复发率增加。随着侧颅底手术的发展,影像学等技术的发展,PBC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减少需要手术医生的手术技巧、经验等密切相关。对于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病例,一定要严格处理破损的硬脑膜,并逐层填塞术腔,防止脑脊液漏。对于二次手术的患者,术前术中一定要彻底严格消毒,冲洗术腔,咽鼓管紧密填塞防止逆行感染。术中需彻底止血预防出现颅内血肿。因此术前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等个体化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是术者的手术经验、手术技巧,和正确的处理。颞骨岩部胆脂瘤手术主要采取全切术,术后复发与既往耳部手术史有关。对于高复发部位:面神经、硬脑膜、颈内动脉,颈内静脉、乙状窦等部位,术中需仔细,尽量彻底清除,手术以全切病灶为首要目的。对于封闭术腔等高危复发因素的病例一定要密切随访,至少5年,每年1次;并行颞骨CT和/或颅脑MRI,尽早发现复发病例。

胡国勤,郑文雯,徐明安,谢金[10](2011)在《颞骨先天性胆脂瘤11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病变部位、范围、临床症状、诊断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9年1月诊治的11例颞骨先天性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患者的年龄为9~38岁,中位数为15岁,男6例,女5例,术前平均听阈为39dBHL,气-骨导差为20~55dB。病变仅位于鼓室7例,累及乳突4例,其中1例患者外耳道后壁受累破坏。手术方式:3例行鼓室成形术,7例行闭合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1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后6个月平均听阈为28dBHL,气骨导差在20dB以内;术后1年复查CT没有发现胆脂瘤残留或复发。结论先天性胆脂瘤通常起源于鼓膜前上象限,可侵犯中耳、乳突和听小骨,造成传导性听力损失;病变侵犯听小骨时应手术治疗,术后可获得较好的听力重建效果。

二、先天性巨大颞骨胆脂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天性巨大颞骨胆脂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先天性小耳畸形合并耳后骨膜下脓肿7例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式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随访
3 典型病例报道
4 讨论

(2)基于影像学中耳胆脂瘤及并发症的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耳胆脂瘤概述
    1.1 中耳胆脂瘤的概念、分类和成因
    1.2 并发症
2 中耳胆脂瘤CT诊断
    2.1 颞骨HRCT对鼓室口病变的精准诊断
    2.2 对骨质破坏范围及软组织充填部位进行判断
    2.3 对中耳乳突炎中的胆脂瘤中耳炎的诊断
    2.4 对严重并发症脑脓肿的CT诊断
3 鉴别诊断
    3.1 与肉芽肿型中耳炎的鉴别
    3.2 与中耳结核的鉴别
    3.3 与中耳恶性肿瘤的鉴别

(3)非炎性鼓膜完整的传导性聋临床特征及耳内镜听骨链重建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先天性中耳畸形的听力康复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颞骨乳突先天性胆脂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5)成人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CT和MRI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CT表现
    2.2 MRI表现
3 讨论
    3.1 成人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和临床表现
    3.2 影像学表现
    3.3 鉴别诊断

(6)47例岩骨胆脂瘤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有鼓膜特征的6例先天性中耳胆脂瘤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病因学
    2.2 发病部位及分类
    2.3 临床表现及检查
    2.4 诊断与鉴别诊断
    2.5 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仪器与设备
    3.3 治疗及随访
第4章 结果
    4.1 发病特点
    4.2 临床症状
    4.3 辅助检查结果
第5章 讨论
    5.1 定义
    5.2 年龄分布
    5.3 临床特点
    5.4 鼓膜特征性表现
    5.5 影像特征
    5.6 误诊分析及减少误诊的方法
    5.7 诊断依据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和致谢

(8)颞骨先天性胆脂瘤并发周围性面瘫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3讨论

(9)颞骨岩部胆脂瘤外科手术治疗及面神经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颞骨岩部胆脂瘤的临床诊断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颞骨岩部胆脂瘤手术入路及术中处理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颞骨岩部胆脂瘤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及术后功能恢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四部分 颞骨岩部胆脂瘤手术并发症、术后复发及处
    材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硕士在读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致谢

四、先天性巨大颞骨胆脂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先天性小耳畸形合并耳后骨膜下脓肿7例的临床分析[J]. 丁忠家,陈俊,王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11)
  • [2]基于影像学中耳胆脂瘤及并发症的诊治分析[J]. 赵连辉. 中国当代医药, 2021(08)
  • [3]非炎性鼓膜完整的传导性聋临床特征及耳内镜听骨链重建疗效研究[D]. 张文韬.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颞骨乳突先天性胆脂瘤1例[J]. 邱婷,裴建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13)
  • [5]成人颞骨先天性胆脂瘤的CT和MRI表现[J]. 梅继新,杨明慧,刘玲莉,黄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12)
  • [6]47例岩骨胆脂瘤的回顾性分析[D]. 张猛. 山东大学, 2017(04)
  • [7]有鼓膜特征的6例先天性中耳胆脂瘤临床病例分析[D]. 赵炎. 吉林大学, 2016(10)
  • [8]颞骨先天性胆脂瘤并发周围性面瘫的诊治[J]. 马慧敏,陈智斌,周涵,赵晓埝,李芳丽,邢光前.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4(03)
  • [9]颞骨岩部胆脂瘤外科手术治疗及面神经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D]. 王若雅.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4(03)
  • [10]颞骨先天性胆脂瘤11例分析[J]. 胡国勤,郑文雯,徐明安,谢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1(01)

标签:;  ;  ;  ;  ;  

颞骨先天性巨大胆脂瘤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