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一例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一例

一、原发性十二指肠癌1例(论文文献综述)

林益娟[1](2021)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癌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上消化道早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术后长短期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在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消化内科接受ESD治疗的174例早期食管鳞癌和121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别按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分组以分析患者基线特征、内镜治疗情况及术后病理结果等因素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合病理结果进一步评估是否为治愈性切除,并通过长期随访情况评估预后。结果:174例早期食管鳞癌患者接受ESD治疗后有19例发生术后狭窄(10.9%)、4例发生术后穿孔(2.3%)、2例发生术后出血(1.1%)。按是否发生术后狭窄分为术后狭窄组(n=19)、术后未狭窄组(n=15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病灶浸润深度达黏膜肌层(M3)及以下(OR=5.666,95%CI:1.011-35.216,p=0.043)、病变环周大于3/4(OR=31.757,95%CI:5.259-191.767,p<0.001)是食管发生术后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病变环周大于1/2的患者按是否口服糖皮质激素预防狭窄分为为口服激素组(n=29)和对照组(n=43),两组间狭窄发生率有显着差异(p=0.046),口服激素组为解决狭窄行内镜下食管扩张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2.75±0.50 vs 3.93±1.03,p=0.043)。121例早期胃癌患者接受ESD治疗后有8例发生术后出血(6.6%)、1例发生术后穿孔(0.8%)。按是否发生术后出血分为术后出血组(n=8)、术后未出血组(n=113),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OR=10.269,95%CI:1.814-58.126,p=0.008)是胃部发生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疗效:174例早期食管鳞癌经ESD治疗后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96.0%、89.1%、87.4%,在中位随访时间为42个月的随访期后五年生存率为96.8%,共发生死亡4例,分别为3例非治愈性切除患者和1例治愈性切除患者。121例早期胃癌经ESD治疗后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97.5%、81.8%、73.6%,在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的随访期后五年生存率为97.3%,共发生死亡2例,均为非治愈性切除患者。结论:1.早期食管鳞癌接受ESD治疗后发生手术并发症以术后狭窄为主,病灶的浸润深度达M3及以下、病变环周大于3/4是发生术后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口服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减少食管ESD后术后狭窄发生率及内镜下食管扩张次数。2.早期胃癌接受ESD治疗后发生手术并发症以术后出血为主,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是发生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3.ESD治疗上消化道早癌疗效确切、预后良好,术后应规律密切内镜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复发、异时性癌等进一步补充治疗;对于非治愈性切除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结合术后病理结果、患者基本情况综合评估。

耿证琴[2](2021)在《十二指肠癌转移特点及预后分析》文中提出[目 的]1.分析十二指肠癌患者发生、发展、转移时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2.分析十二指肠癌患者病理组织中HER2、Ki-67、MSI表达与预后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云南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十二指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血液学指标、病理学指标及生存指标。使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Medcalc软件计算各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截断值,绘制多条ROC曲线,探究各指标对十二指肠癌转移的诊断价值,以及十二指肠癌发生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结 果]1.本研究对88例十二指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转移发生率为64.8%。将有无转移作为反应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KPS评分、原发灶直径、原发灶部位、ALT、AST/ALT、CEA、CA125、NLR、NK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为了排外混杂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ALT、NKC、原发灶直径是十二指肠癌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研究对十二指肠癌患者的肝功、凝血相关指标、肿瘤标记物、免疫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根据ROC曲线下面积得出CA125、ALT、AST/ALT、NLR对诊断转移有低度精确度,原发灶直径、CEA、NKC对诊断转移的诊断价值中等。CEA≥3.56ug/L、CA125≥ 13.51kU/L、ALT≥ 19U/L、AST/ALT≥ 1.15、NLR≥1.64、原发灶直径≥3cm、NKC≤19.6%是十二指肠癌患者发生转移的诊断临界值。其中AUC最大的三个指标依次为NKC、原发灶直径、CEA,是预测十二指肠癌转移发生最好的3个指标。随后用Medcalc软件绘制ROC曲线进行两两比较,得出3个指标预测转移发生的诊断价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后将这三个指标进行组合,得出三指标联合诊断价值优于NKC+原发灶直径(p<0.001)和NKC+CEA(p<0.001),NKC+原发灶直径和NKC+CEA的诊断价值无统计学差异(p=0.5768)。三指标联合的AUC为:0.856,灵敏度为:65.71%,特异度为:92.11%。3.对51例十二指肠癌患者的病理组织行免疫组化分析提示,HER2的阳性表达率为15.7%(8/51),HER2表达情况与临床分期、原发灶直径有关(p<0.05),HER2表达阳性的十二指肠癌患者1、3、5年生存率为38.1%、0.0、0.0,中位生存期为8±1.047;HER2表达阴性的十二指肠癌患者1、3、5年生存率为74.3%、26.1%、0.0,中位生存期为17±1.939;HER2表达情况对十二指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影响(p=0.044,χ2=4.066)。4.在51例十二指肠癌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82.4%(42/51)。Ki-67表达情况与临床分期、转移与否、分化程度、Hp感染有关(p<0.05)。Ki-67表达阳性的十二指肠癌患者1、3、5年生存率为73.8%、26.3%、0.0,中位生存期为13±4.054;Ki-67表达阴性的十二指肠癌患者1、3、5年生存率为25.9%、0.0、0.0,中位生存期为60±22.146。Ki-67表达情况与十二指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χ2=6.639)。5.在51例十二指肠癌患者中,Ki67与HER2同时阳性8例,两者同时阴性9例,Ki67阳性同时HER2阴性34例,HER2阳性同时Ki67阴性0例,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十二指肠癌中Ki-67与HER2表达暂未发现相关性(p=2,p=0.160)。6.在51例病例中,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仅有1例为dMMR(即MSI-H),其余均为pMMR(即MSS或MSI-L)。7.对88例十二指肠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提示: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9.0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7.1%、73.7%、59.8%。单因素分析提示:转移有无、原发灶大小、临床分期、化疗方案、化疗药物种类、手术方式、Hp 感染、CEA、CA199、AST/ALT、NKC、PLT、LMR与十二指肠癌预后相关(p<0.05),其余指标不相关。将这些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转移、手术方式、Hp感染、CA199是影响十二指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ALT、NKC、原发灶直径是十二指肠癌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2.NKC、CEA、原发灶直径三指标联合可以提高十二指肠癌转移的诊断效能。3.HER2表达对十二指肠癌预后有影响;检测Ki-67的表达,有利于判断十二指肠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且Hp感染可能与Ki-67表达相关;十二指肠癌中Ki-67与HER2表达暂未发现相关性,且MSI-H发生率可能不高。4.有无转移、手术方式、Hp感染、CA199是影响十二指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冯奇[3](2020)在《53例腹水病因的鉴别诊断与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肝硬化、恶性肿瘤、结核性腹膜炎是腹水形成的常见病因,此外,其他原因如心源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及一些少见病如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等也可导致腹水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53例腹水病因的归纳与分析,以期为临床上腹水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临床思路。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以“腹水原因待查”的入院病例,共560例患者。剔除肝硬化、常见恶性肿瘤、结核性腹膜炎,收集到符合本研究项目的其他病因腹水患者共53例,按照不同病因将这53例患者分成非癌性腹水组和癌性腹水组2组。非癌性腹水组(31例)病因包括:布加综合征(13例)、门静脉血栓形成(8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限制性心肌病(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POEMS综合征(1例);癌性腹水组(22例)病因包括:原发性腹膜癌(8例)、腹膜恶性间皮瘤(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5例)、病因不明(2例)、壶腹癌(1例)。收集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因、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肿瘤标志物,腹水常规及生化,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消化内镜、腹腔镜探查及组织病理等各项检查结果。通过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剔除肝硬化、常见恶性肿瘤、结核性腹膜炎,腹水病因复杂多样。非癌性腹水的疾病种类呈多样化趋势,以布加综合征(41.9%)及门静脉血栓形成(25.8%)常见,还包括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3.2%)、肝窦阻塞综合征(3.2%)等少见病因;癌性腹水中少见部位的恶性肿瘤以原发性腹膜癌(36.4%)、腹膜恶性间皮瘤(27.3%)、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2.7%)为主,其中2例病因不明病例,腹水呈乳白色。2.腹水LDH、CEA、CA199在癌性腹水组与非癌性腹水组间差异显着(P<0.05)。癌性腹水组中腹水LDH是非癌性腹水组的5倍,腹水CEA是非癌性腹水组的89倍,腹水CA199是非癌性腹水组的2倍。本研究中16例癌性腹水病例行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有10例腹水中找到肿瘤细胞。3.53例患者通过各种影像学检查均提示了腹水的存在。经B超检查发现布加综合征、门静脉血栓形成、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各1例;经CT检查发现布加综合征12例、门静脉血栓形成8例、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原发性腹膜癌8例、腹膜恶性间皮瘤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例;经MRI检查发现限制性心肌病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1例;经PET/CT检查发现原发性腹膜癌、腹膜恶性间皮瘤各1例。4.本研究中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行胃镜检查,有4例镜下直接诊断为十二指肠癌。2例患者行腹腔镜探查,经组织病理确诊,1例为原发性腹膜癌,1例为腹膜恶性间皮瘤。结论1.剔除肝硬化、常见恶性肿瘤、结核性腹膜炎,其他病因腹水复杂多样。非癌性腹水中以布加综合征及门静脉血栓形成常见,此外,尚应警惕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肝窦阻塞综合征等少见病因;癌性腹水中以原发性腹膜癌、腹膜恶性间皮瘤、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等少见部位的肿瘤为主;乳糜性腹水临床罕见,且病因诊断困难。2.腹水多指标联合检测、脱落细胞学检查并结合消化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CT、MRI、PET/CT等有助于腹水病因的鉴别诊断。3.对经多种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的疑难腹水,应尽早行腹腔镜探查及镜下活检。

陈斌,王春华,王小农,何晓[4](2017)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PDC)的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PD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球部3例、降部44例、水平部6例、升部3例,其中降部乳头区40例,占全部肿瘤的71.4%。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22例(22/56,39.3%),中分化腺癌16例(16/56,28.6%),低分化腺癌12例(12/56,21.4%),未分化腺癌6例(7/56,10.7%)。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有腹痛、腹胀、黄疸、呕吐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表现。术前十二指肠镜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4.0%(42/50)、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诊断正确率为81.3%(13/16)、腹部增强CT检查诊断正确率为48.2%(27/56)、B超检查诊断正确率为30.4%(7/23)。行胰十二指肠切除40例,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并十二指肠球部肿瘤切除术3例,姑息性短路手术8例。本组患者术后总体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6%、56.7%、30.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术后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68.8%、42.2%和100%、61.8%、0。短路手术后患者生存时间6~1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情况和根治手术对十二指肠癌术后生存率有影响(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根治手术是影响十二指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PDC多发生在降部乳头周围区,以腺癌为主。纤维十二指肠镜、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是诊断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主要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PDC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王立军,王崑,包全,孙谊,王宏伟,金克敏,邢宝才[5](2016)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根治性切除患者的预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2003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行根治性切除的5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5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67(6129)个月,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40(2129)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8%、84%和67%。多因素分析显示,区域淋巴结阳性(P=0.032)和术前血清CA199水平>37 U/ml(P=0.037)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原发性十二指肠癌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可改善患者的生存,区域淋巴结阳性和术前血清CA199水平>37 U/ml是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

王利东,田忠,刘金钢[6](2015)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临床表现特点及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3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2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通过病理学诊断证实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治疗过程、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 1月30日。分别从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方案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中,首发症状为黄疸57例,腹痛及腹上区不适37例,消化道梗阻症状14例,厌食及体质量下降4例,消化道出血3例,腹泻3例,发热3例,腹部包块1例。CT检查阳性率为69.67%(85/122),内镜检查阳性率为85.56%(77/90),MRCP检查阳性率为79.76%(67/84),B超检查阳性率为12.73%(7/55),上消化道造影检查阳性率为75.00%(36/48)。122例患者中,4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94例大便潜血试验阳性,71例CA19-9升高,22例CEA升高,9例AFP升高。122例患者中,86.07%(105/122)患者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段,7.37%(9/122)患者肿瘤位于十二指肠球部,6.56%(8/122)患者肿瘤位于十二指肠水平部。肿瘤平均直径为2.3 cm(1.015.0 cm)。12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00例患者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7例术中联合行空肠营养造瘘术,7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胃空肠吻合术,6例行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术,11例行姑息性胃空肠吻合术。19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122例患者中,腺癌116例,类癌2例,淋巴瘤、小细胞癌、内瘤样癌伴横纹肌分化、未分化癌各1例。122例患者临床分期:Ⅰ期10例,Ⅱ期4例,Ⅲ期74例,Ⅳ期34例。未发现淋巴结转移100例,0<淋巴结转移率(MLR)≤0.2有13例,0.2<MLR≤0.4有4例,MLR>0.4有5例。122例患者中1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术后生存时间17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术后3、5生存率分别为36.6%和1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MLR和浸润胰腺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x2=8.465,57.355,16.232,20.11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为低分化、MLR>0.4、浸润胰腺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3.330,3.718,2.623,95%可信区间:1.8615.956,1.29210.696,1.6244.236,P<0.05)。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好发于十二指肠降段,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项辅助检查联合使用可提高诊断率,治疗方式以根治性手术为主。分化程度为低分化、MLR>0.4、浸润胰腺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冯早明,汤敏,黄茂涛[7](2013)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1例的诊治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5~2011年诊治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病例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黄疸、上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其中多由胃十二指肠镜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手术治疗13例,7例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后1年生存6例,5年生存2例;8例未手术治疗者,1年生存4例,余4例均1年内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以乳头区为主要发病区,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对可疑患者尽可能完善内镜检查及结合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可提高诊断率,手术治疗仍是其基本治疗方法。

薛宏怡,周平,郑玉龙,方维佳,赵鹏,徐农[8](2012)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1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化疗对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治疗12例术后或晚期十二指肠癌患者,治疗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12例患者,辅助化疗组8例,姑息化疗组4例;辅助化疗组中位无瘤生存期10.9月(6.2-48.9月),姑息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6月(7.5-14.3月);两组总生存期12.0月(7.6-48.9月)。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其次是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及周围神经毒性。结论姑息性化疗和辅助化疗可使十二指肠癌患者受益,值得进一步研究。

刘英涛,郑琳[9](2012)在《2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外科诊断治疗和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发性十二指肠癌(Primary Duodenal Carcinoma,PDC)是指原发于十二指肠黏膜的癌肿,不包括Vater壶腹、胆总管下端以及胰头部的肿瘤。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少见,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所以,在其发生、诊断及治疗等诸多方面缺乏统一认识,一旦发现,多为中晚期,极易延误治疗。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8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2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贾万奇,吴成甫,尹泊[10](2011)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4例临床诊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诊治的2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病变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多见;病理类型以腺癌居多;临床表现以上腹痛、腹胀及上腹部不适多见;内镜及双源CT检查阳性率较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66.7%),3年生存率为32.5%。结论①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无特异性,预后差;②内镜、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及双源CT检查联合应用,可互为补充、取长补短、提高诊断准确率;③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提高远期生存率、改善预后。

二、原发性十二指肠癌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十二指肠癌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癌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安全性评估
    3.2 疗效性评估
第四章 讨论
    4.1 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4.2 短期疗效分析
    4.3 长期疗效
    4.4 研究的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十二指肠癌转移特点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53例腹水病因的鉴别诊断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1.1 研究对象与入选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癌性腹水诊断标准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分析
结果
    1.腹水的病因及性别、年龄
    2.临床表现
    3.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4.腹水的实验室指标检测
        4.1 腹水常规及生化指标的检测
        4.2 腹水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4.3 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
    5.影像学和消化内镜检查
    6.腹腔镜探查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水病因分析与诊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7)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1例的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发病年龄、性别和病程
    2.2 临床表现
    2.3 发病部位、组织病理
    2.4 诊断
    2.5 治疗
    2.6 预后
3 讨论

(9)2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外科诊断治疗和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与诊断
    1.3 治疗方法
    1.4 随访
2 结果
    2.1 术后病理结果
    2.2 手术并发症
    2.3 术后随访结果
3 讨论

(10)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4例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辅助检查
    1.4 治疗和随访情况
    1.5 方法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
    2.2 内镜下分型
    2.3 病理结果
    2.4 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
    2.5 主要辅助检查及诊断
    2.6 治疗方式
    2.7 随访结果
3 讨论
    3.1 发病及临床
    3.2 辅助检查
        3.2.1 内镜
        3.2.2 十二指肠低张造影
        3.2.3 CT和双源CT
        3.2.4 B超
        3.2.5 相关肿瘤标志物
    3.3 诊断和鉴别诊断
        3.3.1 诊断
        3.3.2 鉴别诊断
    3.4 治疗
    3.5 预后

四、原发性十二指肠癌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癌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估[D]. 林益娟.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十二指肠癌转移特点及预后分析[D]. 耿证琴.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53例腹水病因的鉴别诊断与临床分析[D]. 冯奇.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4]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J]. 陈斌,王春华,王小农,何晓.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7(01)
  • [5]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根治性切除患者的预后分析[J]. 王立军,王崑,包全,孙谊,王宏伟,金克敏,邢宝才.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6(07)
  • [6]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 王利东,田忠,刘金钢.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5(12)
  • [7]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1例的诊治分析[J]. 冯早明,汤敏,黄茂涛. 西南国防医药, 2013(02)
  • [8]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12例临床分析)[J]. 薛宏怡,周平,郑玉龙,方维佳,赵鹏,徐农. 实用肿瘤杂志, 2012(02)
  • [9]23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外科诊断治疗和预后分析[J]. 刘英涛,郑琳.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03)
  • [10]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4例临床诊治分析[J]. 贾万奇,吴成甫,尹泊. 医药论坛杂志, 2011(19)

标签:;  ;  ;  ;  ;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